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环管理在献血前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呈反应性献血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衢州市中心血站2015-2020年献血前检测采用金标法HBsAg/TP联合试纸条呈反应性的献血者,制定合适的闭环管理措施,指定专人进行结果告知,征得献血者同意后采集血液样本送往实验室按照国家血液检测标准进行复查,复查结果无反应性的献血者,电话告知并进行招募动员再次参加无偿献血;复查结果呈反应性的献血者,电话告知并解释不符合献血要求的原因,在浙江省血液管理信息系统(BIS)进行永久屏蔽登记处理。结果2015-2020年献血前共检测135 990例,HBsAg和-TP呈反应性献血者1 524例,其中HBsAg呈反应性1 052例,-TP呈反应性472例。940例同意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复查,152例复查结果无反应性,再招募后70例成功献血,占46.05%。788例复查结果仍呈反应性,告知后将个人信息在血站信息系统进行永久屏蔽登记,杜绝这些高危人群的献血概率。结论献血前使用HBsAg/TP联合检测试纸条进行初筛,能保证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但金标法进行献血前检测存在假阳性的发生率,导致部分符合献血要求的献血者流失。对献血前检测假阳性者实行闭环管理后既能保证采集血液安全,又能保留献血者。

  • 标签: 闭环管理 献血者管理 血液安全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抗梅毒抗体 反应性 高危人群 假阳性 献血者保留 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区别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RA患者和50例非RA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ECLIA与ELISA测定所有患者血清中CCP抗体水平。结果ECLIA法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0%、96.0%,ELISA分别为76.0%、78.0%;ECLIA检测CCP抗体的阳性率为42.0%,ELISA阳性率为49.0%,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测方法总体符合率为82.2%,且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CCP抗体检测中,ECLIA灵敏度、特异性较高,优于ELISA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电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关节炎 类风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抗体谱采用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自身免疫病患者83例,设为自身免疫病组,同期选择其它疾病29例,设为其他疾病组,选择健康体检者15例,设为正常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IB)、流式荧光免疫法(MBFFI)对109标本实施检测。结果:相较单用流式荧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荧光免疫法联合,有更高的灵敏度(P

  • 标签: 抗核抗体谱 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 特异度 敏感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筛查的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结果与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核抗体谱(ANAs)结果的不一致性,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IIF和LIA两种方法检测核抗体,将IIF-ANA阳性/LIA-ANAs阴性和IIF-ANA阴性/LIA-ANAs阳性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组和非AID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9份标本中,IIF(+)/LIA阴性(-)105份,占55.56%;IIF(-)/LIA(+)84份,占44.44%。。LIA+标本中,核糖核蛋白/史密斯抗原(nRNP/Sm)、史密斯抗原(Sm)、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Ro-52、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scl-70抗原、11-16多肽复合体抗原(PM-scl)、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原(Jo-1)抗体、抗着丝点抗体B亚型、可增殖抗原抗体、组蛋白抗体和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的阳性率分别为1.02%~27.55%。AID组及非AID组IIF-ANA阳性者荧光滴度分布均以1∶100~1∶320为主;荧光滴度为≥1∶1000时,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组中IIF(+)/LIA(-)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均质型(H)为主,与非AI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AID组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斑点型(S)为主,与AI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IF筛查ANA容易导致AID患者部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ANA特异性抗体漏检,而ANA特异性抗体检测因其测定的抗体数量有限也容易导致AID患者的ANA漏检。IIFANA筛查和LIA-ANAs特异性抗体检测不能相互代替,对需要通过检测ANA来排除AID的患者标本应同时进行IIF-ANA筛查和ANAs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以避免仅采用1种方法进行检测时导致的AID患者漏诊。

  • 标签: 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印迹法 线性免疫印迹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绍兴市人民医院10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血清中核抗体谱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布特点,探讨核抗体谱的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欧蒙免疫印迹法对10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25例正常人血清做核抗体谱的检测,观察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布情况,以及诊断为SLE的患者中核抗体谱的联合检测结果之间的比较。结果100例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中以SLE患者为多数有53例,占53%;诊断为SS,ITP,RA的患者则分别占10.7%,9.7%和9.7%。结论核抗体谱的检测能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的提示性诊断作用。对SLE的诊断中,ds-DNA抗体与核小体抗体、组蛋白抗体进行联合诊断,能提高SLE血清学诊断率。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核抗体谱 SLE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中生三年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变化,了解初中生对乙型肝炎的免疫力程度。方法选取2013~2015年三届初中生三年乙肝表面抗体连续三年跟踪检测。结果2009年本市对8~15岁儿童免费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维持在54.9%,部分学生抗体随年龄增长而消失,部分学生随年龄增长而出现阳性。

  • 标签: 初中生 乙肝表面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免疫印迹法检测E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进行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72例,分别是13例PM/DM、14例RA、22例SLE、7例MCTD、16例SS。入院后采集患者3mL不抗凝血送检。测定是分别选择免疫斑点及免疫印迹法,分析检测技术对上述六种疾病中ENA抗体检出率。结果72例患者中有59例(81.94%)为1种以上ENA抗体阳性;针对抗ENA抗体的检出率,两组检测技术检出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相较于免疫斑点技术,免疫印迹法的检出率显著较高(P<0.05)。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ENA抗体,对其筛查有关键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诊断价值 免疫印迹法 E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LE细胞和核抗体的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0例,对患者LE细胞及核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经检测LE细胞阳性26例,阳性率52.0%;核抗体(ANA)的阳性46例,阳性率为92.0%;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的阳性37例,阳性率74.0%。结论LE细胞检查已成为一重要辅助诊断方法,A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不高,DS-DNA抗体为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以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LE细胞 抗核抗体 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三种免疫检验方法对抗HIV检测的可靠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份HIV血清和100份正常志愿者的血清,对其分别实施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金免疫层析试验以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三种不同免疫方法的检验。结果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的检出率为100%和0%,金免疫层析试验检出率为95%和1%,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检出率为85%和2%。结论在对抗HIV血清检验的过程中,使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的结果最为准确,其次为金免疫层析试验,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检验效果最不好。

