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西方有一种关于马克主义的研究叫做“马克学”。学术界关于“马克学”的性质有两种基本看法:即科学的“马克学”和非科学的“马克学”。把“马克学”一般地看作是资产阶级学者的因而是非科学的马克或马克主义研究是片面的。尽管一些西方“马克学”家所持的方法或理论观点以及研究得出的结论不是科学的,但也不能认为是完全不科学的。西方学者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偏重对马克的著作、文献及一切思想材料进行实证研究,不能正确地处理实证方法与总体方法的关系。有些西方学者总是要把马克主义与马克分割开来,这是错误的。相对于西方“马克学”,构建中国“马克学”的意义在于使马克主义研究成为科学。

  • 标签: 马克思学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马克是在对德国古典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不断扬弃和对自己新世界观的逐步阐发的过程中来规定个人自由概念的。马克的个人自由概念,即思辨理性自由、哲学人道主义自由与劳动自由既相互关联又有质的差别,既体现了辩证思维的逻辑原则,也反映了个人自由发展的现实历程。

  • 标签: 马克思 思辨理性自由 哲学人道主义自由 劳动自由
  • 简介:实践原则是马克哲学的主导原则,它是马克在批判旧哲学的过程中逐渐确立起来的。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活动"虽然充满了能动性,但缺乏现实的根基,是抽象思辨的活动;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原理"虽然肯定了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但缺乏能动性,只是对感性对象的单纯直观,费尔巴哈并没有看到活生生的具体的历史的人。马克继承亚里士多德开辟的实践哲学传统,整合被唯心主义抽象发展了的"活动"的能动性原则和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原理,把"感性"和"活动"统一到现实的人身上,既克服了"活动"的抽象思辨性,又扬弃了感性对象的单纯直观性,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实践概念。

  • 标签: 实践 感性 活动
  • 简介:马克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分析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逐渐放弃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些具体的价值表现形式,而致力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指向,这样就造成了马克在价值的关系范畴、实践范畴和历史范畴上的根本性革命。首先,在价值观上,坚决反对任何生物学意义上的效用价值论,坚决反对在一切对人类有意义的实体上泛用价值概念,甚至是自由、平等、人权、尊严、安全、富裕等一切有用性方面。其次,在价值的本质上,马克反对任何理论的、先验的价值概念,诸如所谓的人道价值、天道价值等,在马克看来,没有一种价值会在人的社会实践行为发生之前先验存在,且作为关系不仅仅是理论的,更是实践的。也就是说,价值不是别的,只是特定人类组织的共同的社会劳动形式,马克思明确指出,价值只有在一个共同的社会组织中才能产生和存在,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完全不同,譬如个人对教授称号或枢密顾问称号或某个勋章的需要,也只有在完全一定的"社会组织"内才有可能。再次,在此基础上,马克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式中的暂时的价值结构现实绝不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价值结构本质,新的社会劳动共同体将产生新的共同价值。

  • 标签: 效用价值 劳动价值 历史价值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首先高度评价了马克的一生为创立马克主义科学理论所展现出来的伟大人格、崇高精神、历史功绩和光辉思想;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深刻阐述了马克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开放的理论,是普遍的真理;进一步地,习近平总书记又从九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向马克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和实践马克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教条 中国共产党人 习近平 伟大人格 崇高精神
  • 简介:<正>关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生态学马克主义应不应该纳入西方马克主义的谱系,在我国学术界是存在争议的。一种观点认为,生态学马克主义是西方马克主义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形态,自然应纳入西方马克主义理论谱系之中。如俞吾金、陈学明所著的《国外马克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主义卷)和王雨辰所著的《当代西方马克主义哲学研究》就是如此观点;另一种观点认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资本主义社会 国外马克思主义 总体性
  • 简介:本文是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皮特·E.戈登就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思想史教授加雷·斯特德曼·琼斯(GarethStedmanJones)的新作《卡尔·马克:伟大与幻象》写的一篇书评,刊登在2016年10月23日的《纽约时报》'星期日书评'一栏上,名为《叫他卡尔》(CallHimKarl)。《卡尔·马克:伟大与幻象》英文版共750页,由贝尔纳普出版社和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书评从此传记所采用的新视角出发,明确指出《卡尔·马克:伟大与幻象》一书聚焦于卡尔·马克本人而不是马克主义。文章一开始就引用马克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来说明很多人对马克和马克主义的误读。戈登认为《卡尔·马克:伟大与幻象》一书有很多优点,其中,斯特德曼·琼斯优雅得体的叙事风格能够引领读者(甚至是不熟悉19世纪历史的读者)穿梭于那个时代的政治论争中。他熟稔思想文化史,从而对马克在哲学和经济学方面所创立的思想中的多个主题的表达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创作了我们这个时代关于马克的最权威的传记。

  • 标签: 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误读 新视角 传记
  • 简介:人类与宇宙的关系是哲学中的重要问题,青年毛泽东从认识论出发提出'即宇宙'的论断。在他看来,''与宇宙具有一体性、全息性、系统性;'自我'是世间万物的至尊者,是一切价值之原;'贵'是贵之精神,贵精神之'大我';自我精神是拯救民族血脉的自觉意识。青年毛泽东的'即宇宙'思想,与现代科学密切相关。

