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王弼继承了道家政治哲学传统,主张君主应以无为方式去因顺百姓自然,从而避免有为所造成“物失其真”、“物不俱存”弊端。百姓自然状态呈现作为政治施为目标,也成为了理解政治秩序关键。王弼认为,万物自己而然世界是有条理,万物在相互制约与影响之中形成了某种秩序。同时,自然也意味着对其自然本性成就。人自然之性中包含着欲望,王弼并不是要求人们无欲无求,而是不要有超越自然分限欲望。而且,在王弼看来,人自然欲求作为自然之性一个面向,也因个体差异而在整体上呈现出多样性。

  • 标签: 王弼 无为 自然 无欲
  • 简介:军国主义既是日本历史发展产物,也是制约日本真正走向和平之路最大障碍。16世纪日本完成国家统一时,就开始走上对外侵略军国主义道路。19世纪末叶以来,日本又利用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优势,大力推行军国主义国策,疯狂地向外扩张。直到1945年战败前,日本军国主义始终与崇高武力武士道、崇拜天照大神神道教和弘扬皇道使命天皇制紧密结合。这种独特政治文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大和民族心理,也给亚洲各国人民尊严与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危害。解构日本军国主义文化根基,剖析大和民族集体心理,揭示军国主义本质,有助于警示人们勿忘历史,牢记维护世界和平神圣使命。

  • 标签: 日本军国主义 武士道 神道教 天皇制
  • 简介:宋元时期文道关系演变,与理学地位升降密切相关。北宋理学初兴,理学家将“道”抬升至宇宙本体高度,打破了“文”“道”之间原有的平衡,文道关系从唐代“文以贯道”转变为宋初“文以害道”。南宋时期,理学思想体系日臻完善,朱熹、真德秀等人均试图将“文”融入“道”发展轨迹中,缓和北宋以来“文道”之间水火不容对立状态。入元后,理学家通过对文道关系反思,使思辨哲学与情感创作合理结合。加之政治风向变动,理学成为文人进身之阶,最终形成文道融会新局面。理学与宋元时期文道关系之间互动,揭示出中国古代新思想发生、发展新路径。

  • 标签: 理学 宋元时期 文道关系
  • 简介:司马迁所述孔子"删诗"说很可能出自《鲁诗》。《史记》多采《鲁诗》说;《孔子世家》先述孔子"删诗"说,紧接着述《鲁诗》"四始"之义;《孔子世家》述孔子"删诗"说前后矛盾,都显示出孔子"删诗"说与《鲁诗》间关联。据魏源说法,也有学者认为孔子"删诗"说源于《鲁诗》。司马迁不仅认为孔子"删诗",而且认为《诗经》篇次也是孔子安排,《毛诗》则认为是国史安排,但《鲁诗》、《毛诗》篇第绝大多数相同。由《仪礼》、《左传》、《国语》记载典礼用乐看,《诗经》篇次不是孔子排定。汉儒说孔子安排了《诗经》篇次,是为了便于从伦理道德、政治教化方面阐释。同样,说孔子"删诗",也是为了增加《诗经》神圣性。在《诗》经化过程中,一方面是加强其与伦理道德、政治教化联系,另一方面是把其与圣人联系起来。所以,到了汉代,儒生就认为《诗经》是孔子编选,诗篇、诗次都包含着孔子关于治国理家微言大义。

  • 标签: 《诗经》 删订 来源 产生背景
  • 简介:荀子礼与法家法看似接近,都具有制度化、成文化特征,实则非常不同。荀子礼治仍是在孔子思路上,即良治是按照周朝制度遗存进行改良,而且其礼学关注点是普遍的人。法家法治则认为周朝礼制已经不适合新政治形势,所以要用君主集权法治来统治社会,而其法学正是为此而进行特殊性思考。这种差异决定了法家之学具有的是特殊时代价值,而荀子礼学则更具有普遍性意义。

  • 标签: 荀子 法家
  • 简介:基于以荀解荀方法论自觉,本文取一种元伦理学进路,在荀子本人“共名与别名”逻辑架构之下,内在于荀子哲学固有脉络考察和分析了荀子㈠性”概念多重意涵,揭示了荀子人性理论多层次性,进而在道德主体理论层面探讨了荀子人性观念语境、意义及其哲学重构可能性。本文以如下三个基本问题为线索:第一,荀子性恶观念在何种意义上是成立?第二,既言性恶,则善从何而来?易言之,善在荀子那里是否也具有某种意义上先天根据?第三,如果对第二问题回答是肯定,这是否就意味着苟子人性理论中存在着结构性悖论和矛盾?通过对这样三个基本问题讨论,本文认为,荀子“性”概念乃是一种结构论的人性观念,而非本质论的人性观念。

