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证据调查必要性问题所关注的是哪些证据应当进行调查、哪些证据不需要调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95条对不需要调查的证据首次进行了规定,但规定得较为模糊,难以指导审判实践,当事人在证据申请被驳回后也难以得到有效救济。明确证据调查之必要,应先确立预断禁止原则及唯一证据原则这两大前提,在此基础上用程序思维予以判断,同时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和处分权,进而分别采用不同的裁判方式。

  • 标签: 证据调查 必要性 预断禁止 关联性救济
  • 简介:因试点改革与试错试验的制度变迁方式是促成现代化制度形成的理想路径之一,又因制度的全新与陌生性加大了直接立法的难度,这迫使相关主体选择借由试点改革寻求羁押必要审查的建章立制的道路。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导的试点改革实践推动了羁押必要审查的入法,立法后新一轮的试点改革又逐渐促进制度基于实践检验途径的优化。羁押必要审查试点改革从主体、范围、程序、期限、方式、救济等维度全方位铺开。试点过程围绕可行、最佳及制度设计方案形成了激烈论争。整体上,试点实践效果明显、试点创新值得肯定、全局优化景象值得鼓励,且"入法"也显示了试点改革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试点时空跨度有限、改革力度欠缺、制度化程度不足等局限。"新法研究热"强化着对羁押必要审查的制度反思,"新法实施欲"又推动着新一轮试点改革;不过,"一羁到底"的状况并未因此得以根本扭转,羁押必要审查制度发展的理想模式应当是最终脱离检察机关控制的轨道而走向中立的司法审查道路,以真正展示制度的魅力。

  • 标签: 羁押必要性 检察审查 司法审查 试点改革 制度变迁
  • 简介:党中央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决定,厘清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市场优先于政府在市场经济领域配置资源。作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应当以一种克制和谦逊的品格嵌入市场失灵的边界当中,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经营者集中控制和垄断协议的规制等方面保持其应有的谦抑,为解决以往存在的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问题,进一步放权市场,积极提升市场的效率,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提供有益保障。

  • 标签: 反垄断法 谦抑性 竞争推进
  • 简介:语音同一鉴定意见是鉴定人员对录音证据进行检验,就涉案语音(检材语音)与特定对象语音(样本语音)是否同一所作出的评判书面意见。将语音同一鉴定意见划分为确定性鉴定意见和不确定性鉴定意见两种类型,分别对确定性意见、基于言语表述的可能等级、基于似然率的可能等级还有英国立场声明等形式进行评析,旨在明晰不同鉴定意见所表征的具体内涵。以“鉴定事实”和“案件事实”的对立统一关系为视角,指出面对不同类型的语音同一鉴定意见.案件事实裁定者的首要任务是对其可靠、有效进行审查和判断;至于不同类型鉴定意见的证明力大小,证据价值高低是证据质证和采信的后续问题。

  • 标签: 语音同一性鉴定 确定性鉴定意见 不确定性鉴定意见
  • 简介:一、引言我于1985年在日本刑法学大会的共同研讨中做了关于兴奋剂案件和故意论的关系的报告〔1〕,此后的1991年和1992年,我又组织了两次相同主题的专题讨论会。〔2〕我想在之前的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就近来的关于故意论的学说〔3〕,从成立故意所必要的实质内容(事实的错误和法律的错误的区别)的角度出发进行一些整理。至今为止的专题讨论会中,在研究了故意的实质化倾向的存在以及其具体内容的同时,可以说

  • 标签: 对象违法性 故意认识 认识对象
  • 简介:戒毒工作作为我国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实现平安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科学发展,已成为戒毒系统当前需要努力破解的重大课题。

  • 标签: 戒毒工作 场所 康复 人民战争 社会治理 科学发展
  • 简介:“独创”是著作权法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包含“独立完成”和“一定的创造”两个要件。相比“独立完成”,“创造”的判断非常模糊,司法裁量规则由“作品艺术价值”论、“作者心理意图”论、“创作过程工具”论替换为更加客观恰当的“细微/显著的差异”二分法,这有其哲学基础和科学依据,但该二分法并未提供精确统一的标准。为弥补这一不确定之不足,法经济学视角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分析路径,实现维系公平竞争,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治理目标。正在修改的《著作权法》应删除对“美术作品”“建筑作品”含义阐释中“有审美意义”这一语词限定,并将计算机字体作为一种作品类型纳入新法,从而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并通过合理恰当地解释“独创”内涵以提供公平有效的激励。

