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肘部及上臂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共收治6例肘关节周围和上臂皮肤组织缺损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66岁,平均31岁。均采用桡侧副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予以修复。术前应用便携式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对桡侧副动脉后支的穿支血管进行定位,根据上肢皮肤组织缺损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以选定的穿支血管为蒂,以穿支穿出点为旋转点,设计、切取螺旋桨皮瓣。将皮瓣旋转一定角度后转移至受区,大桨用于修复缺损,小桨用于辅助关闭供区。剩余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应用皮片游离移植修复。应用毛细血管充盈试验或吲哚菁绿SPY荧光成像系统评估即刻皮瓣血运情况。观察患者术后修复效果。结果6例患者缺损面积6.0 cm × 3.0 cm~10.0 cm × 7.0 cm,皮瓣面积为6.0 cm × 3.5 cm~20.0 cm × 8.0 cm,穿支血管蒂长度2.5~5.0 cm,平均3.6 cm,均为肌间隔穿支。皮瓣旋转100° 1例,180° 5例。供区直接缝合5例,应用皮片移植修复供区缺损1例。术后5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远端出现伤口感染,清创换药后二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平均2.4年,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肘关节活动度良好,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肿瘤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中等大小的肘部及上臂皮肤组织缺损,桡侧副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穿支皮瓣 修复 肘,臂 螺旋桨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膝部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8月—2019年12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手外科9例膝部皮肤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42~69岁(平均61.1岁),左侧6例、右侧3例。致伤原因:重物砸伤1例,火焰烧伤1例,车祸伤1例,摔伤2例,火炉烫伤4例。创面缺损面积6.0 cm×7.0 cm~12.0 cm×15.0 cm,均伴有髌骨、髌韧带、关节囊及其周围腱性组织外露。根据创面形状及大小设计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膝部皮肤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切取面积7.0 cm×9.0 cm~13.0 cm×16.0 cm;皮瓣供区游离植皮修复。术后随访时记录皮瓣色泽、质地及感觉恢复情况,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及观察患者行走状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0个月。患者皮瓣色泽、质地与膝部皮肤组织相近,感觉功能恢复情况:3例S3、2例S3+、4例S4;膝关节活动范围:伸0°、屈120°~135°,行走不受限,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且携带感觉神经,用于修复膝部皮肤组织缺损,操作简单、外形满意,是修复膝部皮肤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

  • 标签: 外科皮瓣 腓肠外侧浅动脉 腘窝外侧皮动脉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探讨局部皮瓣在头脸部美学亚单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2018年6月到2020年6月,治疗12例头脸部良性肿瘤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7~68岁,头脸部创伤大小0.5cm×1.0cm~1.5cm×2.5cm,术后创面缺损1.0cm×1.2cm~1.5cm×3.0cm,根据缺损创面大小及形状,于患侧头脸部或耳后带毛发区设计单叶、双叶皮瓣或局部推进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1.5cm×2.5cm~1.8cm×3.5cm。结果术后12例患者皮瓣均存活,未出现皮瓣血运障碍,切口愈合良好。随访6~24个月,头脸部创伤无复发,修复效果良好。局部皮瓣修复头脸部良性头脸部创伤切除术后缺损,术区组织损伤小,手术简单,皮瓣血运稳定,存活率高,术后瘢痕隐蔽,不影响头脸部头发生长方向,美学修复效果满意。

  • 标签: 局部皮瓣在头面部外伤性皮肤组织缺损一期修复中的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修复手指皮肤组织缺损时应用足部游离皮瓣移植的临床价值。方法以50例手外伤伴有软组织缺损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25例应用皮肤创面植皮手术,视为参照组,25例采用足部游离皮瓣移植术,视为研究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手外伤 软组织缺损 足部游离皮瓣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和分析皮肤组织扩张术、游离皮瓣移植术应用在头皮烧伤整形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6月间,共60例头皮烧伤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组为随机,组名为对照组、观察组,组内成员数量各为50例。通过对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明确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均好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相比,皮肤组织扩张术的应用效果更好,可以使患者创面快速愈合,加快康复速度,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游离皮瓣移植术 头皮烧伤 整形治疗
  • 简介:201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立70周年暨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30周年成果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举办。此次发布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驻华代表处主办,故宫博物院、《世界遗产》杂志社协办。UNESCO驻华代表处代理代表施瑞思,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 标签: 世界遗产公约 成果发布会 建福宫花园 城市建设司 遗产资源 世界自然遗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尿管皮肤造口周围严重皮肤感染的具体护理措施。方法择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诊治的46例行以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发生造口周围严重皮肤感染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是参照组(23例)和实验组(23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于常规护理的前提下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实验组相较于参照组具有显著优势,且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输尿管皮肤造口周围严重皮肤感染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获得相对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输尿管造口术 皮肤感染 针对性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基于光学共聚焦原理的皮肤三维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皮肤CT)是近年来新兴的无创性皮肤影像学技术,具有原位、实时、动态等特点,主要应用于皮肤肿瘤、血管性皮肤病及银屑病等常见皮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皮肤CT将光学显微镜技术、激光扫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可以在细胞生理状态下进行诊断,还可实时动态地对同一组织多次成像,减少了传统切片制作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在皮肤病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得到了临床医师的一致认可。