  • 标签: 青年毛泽东 “我即宇宙” “贵我”精神
  • 简介:<正>一、哲学指导作家的人生和艺术创作古今中外,任何作家都有自己的哲学思想,自觉或不自觉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用它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和创作。在文学史上,作家的哲学思想一般都是很复杂的,但必有一种

  • 标签: 作家 哲学思想 艺术创作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艺术家
  • 简介: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激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特别是金融资本吸血本性的愤恨,同时也唤起了西方世界对马克主义的怀念。资本主义一出错,人们就想到了马克。一时间,《资本论》成为欧洲政要互赠的畅销礼物。作为西方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马克主义者,剑桥、牛津大学的大教授伊格尔顿,这次也放下严谨的文学研究,凭借着一贯对马克主义的同情和深入理解,对资本主义本性的认识,为一般大众写了一本相对通俗的读物,这就是《马克为什么是对的》。这种热情风趣又不流于巧辩、强辩甚至诡辩的为马克思辩护的作品,在上世纪末马克主义在全球陷入谷底之后几乎难得一见,特别是由大学者面向普通读者撰写的,更是绝无仅有。伊格尔顿保证了该书的通俗性,却并不因此损害论述的严谨和深刻,实际上他的目的是尽量抹去人们加在马克头上的种种有意无意的误解和曲解,恢复马克的真面目。资本主义的内在痼疾,马克的理论实质,两两对照,雄辩地证明了为什么马克是对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伊格尔顿 资本主义 2008年 《资本论》 西方学术界
  • 简介:"受动性"概念是马克早期人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这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受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按人的意义来理解的受动性,就是人的"自我享受"。马克为什么这样表达呢?这与费尔巴哈的受动性概念是本质不同的,马克的受动性是包含着人的能动性的一种发展自身、以自身为基础的自我享受,这种自我享受是人的本质需要,是人在自我"激情"的驱使下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实现的自我需要,是通过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而得到的一种自我满足。因此,受动性也是在人的享受过程中的感性需要。

  • 标签: 感性 对象性 自我享受 受动性
  • 简介:<正>在今天中国的学术研究和政治生活的平台上,马克主义中国化已无可争议地升腾为最引人注目的焦点性话题之一。有关马克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讨论与研究,也已渗透到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领域之中,并形成一种主流话语。这些讨论与研究,如果概括一下就不难发现,主要是围绕马克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历史进程、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理论结晶、历史意义、内在机制、未来发展,以及马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中国马克思主义 比较研究 历史进程
  • 简介:马克承认自然价值,其自然价值观的核心是承认自然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的有用性,这种有用性是人们劳动的基础,是财富的源泉之一。马克还指出了实现自然价值的途径,即使自然人性化,实现自然向人性的复归,实现人与自然本质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回归马克的自然价值观。

  • 标签: 马克思 实践 自然价值观 生态文明
  • 简介:国内马克类概念研究的兴起既是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马克主义哲学理论发展的逻辑必然,又从根本上源自现实中当今人类及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此领域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20世纪80年代的零星式研究和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集中式研究两个阶段。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类概念历史演化的进程;马克类概念与费尔巴哈类概念的关系和马克类概念的文本依据。为促进这一研究的丰富和发展,还有必要深入挖掘马克类概念形成的思想资源、加强马克类概念的文本研究和将马克主义理论本身已有的各方成果以及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纳入到马克类概念研究来。

  • 标签: 马克思 类概念 背景 研究成果 趋势
  • 简介:自由是人的类本质的规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价值动力。自由观是马克思思想学说中的一个核心理论,对马克早期思想中的自由观的探讨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的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可以说,马克早期的自由观是其历史唯物主义得以生成并获得其逻辑展开的起点和主线。本文立足于马克早期的经典文本,紧紧围绕着其"自我意识"的自由观、俗世的自由观和人类解放以及人的类本质的自由观展开讨论,分析了马克越来越贴近现实和科学的自由观。

  • 标签: 自由 自我意识 人类解放 类本质
  • 简介:近代意义上的科学,从起源上说首先是自然科学.就范式来讲本质上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一直难产,产生之后又一直与自然科学处于对立之中。对立的根源是科学与人文、对象与方法、主体与客体的矛盾。马克通过批判黑格尔哲学而走向实在的科学,又通过批判政治经济学而走向关于人的历史科学。在人与自然同一、自然史和人类史同一的基础上,马克得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是同一门科学的思想,从而实现了科学观上的重大革命,为整个马克主义学说体系的形成起了决定作用。

  • 标签: 马克思 科学观 人与自然 主客同一
  • 简介:生态正义问题是当今理论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马克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考察,揭示了原初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生态正义,资本主义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生态非正义,共产主义是人与人之间生态正义的复归。马克在生态正义问题上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对于我们把握生态正义,分析生态非正义产生的根源及生态正义的实现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我国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生态正义 当代意义
  • 简介:<正>弄清马克美学思想研究史上的基本状况,是推动马克美学思想研究跨入新世纪的一个前提。任何真正的科学研究,总应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达到更高层次的综合水平。从总体上看,马克逝世后,对马克美学思想的阐释与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马克逝世后至二战前为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

  • 标签: 马克思美学思想 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学说 马克思主义者 社会主义运动 美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