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规划或者地缘政治角逐。它背后“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理念,既深植于中国传统思想,也更加切近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本意。这一理念所蕴含整体论思维方式和生化模式因果观不但不排斥个体权益,反而是后者最终保障。将这个理念转化为行为方式,有望导致一个与个体主义哲学理念主导下冲突不断世界秩序截然不同世界秩序。这是历史给予中国和世界机遇和责任。

  • 标签: 命运共同体 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 丝路秩序 因果观 囚徒悖论
  • 简介:石永泽(以下简称“石”):俞老师,您好!关于您故事我们听到过不少,这次想请您谈谈您学术生涯,相信对我们这些后辈会有启迪。您是如何走上哲学研究道路?从您发表作品我们知道您从事哲学研究是从海德格尔开始

  • 标签: 哲学研究 研究员 学术生涯 海德格尔 “石”
  • 简介:生存论现象学通常将置身其中活动视为一种基本行为类型,但在某种意义上忽视了思想或理性在人类行为中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德雷福斯和罗丹—罗路对话围绕受意识驱动活动展开,所涉及行为类型不同于置身其中行为。通过重构德雷福斯和麦克道尔论战可以发现,理性因素以某种方式上渗透进了置身其中行为,而后者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种亚行为类型。这些工作深化了有关人类具身行为与思想或理性之间关系认识,拓展了行为现象学论题域。

  • 标签: 德雷福斯 生存论现象学 行为 具身性
  • 简介:国内学界传统观点认为,“分析法学”、“实证主义法学”、“法律实证主义”基本上是相同概念,分析法学就是哲学中实证主义思想运用于法学理论产物。但以哈特、凯尔森为代表20世纪新分析法学却是建立在与实证主义哲学极为迥异哲学立场之上。作为一种法哲学流派,新分析法学虽然在法学上主要继承了法律实证主义传统,但无论是作为哈特法律理论之基础日常语言哲学,还是作为凯尔森纯粹法学之基础新康德主义哲学,它们在哲学品格上都表现出反对实证主义哲学特征,特别是反对实证主义哲学所具有的经验主义和科学主义倾向。因此,新分析法学实质上是一种反实证主义法哲学,法律实证主义与哲学实证主义也不是同一种意义上“实证主义”。

  • 标签: 分析法学 实证主义 反实证主义 哲学品格
  • 简介:贯穿于马克思早期著作中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卢卡奇、科尔施、布洛赫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思想特色构成一种趋向——实践哲学。哲学“实现”依赖于实践哲学,元批判是实践哲学基础。马克思早期著作把元批判观点限定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卢卡奇物化概念是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最初基础,理性元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早期实践哲学之间最重要联系。在当代,技术批判理论拒绝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局限于政治经济学领域,从对理性一般性批判,转化为对技术和技术学科实现形式批判,更新了实践哲学。

  • 标签: 实践哲学 哲学的实现 元批判 技术的批判理论
  • 简介:摘要: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中,米德针对儿童在语言、角色游戏与竞赛中社会化学习过程所做个体发生学描述,其实是在说明:人类语言沟通结构如何能为意义理解、社会化的人格建构以及社会功能分化与整合提供基础。通过图根哈特批判与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重构可以发现,米德社会心理学中呈现“姿态中介互动”、“符号中介互动”与“角色中介互动”这三种沟通结构,如何能为语言学、心理学与社会学重要哲学议题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米德 社会心理学 角色理论 意义理论 沟通行动理论
  • 简介:围棋的人机大战,在国内外都激起了热烈反响。社会人文学界人士在认真辨析:机器真能超越人类吗?工程科技界人士则在思考:应当选择哪些技术项目实现人工智能赶超?这些都是至为可敬思虑!然而,“机器超人说”并无明确科学依据;基础理论突破是赶超和创新根本之道。众所周知,科学研究方法论既是理论研究源头,又是理论研究龙头。因此,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当务之急应是变革和创新人工智能研究科学方法论,抓住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龙头,在源头上实现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突破、超越与引领。

  • 标签: 机械还原方法论 信息生态方法论 通用人工智能理论
  • 简介:孔子儒学关于"命"哲学反思,可以从义命分立、性命对扬与义命合一三个课题来探讨。首先,命是气质之命,命呈现命限限制性原理,因此有所谓"义命分立"。其次,命限也同时是义理之性实践条件与凭借,所以也是表现原理,因此有所谓"性命对扬"。最后,通过"性命对扬"长久实践,领略到"天命"(性体命令,天道性命之命),例如《诗经》所说"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在此一生生仁体天命中,达到所谓"义命合一",在"义命合一"之中,可以用圆善方式解答康德哲学之中"德福一致"问题。劳思光阐明"义命分立",但是局限在主体性哲学,不能接纳孔子儒学"天命"具有性体命令、天道性命之命之义。牟宗三在其著作中则散列论述了"义命分立"、"性命对扬"、"义命合一"问题,但是对于这三个课题构成逐步发展环节及其整体性,他并没有加以足够厘清与通盘整理。在孔子儒学与康德、海德格尔哲学跨文化对话脉络之中,来展开"义命分立"、"性命对扬"、"义命合一"三个环节,也可以从中领略中国哲学对于自由意志、命运与决定论、最高善(圆善)、德福一致、开放式的人文主义等哲学问题响应。

  • 标签: 义命分立 性命对扬 义命合一 孔子 康德 海德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