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理论对音乐演奏产生了重要影响。申认为对作品的诠释只有靠对背景、中景和前景的理解,才能实现对音乐的准确解读。强调在演奏实践中节奏、节拍的特性及调性、音级等概念的重要性。

  • 标签: 申克理论 音乐演奏 音级线条 音型
  • 简介:贵州黔南第一次以歌剧形式演绎的红色故事《邓铭》,成功地用最西方的艺术形式演绎最中国的故事,不仅讲述了中国的故事,也讲述了贵州的故事和黔南的故事,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音乐旋律动听,关声唱法专业。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并产生强烈的共鸣。

  • 标签: 《邓恩铭》歌剧 贵州
  • 简介:瑞夫·沃·威廉姆斯的声乐套曲《旅行之歌》,是英国19世纪初期极具代表性的艺术歌曲作品,歌词选自英国著名作家罗伯特·刘易斯·史蒂文森的同名诗集《旅行之歌与其他诗篇》。作曲家用歌声鳊织了一个结构较为松散的“套曲故事”,即以一个“流浪汉”的自我叙述以及外部描写,来阐述一个关于人生、爱情和梦境的故事,其风格带有英国艺术歌曲的风貌和个性。从演唱角度说,套曲中细腻的表情记号、舒适的音域设计和充满张力的旋律,使其成为男中音最适宜演唱的代表性曲目之一。

  • 标签: 沃恩·威廉姆斯 《旅行之歌》
  • 简介:<正>联邦德国百科全书出版社在《德国介绍》一书《音乐生活中的独奏家、指挥家、作曲家》一节中认为:卡尔海因茨·施托豪森(KarlheinzStockhausen1928—)和汉斯·维尔那·亨策(HansWerncrHenze1926—)是当今德国作曲家在世界音乐生活中具有权威性影响的两个人。施托豪森是当代世界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自五十年代初起,他的一些创作

  • 标签: 五十年代 音乐作品 生活中 作曲家 节奏 具体音乐
  • 简介:美国小提琴巨匠伊萨-斯特恩(IsaacStern),于美国东部时间9月22日星期六22:02逝世,享年81岁。

  • 标签: 小提琴 斯特恩 纪念 逝世
  • 简介:线作为一种抽象绘画元素,在绘画中我们往往专注于线形多变的美感却忽略了其内部力量,故本文从画家兰儿时生活坏境入手,由内、外两个方面分析兰的抽象表现绘画作品,来探索其抽象表现绘画作品中线形艺术的根源。

  • 标签: 线 抽象表现主义 自身体验 情绪
  • 简介:伊曼纽尔·艾斯(EmanuelAx)是位听众欢迎的音乐会钢琴家,自2005年初以来,他一直在美国各地旅行演出,或开独奏会,或参加室内乐音乐会。夏今季节,他总是出现在拉维尼亚、坦戈伍德、莫扎特专场音乐会、好莱坞圆形剧场、BBC的无座音乐会和英国爱丁堡的艺术节上。他的朋友和他的崇拜者都称他为曼尼。他为RCA录制了20个专辑,自1987年他就是索尼公司古典音乐艺术家。1985年和1986年他和马友友录制的勃拉姆斯的贝多芬获得格莱美奖。他还与艾萨克·斯特恩、贾米·拉雷多、马友友演奏勃拉姆斯的钢琴四重奏,作了实况录像。1974年他赢得鲁宾斯坦比赛奖,1979年获得埃弗里·费舍尔奖。

  • 标签: 艾克 访谈录 专场音乐会 勃拉姆斯 古典音乐 索尼公司
  • 简介:<正>1928年8月25日,卡尔海因茨·施托豪森生于科隆的默德拉特。1947年—1951年,他在科隆音乐大学学钢琴和音乐教育,在普通大学学日耳曼语言学、哲学和音乐学,1951年,在巴黎参加奥利维

  • 标签: 当代音乐 偶然性 音乐作品 流行音乐 五十年代 音乐会
  • 简介:<正>《阿里亚得妮在纳索斯岛》是理查·斯特劳斯与著名诗人、剧作家雨果·霍夫曼什塔尔继(埃列特拉》与《玫瑰骑士》之后再度合作的一部歌剧。作者原来的设想是写一部以阿里亚出妮的爱情悲剧为题材的小歌剧,以戏中串戏的方式放在由斯特劳斯配乐的莫里哀话剧《有产的绅士》之后演出,作为话剧中的主人公宴请佳宾时的