  • 标签: 著作权 显著差异独创性 经济分析
  • 简介:近年来,四川省绵阳江油市人民法院积极延伸审判职能,突出“五”抓好司法建议工作,创新社会管理,取得良好效果。2013年以来,该院向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共发出司法建议65份,收到书面和口头回复62份,回复率达95%。

  • 标签: 司法建议 “五性” 人民法院 江油市 企事业单位 审判职能
  • 简介:流动商贩在我国大量存在,然而现行法律却没有对其法律地位做出明确规定。通过对流动商贩的现状进行反思,认为流动商贩存在具有合理性并将长期存在。通过对各国对流动商贩的法律规定进行总结、分析、对比,认为流动商贩应当属于商主体,受到商法的调整。同时,在对流动商贩的作为商主体的制度构建上认为,流动商贩属于小商人,在我国应引入小商人制度,使小商人成为特殊的商主体,对其不适用一般商主体中有关经理、商号、商业账薄及商业登记的规定。

  • 标签: 流动性商贩 商主体 小商人
  • 简介:所谓准用法条,是指法律实施者在解决个案时,将原本针对a事项且有“比照”、“参照”等外观标识的法条A,适用于与a具有某种程度类似但又存有差异的b事项的一种特殊的引用法条形式。这类法条与含有依照、适用、视为、类推适用、根据等字样的法条,有着复杂的交叉重叠关系,需要辨析异同。设置准用法条的思维基础是一种特殊的类比推理,且只限于类似之中“不及”的情形。准用法条的价值定位是实现公平正义、提高立法效率、填补法律漏洞、符合事物本质。准用法条的设置应当简明易解,被准用的法条应该具体,选择辨识程度高的关键词,适时进行法律修改,再增设法条标题。

  • 标签: 准用性法条 比照 参照 类比推理 立法技术
  • 简介:刑事鉴定是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确立的一项重要的取证方法和侦查手段。体制上鉴定主要分为公安鉴定、检察鉴定和社会鉴定三部分,其实施具有"口袋化"、"集中化"和"垄断化"三主要特征,其问题表现有五个方面。为保证刑事鉴定意见的科学,需要对刑事鉴定意见的生成环境,包括法律环境与技术环境两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规制,同时对鉴定人出庭和法庭调查等法律制度进行完善。

  • 标签: 刑事鉴定 鉴定意见 实施问题 法律规制
  • 简介:损害赔偿金是否具备所得性质,此问题与所得定义以及损害赔偿在税法上应当如何被评价息息相关。关于所得的概念,各国税法并无明确定义,学说对所得概念也存有不同理解。而在我国具体实践中,关于损害赔偿金可税的判断有非所得、应税所得及免税所得三类,故对于损害赔偿金是否应课征所得税,便容易出现因个案不同而有歧异的认定,影响税法秩序的安定性。本文通过对所得定义的分析,并结合损害赔偿在民法上的功能定位,认为损害赔偿金并非都具有所得性质,并进一步探讨对损害赔偿金课税所涉及的所得类型合理归属问题。

  • 标签: 损害赔偿 可税性 所得性质 所得类型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系列新的问题也让随之出现,特别是由于我国法律法治建设还不够完善,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国颁布的《合同法》中曾明确规定,违反强制规定的合同无效。但是在如今的中国社会中,由于利益的诱惑,人们往往铤而走险,因此加强违反强制规定合同效力的认定,对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尤为重要。

  • 标签: 强制性规定 合同效力 国家强制
  • 简介:流质契约的禁止与允许问题,一直以来并不是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和研究的一个热点法律问题。但是,不久前刊登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第12期和由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编著的《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总第58辑中(均为2014年刊物)的两个同案不同判的案例,引发了司法实务界对于有关流质契约问题的热烈讨论。所涉两案由最高法院民一庭两个合议庭审理作出判决,案件基本事实和法律关系基本相同,均涉及借贷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以房屋买卖合同作为借贷担保,争议点在于当事人约定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双方履行该房屋买卖合同并以合同项下房屋抵顶债务,是否属于我国物权法和担保法所禁止的流质契约,该行为的性质与效力应如何认定?

