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双任务范式比较了16名口吃和16名非口吃在数字转换任务的同时重复双声词和叠韵词的时间和口吃频率,考察转换功能对于汉语口吃语音编码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换功能影响汉语口吃的语音编码:口吃和非口吃加工叠韵词比加工双声词需要更多的转换功能。研究结果支持口吃的"内在修正假说",对口吃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启示。

  • 标签: 口吃 语音编码 转换功能
  • 简介:使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实验范式.考察熟练和非熟练藏-汉双语的语义和词汇表征的特点.在完成语义判断任务时.被试在测验阶段对已学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未学词,且熟练和非熟练藏-汉双语都表现出明显的同语言和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在完成词汇判断任务时,同语言条件下已学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未学词,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跨语言条件下已学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未学词,未获得长时重复启动效应。结果表明,藏-汉双语语义表征共同存储、词汇表征独立存储:熟练和非熟练藏-汉双语语义和词汇表征模式相同:藏-汉双语熟练比非熟练垮语言启动更快.

  • 标签: 藏-汉双语者 语义表征 词汇表征 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
  • 简介:求职简历作假行为是指求职在简历投递过程中。为提升进入下一轮选拔几率,在简历中表现出虚假信念或信息的行为。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探讨了求职简历作假行为的结构,以及大学生求职群体简历作假行为的影响因素与特点。结果表明:(1)求职的简历作假行为包含迎合招聘企业、篡改个人信息、粉饰关键词句和提升匹配程度四个因素。(2)马基雅维利主义倾向可以预测其简历作假行为。(3)大学生求职的简历作假行为在其简历投递次数以及简历修改次数上存在差异。

  • 标签: 作假 简历作假 作假行为结构
  • 简介:一、留守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农村留守孩子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6—16岁)。留守孩子在我国农村非常普遍,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14岁以下孩子总量超过2亿,留守孩子总数量为接近2300万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 标签: 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孩子 外出务工者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义务教育阶段 外出打工
  • 简介:本研究以20名老年(包括10名单语老年和10名双语老年)为被试,考察了两种被试在数字工作记忆广度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双语老年的平均数字工作记忆广度为6.40个;单语老年的平均数字工作记忆广度为4.89个。统计检验发现双语与单语老年在数字工作记忆广度上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支持双语“认知优势”效应说法,说明双语经验增加了老年人的工作记忆广度。

  • 标签: 双语经验 老年者 工作记忆广度
  • 简介:旨在探究网络成瘾和非成瘾在言语工作记忆任务和视觉工作记忆任务中,面对网络相关刺激与网络无关刺激的ERP成分差异。利用词汇和图片材料,招募网络成瘾以及非成瘾各30名参加了N—back(N=2)工作记忆任务的ERP实验,同时记录行为数据及EEG,离线处理数据。结果发现:(1)在视觉工作记忆任务中,与网络无关图片相比,两组被试对网络相关图片的反应时显著更长,正确率也显著更低,而在言语工作记忆中无此显著差异;(2)非成瘾面对网络相关图片产生的N2波幅显著高于网络无关图片,网络成瘾对网络相关图片产生的P3波幅显著高于网络无关图片。两组差异表明网络成瘾在言语工作记忆和视觉工作记忆上对网络相关刺激的早期加工存在差异,网络成瘾对网络相关图片的视觉工作记忆水平较低。

  • 标签: 网络成瘾 工作记忆 事件相关电位 N-BACK
  • 简介:竞争受害心理是指在群际冲突中群体双方都认为自身才是最大的、真正的受害。在医患冲突情境中,医患双方努力建构自身成为真正受害的心态得以彰显,双方聚焦各自受到的不同伤害内容、体验和事件,致力于建构最大受害的身份。医生和患者各自建构起来的最大受害身份具有一定的心理动因和社会功能。对患者而言,弱者心态可以博得他人同情、争取补偿等;对医生而言,受害身份可以规避或减轻其责任、维护职业自尊等。医患双方的竞争受害心理阻碍了医患冲突的和解。降低双方的受害竞争水平需要加强医生和患者在生命意识层面上的群体认同,增加彼此之间更频繁、更深入、更积极的群际接触。

