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如今重新审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它重要的历史价值.近年来,修改这部法律再度成为热议的话题.未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修改,应该以其实施以来的实践积累为基础,以深入的理论研究为支撑.修法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从现在起,统筹规划,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 标签: 修法 司法解释 海商法自体性
  • 简介:法学的应然价值主要体现为解释法律、发展法律、整合法律以及为立法作准备等四个方面,中国经济法学的应然价值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展开。中国经济法学较好地释放了自身的应然价值,无论是在解释法律、发展法律、整合法律还是为立法作准备等方面,学者们在30年的时间里提交了一份可观的成绩单。然而,国内学术界尤其是法学界对中国经济法学的价值存在某种程度的质疑,其中的肇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质疑者的偏见和傲慢影响了其评价的公正性;二是对整体的法学的科学性的质疑影响了经济法学的价值评判;三是中国经济法学在实然价值与应然价值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为消解质疑,中国经济法学应当采取一些对策,包括转变学术研究目标定位、创新学术研究方法、重视学术形象塑造、优化中国经济法学的学术形象,等等。

  • 标签: 经济法学 价值 科学性
  • 简介: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高位阶的专门湿地立法,导致管理体制不畅、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无法遏止滨海湿地在数量与质量两方面"下滑"的趋势。亟需通过制定效力等级高的专门湿地法律,确立湿地保护主流化的立法理念、明确其适用范围、理顺管理体制以及构建综合性的法律调整机制为滨海湿地管理的创新提供法律保障。

  • 标签: 滨海湿地 管理创新 专门立法
  • 简介:国际法虽为天下之公器,但无往不具有民族文化之特征。国家的立场与理论是国际法良性发展的基础。当代世界国际法组织化、宪政化的客观趋势使得展示中国国际法理论具有可能性。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逐渐提高、在政治经济上的影响逐渐加强,导致了对于国际法话语权和理论的需求,而这与国际法中国理论的实际欠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鉴于中国通过国际法律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并且通过学术积累初步形成了自身研究的根基,所以有可能通过理论界的自觉努力,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界的制度性沟通而构建中国国际法的特色理论、形成中国国际法实践的鲜明立场;与此同时,需要在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制度设计、行为方式、语言的国际沟通、系统互动等各方面为形成中国国际理论进行努力。

  • 标签: 国际法 中国理论 构建 路径
  • 简介:学者个人在符合学术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其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某种怕与爱的情绪,是正当而无可指责的;而且,对特定理论和实践立场的赞成或批判,赞成中所流露的爱,批判中所表示的怕,正是学者学术研究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 标签: 中国国际私法 “爱” “怕” 学术研究 学者 批判
  • 简介: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各级人大要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紧密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充分行使人大职权、发挥人大作用,用人大工作在服务大局上的新作为,在依法履职上的新成效、在代表工作和自身建设上的新进步,来践行“中国梦”,实现“遵化梦”。一、创新工作机制,为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落实提供有力保障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政策性、法律性、程序性很强,必须建立一整套适应形势变化、符合人大工作实际、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运行机制,为人大依法有效地履职行权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创新工作机制 人大工作 中国梦 服务 工作运行机制 社会全面发展
  • 简介:中国司法鉴定》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刊物,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份全面反映司法鉴定领域科学技术和制度建设等综合内容的跨学科国家级刊物,在推进我国司法鉴定学科建设和指导司法鉴定实践中起着引领作用。本刊已于2008年入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为了帮助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员更好地学习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

  • 标签: 司法鉴定人员 中国 征订启事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术理论刊物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简介:在现行的司法体制之下,我国法院通过颁行司法解释以及其他类型的司法文件从而在事实上行使创制金融法律规则的权力,并在此过程中呈现出若干司法权力在我国行使的特殊之处。而我国法院之所以会成为金融立法者,一方面是因为法院有更加迫切的需要去创制金融法律规则,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国式司法体系管理模式的必然产物。然而,中国法院的这种金融立法者角色的扮演有可能带来的体制性问题,包括在司法体系外部可能因为法院职能边界扩展导致的权力之间的关系失衡,以及在司法体系内部进一步强化法院的行政化运作模式。

  • 标签: 法院 金融 立法者
  • 简介:针对当前中国南海众多岛礁被侵占、大量资源被掠夺的现实,为更好地维护中国海权从而为建设海洋强国打下良好基础,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提到有效管辖这一裁决争议领土的重要标准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以下建议:中国应尽早确定u形线为岛屿归属线并加快制定海洋基本法等管辖依据;尽快建构起坚强有力的南沙群岛海域管辖主体;同时在管辖中实现管辖内容的丰富化、差异化、重点化。

  • 标签: 南海海权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有效管辖 U形线
  • 简介:目次一、三大证券法律实施机制:一般性优劣(一)作为证券法律实施机制的政府监管(二)作为证券法律实施机制的民事诉讼(三)作为证券法律实施机制的交易场所监管二、中国现实环境中的三大证券法律实施机制(一)政府监管的现状与得失(二)民事诉讼的现状与前景(三)证券交易场所监管的历史与现状三、政府性证券监管的优化

  • 标签: 证券法 证券监管 证券诉讼 证券交易所场所
  • 简介:曾几何时,国际经济法学是年轻学子趋之若骛、一些国内部门法学望之兴叹的显学。它充满活力,总是将最新的国际动态、国外理论呈现在学者面前,在中国对外开放的经济建设中,为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现代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今,在国家经济建设上到一个新台阶,需要深化改革之际,国际经济法学的总体研究状况却并未有突出发展。近几年,常闻有发文章难的感慨。学界之内,恐应自我反思研究的现状,以期进入良性发展方向。