  • 标签: 荀子 元伦理学 结构论人性观 本质论人性观
  • 简介:东周时期齐鲁交通线路主要有四条,莱芜谷道和过平阴要塞大道分居东西,其间还有多个山间谷道沟通齐鲁,齐长城上关VI则是谷道重要枢纽。西周早晚期交通线路因考古学文化分布格局迥异而不同,但是莱芜谷道可能不是交通主线。诸多考古材料说明新石器时代鲁中山间谷道已被作为沟通鲁南鲁北重要通道。有商一代,鲁南鲁北交通主要以汶水上游和泰山西侧大道为主,但不可忽视鲁中山地在商晚期交通中作用。

  • 标签: 齐鲁 地理交通 考古
  • 简介:英国伦敦通过城市复兴计划对传统工业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更新,解决“去工业化”所导致城市经济衰退、城市景观败落、就业岗位缺乏、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其中,泰特现代艺术馆是对“废弃工业建筑设施”进行改造,金丝雀码头新金融城是对“废弃工业场地”进行改造,伦敦东区斯特拉福奥运新城是对“衰落传统工业社区”进行改造。这三大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通过发展金融、创意、体育等新兴产业对传统工业设施、场地、社区进行更新改造,激活发展动力做法,对我国部分面临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压力城市,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 标签: 旧工业区 泰特现代艺术馆 金丝雀码头 伦敦奥运会
  • 简介:以齐长城田野调查为基础,并结合文献记载对齐长城布局、建筑方式、附属设施等进行了系统论述。齐长城布局可以分为济水段长城和泰沂山段长城两部分。济水段长城由谷城过平阴城至渤海,长约300余公里。泰沂山段长城由平阴城和谷城往东,跨越泰沂山脉至黄岛于家河入黄海,长约625公里。齐长城是以墙体为主并与城址、关隘、烽燧、塞堡等组成统一防御工程。

  • 标签: 齐长城 调查与研究 布局 建筑方式
  • 简介:《老子》中有很多思想观念都传承了前人思想经验,老子对这些“古之道术”进行了关键性理论提升,使之凝聚为富有哲理命题,由经验形态思想观念上升为系统学说理论,成为了道家学说重要理论内容。本文考察了老子“贵柔尚弱”、“谦下不争”、“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功遂身退”思想理论来源,分析了老子如何对这些古老生活经验进行了何种理论提升,使之由应用之“术”层面提升为哲理之“道”,发展为博大精深哲学理论。本文力图还原老子思想本义,强调避免用“以柔克刚”、“以不争为争”、“欲取姑与”、“激流勇退”等后起应用义、引申义来理解老子本人思想。

  • 标签: 老子 本义 应用义
  • 简介:齐长城作为大国争霸直接产物,见证了齐国与毗邻国关系复杂演变,通过了解齐国与这些国家复杂互动,我们可以发现齐长城营建是动态,尤其是齐长城东段。最初齐国在与莒地相邻地段修筑关隘,以保证齐国南境安全。春秋末期为了防备吴越而在沿海一带修筑防御工事,与崂山形成天然防线,战国中后期齐长城则有防备楚国功能。

  • 标签: 齐长城 防御工事 防御体系 修筑
  • 简介:根据互联网发展阶段性特征,可以归纳出信息产权民事法律保护三个理想型规范形态:第一是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产权保护模式,其规范形态是底层数据安全与隐私权为主事后救济。第二是互联网平台信息产权交易法律保护,以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主事前授权规范。第三是互联网+信息产权交易价值共享法律保护,形成共享激励模式,以反垄断法为主事中规制规范。数字经济不同于市场经济市场分配方式,需要以信息产品定价机制来分配信息产权,形成公法嵌入私法法律规范模式。

  • 标签: 信息产权 规范形态 人格要素 理想型
  • 简介:期权波动率预测是期权风险预警管理关键问题,传统方法采取GARCH等时间序列模型。与传统方法不同,本文创建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SKRG递进集成”新预警体系,体系以中国波指为对象,采取48个相关指标作为对中国波指预测特征(Feature),依次引入SVM机器学习、KNN样本不平衡机器学习、RF划分、GBDT优化完成机器学习建模过程,逐步提高预测精准率。测试样本显示,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效果好于传统GARCH模型。本文理论价值在于丰富了期权随机波动率预测领域相关文献,应用价值在于为波动率预测进而期权风险预警提供了新方法。