  • 标签: 受害者心理 医患关系 医患冲突 群际接触
  • 简介:为比较准确地了解国内ASD面孔识别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为今后研究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采用关键词共词分析法,利用Bicomb软件及SPSS软件绘制了从中国知网中查询到的55篇文献的热点知识图谱。研究结果发现:ASD面孔识别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在5大领域:社会能力研究、面孔加工和情绪面孔加工研究、认知和情绪加工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面孔加工的神经机制和生理指标研究、情绪认知干预研究。为避免已有研究热点存在的5方面不足,后继研究应该从5个方面入手以期获得更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 标签: ASD 面孔识别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 简介:采用改编的IOS量表测量自我与他人的心理距离,在收益和损失情境下,综合探讨了为他人和预测他人决策时心理距离对个体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他人心理距离越远,个体决策时越偏好风险,且反应时越短;(2)个体预测他人决策时比为他人决策时更偏好风险,但两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3)心理距离与决策角色存在交互作用,即预测时个体认为远心理距离他人比近心理距离他人更冒险,而为他人决策时两差异消失;(4)决策角色与决策框架、心理距离与决策框架存在交互作用:在收益框架下,自我他人心理距离较远时个体更偏好风险,且个体预测比为他人决策时更冒险,损失条件下无差异。依据相关理论对这些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 标签: 决策角色 心理距离 决策框架 风险决策
  • 简介:<正>四个50岁的同卵姐妹到国立心理卫生治疗中心研究所进行检查。这是一个罕有的机会,可以使用新方法来探索复杂的心理疾病——精神分裂之谜。这四姐妹在半个世纪以前出生于失业工人亨利的家里。她们依次叫诺拉、伊丽斯、麦拉、赫丝特,彼此在许多方面都很相象,包括脑电活动。她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四胞胎 追踪研究 二十年 心理卫生 精神疾病
  • 简介:通过对一例女大学生学习受挫后的心理问题的案例进行咨询分析,详细阐述了求助心理问题的成因,运用RET疗法对求助的情绪和行为症状进行了咨询,并取得了显著咨询效果。

  • 标签: 严重心理问题 RET 咨询效果
  • 简介:在支持某种宗教行为的宗教信仰与当前的文化范式产生冲突,而尝试去消灭该种宗教行为的时候,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冲突就被激化。针对这种尝试所作出的一种宗教反应,是维护宗教信仰,而将宗教行为转入地下。在宗教信仰有绝对自由,但宗教行为只有相对自由的国家,阿巴拉契亚地区的当代基督徒拿蛇的宗教行为,则可能是美国最独特的本土宗教的例证了。我们使用了多层次、跨学科的视角来阐释这一独特的宗教派别,在什么是可接受的宗教行为问题上,其核心仪式与主体文化范式之间存在着冲突。

  • 标签: 拿蛇者 阿巴拉契亚 传统变革 本土的
  • 简介:<正>非出于医疗需要,而由本人主动连续地或周期性地使用某些药物,造成轻重不等的慢性或周期性的中毒状态,称为药物依赖。狭的依赖性药物指麻醉药物、镇静催眠药物、精神兴奋性药物和致幻药,广义的依赖性药物还包括酒精。实质上,酒精也是一种镇静药物。过量饮用酒精,反复或长期服用上述药物是否导致心理功能的异常?能否借助现行的心理测验检查这些心理功能?测验结果又会如何?这些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的研究兴趣。在过去的二年里,欧美学者对接收的酒精中毒和药物依赖作了较多的研究,这些研究主

  • 标签: 酒精中毒 药物依赖者 心理测验 心理功能 测验结果 依赖性药物
  • 简介:本文在于对国内41有企业,1467位主管级经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测评研究,以探求企业经营的个性特点,旨在建构一套适合企业管理活动背景的企业经营心理素质评量工具。为达研究目的,收集参考了国内外现有的个性量表,结合对企业经营活动特点的分析,编制测试工具,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了严格规范的检验,制定出企业经营心理素质问卷调查男性常模,为企业经营心理素质和相关能力的评量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工具。