  • 标签: 国际经济法学 法学研究 中国 国家经济建设 经济法制建设 部门法学
  • 简介:传统中国虽然有"法治"概念,却没有西方视法律为至尊,并以法律来约束权力的"法治"传统;不仅如此,传统中国社会一元性的权力结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还具有典型的"反法治"色彩。因此,只有以现代"公民社会"的多元性来打破帝制时代的一元性权力结构,并限制天人合一世界观在政治、法律领域的适用,使法律具有"自治性",才可能构建中国现代的法治理念。

  • 标签: 法治 一元性权力结构 天人合一
  • 简介:当代中国社会处在转型发展时期,司法承担着调节权益、解决冲突、实现治理正当化的功能。由于司法在中国制度框架中的特殊地位,原本仅具有裁判功能的司法,在中国制度实践中都具有政治意义。因而,在中国社会现实中,原本属于司法裁判意义上的纠纷,都可以顺理成章地转化成影响社会安定的公共事件。司法功能异化严重威胁着司法权威,其根源在于权力结构、社会结构、司法无用文化、政党与司法关系。为此,在司法权威构建中应坚持法律至上的理念,并再造司法权威的基本制度。

  • 标签: 司法 司法权威 司法公信力
  • 简介: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行政诉讼制度,是否需要设立专门法院来审理行政案件,从来就不单纯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宪政架构的设计与机制的选择问题,是立法、行政与司法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反映着立法者的价值取向和政治政策。文章详述了行政诉讼的路径选择与影响、行政诉讼制度面临的困境与成因、行政诉讼制度既往改革的成效与局限、行政法院的设立与理由等方面的理论问题。

  • 标签: 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制度 行政法院 行政诉讼改革
  • 简介:分权学说长久以来被视为近现代宪法的一个基本理论和原则,对于分权理论与实践的认识,一直是宪法学研究的难点。我国宪法对国家权力进行了横向分配,但是这些横向权力之间并不存在强有力的互相监督与制约。鉴于权力之间的监督与制约在国家治理中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所以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权力的运作,应当在国家机构权力的运作中适度加入互相制约的成分,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权力制约机制。

  • 标签: 分权 权力制约 任期制 国家权力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97条对中国油污损害赔偿中的直接诉讼制度作出了一般性规定,但由于立法技术的缺失,该条规定的性质及适用范围在实践中仍存在较大争议.直接诉讼的理论基础在于合同相对性的突破,即赋予受害人对保险人或财务保证人以直接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是中国立法在借鉴《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基础上形成的实体法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其适用范围应当包括《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下受害人对保险人或财务保证人的直接诉讼,以维护受害人的权益进而增进社会公益之保障.

  • 标签: 油污损害 直接诉讼 实体权利
  • 简介:基于海事仲裁的特殊性,外国海事仲裁裁决在中国申请承认与执行时,其在管辖的法院、执行保全措施、实质执行以及拒绝承认和执行等方面均不同于一般外国商事仲裁裁决,也与外资非正常撤离的仲裁裁决的执行有所不同。作为外国海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的申请人,不仅要了解中国针对外国商事仲裁裁决的审查标准和依据,还必须掌握海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的特殊性,只有这样,方能实现其裁决债权,更好的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 标签: 执行法院 海事仲裁裁决 承认 执行
  • 简介:过去20年,国家税务总局共确定了20个税收宣传主题和88条税收宣传标语口号,力度之大、时间之长、态度之坚决均史无前例,但最具代表性和访问量极高的网络和报纸调查均显示,宣传并未取得预想中的成功。宣传有意无意忽视了税收法治意识与纳税意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税收有偿与无偿、纳税服务等诸多理念并未落实到宣传层面,直接影响了税收宣传的效用,进而制约了税收法治意识的生成。中国的税收法治意识生成有着与西方不一样的路径,应坚持中国特色,以纳税人权利意识生成为核心,重点对纳税人权利进行体系化立法.明示纳税人的权利及其实现方式和保护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立体化宣传。税收法治意识的生成还有赖于纳税人激励机制的整体化建构和税权的控制与规范化运行。当上述要件满足并付诸实施时,税收法治意识与税收法治中国将不再遥远。

  • 标签: 税收宣传 纳税意识 税收法治意识 纳税人权利意识
  • 简介:司法活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就已产生,西周确立的"明德慎罚"思想和儒家阐发的"仁政"思想对司法理论与实践具有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司法中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的维护亲情伦理、坚持"五听"、限制刑讯、矜恤老幼妇残、慎待死刑等一系列司法原则与制度在汉朝以后不断发展,司法中体现人文精神的内容日益丰富。由于君主专制国家对个人权利的压制与侵害,加之儒家理论对专制王权的辩护、对团体本位和义务本位的宣扬,使得以人为本原则与制度在司法中难以真正与持久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重新探讨与审视中国古代司法中的人文精神,可以让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得以继承与发扬。

  • 标签: 中国古代 司法文化 人文精神 明德慎罚
  • 简介: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外法学学术交流的更加频繁和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更加紧迫,讨论转型中国的法学和中国法学的转型问题的思潮日益突出。[1]转型中国的法学旨在明确中国法学所处的国情环境和社会背景,即处于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中国法学的转型强调中国法学学术研究在范式、结构、方法等方面的转型与调整,解决何种转型、为何转型和如何转型的重大问题。

  • 标签: 中国国际私法 转型问题 学术交流 中国法学 文化转型期 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