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伦"是个体行为的出发点和精神家园,在"伦"的场作用下进行道德教育,不仅能充分发挥其场效应,而且有利于道德示范认同。目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示范认同危机,其深层次原因是同一性主体力量的缺场和异化。要实现道德示范认同,就应该在以"伦"为基础、以身教为载体、以仿效为内驱的思想基础上,建构道德目的与道德理想、示范载体与示范主体、伦理场与场效应等相统一的道德示范认同

  • 标签: 道德示范 认同 认同危机
  • 简介:安东尼·吉登斯对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进行了独特的分解与再组织,围绕现代性的挑战与自我认同的重塑寻求对生存困境的化解,以实现“生活政治”的追求做出创造性的回答。在个体已深深陷入现代社会生活的时代,凸显在个体身体上的社会生活意义、体现在个体社会生活中的特殊行为、个体试图勾画的自我反思性生活图景以及对达成包容性的自我实现的追求成为重新诠释自我与社会关系的新体认。正是在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再认识中,深化了自我认同所蕴含的为个体“安身立命”的意义。

  • 标签: 自我 社会 反思性 生活政治
  • 简介:法治中国化的推进如果缺失社会成员对法治的社会心理基础即法治认同将会举步维艰。法治认同认同实践在法治维度上的拓延,其对法治化进程发挥内在驱动力的作用。法治认同铺垫法治社会构建所需的社会心理基础,有利于实现对法治认知的纠偏和对实态化法治的审视与修正,并促成法治推进过程中对利益冲突的调整与化解。法治认同的生发机理在于认同主客体间二维向度上的互动规约,从而达致主体的法治化与法治的主体化,在认同过程中还需关注利益感受和情感归依这两个参量的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法治认同实践应从其所处的特定成长阶段出发,以利益与情感为导向,注重法治话语体系的构建,补缺法治认同的实践短板,强化家庭的功能释放,科学地创设出认同实践的软环境。

  • 标签: 法治认同 双向规约 利益感受 法治话语
  • 简介: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生理的差异不影响性别的建构,真正对性别划分起作用的是文化的规范,女性在社会性别体系下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她们通过外在的服饰和容貌的投其所好及内在的精神和道德方面俯首就范,对男性话语表示了认同和迎合,做了文化规范的良民和男性的附庸。

  • 标签: 男性话语 女性读者 文化规范 社会性别 迎合
  • 简介: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价值观多元化趋势,与社会和谐发展产生了矛盾和冲突。确立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认同,构筑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 标签: 全球化 和谐社会 价值观多元化 价值认同
  • 简介:作为权威话语的儒家思想,不仅在中留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印记,并还以君臣、父子这一整套纲常秩序建构起小说的重要思想根基,具体表现为'事亲以孝'、'事君以忠'、'夫权至上'三方面.而在执着认同之余,小说对儒学也进行了大胆质疑及至无情颠覆.但这种反叛与颠覆,并不意味着政治意义上的权力更替与交接,而总是表现为理性与暧昧、庄重与谐谑、儒雅与痞俗--彼此之间的相互对话与抗衡.

  • 标签: | 儒家思想 权威话语 质疑 颠覆 对话
  • 简介:景颇族史诗神话对景颇族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景颇族民族认同的重要标识之一。景颇族史诗神话所包含的共同的族源神话、集体记忆、宗教、生活习俗等都是民族认同的基础要素。

  • 标签: 景颇族 史诗神话 宗教 民族认同
  • 简介:近40年来,上海市新移民的总量不断提高,主要来自华东地区的青壮年,大多居住在上海中心城区或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新移民在文化认同过程中遇到了户籍制度不完善、价值观偏差和文化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为促进新移民更好地融入上海的生活,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使他们能够在上海安居乐业;要加强社区建设,通过提供便民性质的公共服务和降低社区参与的门槛鼓励新移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推进新移民市民化进程;要大力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增强新移民对上海精神的认同,使移民真正共享上海城市现代化文明。

  • 标签: 上海 新移民 文化认同
  • 简介:近年来逆向全球化思潮在西方发达国家蔓延,它是相关国家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遭遇挑战后的非理性反应,也是其国家认同面临严重危机的显著症候。在后西方时代的世界格局上,逆向全球化思潮无法扭转经济全球化的积极进程,却会导致相关国家在内部的认同裂变和社会冲突中遭受更大的挫折。

  • 标签: 逆向全球化 国家认同 后西方时代
  • 简介:<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外华人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其中最根本的变化莫过于体现在国家认同上的变化。显然,只有在海外华人的国家认同上发生了转变,其认同意识才从原先的“叶落归根”转变为“落地生根”,亦即所谓“他乡变故乡,故乡变他乡”之说。本文拟粗略地探讨有关海外华人,主要是东南亚华人转变“根”之认同心态,以及海外华人的民族意识问题,以资抛砖引玉。