  • 标签: 免疫检验方法 检测抗HIV 结果可靠性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检测130例RA患者,98例非RA的风湿病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的CCP抗体和RF。结果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与任何单一项检测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CCP抗体和RF可明显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率。

  • 标签: 抗CCP抗体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展开诊断工作时将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进行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工作于我院展开,时间为2021年4月——2022年4月,共选取200例患者,因为患者疾病不同,将其分为四个组别,分别为桥本氏病组(n=50)、自身免疫性甲亢组(n=50)、甲状腺功能减退组(n=50)和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组(n=50),另外选取50例同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展开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浓度检测,对不同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四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血清TPOA水平均比对照组健康人员的水平高,各项数据对比差异大,P

  • 标签: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CCP抗体和RF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过程准确率,明确该方法的意义。方法:通过RF(类风湿因子)、CCP抗体(环瓜氨酸肽)对500例RA(类风湿性关节炎,下文以RA替代)患者和500例非RA患者(他类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检测,分别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RF运用速率散射比浊法(专业方式,不用删除),而CCP抗体运用ELISA法,进一步检测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结果:经过反复的论证,在阳性率表达上,观察组患者的RF和CCP抗体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同时差别具有统计学分析的意义。另外观察组中对于RA和CCP抗体的灵敏度值分别为68%和70%,特异性数值为78%和96%,联合检测法的灵敏度为98%,特异性为24%。结论:RA患者的诊断中,CCP抗体优于RF,同时联合RF和CCP抗体的检测方法拥有更高的灵敏性,值得在临床上被推广。

  • 标签: 抗CCP抗体 RF 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可溶性抗原(ENA)检测用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01-2021.12本院收治的SLE患者合计7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本院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ENA检测,比较两组ENA有关检测指标的阳性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Sm抗体、SSA抗体、RO-52抗体阳性率高出对照组(P<0.05)。结论 和健康人群相比,SLE患者在ENA检测中部分抗体阳性率更高,能为疾病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标签: 抗可溶性抗原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核抗体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视为A组,选取同期合并自身免疫疾病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视为B组,均行核抗体检测,分析诊断结果。结果:B组患者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抗体阳性率是32.00%,主要滴速1:100,部分患者存在中高滴度,是合并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的表现。临床应当重视监测核抗体检测,予以长期医学观察,及时警惕自身免疫疾病。

  • 标签: 抗核抗体检测 强直性脊柱炎 自身免疫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和分析孕前狼疮凝物质检测对促进优生优育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1077例自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在本妇幼保健院进行孕前检查的备孕女性,检测受检者狼疮凝物质及凝血功能指标,分析狼疮凝物质异常检出情况,比较狼疮凝物质阳性妇女与阴性妇女凝血功能、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及胎儿缺陷发生率。结果:狼疮凝物质阳性率达1.95%,与狼疮凝物质阴性妇女相比,阳性妇女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值均更高(P<0.05)。与阴性组相比,阳性组妇女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更高(P<0.05)。与阴性组妇女相比,阳性组妇女胎儿缺陷发生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孕前狼疮凝物质可对备孕妇女凝血功能产生影响,检测狼疮凝物质并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促进优生优育。

  • 标签: 狼疮抗凝物质 孕前检查 凝血功能 优生优育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血清类风湿银子(RF)联合角蛋白抗体(AKA)联合应用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本院2024年2月前收治患者中,留取的50例疑似RA患者血清标本作为RA组,令选取50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50例作为CTD组,两组均测定RF和AKA,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RA组RF阳性率为86.00%,AKA阳性率为54.00% ,CTD组RF阳性率为58.00%,AKA阳性率为12.00%;RF、AKA及其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敏感度分别为81.48%、8.70%和88.00%,特异度分别为51.16%、28.57%和85.71%,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和AKA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以弥补单一指标检测的不足,提高诊断准确性,降低漏诊和误诊的风险。因此,推荐在疑似RA患者中进行RF和AKA联合检测,以提高诊断效率。

  • 标签: 类风湿因子 抗角蛋白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摘要:在地下工程中,锚杆支护系统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而锚杆的拔性能直接关系到支护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本文研究了锚杆拉拔自适应支架在锚杆检测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适应支架设计。通过对不同土质条件下锚杆的拔力进行实验分析,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实时监测锚杆受力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自适应支架能够有效自我调整支撑力量,提高锚杆的检测精度,从而确保工程的安全性。相比传统检测方法,本技术不仅提升了检测效率,还显著降低了人力成本与安全隐患。此研究为锚杆支护系统的拔性能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对优化地下工程支护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锚杆支护 抗拔性能 自适应支架 传感技术 地下工程
  • 简介:面子的"老化"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从古至今,容颜不老、青春永驻是我们最大的梦想,人们不懈地追求着不老的秘方和要诀。经过专家多年的研究揭开皮肤老化之迷,发现老化与细胞的氧化息息相关。

  • 标签: 皮肤老化 保养品 从古至今 加速老化 防晒 活性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