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任何文化都存在于一定时间中,文化安全在时间驱动下发生变化,时间因素对文化安全产生何种影响,它是否会侵蚀、威胁文化安全,文章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了递进分析。首先,时间通过对社会结构改变而对文化安全产生了显性影响。时间结构和时间维度变革,为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和后果:文化商品化和碎片化;人文主义衰微,文化自主性受到威胁;时间问题带来了价值秩序重构,短期性和即刻满足受到偏爱;文化失去批判能力,成为娱乐。其次,时间自身及其围绕它变化对文化安全产生了隐性但却是根本影响。在多变且不确定情况下,行为主体对时间感知和与之关系都是疏离,这种脱位意味着文化被从其扎根环境中抽取出来,文化根基被削弱、文化空间减少,从而使文化失去发展自身权利和能力,高度变化性和不确定性过度磨损文化再生产能力。最后,关于文化能动性问题,即是否存在着文化对时间反作用力。其结论是,文化是时间背后“沉默规范力量”。这样认识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应对文化安全议题自觉性,从文化之中寻求文化安全问题解决办法。透过时间视角,可以看到一定文化稳定性是文化安全重要保障。在快速变化现代社会中,文化安全议题尤显重要。

  • 标签: 文化安全 时间维度 文化认同 文化的能动性 文化的反思性 文化的延续性
  • 简介:当今世界,国际核安全形势复杂而严峻,核扩散风险、核恐怖主义威胁和全球核电发展带来诸多安全挑战,已成为全球治理重要课题,需要中美等大国协调应对,解决核安全管什么、谁来管和怎么管现实问题。习近平主席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把核安全列为中国国家安全重要领域之一,并在2014年海牙核峰会上全面阐述了中国核安全观,明确了未来国际核安全合作方向。值此2016年核峰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之际,《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多角度探讨国际核安全问题,以期有助于对该问题深层思考。

  • 标签: 核恐怖主义 核安全 全球治理 核峰会
  • 简介:在领土争端解决中,国际法庭不仅考虑当事国对争端领土提出主权主张,还会考虑一国对另一国主张态度。面对他国竞争主张,拥有或主张主权一国不抗议或不反应,这种情形将可能构成默认。在判断一国是否默认他国主张时,需要考虑三个条件:第一,该国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国主张;第二,该国应当并且能够反应以维护其权利;第三,该国保持沉默或者没有及时抗议。默认并不是判断主权归属独立权利来源,但可以支持和强化根据其他法律依据得出结论。在例外情况下,默认他国以主权者名义对领土实施行为,可能导致主权变更,关键在于判断当事国是否通过行为达成了新合意。

  • 标签: 默认 知情 抗议 合意
  • 简介:本世纪以来,印度对非洲发展援助迅速扩大,其援助对象和主要领域都经过优先选择,在援助手段上呈现出“柔性”特征,援助机构整合也有所进展.印度扩大对非发展援助主要目的是为了塑造全球大国形象,获取能源和开拓市场、扩大贸易,应对在非印度移民利益,以及同其他新兴大国竞争在非洲影响力.在启动多项对非发展援助项目的背景下,印度对非战略意图取得了-定成效.但-些因素也制约着印度对非发展援助战略目标的实现.

  • 标签: 印度 非洲 发展援助
  • 简介:2016年,中美关系大体上保持了稳定,两国元首高层会晤对确保两国关系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9月3日,奥巴马总统出席杭州G20峰会,进行了任内最后一次访华,与习近平主席进行第八次会晤,并发表《中美元首杭州会晤中方成果清单》。“清单”对奥巴马任期内中美关系进行了总结,也是下届美国总统任内中美关系发展基础,包括两国就全球经济治理达成共识;强调两军务实合作重要性;加强网络安全合作;开展人文交流、疾病预防、全球卫生、粮食安全、人道救援等方面的合作。目前,两国交流机制正常运转,但在南海问题上美方加大介入力度,不顾中方反对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等,成为地区安全重大不稳定因素。

  • 标签: 中美关系 “萨德”导弹防御系统 南海争端
  • 简介: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在印度洋地区有效维护贸易通道、保护重要投资项目成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无法回避现实问题。对比美国在该地区所建军事基地巨大作用,中国同样需要积极稳妥地推动在这一地区建立战略支点,以弥补自身在情报预警、补给保障和力量投送等方面的短板,为国家大战略推进建立起可以长期倚靠坚实屏障。