  • 标签: 认同意识 海外华人 民族意识 东南亚华人 国家认同 民族成分
  • 简介:推进民族院校的"四个认同"教育,要分清"四个认同"教育的内在逻辑,教育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内容。与此同时,不应严格区分"四个认同"教育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的界限,与其他教育科学在主导者、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上的界限。"四个认同"教育的保障措施在于教育主管部门和民族院校的真正重视、完善教育体系和拓宽教育方法。

  • 标签: 民族院校 四个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课
  • 简介:深圳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窗口,也是当代中国最典型的移民城市。勤劳智慧的移民是深圳历史的创造者、书写者,移民新生代是深圳未来的建设者、续写者。为深入了解移民新生代的思想状况和价值观念,我们对深圳6所中学20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有喜也有忧。可喜的是:移民新生代最认同的品质是乐观、进取、自信,最需要的东西是健康、家庭、知识,交友方面看重以诚相待,成才标准主张德才兼备;担忧的是:移民新生代的道德淡化和对是非的模糊,有价值相对主义的倾向,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 标签: 深圳 移民新生代 价值观认同
  • 简介: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给国家的主权、地位和作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培育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显得至关重要。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核心,培育高度的国家认同,要以充分的文化自信为精神源泉,中国的文化自信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与雄厚的现实基础。文化主权弱化、文化边界模糊、政治心理冷漠等因素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认知和践行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必须以充分的文化自信为精神源泉,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强化主流文化、正视并借鉴西方文化等途径,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 标签: 大学生 文化自信 国家认同
  • 简介: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问题在当代中国鲜明凸显,它既是长期社会变革的历史结果,也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碰撞的必然表现,彰显了社会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多元化给社会以进步与活力,也为核心价值和主流价值建设提出了挑战,造成文化认同的困惑,增加了文化选择的困难。应当加强对于文化建设中诸多前提性问题的哲学追问,提升文化自觉,加强文化认同,促进文化选择。

  • 标签: 文化 认同 选择 自觉
  • 简介:对已有的认同概念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同概念进行辨析;"认同"在大学生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内隐认同、价值认同认同危机、认同的深化在大学生思想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多种方式,有效促进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 标签: 认同 大学生 思想形成 内隐认同 价值认同 认同危机
  • 简介:作为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春节文化符号,社火是甘肃天水地区春节期间举行的一种重要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通常以行政乡(或镇)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流行和表演区域,均属于表现秦腔剧目或演义小说中精彩有趣、矛盾冲突集中之情节的造型戏。这种艺术活动的组织和表演,深刻地表达着人们对于传统的理解,对于集体的理解,对于村落关系的理解,对于欢乐的理解以及他们的超自然信仰。同时,它也为处于大众传媒及通俗文化多种影响下的农村地区的人们,提供了一种表达自我、协商文化认同与地域认同的资源和重要途径。

  • 标签: 街子乡 社火 认同 协商
  • 简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呈现明显的弱化趋势。在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职业认同内在机制与外在机制的建构的对策,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和自豪感。

  • 标签: 高职院校 职业认同机制 辅导员 建构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是要使其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和外化为自觉行动的前提是核心价值观得到普遍的社会认同,而这个问题就其根本性质而言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一个道德问题,需要从伦理的角度给予重点关注。

  • 标签: 核心价值观 道德化 伦理研究 社会认同 道德标准
  • 简介:母语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最为核心的符号标志,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文化徽章。当今,全球化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母语认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伴随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中国的母语认同出现了下滑态势,这是全球化浪潮的外部冲击与国家母语意识内部缺失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中国在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必须加快中国母语认同的重塑,树立母语自信,提升母语意识,加强母语教育,推进母语的国际传播,这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凝聚民族向心力、提高汉语吸引力,进而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中华民族的“语言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全球化 中国 母语认同 缺失 重塑
  • 简介:人们常说:“理解万岁!”把“理解”二字提升到了如此至高无上的境地,实在是对人生体验的一种深刻总结。当一个人在生活与人际交往中遇到难题时,他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是他人的理解。但人与人之间相处与交流,最难做到的也就是这“理解”二字。对于那些处在心灵困境中苦苦挣扎甚至感到绝望和无助的个案当事人来说,则更是如此了。所以,个别辅导整个进程的基石就是理解,而到达“理解”境地的通途则是“神入”。

  • 标签: 个别辅导 心灵沟通 一以贯之 同感 技术 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