  • 标签: 企业经营者 心理素质 评价系统 诚实性 负责性
  • 简介:一位在校理科男大学生因失恋引发焦虑情绪、入睡困难、食欲减退、人际关系敏感、学习效率下降等症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咨询师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在来访商定后,根据其个性特点和问题特点,主要运用来访中心疗法,在咨询师营造的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感的治疗氛围里与来访探讨他的自我概念和体验、宣泄不良情绪、更全面和积极地认识自我。经过5次咨询,来访的不良情绪基本消除、躯体化症状改善、自我体验协调、人际关系和谐、学习效率提高,咨询效果明显。

  • 标签: 失恋 一般心理问题 来访者中心疗法 自我概念 体验 人格
  • 简介:通过两个实验检验空间距离如何影响消费选择偏好。实验一中,产品与消费之间的空间距离不影响他们对不可匹配属性更优产品的偏好。实验二中.两种产品之间的空间距离与产品属性交互作用影响了消费的选择偏好,使他们在两产品之间空间距离远时比近时更偏好不可匹配属性更优产品。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距离对消费选择偏好的影响是不同的。强调两产品之间的空间距离远,会影响消费在选择过程中对不可匹配属性的使用。

  • 标签: 空间距离 产品属性 选择偏好 心理距离.
  • 简介:以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为对象,采用自尊量表(SES)和帮助行为调查问卷进行测查,以探讨自尊、受助特征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社会道德认知和自我意愿层面上,大多数初中生能表现出积极的亲社会性助人趋向,部分学生的行为决策判定具有不一致性;(2)初中生的自尊程度不影响对他人需要的注意、归因以及行为方式的选择,但与帮助行为的价值取向、行为意愿等认知、情感因素有关,能直接影响自主性的亲社会行为;(3)初中生有关潜在受益特征的某种认知结果及其相应的情感体验,对帮助型亲社会行为趋向有重要影响;(4)初中生的自尊及其所知觉的潜在量益特征在亲社会行为趋向中交互作用不显著。

  • 标签: 初中生 自尊 潜在受益者特征 亲社会行为 帮助倾向
  • 简介:采用图-图干扰范式来考察非熟练中一英双语言语产生中非目标语言的激活范围。实验1探讨用汉语命名时,干扰图的英语名称能否得以激活。结果发现,干扰图的词汇熟悉度高时,音译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音韵无关词,而熟悉度低时,二无显著差异,说明在一语的产生过程中只能激活二语中高熟悉的非目标词。实验2探讨用英语命名时,干扰图的汉语名称能否激活。结果发现,不论熟悉度高还是低,音译词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音韵无关词,说明在二语的产生过程中会激活一语中的非目标词。总的结果说明,非熟练中-英双语在言语产生过程中非目标语言中的非目标词也会激活,并且激活范围既受非目标语言的熟练程度的影响,也受非目标词熟悉度的影响。

  • 标签: 图-图干扰范式 双语者 言语产生 非目标词
  • 简介:叙事心理治疗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以及由薄到厚等方法重构积极的“替代性”故事取代“无效的”支配性故事。本文结合“失独”哀伤心理辅导的实践,探寻叙事心理治疗在失独哀伤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 标签: 失独家庭 叙事心理治疗 心理辅导
  • 简介:校园中的欺负现象是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攻击行为,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世界上众多的国家和心理学者对该现象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我国现行研究的关注点多为欺负和消极的受欺负,而对欺负/受欺负的心理特点和旁观者在欺负现象中的作用未给予太多的重视.该文拟从欺负\受欺负和旁观者这两个群体入手进行分析,以期引起相关学者对这方面的关注.

  • 标签: 受欺负者 旁观者 心理学 欺负现象 中小学 行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