  • 标签: 机器学习 期权交易 波动率预测
  • 简介: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是王阳明与两京程朱派进行朱陆之学异同论战产物。此书在借用程敏政"朱子晚年定论"说掩盖下以陆学攻朱学,以陆化朱学消解朱学。要彻底解开《朱子晚年定论》这一以陆化朱学消解朱学秘密,必须把《朱子晚年定论》同王阳明与两京程朱派朱陆之学论战大背景结合起来考察。这场论战,是正德以来重新崛起心学派向官方程朱理学发起第一次挑战,王阳明用"朱子晚年定论"反讽武器对官方程朱理学挑战虽然失败,却为他后来用"良知"说挑战官方程朱理学准备了条件。

  • 标签: 朱子晚年定论 朱陆之学论战 陆化朱学 消解朱学
  • 简介:从考古资料可知,东周齐国贵族墓葬有的殉葬马匹,集中见于中高级贵族墓葬中。殉葬马匹应按照一定标准选取,而非随意使用,其殉葬方式包括车马同殉和单独殉马两种。根据文献记载可知,在春秋早中期,齐国殉马主要是由东部莱国输入;春秋晚期开始主要是由本国饲养。

  • 标签: 东周 齐国 殉马葬俗 来源
  • 简介:张九成提出"念动于中,事形于外",认为内心念虑能够影响外界事物,造成祥瑞灾异及种种自然现象。与汉代天人感应说相比,张九成思想一方面消解了"天"的人格神意味,一方面把灾异根源归诸人心念虑,从而将天人感应融入到心学体系中。张九成基于心学天人感应论以气论为基础,认为天地之间一气流行,人内心念虑会形成和气或恶气,进而影响万物。通过内心—气—事物结构,他将自然界纳入到以人为中心世界之中,人是世界变化运动枢纽。这一建构,使天人感应在宋代心学思想中获得了新内涵和价值。

  • 标签: 气论 天人感应 慎独
  • 简介:《孟子》君子意象多重性向,主要表现在对君子之德、君子之政、君子之仕、君子之变等方面的描述与解析之中。从文化角度看,《孟子》中君子意象,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德性文化、仁政文化、君子文化有重要关联。《孟子》中君子意象,不是孟子偶尔涉及文化符号,而是其着力构建一种理想人格,为儒家生命追求和德治期盼标示出了鲜明道德方向,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至当代文化内涵构成,具有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重要意义。

  • 标签: 《孟子》 君子意象 文化意蕴
  • 简介:宪法文本明确规定了平等原则,但在现实语境中,有关平等原则争议却鲜有共识。在就业领域,合理年龄区分与年龄歧视之间矛盾,同样显现出平等原则模糊性。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关于年龄区分和年龄歧视界限急需明确。平等原则理性主义解释、功利主义解释和折中解释都难以有效解决年龄设定合理性问题。能力解释对平等原则进行了分层次回答,预设了一个平等基本能力起点。只有将就业岗位与能力要求进行绑定,才能合理地进行年龄区分,从而将平等原则适用于就业领域中年龄问题。

  • 标签: 平等原则 年龄区分 年龄歧视 就业领域
  • 简介:银雀山汉墓竹简虽然不是关于美学或文艺理论文献,而是以兵法、治道、阴阳占侯为主文献,但它们在论述兵法、政治、占侯等问题时所使用一些命题、范畴、概念等以及体现出来观点、思想与美学和文艺理论相通,如在政治方面,它要求君王不要过分重视文采装饰;在兵法方面,要超越“有形”而追求“无形”;在个人修养方面,倡导人们保持“恬淡随意”“心定气固”等状态.因此,银雀山汉简中这些思想、观点通向了审美,它们范畴、命题等与审美理论相通,是当时人们审美意识在兵法、政论以及阴阳占侯等文献中具体体现.

  • 标签: 银雀山汉简 审美意识 末作 无形 恬淡随意
  • 简介:米歇尔·图尼埃是享有世界声誉法国当代作家,其小说以颇具特色叙事风格和对存在与身份等问题深刻哲思而闻名于世.其小说于20世纪70年代末被陆续译介,向中国读者开启了20世纪法国“哲思小说”与“重塑神话”文学之窗.本文以时间为序,从译介、研究与接受三个层面全方位展示图尼埃作品在中国传播、评介与产生影响.“新寓言派”热议事件显示中国文学界对图尼埃艺术风格有不同评价.

  • 标签: 米歇尔·图尼埃 译介 研究 接受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