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重叠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汉语方言中存在丰富多彩的动词重叠形式,其中“VXVX”式是类型丰富、分布范围广、援律性比较强的一种动词重叠式。共同语中的“V着V着”就属于这种动词重叠式。与“V着V着”相比,方言中的VXVX式形式上更丰富,用法也更复杂,对方言中。VXVX”式动词重叠的考察为共同语动词重叠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背景。

  • 标签: 汉语方言 动词重叠 持续
  • 简介:恩语是越南北部一种新发现语言,从语音、语法特征上与布央语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语音对应规律,比较恩语和仡央诸语言核心词的亲疏关系,可以看出恩语是一支与布央语东部方言发生学关系最为紧密的侗台语族仡央语支语言。

  • 标签: 恩语 布央语 东部方言 越南
  • 简介:摘要卡拉卡尔帕克语与哈萨克语都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现代语言,固两种语言较为相近。西方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卡拉卡尔帕克语是哈萨克语的一个方言。然而这两种语言在语音和形态特征以及词汇、语法方面都各有其不同特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汤姆叔叔的小屋》推动了废奴主义运动的发展,成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伟大巨著。该作品曾被译成世界上四十多种文字,其中,中文译本就有几十种。本文对李自修的译本(以下简称李译)与陈元飞的译本(以下简称陈译)进行对比分析,首先是传统翻译研究关注两译本的纯文本对比研究。并且把文化语境,时代背景等多因素纳入分析中。其次,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两位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从而探究影响翻译质量的多元因素及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拓宽翻译研究的领域。

  • 标签: 文本翻译对比 多元素 翻译策略
  • 简介:马来西亚华语a、u和l的发音与普通话非常接近,女性发音人的i和u比普通话的略低一些,然而男性这两个元音的发音则与普通话没有差异。马来西亚华裔女性ε的舌位略高一些,而男性的ε比较偏前;他们的o比普通话的o偏后一些。受马来语的影响,马来西亚华语的苫比普通话的r偏前一些;受汉语方言的影响,他们的舌尖后元音倘普通话的诺别较大。

  • 标签: 华语 单元音 马来西亚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在各级学校各门学科当中,一直是改革较活跃,成果较丰富的一个领域。纵观几十年来这方面研究的概况,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令人鼓舞的变化。五六十年代,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比较侧重于某些具体环节的教学方法的改进,经验型的内容比较多。这个时期有关语文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又或多或少地带有经院式的特点,致使理论研究的结果不容易在实践中产生效益,教学经验的总结又难以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到了六十年代初期,这种“两张皮”的状况有了突破,出现了有关“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

  • 标签: 儿童语文 中国儿童 中美两国 三年级 词汇数量 国课
  • 简介:在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下,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国际汉语教师基本素质,国际汉语教学人才培养等问题已经成为教学和人才培养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汉语国际传播理论体系中亟需厘清的问题。对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和素质进行研究,有利于探索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及国际汉语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丰富汉语国际传播的理论体系,有利于丰富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的相关理论。论文首先从分析美国及澳大利亚的三个外语教师标准入手,

  • 标签: 汉语教师 汉语教学 人才培养 教师标准 理论体系 第二语言
  • 简介:摘要汉日同素逆序词,是语言接触和词汇交流的产物。本文在跨语言研究的层面,对汉日同素逆序词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同素逆序词产生的原因,并且试图运用系统运筹的理论探析汉日同素逆序词的形成机制。

  • 标签: 同素逆序词,系统运筹,语言对比
  • 简介:根据《集韵》切语已经清化而《类篇》切语尚未清化、《类篇》切语已经清化而《集韵》切语尚未清化两种情况,可以发现修撰者根据时音分别对两部辞书的切语进行了改造,这些改动反映了浊音清化。

  • 标签: 《集韵》 《类篇》 反切比较 浊音清化
  • 简介:本文对巴利和薛施蔼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和小松英埔和罗伊·哈里斯编的《第三度讲授普通语言学教程》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内容和章节次序处理上的差异和优劣,认为除了"语言地理变异"的次序安排以外,《普通语言学教程》还是能够反映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而且内容比第三度讲授普通语言学的教程更加全面、丰富,在语言学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 标签: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语言符号学 语言学史 语言学理论
  • 简介:全元曲入韵字中有841字不见于《中原音韵》,而《中原音韵》有2029字不见于元曲押韵。比较二者相重韵字,我们发现“琼贞他氛”等37字《中原音韵》漏收(指理应两或三部兼收,但《中原音韵》只收入其中一或两部),“底媸蚩徙塞”5字《中原音韵》错收。

