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刘向说:"列子者,郑人也,与郑国缪公同时,盖有道者也。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汉书·艺文志》"道家"著录《列子》八篇,认为列子比庄子为先。汉刘向《列子新书目录》中说:"所校中书《列子》五篇,臣向谨与长社尉臣参校雠太常书三篇,太史书四篇,臣向书六篇,臣参书二篇,内外书凡二十篇,以校除重复十二篇,定著八篇。"晋张湛《列子序》称所注《列子》由其祖父在东晋初从王宏、王弼等人家中发现,经拼合整理而成。

  • 标签: 《列子》 超越价值 “子曰” 新书目录 艺文志 刘向
  • 简介:“三个倡导”具有丰富伦理意蕴。它从国家伦理、制度伦理、公民伦理三个层面建构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基本价值目标的国家伦理树立了一种全面现代化国家形象,蕴藏着共同理想凝聚力。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基本价值原则制度伦理建构了一种公平正义、海晏河清社会理想,蕴藏着制度正义驱动力。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行为规范公民伦理塑造了一种顶天立地、正道直行现代公民理想人格,蕴藏着公民品格亲和力。实现中国梦不能没有伦理支持。“三个倡导”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 标签: 三个倡导 中国梦 伦理
  • 简介:深入了解“中国梦”基本内涵与丰富外延,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引领,寻求香港和内地社会共同发展目标为契合点,建构中国香港梦,形成两地人民共同价值基础和精神动力。通过“中国梦”价值引导,以国家意识形态有效整合香港群体意识,切实推进香港以国家认同、民族依附、价值归属等为核心要素的人心全面回归。

  • 标签: 中国梦 香港梦 香港群体意识
  • 简介:一问题引出:关于"法权论"与"道德形而上学"关系争论近年来,康德《法权论》引起了一些学者关注和兴趣,围绕着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讨论:康德为何把法权论作为道德形而上学第一部分,《法权论》和《道德形而上学》究竟是何种关系;康德如何在绝对命令基础上建立法权(正当)形而上学,法权(正当)普遍原则与绝对命令关系如何,它对应着绝对命令哪个公式等。

  • 标签: 道德形而上学 立法权 哲学关系 康德 绝对命令 普遍原则
  • 简介: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每个人努力,在这个提倡个人权利、崇尚个性自由时代里,每个人都应当具有基本道德底线,都应当在考虑自我合理权益满足同时考虑社会及公众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有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主张节制欲望传统,而近年来,以李银河为代表宣传性自由观点在社会上日益泛滥、混淆视听,今对其鼓吹所谓"性权利"加以剖析,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性道德。

  • 标签: 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需要 性权利 李银河 性道德 个人权利
  • 简介:一导言我将在本文中使用后期维特根斯坦关于语言观点,阐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价值概念。这似乎是不可信事情,因为目前学界关于价值和语言大量讨论语境迥然有别,就个体而言,这些讨论还处在不断争议之中。然而,马克思自己曾经用一个类比说明价值和语言之间关系:"有用对象有价值特性是社会产物,就如同人们语言有价值特性是社会产物一样。"

  • 标签: 后期维特根斯坦 马克思思想 商品拜物教 价值 语言 生活形式
  • 简介:“仁之方”实施原则是孔子所倡导恕道,“恕”通常表现为“椎己及人”。而“推”是内在仁心表现于外方式之一,它能够成立是基于孔子行仁特点,即孔子重视内在仁心对事物直接反应。因此,“仁之方”生发不是基于孔子对外在事物分析,而是源于他内心对事物“肯定”态度。

  • 标签: 仁之方 发生
  • 简介:戴茂堂、罗金远教授所著《伦理学讲座》一书分上篇、中篇、下篇三个部分。全书26讲,结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揭示人性结构是伦理学产生终极依据开始,论证了人离不开道德、社会需要伦理,提出人类走向德性、科学与美德并举、构建和谐社会是解决当今道德危机问题希望之路。

  • 标签: 伦理学 讲座 中西 构建和谐社会 道德危机 社会需要
  • 简介: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熟人社会向现代陌生人社会转变过程中,熟人社会结构几乎没有为志愿行动留出社会空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公社制解体、社会流动加快、单位制弱化、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成员越发单子化和陌生化。陌生人社会为志愿行动勃兴创造了客观条件。陌生人社会志愿行动依托于社会主义义利观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行动德性伦理基础;公民意识与公共精神是志愿行动责任伦理基础。

  • 标签: 陌生人社会 志愿行动 价值基础
  • 简介:欺诈性侦查与刑讯逼供不同,在进行伦理评价时会遇到“善恶难辨”灰色区域。对欺诈性侦查进行伦理评价,应当避免持机械道义论或庸俗功利论为理论工具,而是应结合道义论与功利论各自优点走一条中庸之路,采用双层伦理评价方法。对欺诈性侦查进行双层伦理分析,可以简化分析逻辑,避免伦理评价绝对化与庸俗化;也可以更好地认清其“必要之恶”本质,为适用“非法推定”框架分析法律问题奠定基础。

