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药物对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病的治疗效。方法选择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d、斯伏丝0.2/片,每次2片,每日2次;替硝唑胶囊0.5/片,每次1片,每日1次;盐酸莫西沙星片400mg/片,每次1片,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d、斯伏丝0.2/片,每次2片,每日2次;替硝唑胶囊0.5/片,每次1片,每日1次;阿莫西林胶囊250mg/粒.每次两粒,每日2次。结果莫西沙星治疗组经过两周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为阴性的患者为39例,占到92.86%,显著高于阿莫西林治疗组的80.95%,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病的首选药物,其治疗效果优于阿莫西林。

  • 标签: 莫西沙星 阿莫西林 幽门螺旋杆菌 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的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法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3月-2014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观察组进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无其他相关药物联用,疗程为7d,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缩短患者腹痛消失时间、提高溃疡愈合效果以及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方面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与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相比,雷贝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消化性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小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西咪替丁+甲硝唑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且实验组的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旋杆菌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清除HP,缓解呕吐、泛酸等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 奥美拉唑 甲硝唑 西咪替丁 小儿幽门螺旋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在泌尿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76例有临床症状并行泌尿系统320排螺旋CT扫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扫描项目包括延迟期扫描、常规容积薄层平扫、静脉期、动脉期。所有数据均采用后台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76例患者中有泌尿结石患者63例(8289%),其中肾结石37例(4868%),输尿管结石26例(3421%);所有患者均成功重建出显影的膀胱、输尿管及肾的三维图像,并且能通过放大、切割、旋转等方式将泌尿系统及局部细微形状、结构等清洗显示出来。

  • 标签: 320排螺旋CT 尿路成像 泌尿系统疾病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7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相关性。方法230例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黏膜组织Giemsa染色法进行Hp检测。根据Hp感染情况分组,比较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在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Hp阳性组12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黏膜腺体轻度萎缩84例(65.1%),中重度45例(34.9%);轻度肠上皮化生48例(37.2%),中重度23例(17.8%);轻度异型增生31例(24.0%),重度6例(4.6%)。与Hp阴性组比较,Hp阳性组胃黏膜中重度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及重度异型增生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腺体中重度萎缩、肠上皮化生及重度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的关系较为密切。

  • 标签: 胃炎 萎缩性 幽门螺杆菌 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
  • 简介:中图分类号R8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89-01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应用不同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重组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内膜片、钙化内移、破裂口、累及范围均清晰显示。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可作为主动脉夹层诊断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 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法测定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方法并进行比较,分析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ELISA、TPPA和RPR三种方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得出各方法的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以TPPA为确认试验,以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为待评价方法,得出其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结果ELISA法检测的敏感度为97.9%,特异度为99.7%,阳性符合率为95.0%,阴性符合率为99.7%。结论ELISA,TPPA敏感度和特异度都较高,通过TPPA联合检测能避免ELISA检测的假阳性,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控制梅毒螺旋体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梅毒螺旋体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12-2013,12收治的的宫颈癌转移患者86例,行MSCT全腹及盆腔检查,再对患者行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MSCT的观察结果与之进行比较,评价多层螺旋CT的敏感性。结果经实验结果可知通过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阳性为45例,阴性为41例,病理检查阳性为38例,阴性为48例,多层螺旋CT检查阳性预测率为844%,阴性预测率为854%,CT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其准确性相对较高,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该技术在对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敏感性高,能够在术前基本准确了解盆腔淋巴结及其转移状况,有利于制定更好的宫颈癌治疗方案,使宫颈癌患者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治疗,提高宫颈癌的疗效及预后。

  • 标签: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 多层螺旋CT 敏感性 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77-02
  • 简介:目的提高对钩端螺旋体病导致的弥漫性肺泡出血的认识,争取早期诊治,以便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由钩端螺旋体病导致的弥漫性肺泡出血16例病例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治疗经验和转归。结果本组16例患者中农民14例,学生2例;主要为青壮年;均在8-11月发病;10例发热第3天,6例发热第4天出现咳嗽、咯血及呼吸困难急诊入院;胸片及胸部CT均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点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及早给予针对性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钩端螺旋体病是弥漫性肺泡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把握该病的临床特征,及时正确诊治能明显改善预后。

