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每块区域都有其独有的法律文化,形成十里不同风的面貌。"生态碑"记载古时当地居民保护生态的观念。从考察温州市八块"生态碑"入手,挖掘其中暗含的环境法治精神和环境法治价值,探讨"生态碑"的现代环境法治可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尤其要汲取法律文化传统的营养,摒弃法条主义,回归本土资源,充分发掘传统,利导传统。

  • 标签: “生态碑” 环境法治 习惯法
  • 简介:在社会学视野中,将习惯视为与国家法并列的'民间'.其实,'习惯'乃是物质生活条件中生存并制约着法律创制,具有民族特性的'法权关系'.遵从这种'习惯权'实则是一种'恢复理性原本意蕴'之真实的理性思维方式.权利确认的逻辑告诉我们,国家欲颁行'良',就必须关注并遵从具有'先在性'意义的'习惯权'.

  • 标签: 习惯法权 习惯民间法 法律制度 国家法
  • 简介:国家制定法和民族习惯的特点在于前者具有统一性、规范性、普遍性、强制性,后者具有多样性、特殊性、伦理性、自觉性等。透视西部乡村少数民族婚姻现象,可以感受到国家制定法与民族习惯在婚姻领域有四个方面的冲突:1.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的冲突;2.现代法律文化与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3.“移植法律”与本地民族特点的冲突;4.国家意志与地方权力的冲突。应当化解冲突,实现国家制定法与民族习惯的积极融合。

  • 标签: 国家制定法 民族习惯法 冲突 现代法律 传统法律文化 正义
  • 简介:对于清代习惯是否被赋予法律效力从而在司法中作为裁判依据的问题,学界见解差异甚大。关于习惯在清代司法中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争论,实际上忽视了中国清代习惯的法律效力在"化外"与"化内"的空间差异。对"化外"的民众,清政府在制度上确曾明确赋予、认可某些习惯律效力。对"化内"之地,清政府往往以移风易俗的姿态,对民间习惯或习俗持否定性态度。清政府赋予"化外"之地的习惯以法律效力,是其维护"化外"稳定治理的权宜策略。国家法典总是存在向"化外"扩张并顺势压缩习惯律效力的空间。相关研究结论上的偏差,在于其受"内地中心主义"制约,并影响了当今法律史的研究。

  • 标签: 清代 习惯 化内 化外 空间
  • 简介:'适习惯'是法官在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定的识别标准对民间习惯的适性予以检验和认定的产物,在现代性语境中,对习惯的司法识别实质上是以现代精神对传统民间习惯予以有目的的重构的行为。'适习惯'因此就具有了建构性、适性、过渡性和工具性的特征,并在司法过程中发挥着证明法律事实、充当法律推理大前提、补充实在乃至变革实在的功能。'适习惯'概念的提出,为进一步探索民间习惯的司法化提供了现实化进路,具有相当的法律方法论意蕴。

  • 标签: 适法习惯 民间规范 司法识别 司法功能
  • 简介:本文从习惯的历史渊源入手,论证习惯对法的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提出在我国未来的适用和发展中,应该尊重民族习惯,加强传统和道德两个因素的作用。

  • 标签: 习惯 民族
  • 简介:在合同条款的内容存在争议或者合同出现漏洞时,适用交易习惯解释合同来确定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内容是各国普遍承认的解释规则。我国《合同》也确认了交易习惯的重要地位,不仅在总则中将交易习惯确定为解释合同的原则标准,且在分则中规定了大量根据交易习惯解释合同的具体条文。但何为交易习惯,交易习惯的法律性质、认定方法以及如何适用交易习惯解释合同,《合同》并未明确规定。审判实务中,对交易习惯的司法认定更是存在诸多争议,交易习惯未能在司法实务中凸显其重要作用,对交易习惯的构成和适用规则进行探讨实属必要。

  • 标签: 习惯 交易习惯 合同解释
  • 简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被联大第71届会议写入决议,该思想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根据联合国国际委员会第68届会议草案关于确认习惯国际的结论,该思想虽在国家惯例方面部分符合草案结论的要求,但在法律确信层面依然路途遥远。若该思想能在习惯国际的法律确信层面得到国际社会确认,继而成为国际习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实现、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都将是极大的助益。