  • 标签: 皮肤CT 皮肤病学 皮肤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治疗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制皮肤牵张器,对 9例皮肤缺损患者行皮肤牵张治疗 7-28d。结果;创面愈合。随访 1年,外观仅有线形瘢痕。结论:自制皮肤牵张器可有效治愈较大皮肤缺损创面,覆盖组织、外观满意。

  • 标签: 皮肤缺损 自制 简易 皮肤牵张器
  • 简介:摘要皮肤影像技术是以激光、超声和电磁波为基础等多种影像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皮肤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皮肤CT)、皮肤高频超声(皮肤B超)、皮肤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等。其中皮肤CT在大型医院和专科医院应用较广,本文对于常见皮肤病扁平疣、脂溢性角化症、汗管瘤、基底细胞癌等的皮肤CT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

  • 标签: 皮肤CT 扁平疣 脂溢性角化症 汗管瘤 基底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治疗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制皮肤牵张器,对9例皮肤缺损患者行皮肤牵张治疗7-28d。结果;创面愈合。随访1年,外观仅有线形瘢痕。结论自制皮肤牵张器可有效治愈较大皮肤缺损创面,覆盖组织、外观满意。

  • 标签: 皮肤缺损 自制 简易 皮肤牵张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皮肤护理对失禁性皮炎患者皮肤恢复的作用。方法:针对64名大小便失禁病人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法将病人分到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2),和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的研究组(n=32)。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失禁性皮炎出现率和护理后的舒适度评分。结果:研究组失禁性皮炎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大小便失禁 结构化皮肤护理 失禁性皮炎 皮肤恢复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皮肤护理在预防和治疗皮肤疾病中的作用,并就不同人群的皮肤护理需求进行了分析。在预防方面,清洁、保湿和防晒是关键步骤,能有效减少皮肤问题的发生。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后的护理、特定疾病的护理方法以及营养补充和身体清洁的辅助作用都至关重要。此外,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皮肤护理需求各有差异,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综上所述,正确的皮肤护理能够维护皮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是值得重视的健康管理方面之一。

  • 标签: 皮肤护理 预防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eal-timeultrasoundelastography,RTE)组织弥散定量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名健康体检志愿者和42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患者分别进行RTE检测,并行组织弥散定量分析获得弥散指数(LFindex值)。结果:健康体检志愿者组LFindex值为1.2176±0.8000,HT组LFindex值为2.4669±0.7100,用组间t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2组间LFindex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E能反映HT患者甲状腺组织的弹性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组织弥散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 简介:摘要常规的观察血运的方法不足以在早期发现血管危象,进而影响移再植手术的成功率。红外线热成像技术(IRT)通过直观呈现人体表面温度数值及温度热像图,达到监测移再植组织微循环状况目的。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IRT亦逐渐走向成熟与变革。本文就智能手机红外线热成像系统(SBTI)监测移再植组织微循环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智能手机 红外线热成像技术 微循环监测 断指再植 组织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彩色M型多普勒(CMM)和组织多普勒成像(DTI)等方法评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探讨CMM和DTI评价妊高症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舒张早期和晚期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将30例妊高症患者分为三组妊高症Ⅰ组(20例)E/A<1,和妊高症Ⅱ组(10例)E/A≥1,正常妊娠对照组25例。应用CMM测量左室舒张早期血流播散速度(Vp);应用DTI分析二尖瓣环的舒张早期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运动速度(Va)。结果妊高症Ⅰ组和Ⅱ组的左室舒张早期血流播散速度(Vp)、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Ve/Va与正常妊娠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评价妊娠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时,二尖瓣血流频谱可能出现假性正常现象;FPV、Ve、Ve/Va是综合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有效指标。

  • 标签: 左室舒张功能 彩色M型多普勒 组织多普勒成像 妊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