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的扩张,致使文化、艺术领域也充斥着商品性、工业性。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视觉文化在艺术生产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视觉化效果被不断加强,景观已经成为电影的一种特性。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曾针对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进行过一系列的批判。在他看来,电影是一种会致使人迷幻的麻醉剂。可以说,电影成为一种实现文化工业过滤的工具。居伊‘德波将其称之为景观社会。

  • 标签: 景观社会 电影 法兰克福学派 艺术生产 视觉文化 文化工业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电视剧理论批评与创作实践相互促进,并为中国电视剧的健康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证和学理支撑。缺乏理论批评观照的电视剧创作是不完整的,也难以在艺术史的坐标系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位置,从而丧失可参照性和努力的方向感。本文主要探讨电视剧理论批评在30余年的发展建设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 标签: 中国电视剧 理论批评 电视剧创作 改革开放 创作实践 坐标系
  • 简介:2008年中国电影理论界提出过不少话题,像华语电影、女性电影、巴赞理论、“十七年电影”、电影口述历史,等等。专题工作及相关讨论非常活跃,最重要也最有影响的,当然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的研讨活动,我所在的学术机构,也加入到这些多样性的讨论中去了。凭心而论,对电影理论学术多样性的研究是十分值得鼓励的,特别是在中国电影生产与影市进入持续的以每年30%以上增幅迅速发展之后,鼓励电影理论加大观察,解释和重构的在场力度,集中关注与思考和现实相关联的问题,

  • 标签: 中国电影 祛魅 价值 实证 思维 学术机构
  • 简介:中国电视理论研究大致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早期阶段,其特点是,电视微弱的媒体地位难以对社会产生影响,功能的不确定性难以形成自身特点。因此,很难产生电视理沦。由于早期电视台的定位被视为新闻单位性质,所以,比较成熟的报纸新闻理论便成为指导电视上作的基础理论。2、发展阶段,电视业初具规模,媒体特征逐渐显现,人们开始关注电视本体,并对实践中提出的个案问题进行研究,

  • 标签: 中国 电视事业 电视理论 集团化 内部管理 机制运作
  • 简介:如果说诸如绘画、雕塑这些艺术首先是以一种艺术形式出现并同时被世人所认可。而电影的出现却不大一样。在电影问世的头20年里,人们一直把它看成是一种市井杂耍。由此看来,电影似乎比其它艺术更需要理论的支持。但直到1915年,美国的西部诗人林赛才在他最早的著作《活动画面的艺术》中,第一次把电影称为“艺术”。以后,从爱姻汉姆到克拉考尔,其间有众多的电影艺术家对电影理论研究付出毕生努力,把电影理论研究步步推向深入,对电影的实际创作产生重大影响。进入20世纪中期,克拉考尔出版了重要的电影理论著作《电影的本性》,事实上书中克拉考尔

  • 标签: 电影理论 符号学 电影艺术 克拉考尔 结构主义 演进
  • 简介:<正>在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中,洪深曾做出过重要贡献。作为一个电影理论家,他不仅热心传播电影理论的基础知识,而且在有声电影理论、电影剧作理论和电影表演理论等方面,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为一个电影批评家,他又是左翼影评战线上的一员闯将,发表过许多富有个性的批评文章,在影评实践中颇有建树。

  • 标签: 中国电影 理论批评 电影批评 有声电影 电影理论 洪深
  • 简介:作者从自己与20世纪80年代电影理论的关系、80年代电影学如何复兴,以及电影学作为人文科学新学科应该如何构建几个方面论述了整个20世纪80年代电影学和符号学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电影理论 符号学 电影学 人文科学 新学科
  • 简介:本文通过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近两年热播的部分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的主题、主体、节目具体环节、受众等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策略进行解读,并对此类节目提高传播效率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其利用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真正能够走出国门。

  • 标签: 编码 解码 文化类电视节目 新媒体
  • 简介:剧作是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剧作理论的发展,可为剧本创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总结和方向指引.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当时的电影理论基本上都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虽然也出现了侯曜的……