  • 标签: 元曲 中原音韵 韵字 比较
  • 简介:本文旨在借用一个苏格拉底式的寓言为比较修辞学提出一种新的方法论。作为一项刚刚兴起的年轻学科,比较修辞学面临一个定位的问题:是把它定为研究对象,还是研究方法?西方多数学者倾向于前者,并提出某些颇有影响的研究方法。本文借鉴流传在西方人类学科里的这个寓言,在批评这些研究方法后,建议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为一整体,并提出“三元法”来重现修辞相辅相成的表演性和方法性,推进比较修辞学的研究。

  • 标签: 修辞 比较修辞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表演性 方法性
  • 简介:本文基于《全球华语词典》建立数据库,界定并提取出东南亚特色华语词2734个、东南亚特有华语词1183个、东南亚各国特有华语词691个以及同形异义词174个,从词类、词长、语言接触三个维度对前三类词进行量化的比较研究。此外,基于向量空间模型,以算法实现了东南亚华语词汇区的划分,划分结果显示,词汇分区和地理分区存在显著差别。

  • 标签: 东南亚 华语 词汇 比较
  • 简介: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一本著名的教育著作,1683年-1689年约翰·洛克所著的《教育漫话》是西方一本著名的教育著作。两本书都论述了子女的教育问题,其中有大量的篇幅都涉及到儿童的教育问题,颜之推在儿童教育的方法、原则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约翰·洛克在儿童的健康教育、技能教育、品德教育等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两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比较分析这两本书中儿童教育思想的异同,可以看出中西方儿童教育思想的差异,对当前的儿童教育问题仍有借鉴意义。

  • 标签: 颜氏家训 教育漫话 儿童教育
  • 简介:两岸华语在口语语法方面的差异尚未得到学界深入的比较研究,其中指示标记的差异较为突出。台湾国语对话体里“那”比“这”大,这主要是由于对话语体的性质、新信息、话题跳跃与弱社会化程度有利于“那”出现。后置性指示标记“这样子”在台湾国语对话体里颇具特色,男女老少皆用,给人以流行、亲昵的意味。

  • 标签: “这” “那” “这样子” 两岸华语 台湾国语 普通话
  • 简介:摘要“研讨课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当今教育教学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两种教学模式。“研讨课教学模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研讨课教学模式”是指所有采用研究与讨论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狭义的“研讨课教学模式”主要指在高校以“研讨课(seminar)”形式进行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已经成为国内外现代大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属于本文的探讨内容。“任务型教学模式”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指所有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开展各科课程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本文探讨的是狭义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指在“交际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外语课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已经被国内外各级教育教学机构的教育工作者广泛采用。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从理论起源、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步骤等方面来分析“研讨课教学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异同性。

  • 标签: 研讨课 研讨课教学模式 任务 任务型教学模式 交际法 交际法教学模式
  • 简介:西宁方言和安徽境内的江淮官话有相同之处,事实上西宁方言和吴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本文主要就西宁方言和吴方言的一些语言现象进行比较

  • 标签: 西宁方言 吴方言 比较 移民
  • 简介:路桥话的主观量标记"个"在不同句法位置上所表达的主观赋量功能也有所不同,呈现出两种"反向"的语义特征。当它用于名词或形容词之前时,只能表达主观大量;而当它用于数量短语之前时,既能表达主观大量,也能表达主观小量。这两种主观赋量功能都来源于指示词"个",但由于受到不同语义演变机制的作用,才导致了"个"在主观量特征上的不同表现。普通话中也有一个主观量标记"个",而且在读音和功能上都与路桥话的"个"相似。普通话的"个"是受量词"个"个体化功能扩展的影响而形成的。

  • 标签: 主观大量 主观小量 个体化 指示词 语法化
  • 简介:<正>在第三届全国辞书学研讨会上,拙文《略论规范型词典的特点》所讨论的问题引起众多与会者的兴趣,他们发表的许多意见对笔者颇有启发。本文拟参考部分辞书学界同人的意见,对规范型词典的特点作进一步探讨。《略论》重点谈收词原则,本文在讨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英语词典 释义 同义词 词语 描写原则
  • 简介:1全书概况近日,细读了侍建国先生的新著《历史语言学:方音比较与层次》,很有收获。下面谈谈我的感想和意见,一方面希望向有同样兴趣的学者推介这本言之有物的学术新著,另一方面也希望以笔谈方式与建国先生交换两人共同感兴趣的学术问题。

  • 标签: 历史语言学 历史音变 方音 评介 学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