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选取我国不同层次三所大学的教师职称晋升考核和年度考核的学术评价制度文本,从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四个维度进行解读,分析当前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存在的不足。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这三所大学编号为A、B、C,其中A大学是我国中部一所综合性的“985”高校,B大学是我国中部一所理工类“211”高校,C大学是我国南部一所师范类普通本科高校。

  • 标签: 评价制度 大学 构建策略 学术 教师 文化
  • 简介:以往的研究表明,金字塔式的学术系统,只有少数精英学者和大学站于塔尖。伯顿·克拉克曾指出,“学术系统是一个不断分层、分化的系统”。托尼·比彻认为学术系统存在“喙食等级”。默顿也同意,学术系统出现的少数精英主导的分层格局主要源于对科学发现的贡献以及“马太效应”的社会选择过程;宏观意义上的马太效应——学术系统的内部分层结构,源于导致科学资源和天才集中化的社会选择过程。我国学者阎光才认为学术认可、学术荣誉是学术等级生成的原因。

  • 标签: 学术 系统 框架分析 大学 利益 运行
  • 简介:屠呦呦获“诺奖”对我国大学教育的启示是,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教师和学生安心地读书想问题,以科研带动教学,是大学实现自己价值和意义的必然条件。然而,这个逻辑在我国目前的大学中却可能是断裂的,尤其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因为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社会是将大学当作工具看待的,而大学又是将科研当作工具看待的。而当学术研究不是遵从自己的目的和规律时,其成果的肤浅和平庸可以说是必然的,对学生的影响也相应地是浅显和表面的,自然难以实现以新知识、新思想熏陶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当前,克服长期的对社会科学“不学而成”的简单化认识,宽容和激励社会科学研究,允许和支持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百家争鸣”,无疑是我国大学体制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而清除大学科研领域中的“假冒伪劣、投机取巧”现象。克服科研评价中的“理性工具”膨胀现象,让学术环境纯净文明,让学术评价科学、合理,让教师安心地读书想问题,应该是我国高教改革的方向。

  • 标签: 学术管理 学术研究 人文社科研究 学术环境 学术评价 科研评价
  • 简介: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滥觞于12世纪的欧洲。大学诞生之际,人类知识正处于古代知识型的后期,古代知识型又称形而上学知识型,其主要的知识形态为形而上学知识,推崇对世界本源问题进行形而上学的探究,是一种抽象的、绝对的、终极的知识,在古代知识型的作用下,早期大学成为探究和辩论经院知识的场所,学术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运用概念和逻辑等理性的方法证明信仰的合理性,开展学术活动主要依靠学者个体的思辨和抽象,学者的知识活动处于分散和自发的状态,成立学术组织的要求并不迫切。

  • 标签: 学术组织 知识 大学 历史 形而上学 学术活动
  • 简介:学术自由精神一直是大学的灵魂。在当今现状下,我国高校在学位授予过程中存在学位法律不健全过分追求功利的现象,导致学术自由精神失守。为守护高校学术自由精神,对外要建立健全学位法律制度,对内要促进高校学者自由精神自我觉醒,两方面共同作用,才能在高校学位授予过程中实现对学术自由精神的深层守护。

  • 标签: 高校 学术自由 学位授予
  • 简介:“课程国际化在行动”项目始于2010年,由教育国际化专家贝蒂·利斯克主持,受澳大利亚国家教学委员会全资资助。项目涉及澳大利亚15所大学的众多学科参与,在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 标签: 教育国际化 教育课程 澳大利亚 委员会 多学科 大学
  • 简介:认为学术能力和思想道德对于研究生成长成才而言,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立足当前研究生学术能力和思想道德培育“两张皮”问题,探讨两者在培育目标、培育主体、培育内容、培育载体的共轭关系,并从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四个着力维度,寻求加强研究生学术能力和思想道德共轭培育的路径。

  • 标签: 研究生 学术能力 思想道德 共轭培育
  • 简介:文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目前学生在输入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及语言学理论,使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话语标记语任务法,帮助学生推测、识别会议发言人及论文撰写者所表述的整体框架和具体内容。结果及研究数据显示,学生的听力准确率及阅读效率得到提高,能够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学术英语 教学 话语标记语任务法
  • 简介:一、研究型大学和基层学术组织界定“研究型大学”的概念和标准因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不同的界定。归纳“研究型大学”的多种定义后认为,“研究型大学”就是以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研究、应用以及相关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的一种大学类型,它往往具有以下特征:外部贡献显著,主要体现在为各领域培养精英人物,研发创新科技,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等方面。