  • 标签: “一带一路” 战略支点 国家安全战略
  • 简介:从近代'知日三白眉'到维新派、革命派、文化派及普通民众,国人日本观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归纳整理和比较分析国人曾经日本观,能够使对日本国民性重新认识站在一个恰当、有向前迈进可能起点之上,并有助于强化对日本国家政策走向分析和研判。

  • 标签: 日本观 国民性 文化人类学
  • 简介:伴随着对大国地位追求,印度大力推动公共外交以塑造世界大国形象和让国际社会理解印度对外政策。本文考察了印度可服务于公共外交各种政治、文化和宗教等软权力资源,介绍了印度公共外交实践中采取主要方式,探析了印度近年来一些公共外交实践和效果。总结了印度公共外交中一些特点,以及对中国公共外交启示。

  • 标签: 印度 公共外交 资源 实践 启示
  • 简介:近年来,安静外交正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重视。安静外交在东南亚地区相当盛行存在多种原因,如东南亚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面子'和声誉问题;东南亚国家大都具有较强现代性;许多传统安全问题短期内看不到解决希望,以及东南亚国家希望保持团结,以更好地与域外大国打交道。东盟安静外交至少表现在东盟国家间、东盟层面和东盟(国家)与域外国家三个层次,并显示出东盟国家高度重视主权独立现代性,处理传统安全问题上非干预性,和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上开放性等特征。安静外交是维持中国与东盟维持和发展良好合作关系众多途径之一。双方具有进行安静外交传统和经验,并得到了双方认可,但当前也受到了一定压力,主要表现在处理南海领土主权争议、促进地区安全形势稳定、增进地区安全信任和信心及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加强合作等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安静外交将处于继续发展态势,将为促进和提升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安静外交 中国-东盟关系 南海问题 管控分歧
  • 简介:自革新开放后,越南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是密不可分,主要思路就是以开放促发展,以发展迎接进一步开放。因此,应该将越南加入TPP置于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整体历史进程中来观察和分析。本文首先回顾越南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努力及成效,接着阐述越南政府对加入TPP期待与考虑,最后对越南加入TPP后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简要预测越南未来TPP自由化道路发展前景。

  • 标签: TPP 越南 美国 经济一体化
  • 简介:海权观念是一个国家内部对海权战略目标和战略原则所形成共识。国家经济需求和安全需求决定了海权观念。中国经济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这使得中国海权观念亟需更新。更新中国海权观念包括两方面的共识。第一,五个战略性目标——威慑;维护海洋主权与海洋权益;确保海洋自由;力量投送与提供公共产品。第二,四条战略原则——建设体系化主战海上力量;发展多元化海上力量;灵活力量运用与软实力配合。

  • 标签: 海权 海权观念 战略目标 战略原则
  • 简介:稳定国家特性是一国繁荣与发展基石,国家特性迷失会让一国社会面临内部分解和衰落威胁。新加坡是一个具有鲜明国家特性国家。在当前阶段,价值观因素和族群结构是维持新加坡国家特性稳定最重要因素。建国以来,新加坡政府采取各项举措维持国家特性稳定,其中包括加强华族传统价值观教育,推广华文,平衡并保护少数族群利益和文化,以保持文化稳定;也包括倾向性地吸收华人移民以维持国家族群结构等。

  • 标签: 新加坡 国家特性 共同价值观 移民结构 维持政策
  • 简介:摘要在国务卿约翰·克里看来,没有哪两个国家像美国和越南这样“积极致力于联合改变历史和未来”.1995年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和越南关系在从政治、经济合作到军事、文化纽带扩展在内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跨越式发展.

