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中美贸易战是2018年最重要外交事件之一,对中美两国将产生持久深刻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不可避免地扩散到两国之外。作为介于中美之间“第三方”,东盟国家即使希望但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这已经并将继续在贸易及其之外更多领域表现出来。展望未来,南海问题、“印太战略”以及美湄合作等有可能成为美国打压中国“后手拳”,这必将进一步考验中国-东盟关系。在此背景下,尽可能地减少中美贸易战“外溢”效应,避免中美关系对中国-东盟关系产生连锁负面影响,甚至反过来将中国-东盟关系打造成贸易战破局点,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有利格局,是当前中国外交迫切任务。中国应通过深入对接中国-东盟发展战略,扩大对东南亚市场开放,加快推进RCEP顺利达成协议,加强与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式,抓住“战略机遇期”,构建中国-东盟高水平战略伙伴关系。

  • 标签: 中美贸易战 中国-东盟关系 周边外交 东南亚
  • 简介:Since2017,theQuadrilateralSecurityDialogue(Quad),whichiscomprisedoftheUnitedStates,Japan,IndiaandAustralia,hasbeenfully“resurrected.”1TheQuadisareviveddialogueplatforminorderforthesefourcountriestoreconcileperceptions,coordinateactions,andenhancecooperation.ItalsoreflectstheinherentchangesinAsia’sgeopoliticswhichnowfeaturesthenewUSconstructofthe“Indo-Pacific”region.DuringtherevampingoftheAsia-Pacificlandscape,variousmultilateralmechanismsliketheQuadwillcoexist.

  • 标签: 地区秩序 WHICH 亚太 对话 the SINCE
  • 简介:边境地区作为国家领土比较特殊组成部分,代表着国家主权至高无上性国家领土不容侵犯。过去,位于国家交界处边境地区敏感脆弱,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生存”重任,传统边境始终发挥其屏蔽功能,传统边境安全随之体现出“防范危险”“共存安全”主要特性。如今,由于全球化进程国家开放政策,相应地引发了实体边界弱化“软边界”扩散等边境地区新变化,同时,边境屏蔽效应相对减弱,中介效应凸显,使边境地区呈现安全与发展并举甚至以发展为主导安全态势,边境安全特征发生重大转变。边境地区安全问题复杂化、安全渗透性联动性增强、安全中注入发展因素以及安全社会化建构等特征与“共生”理论中多元性、内生性、交互性、共生性等特征相似,而且有相适应研究议题,使边境安全问题可以从共生视角进行探讨。边境安全变化使边境在实现“共存安全”同时强调“共生安全与发展”,在关注当下安全同时也注重安全未来。文章以边境安全特殊性为视角进行研究,提出“共生安全”新理念,并在“共存安全”“共生安全”特性比较中,探索边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未来走向。

  • 标签: 安全 边境安全 共存安全 共生安全 国际安全理论
  • 简介:莫迪上台后,将针对东亚地区“东向”政策升级为“东进”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同东南亚国家经济安全合作。2015年印度出台《印度海洋安全战略》《印度海洋学说》作为莫迪政府指导海洋发展官方战略文件,更加重视对外海上安全合作。受到地理连通性、海上贸易、传统友好关系、能源需求及安全挑战等因素推动,印度与东南亚国家海上安全合作关系愈加紧密。虽然由于各自战略、实力差异域外因素影响,双方之间海上安全合作仍存在很多问题,但总的来说印度东南亚国家海上安全合作不断加强趋势对合作双方以及中国地区局势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值得关注思考。

  • 标签: 印度 莫迪政府 东南亚国家 海上安全合作
  • 简介:继《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八年来首份《核态势评估》报告之后,美国官方又于2019年初发布了《国家情报战略》报告。这几份报告共同特点是,公开而明确地将中国俄罗斯列为对手,重启零博弈冷战思维。在其指导下,美国军方践行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与越南围绕南海问题在军事、法理、外交、经贸、舆论海洋开发六大领域展开密切战略互动,凸显在新地缘政治背景下美越对彼此关系高度重视。尽管美越各自战略考量不尽相同,但对南海稳定负面影响却是巨大

  • 标签: 美越战略互动 南海问题 特朗普政府 印太战略 地缘政治
  • 简介:权力转移导致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维护中美战略稳定成为攸关中美关系发展以及世界和平与稳定重大问题。构建中美核战略稳定性框架是实现中美战略稳定基石。传统战略稳定理论主要基于美苏两大对称性阵营敌对关系,对于不对称性动态权力转移背景下中美核战略稳定性理论解释力实践指导性不足。基于非对称战略平衡视角,中美核战略稳定性框架应以保证中国第二次核打击能力为基础。在机制层面,中美要加强交流、协商和谈判以建立相关机制,逐渐形成中美核战略关系共识,推动达成稳定中美核战略关系协议、条约等法律性承诺,从而构建稳定中美核战略关系政治框架。在结构层面,中国无需谋求与美国对等核力量。统筹考虑军事效用和政治效果,构筑包括核实力、核威慑决心核威慑信息传递完备核威慑战略,确保处于弱势中国拥有对美国进行核反击造成美不可承受损失能力,是实现中美核战略稳定关键。

  • 标签: 中美关系 权力转移 战略稳定 核战略稳定性
  • 简介: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是中新两国根据新形势需要,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共同提出具体倡议,得到了两国政府企业认可支持。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对于连接“一带”与“一路”、促进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发展中新关系、构建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带动相关省区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要协调好各方利益,并将其建成一个不仅限于中新两国参与开放性合作平台。

  • 标签: “一带一路”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新加坡 互联互通
  • 简介:长期以来,分离主义不仅是学术界关注重要议题,也是事关一国主权与领土完整重要问题。实际上,分离运动不同起因与分离运动内在异质性、弱势性密切相关。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异质性视为东南亚分离运动产生逻辑起点。分离运动内在弱势性又决定了其斗争进程非对称性,由此弱势性成为理解分离运动发展路径与现实走向重要起点。基于此,东南亚地区分离运动主要发展路径分为“国内-国际”与“国内-国际-国内”两种。东南亚地区分离运动之所以从“国内”开始,是因为分离运动首先是国内问题。此后,在持续发展进程中,基于最终目标实现与否、是否愿意调整最终诉求等原因,东南亚地区分离运动现实走向主要分为独立、自治与极端化3种。当然,分离主义产生并非源自单一因素,其最终走向亦是一个十分复杂命题,需要学界长期关注与研究。

  • 标签: 分离运动 东帝汶 印尼亚齐 泰南
  • 简介:孟加拉国、缅甸印度在孟加拉湾北部海域边界争端中,由于其海域'凹'型特殊地理特征布拉马普特拉河河口冲击形成领海特殊地质条件,使得在整个海域边界划界在司法实践中充满纷争。在孟加拉湾北部海域边界划界中,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国际法精神'公平公正'原则适当调整划界方法以达成最终结果,但多次调整又会导致各自200海里外大陆架形成与对方经济专属区相重叠产生'灰区'。国际海洋法法庭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在裁决'灰区'效应问题中,灵活处理了200海里外大陆架主权权利专属经济区经济权利间关系,以权利独立且分离方式,实现了对'灰区'权利重叠问题解决。这一方式划界趋向,将影响未来海岸相向或者相邻国家间海域边界争端中'灰区'解决。

  • 标签: 海域边界争端 孟加拉湾北部 200海里外大陆架 专属经济区 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