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预后、生育结局分析。方法选择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挑选100例纳入本次研究工作,均接受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并持续跟踪观察2年,评估患者的预后及生育结局。结果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平均时间为(96.85±24.70)分钟,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3.50±18.60)ml,手术后无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率为29.00%,术后成功妊娠率为72.73%(32/44),其中单发肌瘤病症患者的剖宫产率(60.00%)更高,而多发肌瘤病症患者的自然分娩率(75.00%)更高,新生儿Apgar评分(9.05±0.65)分、新生儿体重(3168.00±296.00)g。讨论给予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明显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育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 预后 生育结局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后出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血管重建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7 年 2 月至 2018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26 例血液透析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相关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血管重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后下肢出现动脉硬化闭塞症状的患者,给予其血管重建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血管重建 血液透析 预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段将患者分为中青年组与老年组。运用回顾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以及病理分级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对纳入患者3年存活率进行随访统计。结果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出血,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癌,主要病理分级为I级;中青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出血,主要病理类型为腺癌,主要病理分级为III级。其中,老年组患者的3年存活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分级均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同时老年患者的3年存活率相对高于中青年患者,预后效果好。

  • 标签: 宫颈癌 不同年龄段患者 病理特点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究影响宫颈癌患者手术预后因素,并比较不同放疗方式的治疗效果与病症。方法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术后患者88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图像引导调强放疗)与对照组(常规放疗),每组44人,比较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中,患者3年内局部复发、死亡、远处转移人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差异性;并且,对照组并发症率为18.2%,实验组为9.1%,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差异性。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术后预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图像引导调强技术放疗效果更好,而且不良反应小,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宫颈癌 手术 放疗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认知护理对于改善乙肝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预后的实际作用。方法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乙肝患者中选取84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分别使用认知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预后和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整体依从性高于对比组(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组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认知护理对于乙肝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治疗的总体效果,为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很好的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乙肝 认知护理 依从性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CDC34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胃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CCDC34、CD3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CDC34在胃癌组织标本中呈现明显高表达,阳性率为80.0%,高、低表达抗体的标本中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表达抗体及MVD分别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进一步绘制生存曲线发现,高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差。结论CCDC34在胃癌患者组织标本中呈显著高表达,且高表达患者预后差,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 标签: 胃癌 CCDC34 微血管密度 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断价值及预后判断。方法对本院经临床确诊,治疗随访证实HIE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CT对HIE的敏感性高,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其诊断对医疗和预后评估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结论CT扫描有助于了解脑水肿范围、颅内出血类型,对早期诊断治疗和估价预后有极其重要意义,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螺旋CT 窒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不同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15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8例,以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12例,48h内接受手术)与B组(6例,48h后接受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同期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83.3%),患者同期死亡率P>0.05。结论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给予早期手术固定治疗对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作用显著,但在降低短期、长期死亡率方面的作用仍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手术时机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患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率及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的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优质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优质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绞痛发作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前后焦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优质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率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35%、6.5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7%、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优质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冠心病 心绞痛 发作率 预后
  • 简介:目的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展开治疗,分析其对患者预后造成的影响。方法把2017年09月份至2018年09月份的11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方式分成研究组、参照组,每组之中有57例。研究组采用布托啡诺展开治疗;参照组采用芬太尼进行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数据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数据均有所降低,但是其HR和氧合指数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AP则是研究组的数据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相对比没有意义,即P>0.05,但是在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数据是研究组优于参照组,经过比对后具有临床不均衡性P<0.05,存在可比性。结论在重症胰腺炎的治疗而言,采用布托啡诺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也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也降低了预后各项指标的数据,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布托啡诺 芬太尼 重症胰腺炎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院前急救治疗措施对于脑出血急救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119例脑出血急救患者资料,分对照组(59例)与研究组(60例),对照组未进行院前急救,由家庭直接将其送入院内治疗,研究组实施院前急救后再送入医院,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及病死率状况。结果研究组在Barthel指数评分(79.67±19.63)分,比对照组(49.26±21.37)分高(P<0.05);研究组的病死率6.67%(4/60)比对照组低,差异比较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运用院前急救治疗措施对于脑出血急救患者预后良好,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病死状况。

  • 标签: 院前急救 脑出血 预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癌患者经过TACE治疗前后HMGB1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这种变化对于患者的预后水平影响情况。方法以自2013年至2015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0例肝细胞癌病患作为研究对象。让所有患者都接受TACE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其血清中的HMGB1水平,依据治疗前后HMGB1的变化情况,把患者分成HMGB1水平上升组和HMGB1水平下降组,比较这两组患者手术后一个月内病灶的削减疗效、出院时的生活质量、以及三年之内的生存状况。结果患者经过TACE手术后的HMGB1水平(比TACE手术前的HMGB1水平明显下降;HMGB1水平低的那组患者的病灶削减情况要明显比高水平组好,其有效率明显高于高水平组的有效率;HMGB1水平低的小组的生活质量也要好于HMGB1水平高的小组,前者的满意明显比HMGB1水平高的小组的日常生活满意率要高;HMGB1水平低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比HMGB1水平高的患者的生存时间;HMGB1水平低生握患者生存率明显比高水平组的患者生存率高;肝癌患者经TACE手术后的HMGB1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分、生存时间、近期疗效均呈负相关。结论TACE治疗技术可以明显降低肝细胞癌病人的HMGB1水平,此外,HMGB1水平的下降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

  • 标签: TACE疗法 肝细胞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in28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in28在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用单因素生存分析进一步研究Lin28与内膜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in28在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用单因素生存分析进一步研究Lin28与内膜癌预后的关系。结果Lin28在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率(36.36%,28/77)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0,0/12)、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6.67%,1/15),且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相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示内膜癌Lin28阳性组复发转移率高。结论Lin28在内膜癌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且在FIGO分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的内膜癌中表达率越高,Lin28在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的内膜浆乳癌中表达率异常高,结合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Lin28阳性的内膜癌复发转移率高。提示Lin28在内膜癌的预后评价中可能有潜在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Lin28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亚低温治疗护理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49例进行观察(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针对A组24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一般治疗护理,针对B组25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护理,观察两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后对比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显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效果显著,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 标签: 亚低温治疗护理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 神经功能 预后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降钙素原和降钙素原清除率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 11月至 2016年 11月收治的 50例脓毒症患者,给予患者降钙素原检测和 APACHEⅡ评分, SOFA评分,计算每日降钙素原清除率。按照患者 1个月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结果:死亡组和生存组在第 1d和第 3d降钙素原变化无显著差异, P> 0.05;在第 5d之后死亡组降钙素原显著高于生存组, P< 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降钙素原清除率,生存组各日降钙素原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 P< 0.05。结论:在重症感染患者中降钙素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是不能将降钙素原绝对值作为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指标。降钙素原清除率是评价脓毒症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降钙素原 降钙素原清除率 脓毒症诊断 预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