  • 标签: 欺诈性侦查 道义论 功利论 双层伦理分析
  • 简介:现代科学已经走向了“后学院”时代,在应用语境下与社会之网紧密纠缠。然而,随着科学语境变迁,科学道德问题却日趋复杂,不断凸显出科学共同体自由和自律缺失所带来道德困境。反思之后理性选择是:在科学与社会适度“亲和”下保持道德张力,积极培育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和自治能力科学共同体,以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辩证融合促进科学和社会创新进步。

  • 标签: 后学院科学 科学道德 科学共同体 自由 自律
  • 简介:由于存在市场势力和信息不对称,垄断容易导致交易不平等、不公平,成为滋生不道德行为主要原因。在经济快速转型期,垄断企业道德建设缺失主要表现为经营不诚信、价格不公道、交易不公平、履行社会责不积极。实证研究表明,当道德建设缺失时,消费者对企业垄断程度感知会降低道德感知水平,形成更为苛刻道德判断。因此,在消除垄断不利影响和矫治道德缺失弊害过程中,一方面垄断性企业要加强道德建设和降低垄断感知,另一方面反垄断机构还需要加强市场道德监管。

  • 标签: 垄断企业 道德缺失 矫治对策
  • 简介:价值哲学研究取向,不仅指价值哲学研究者旨趣和在研究过程中所关注重点,更指把什么主体需要看作终极价值源泉和尺度,以哪一种价值主体所追求价值为价值基点和目的,一言以蔽之,即是指以什么样主体所追求价值作为价值本位。自古以来价值哲学研究,虽然研究者观点人各不同,但存在两种基本不同取向,即整体取向和个人取向。

  • 标签: 价值哲学 哲学研究 终极价值 价值主体 个人取向 研究者
  • 简介:德治思想,即“运用道德政治手段实现政治最终道德目的”是儒家伦理价值体系中最终价值归依。以人主体意识发展为切入点,考察殷周之际德治思想构建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德治思想构建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殷商神本文化——人价值主体缺失;用初敬德保民——人具有了独立价值主体;西周礼乐文化——人类意识觉醒。可以说,殷周之际统治阶级从神权政治转向德治与礼治,在人主体意识发展历程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 标签: 殷周 德治思想 主体意识 类意识
  • 简介:伴随着现代高科技战争毁伤力倍增及人类社会对生命关怀重视,战争无人化趋势越发明显。然而,当机器战士或生物战士全面取代人类主宰战争后,高端无人化战争也必将引发一系列伦理困境,这涉及战争权利伦理、战争行为伦理及战争责任伦理等多方面。本文探讨了无人化战争兴起与根源、剖析了其面临三大困境,并提出了化解这种伦理困境社会调适机制,主张应尽早关注无人化战争对当代战争伦理原则挑战。

  • 标签: 战争无人化 伦理困境 社会调适
  • 简介:在中国传统社会,"乡土情结"在"旅人"思想和行为中都占据着重要分量,它也是传统旅游价值生成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中,尽管旅游发生了多维度改变,但是"乡土情结"意义并没有被完全解构,它应该被时代所活化而成为旅游伦理构建支点。

  • 标签: 乡土情结 旅游伦理 古代旅游 伦理蕴涵
  • 简介:在我国,街头官僚(Street-LevelBureaucrat)行政裁量权控制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容易被人们忽视,即使有少数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其研究也总是遵循立法一执法一司法“法制主义”思路,使得研究具有明显“单点注入”特点。对街头官僚行政裁量权进行法律控制,在立法、司法等方面均存在着难以克服困境。街头官僚行政裁量权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性裁量权,对其实施有效而合理伦理限制与伦理控制,应当是街头官僚行政裁量权之合理行使根本。

  • 标签: 街头官僚 行政裁量权 法律控制 伦理控制
  • 简介:在非理性主义和主观主义流行于伦理学时,黑尔将可普遍化规定为道德判断基本特征,从语言与逻辑角度重新解释和论证了可普遍化原则,恢复了道德客观性和普遍性,为伦理学奠定了客观基础。然而,黑尔可普遍化原则却并不完全符合道德现实。

  • 标签: 道德判断 可普遍化 黑尔
  • 简介:"自我"作为一个反身代词指的是每个独立的人类个体。现代自我具有什么特性?怎样理解现代自我?是当代哲学家、思想家讨论自我一个基本方面。麦金太尔对现代自我观点,是通过他对现代自我批评中体现出来。麦金太尔这一批评,在其重要著作《德性之后》中有着集中表述。一情感主义自我麦金太尔是一个伦理史学家,他对现代自我批评是从对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分野为出发点

  • 标签: 现代社会 麦金太尔 批评 自我观 反身代词 情感主义
  • 简介: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试图从人性本质和意义中寻找道德哲学基石,解决道德何以可能问题,目的是为人类道德寻找坚实基础。细读这本真正伟大小书,从严谨论证和思辨的话语中读出了康德内心无比焦虑心情。细细玩味,深感康德:焦之也深,言之也切;虑之也远,说之也详。哲学植根于生活并指导生活,因此它必然关注生活。每个时代哲学家,都在关注着他生活时代,并关注着那个生活时代问题。

  • 标签: 道德形而上学 康德 原理 焦虑 生活时代 道德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