  • 标签: 研究型大学 学术组织 模式演变 特征 类型 美国
  • 简介:学术评价必须以学术性为其价值基础,离开学术本体来谈学术评价,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本真含义。学术是指创造知识或以一种新的方式使用现存知识解决疑难、回答问题。它被同行广泛交流证实。它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和无限的过程,“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连续不断地观察分析、思考归纳、相互交流进而达成共识的结果。

  • 标签: 学术评价 价值 背离 认知过程 学术性 知识
  • 简介:大学生学术性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意识、创新能力、学术素养、专业实践、团队协作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加强当前高校学生学术性社团发展的应对机制建设,要强化学术性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功能;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社团内部运行机制;优化契合社团健康发展的外部支持系统;加强学术性社团骨干队伍的建设与培养;调整和规范学术性社团的创新发展机制。

  • 标签: 学术性社团 创新 管理
  • 简介:2015年10月30日,长白山学术论坛——“吉林省朝鲜半岛研究学术研讨会”暨“2015吉林省朝鲜韩国研究会年会”在延边大学科技楼八楼第四会议室举行。论坛由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延边大学共同主办,朝鲜半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吉林省朝鲜韩国研究会联合承办,来自吉林省23所高校、研究机构的90余位代表参加论坛。开幕式由朝鲜半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蔡美花主持。

  • 标签: 朝鲜半岛 学术研讨会 学术论坛 吉林省 长白山 韩国
  • 简介:美国当地时间2016年5月10日,广东省教育厅罗伟其厅长率广东教育代表团访问美国,并选择美国得州国际领袖学校(以下简称“ILTexas”)作为访美的第一站。达拉斯市长迈克,劳林斯、加兰市市长道格拉斯、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副总领事赵宇敏及教育领事徐白羽于达拉斯接见了代表团一行人。

  • 标签: 美国 学校 领袖 国际 厅长 广东教育
  • 简介:在由国家构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于大学学术的治理替代大学的自我治理成为中国大学学术发展的历史基调与主旋律。这意味着,国家治理体制的变革必定引领大学学术治理的变革进而呈现出由国家主导大学学术发展的样态。当前,“项目制”已成为国家治理体制的新常态,并由财政领域溢出进而渗透进教育、文化等社会各个层面。

  • 标签: 治理 大学 学术 科层制 嵌入 社会
  • 简介:场域理论是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实践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场域”、“资本”和“惯习”三大概念,为诠释社会实践提供了一个更为动力学和建构性的理论框架。在布尔迪厄看来,场域理论研究要从(位置)关系、结构和惯习入手,适用到学术场域,就是要关注:

  • 标签: 域理论 诠释 学术 结构 组成部分 社会实践
  • 简介:2016年7月7-8日,来自全国各地60余所高校的300余位一线教师、教学发展人员齐聚上海交通大学,参加由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主办的上海交通大学首届教学学术年会。教学学术作为教师教学研究高层次的追求,近年来在国内外越来越受重视。

  • 标签: 上海交通大学 大学教学 学术年会 发展中心 一线教师 教学发展
  • 简介:大学中的学术权力作为大学组织中的学术性机构和学者对学术事务的一种支配力量,通常表现为对学术人员的支配权、对学术资源的分配权、对学术事项的决策权以及对学术评价的决定权等。从构成要素来看,学术权力的行使主体应该是从事相关学术事务的学术性机构或学者,行使内容或范围包括学术事务的相应事项,如人事安排、学位授予、学术资源分配与管理等;从形式上看,主要是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进行。

  • 标签: 学术性 权力 大学 治理 行政 资源分配
  • 简介:一、学术资本主义对基础研究影响的重要争论1.关于学术资本主义舻于基础研究消极影响的批评基础研究,一般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狭义的基础研究一般是指关于自然规律的探索与研究,广义的基础研究包括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旨在深入探索真善美的价值性研究。基础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人类在探寻客观规律和追求真理过程中所凝结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及智慧结晶,促进了人类思想的一次又一次解放,

  • 标签: 基础研究 资本主义 学术 哲学社会科学 大学 自然规律
  • 简介:2016年10月25日上午,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论坛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举行,论坛由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承办,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大学的8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作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届学会学术活动月”的项目之一,本次论坛也得到了上海市社联的大力支持。

  • 标签: 学术论坛 教育学会 上海市 研究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