  • 标签: 喜剧演员 莫里哀 巴克斯 话剧 霍夫曼 剧作家
  • 简介:1984年10月14日至24日,荷兰籍华裔大提琴家林明先生及其夫人,在我院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讲学及演出活动。林明先生现任荷兰广播乐团第一首席。在此以前,他曾任荷兰国家交响乐团副首席,经常在世界各地进行演出。林先生是一位在大提琴方面有较高造诣的音乐家,他在演奏和教学方面,均有不少可贵的经验。一九八一年和一九八二年,他曾两次来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进行演出和讲学,所到之处,博得好评。

  • 标签: 大提琴家 林克明 中弓 运弓 分弓 一九
  • 简介:2016年5月10日,在维也纳联合舞台旗下的莱蒙德剧院举行了音乐剧《席奈德》的新闻发布会。该剧由《女巫》的作者史蒂芬·施瓦茨和维也纳联合剧院经理克里斯蒂安·施特鲁贝克共同创作,讲述的是关于歌剧《魔笛》的剧本作者席奈德及其妻子的生平,将于2016年9月30日在莱蒙德剧院开始演出。

  • 标签: 新闻发布会 维也纳 克里斯蒂 《女巫》 《魔笛》 音乐剧
  • 简介:18世纪中叶,合唱已经从意大利歌剧中消失,法国歌剧虽然保留了合唱,但已被边缘化,合唱脱离了戏剧发展,成为绚丽舞台的装点。格鲁的改革歌剧恢复了合唱在歌剧中的重要地位,使其有了戏剧动作,成为戏剧发展的重要因素。论文试图从“推动戏剧情节发展”、“烘托戏剧气氛”和“扩展戏剧维度”等三个方面对格鲁改革歌剧中的合唱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 标签: 格鲁克 歌剧 合唱 戏剧
  • 简介:<正>李斯特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一开始就集中在和声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是和声的“色彩解放”,表现在广泛地使用和声色彩,从而丰富了传统的和声体系。这很自然使人联想起德拉洛瓦,他对色彩的革新与李斯特的和声手法有着深刻内在的共同性。从色彩一词的完整意义讲,这两位艺术家都是真正的色彩画家,他们都赞赏色调鲜明的浪漫主义艺术。德拉洛瓦实现了绘画的色彩“解放”,使色彩摆脱了从属的地位,他的关于对比、中间色彩和反映学说都是预示了莫奈,马奈,德诺阿的色彩的新发现。李斯特在充分利用前辈浪漫主义音乐家特别是舒伯特的经验基础上,将和声组合的色彩描写推进了一大步,在这方面开拓了许多新天地。甚至象瓦格纳、德彪西这样在和声方面富有创新精神的大师也是沿着李斯特开辟的道路前进的。

  • 标签: 李斯特 浪漫主义音乐 和声色彩 和声手法 和弦结构 练习曲
  • 简介:<正>《卢雷齐娅·博尔贾》是带序幕的二幕歌剧,唐尼采蒂作曲,意大利文台本由费利切·罗曼尼根据维特·雨果的同名悲剧写成。剧情发生在十六世纪初的威尼斯和费拉拉。

  • 标签: 威尼斯 意大利 剧情 母亲 同名 十六世纪
  • 简介:对于音乐美学来说,汉斯立(EduardHanslick,1825--1904)是伟大的。但是,这也并不是没有争议。对他的作品尤其是《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下文简称《论音乐的美》)一书的争论和批判,也是“不盈倾筐”。一本写于百年前的音乐美学著作,至今仍然引起学界的讨论,这丝毫无损于它的“伟大”,却恰好证明了其巨大而深远的——音乐美学、音乐史学价值。

  • 标签: 汉斯立克 否定性美学 《论音乐的美》 音乐美学 批评 美学著作
  • 简介:莱奥什·雅纳切(LeosJanacek),继斯美塔那、德沃夏克之后又一位重要的捷克作曲家。他是大器晚成者,早期作品并不成功,直到四十岁创作了第三部歌剧《耶奴发》才开始声名鹊起,之后创作的灵感从未枯竭。他作有两首弦乐四重奏,其中《第二弦乐四重奏“私信”》作于1928年,他逝世的前半年,是他最后一首室内乐。作品原标题为“情书”,乐章间尽是雅纳切对比他小三十八岁的卡米拉斯托斯洛娃的情感。

  • 标签: 雅纳切克 弦乐四重奏 早期作品 《耶奴发》 斯美塔那 德沃夏克
  • 简介:奥尔加·科(OlgaKern)告诉我们,她第一次听到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在一张范·克莱本演奏的唱片中,“我父母曾在范·克莱本获奖的那届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上听过他的现场演奏”。

  • 标签: 科恩 第一钢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 独奏 巡演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