  • 标签: 正常化 美越关系 跨越式发展 经济合作 文化纽带 国务卿
  • 简介:古代中国对陆地和海洋探索与利用或许在国家战略中偶有轻重之别,但在文明层面却无主从之分。由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经略海洋需求与能力互动关系,使得古代中国海洋经略呈现出螺旋式上升三次历史周期。本文认为,古代中国海洋经略同世界上其他涉海大国一样,都遵循着普遍性历史逻辑:一是国家海洋需求决定着海洋经略地位:二是国家海洋能力决定着海洋经略效果;三是海洋经略可能实现海洋强国塑造却无法阻止海洋强国衰落。与此同时,古代中国海洋经略历史还在经济基础、政治安全与文化传统层面存在着与西方截然不同特殊性逻辑。

  • 标签: 中国 古代 海洋经略 历史逻辑
  • 简介:近几年来,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发展进入活跃期,突出表现为伊斯兰极端思想传播加强。从总体上看,在中亚地区,伊斯兰极端主义并非首要安全问题,但却正在成为重大威胁之一。它产生、发展有着复杂、深刻原因,涉及地区内外历史文化、思想意识、社会经济等方面。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主要源自瓦哈比极端思想,是国别、地区内外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产物。中亚国家经过多年治理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使伊斯兰极端主义处于总体可控之中,目前亟待深层管理,尤其需要加强社会治理与宗教教育。

  • 标签: 中亚 伊斯兰激进主义 政治伊斯兰 伊斯兰极端主义 安全治理
  • 简介:未来大众意识对形成俄罗斯社会发展矢量作用将提升。尽管俄国家政治制度至今仍存在保守主义倾向,但社会各阶层对政治实践影响完全可能加强。因此,政治制度显然面临演变,国家与社会逆向联系将逐步放宽,政权对社会情绪变化将做出更多回应。精英阶层意识直接形成国家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大众意识退居次要地位。归根结底,发挥决定性作用仍是大众意识。

  • 标签: 大众意识 俄罗斯 国家政治制度 变迁 改革 社会各阶层
  • 简介:中国因历史、地理、科技和意识等原因,积累了较多海洋问题。为解决这些海洋问题,中国提出了具体海洋政策,包括优先使用政治方法解决海洋争端,兼顾他方立场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合作制定规则、管控危机、资源共享基本政策,坚持"双轨思路",提出"和谐海洋"理念等。它们蕴含丰富文化要素,体现了中国文化以和为贵特质。同时,中国这些海洋政策,不仅具有国际法基础,而且经实践检验具有强大生命力,符合国际海洋发展趋势。为此,国际社会应积极支持中国海洋政策,使中国在搭建海洋平台、加强海洋合作、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维护海洋安全和秩序、实现人类与海洋和谐共处作出更多贡献,以确保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维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国际法制度和国际秩序。这是国际社会重大责任和应有职责,也是传承中国文化应有之义。

  • 标签: 海洋问题 海洋政策 海洋合作 海洋秩序
  • 简介:当前中美关系发展存在着三大挑战,即中美战略互信严重缺乏,双方互动多限于功能性层面;美国霸权心态犹存,两国国际战略存在矛盾与冲突;美国冷战思维根深蒂固,"改造"中国冲动难以消解。这三大挑战将会给两国关系发展造成结构性障碍,但在战略意愿、沟通机制以及外部条件等方面的积极因素为两国关系总体稳定提供了基础。鉴于奥巴马政府政治特点以及中美两国政策重心内转,2016年中美关系将基本保持现状。

  • 标签: 中美关系 奥巴马政府 挑战与前景
  • 简介:从韩国李明博政府后期到朴槿惠政府前期,韩日关系由于历史认识、领土主权等方面的争议陷入僵局。2015年以来,受国内外因素影响,借韩日关系正常化50周年契机,朴槿惠政府调整对日外交,推行将历史问题与安保、经济等问题相分离“双轨”政策,恢复韩日政府和民间对话交流,使两国关系有所好转。尽管两国关系前景仍存变数,但继续改善韩日关系将成为韩国外交下个阶段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之一。

  • 标签: 韩国 朴槿惠政府 韩日关系 对日政策调整
  • 简介:日俄海空联络机制设立,不仅能够有效维护日俄舰船和军机在公海及其上空安全,同时对于促进日俄军事交流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推动了双方军事互信关系建立。尽管该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对于中日共同管控东海争端,设立危机管控机制具有重要启示。中日之间应该加强政治、外交和安全领域交流,恢复两国领导人之间对话,进一步缓和东海紧张局势。与此同时,中日双方应完善交流机制,积极探索海空联络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双方在海上争端中风险与危机管控能力。

  • 标签: 危机管控 领土争端 海上安全 军事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