  • 标签: 钩端螺旋体病 弥漫性肺泡出血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梅毒检验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在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来我站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疑似梅毒案例80例,所有案例均运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检验(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方式做检验,分析其各自检验的准确性。结果在阳性率、特异度和灵敏度上,TRUST方式均低于其他两种方式,在早期检出率上,TPPA方式最高;2期梅毒检出率上,ELISA阳性率最高,在1期和2期的检出率上,TPPA和ELISA两者一致。结论不同的检验方式对于梅毒的检验效果有一定差异,大批量的标本检验可以运用ELISA方法,梅毒的疗效检验可以运用TRUST方法,而前两种的检验标本可以运用TPPA方法做验证检验。三种方式同时运用可以有利于降低漏诊或者误诊,提升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梅毒检验 梅毒螺旋体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肱骨螺旋内固定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肱骨螺旋内固定器进行治疗,进行6个月随访,评估患者疼痛感的缓解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住院时间、临床检查效果、肩关节功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5到5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35min,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为50到80ml,平均出血量为60ml,住院时间为3到15d,平均住院时间为7d。对12例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肩关节主动前屈为80到160°,平均前屈130°,外展为80到150°,平均外展120°,后伸为30到60°,平均后伸为45°。Neer评分结果显示,本组12例患者中优6例,满意4例,不满意2例,在手术过程中无1例患者发生感染、神经与血管损伤的情况。骨折均在手术结束后的6到8周中愈合,无患者出现不愈合或者迟缓愈合的情况,无患者固定失败。结论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取肱骨螺旋内固定器治疗法有着不会伤及肩周软组织、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麻醉方便、不易退钉的特点,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肱骨螺旋内固定器 肱骨外科颈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CT影像研究对颈椎病患者的具体诊断方法和诊断技巧,对三位立体技术和平面扫描技术的应用进行细节观察。方法选取颈椎病30例患者,分析其中的诊断结果和颈椎病的判断准度。结果其中有脊髓型病例5个,食管压迫型2个,椎动脉型9个,混合型病例4个,在这些病例中其中脊椎间距狭窄的患者有5个,其中C/6/7和C5/6的脊椎建孔隙较小,椎间狭窄的原因是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体肥大。结论CT诊断颈椎病患者的病痛最为直观有效,是进行临床诊断和用药治疗的必要环节和准备工作。

  • 标签: 临床医疗 CT 颈椎病 患者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比较对肠梗阻分别采用CT及X线进行临床诊断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抽选肠梗阻患者128例。对他们分别采用CT检查和X线检查进行临床诊断,并就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情况进行对比、统计和分析。结果CT检查在梗阻、肠绞窄以及梗阻原因、梗阻部位等的检出率(96.09%,76.0%,82.03%,80.47%)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70.31%,28.0%,34.38%,53.13%),两者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中,CT检查的效果更加准确、具体,敏感度更高,因此,它是一种有效、科学、理想的临床诊断方法。

  • 标签: 肠梗阻 CT检查 X线检查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实施心血管CT增强扫描后的护理得失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34例实施心血管CT增强扫描的儿童作为对象,并针对其扫描之前、扫描过程中、扫描结束后等三个时期展开不同护理。结论检查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有利于儿童心血管CT检查顺利进行。

  • 标签: 儿童 心血管 CI扫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CT与超声于甲状腺多发结节的定性诊断效用,总结诊断方法。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癌患者50例(共121个结节)分别行CT、超声定性诊断,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85.95%、恶性肿瘤敏感度72.09%,CT诊断74.38%和58.17%,两种方法联合诊断89.26%和79.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粗大钙化超声诊断准确率64.71%、恶性肿瘤敏感度75.00%,CT诊断82.35%和100%,联合诊断94.12%和100.00%,三种方法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结节定性检查超声诊断效相对较高,对于钙化结节CT诊断效用较高,CT联合超声可提高定性诊断准确率。

  • 标签: CT 超声 甲状腺多发结节 定性诊断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123-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与肝胆管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方法选取肝HCC患者30例为HCC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肝胆管细胞癌患者30例为肝胆管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特点。结果HCC组中有8例表现出肝内转移,1例有胆管结石,早期强化患者所占比例为767%;肝胆管癌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有肝内转移,6例有胆管结石,延迟强化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三项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HCC与肝胆管细胞癌的CT鉴别要点主要在于是否发生肝内转移及胆管结石,同时两者的强化阶段存在差异,必须在临床工作中引起重视。

  • 标签: 肝细胞癌 肝胆管细胞癌 CT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CT在诊断肺气肿方面的表现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4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40例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本组患者进行常规X线片、肺功能以及胸CT扫描检查,统计并分析CT诊断结果。结果CT诊断结果显示,本组40例肺气肿患者中,12例为间隔旁型,9例为全小叶型,7例为小叶中心型,12例为瘢痕旁型。结论CT在肺气肿的诊断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可以帮助医师快速确定患者肺气肿类型,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因此,该种诊断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 标签: 肺气肿患者 CT表现及 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