  • 标签: 流质契约 房屋买卖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 当事人约定 考量 司法实务
  • 简介:对暂时停止法律实施做法正当分析的前提,在于准确厘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性质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对其位阶的判定。该方案在性质上既不属于行政法规,也不属于规章,而属于国务院制发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全国人大在性质上不属于主权机关,而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该机关的性质决定了其只能依据宪法来行使权力。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做授权决定缺乏宪法文本和法律文本上的直接依据,将其视为法律修改的理由不足,缺乏直观层面的正当。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暂停实施本市地方法规决定和国务院暂停实施行政法规决定中的相关内容在表述上不甚妥当。《立法法》(2015)第13条在宪法上没有明确的依据,该规定将造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依法治国方略之间的冲突。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做授权决定不可以被视为一种良性违宪,也不可以被视为一种解决改革难题的法治路径。对改革与法治关系的根本性解决,应该从宪法层面谋求解决的路径。

  • 标签: 暂时调整 法律实施 《立法法》第13条 宪法
  • 简介:在法律哲学中,拉兹为法律理论引入了权威概念并推进了对权威一般理论的研究。实践权威不仅为理性行动者提供一阶理由,而且也为他们提供不按照某些其他理由行动的二阶理由,也就是内容独立的排他性理由。排他性理由不是加入到行动者之行动中的一阶普通理由,而是要排除或取代所有的一阶理由。拉兹认为,法律要么主张它拥有合法权威,要么被认为拥有合法权威。如果主张权威是法律性质的一部分,那么法律必须有能力拥有权威。论文接着论证了拉兹在权威与法律之间建立了概念上的关联并分析了这一判断之中的"必然"、"主张"以及"概念的"等几个关键词。

  • 标签: 权威 排他性理由 实践哲学
  • 简介:结果避免可能性理论是通过合义务替代行为的思考方式,检验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与法益损害之间的特别规范关联。这与过失犯规范要素的基准行为化、评价重心的客观归责化是直接相关的。结果避免可能所检验的特别规范关联与注意规范的保护目的、构成要件的保护目的并不相同,后者划定了规范发挥效力的范围,前者则意在确认该规范在此范围内的个案实效。结果避免可能与假定因果关系都运用了假设思维,但在具体思维类型、替代因子的选择、判断的目的及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不应混淆。结果避免可能的检验是规范实效而非事实判断的问题,属于风险实现而非创设风险的阶段。在合义务替代行为依然可能产生法益侵害后果的场合,若能判定履行义务行为显著降低了结果发生的概率,即可进行不法归属。

  • 标签: 结果避免可能性 合义务替代行为 假定因果关系 客观归责
  • 简介:目的探讨脑损伤死亡的发生规律及法医病理学特点。方法对同济医学院法医学鉴定中心2002—2011年2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进行回顾统计分析。结果240例颅脑损伤死者,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40~50岁年龄段死亡率最高,致伤方式以钝器打击、交通事故、高坠最常见;农民和工人是高发人群;秋季死亡率最高;出血类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为常见;原发性颅脑损伤168例(70%),继发性脑干损伤死亡23例(9.58%),并发症49例(20.42%)。结论颅脑损伤的发生,在年龄、性别、职业及法医病理学特点等方面存在内在规律,法医工作者应根据全面系统的病理学检验、临床资料及内在规律对死亡原因做出客观、全面、准确的结论。

  • 标签: 法医学 颅脑损伤 死亡原因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对工商企业的补贴由来已久,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国家对国企的补贴主要为了维持产品低价和弥补亏损。改革开放后,渐进式的改革使得国家对国有企业和某些行业的财政补贴长期存在,减轻了市场开放对国有经济产生的冲击,维护了社会稳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拥有了相对独立的利益和一定的经济管理权,担当了发展地区经济的重任,相继开展各种形式的税收优惠以吸引投

  • 标签: 援助制度 经济管理权 国有企业 地区经济 国有经济 先征后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