  • 标签: 中国 电影艺术 剧作理论 发展历程 艺术手法 文学性
  • 简介:《万物理论》是一部以爱情元素为线索的传记影片,它是著名物理学家、宇宙学家霍金的爱情简史。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科学巨匠霍金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他的辉煌成就令人震撼。该部影片一改传统传记影片的叙事方式,通过人物细节与情感意境将霍金的故事呈现出来,因此也更能令观者感动。

  • 标签: 传记影片 霍金 埃迪 梅恩 叙事艺术 宇宙学
  • 简介:2018年纪录片研究中媒体融合、产业发展、改革开放40年等是高频关键词。本体研究侧重于纪录片概念、素材和伦理等问题的讨论。类型/题材纪录片中,文献纪录片、政论片等研究热度不减,新类型的纪录片研究出现。传播研究方面,融媒体时代下纪录片的发展创新受到高度关注。整体而言,技术及传播语境的变化在要求纪录片研究更为全面、深入的同时,也需要强调研究方法的拓展与阐释框架的更新。

  • 标签: 纪录片理论 纪录片本体 纪录片产业 改革开放40年
  • 简介:为纪念中国电视诞生5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梳理、展示中国电视理论建设的成果.研究、探索电视理论对电视事业发展的指导引领作用,2008年12月6—8日,南方电视学刊与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电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当代电视》、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电视》和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现代传播》等五家电视理论期刊在潮州市共同主办了规模盛大的“中国电视理论50年学术论坛”。

  • 标签: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电视理论 学术论坛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电视事业发展 《电视研究》
  • 简介: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虽然在电影理论翻译方面硕果颇丰,但是以前苏联单一模式为主的国外电影理论译介更多地成为当时中国泛政治扬域下的权宜之计。而进入西方电影理论全面侵八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理论工作者在废墟中重新寻找电影理论自身意义的同时,还不得不纠结于激速西化后的中国电影理论如何对本民族创作与理论实践进行有效的诠释和建构。可以说,国外电影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引进过程,处处体现着中国民族踯躅前行的时代烙即。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新中国成立 电影理论 西方 中国民族 理论工作者
  • 简介:从1995年下半年到2000年春,在院领导的委托下,我担任过五年的主编.虽然从1983年创刊起,我一直参与的工作,也曾作为骨干编辑做过不少实事.但真正把担子落到自己肩上,从办刊思想到财务生计,事无巨细,都要小心劳神地操持料理,还是这五年间的事情.

  • 标签: 大学学报 学报本色 本色使命
  • 简介:研究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学派的培育和养成,对发生学的探讨当然十分必要,对形态学的研究也不容忽视。对形态学的考量不应只是罗列一些单独的现象和元素,更重要的是要明晰总体思路和整体框架,并力求阐明各个构成元素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联,实现理性与感性的创新重构和自洽融通。正因如此,对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风格的厘清与阐释,对于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学派的建设至关重要。

  • 标签: 电影理论批评学派 中国智慧 中国经验 中国风格
  • 简介:对中国当下主流电影的关注是近年来中国电影界一直没有中断的重要研究课题。中国电影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还没有一种电影理论能够解释当下中国复杂的电影现象。中国电影徘徊在主旋律电影、类型化商业电影和新主流电影之间,始终没有明确中国电影的主流方向,导致了中国电影在创作上、发行上和观众定位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鉴于这种现状,第六期“电影学博士论坛”将中心论题定为“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主流电影研究”,我们试图或者期望能够建构一个合理的中国主流电影模式,为当下的中国电影走出困境摸索出一条出路。

  • 标签: 电影学 论坛 博士 中国电影业 综述 主流电影
  • 简介:的主人公娜塔莎对外表美孜孜追求,在思想和行为上自觉地以男权观念为准绳,历来备受人们的称赞,被视为一个理想的、完美的贤妻良母形象.然而,在女权主义理论的观照下,娜塔莎并非像传统评论所认为的那样完美.相反,其肉体被人为制造,其精神被刻意塑造,她只不过是一个在肉体和精神上均被阉割过的躯体而已,是一个丧失自我和个性的、缺乏灵魂的木偶.

  • 标签: 娜塔莎 女权理论 贤妻良母 被阉割的女性 父权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