  • 标签: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习惯国际法 合作共赢 全球治理
  • 简介:“同业公会”是由近代中国政府创制的法律概念,其既不同于会馆、公所等传统中国早已有之的组织形态,也不同于公司、法人等近代源白西方的法律单位。作为规范同业公会的基本法规,同业公会法经历了从规则到法律、从工商混合到商业、工业、输出业三业分立的发展过程。回顾民国同业公会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同业公会源自于会馆公所的章程、规条,在施行过程中不断被充实完善,最终自成一体。研究同业公会的历史变迁,可以较好地呈现行为规则从对习惯的重述发展为成熟完善的法律规范的过程。

  • 标签: 同业公会 习惯 规则 法律
  • 简介:<正>民国以来,学者在考察、反思清末修律活动时,均认为《大清民律草案》未能充分吸纳本土民事习惯并对此多有批评。如曾亲历清末修律的法学家江庸后来评论道:"前案(指前清法律馆修订之民商法草案)多继承外国法,于本国固有法源,未甚措意,如民法债权编于通行之‘会,物权编于‘老佃’、‘典’、‘先买’,商法于‘铺底’等全无规定,而此等法典之得失,于社会经济消长盈虚,影响极巨,未可置之不顾。"~①1923年杨元洁在为《中国民事习

  • 标签: 法律馆 修律 物权编 前景 地上权 土地所有人
  • 简介:近日,印度推出了一部严格的公司责任法案,该法案既适用于国内公司,也适用于外国公司。该法案要求年利润7800万美元及以上公司,应至少将利润2%用于社会发展项目。如果公司不这么做,并没有给出可信的理由,将被罚款,主要责任人还会被判监禁。

  • 标签: 公司责任 主要责任人 国内公司 外国公司 社会发展 法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20世纪,世界上的大多数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带入一个或多或少频繁相连的关系中。我们不假思索地宣告世界经济、世界技术、世界范围的交流,世界组织、世界科技、世界文学、世界学术、世界旅行、世界体育运动已经来临。我们极尽自信地宣称,一个世界社会正在形成,尽管民族的和地

  • 标签: 世界体育运动 世界学术 世界旅行 世界技术 世界组织 世界文学
  • 简介:全书以"致力于建立中国的哲学与社会学的学术传统"为宗旨,精选了我国法学领域及国外著名学者论述"哲学与社会学"的文章,以中、英、德三种文字出现,基本上反映了中外学者在哲学和社会学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

  • 标签: 法社会学 法哲学 学术传统 最新成果 法学领域 中外学者
  • 简介:作为的最高抽象形式的理论表达,哲学首先是对人的一种关怀,它是从的角度对人的现实存在的哲学理解和对人的理想性存在的终极关怀。因此,哲学是一种人学。在的理论体系中,哲学无疑居于最高层次,成为法学的元理论。就功能而言,哲学始终是针对法的现实(的实践与理论)的一种理性批判。这种实践批判又必然导致哲学在理论层面的自我批判。所以,批判性也就构成了哲学的内在本性

  • 标签: 法哲学 人学 元理论 批判
  • 简介:一、普通历史起点的“碎片化”元素在社会发展的时间向度中,法律通过自我定义和整合的方式与他者作出区分。现代意义上的普通,已至少在三个方面呈现出这种区分的完成形态:一是适用效力的排他性,普通区别于地方性、权宜性的政策文件,法律权威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可;二是法律渊源的自洽性,普通的判例和习惯形成独特的法律体系,有别于欧洲大陆的制定法传统;三是司法活动中的法官中心地位,尽管在理论上,普通法官的司法活动并不创造和增加法律,但在实践中却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

  • 标签: “碎片化” 法律权威 普通法 生成路径 英格兰 系统化
  • 简介:在美国《外国人侵权》诉讼中,习惯国际是原告起诉的重要实体法依据。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美国联邦法院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习惯国际法规则测试标准,即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必须是"具体的、普遍的和具有约束力的"。这一标准与传统习惯国际的两大构成要素——"实践"和"法律确信"既有所区别又相互关联。《外国人侵权》诉讼中美国联邦法院对习惯国际法规则的识别与适用极大推动了美国国内对习惯国际的争鸣和研究。

  • 标签: 《外国人侵权法》诉讼 习惯国际法 习惯国际法规则Kiobel案
  • 简介:法律不是万能的,但这不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周全的法律。恰恰相反,社会生活中的很多领域是无需或是不能通过法律进行调整的,法律应当对这些领域保持自觉与克制。法治社会的建设不仅不能寄望于法律垄断社会纠纷的解决,反而更应当尊重其他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和创新,对归属于'法外空间'的争议,应当交由道德、习惯等民间规范以私力救济的途径予以解决。

  • 标签: 悼念权 法律漏洞 习惯 法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