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2 个结果
  • 简介:1938年的8月7日,在太行山区的曲沟地区,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当时轰动了全世界。一位爱国将领率8000部下起义,一举击毙了日本帝国主义豢养的傀儡自称东方佛朗哥的李福和,和他一起被击毙的有天皇代表长川少将等日军将校军官和士兵50多人。这起“八·七”事件发生后,震动了世界。当时的英国、美国、法国、苏联等国报纸给予报道,《新华日报》、《大公报》等中国报纸报道了事件的经过,著名记者范长江以《东方佛朗哥之死》在《大公报》发表了长篇系列报道。中共毛泽东主席在这年9月10日,派丁肇青博士到起义部队驻地林县芦家寨慰问,称赞这位爱国将领“一人顶十万大军,十万大军也不一定消灭这么多的日伪高级将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发来贺电,表彰这位爱国将领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任命他为八路军冀豫游击纵队总司令。与此同时,蒋介石任命这位将领为冀察战区独立第一游击中将司令。这位同时身兼国共两个司令的将领就是黄宇宙将军。他一生坎坷,经历富有传奇色彩,他经历的某些历史已被载入史册,然而,这位充满传奇的爱国将领,由于某种历史缘故,在抗日战争胜利之时,消失于民间,几乎不为人所知。许多熟悉这位爱国将领的...

  • 标签: 东方佛朗哥 佛朗哥黄 击毙东方
  • 简介:对于西汉时的石渠阁会议与东汉时的白虎观会议,学界大多认为是宣、章二帝为了统一经义、统一经学而召开的。然而经过考证可以发现,宣、章二帝并没有统一经义的意愿,两次会议也绝非是为统一经义而召开,它们只是大规模的学术讨论会而已。在会议上,学者各持己见、互相辩难,即使不敌,其学说也并不会被罢黜、被取缔。

  • 标签: 石渠阁会议 白虎观会议 白虎通
  • 简介:中国地方志协会1993年学术年会在南京召开,使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组织到一批有较高质量的方志理论稿件。这次入选年会的论文共24篇,是全国提交的86篇论文中精选出来的,可以说代表了目前我国方志理论界较高的水平。限于篇幅,对于这些优秀论文,我们不可能全部刊登。周永光《胡乔木关于地方志若干基本观点的学习体会》,李明、薛兴祥《试析良志标准》,何培金《要能“取信于天下后世”——也谈志书的质量问题》,郭凤岐《试论志书的记述深度》等论文已在近期的《中国地方志》上发表,我们就不重复刊用了;即使是选登的几篇,也作了较多的删减。在编辑中,我们力图保留文章的基本观点和有特色的部分,一些文章中广征博引的论据、丰富的例证等等也无法全部保留了。但限于编者水平,所选文章或对一些文章的删减,难免会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此恳请广大作者和读者谅解。

  • 标签: 中国地方志协会 郭凤岐 薛兴祥 广征博引 胡乔木 修志
  • 简介:近年来,央视"百家讲坛"的讲史节目持续红火,主讲的学者也一个个成了拥有许多"粉丝"追捧的学术明星。其实,早在60多年前,就有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在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租借会场,卖票开讲历史。他虽无电视媒体的依托,也未大张旗鼓地宣传,却在山城引起了轰动。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后来回忆说:"我当时身居北碚的复旦大学,距重庆百多华里,竟也经常有为这番讲史的叫好声传

  • 标签: 讲史 东方 三国 史学大师 重庆 回忆说
  • 简介: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藏西部的东嘎、皮央等地调查发现了一批佛教石窟,这一发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西藏高原佛教艺术的宝库,也填补了我国石窟寺艺术在空间分布上的空白,引起国内外学术界极大的重视与关注。

  • 标签: 石窟 考古工作 佛教艺术 西藏 发现 学术界
  • 简介:2015年3月23日凌晨,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与世长辞。噩耗传来,万分悲痛。我想起当年采写《李光耀传》时的思想感受,连夜挥笔追记他的历史功勋。李光耀的卓著贡献,最令人感动的是,以东方智慧儒学核心价值观为治国理念,推进新加坡经济腾飞,在天然资源十分缺乏的情况下。

  • 标签: 新加坡经济 东方智慧 李光耀 总理 国家 治理
  • 简介:《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著录的“《东方朔》二十篇”,学术界认识不一。本文认为这20篇不是东方朔“陈农战强国之计”的上书,而是东方朔的作品集,但这20篇并不是东方朔全部作品的结集;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东方朔作品的选集。

  • 标签: 《汉书·艺文志》 《东方朔》二十篇 选集
  • 简介: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火先生耄耋之年在眼疾和衰老的双重困扰之下,完成了自己的长篇小说封笔之作《东方阴影》,让我们对这位笔耕不辍的文坛常青树平添了更多的敬意。《东方阴影》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女留学生海珠到日本留学,与一名日本男青年小津相知相爱,最后

  • 标签: 东方阴影 作东方 封笔作
  • 简介: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王明(陈绍禹)宗派集团依靠共产国际的支持,在一九三一年一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夺取了党中央的领导权,开始了第三次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王明写的《两条路线》(即《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的小册子,是这种左倾错误的理论纲领。同年九月,王明去莫斯科任我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但他仍然通过主持

  • 标签: 陈绍禹 左倾错误 理论纲领 白区工作 周恩来同志 苏维埃运动
  • 简介:西山会议派的“联蒋倒汪”策略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的右派分子就活跃起来,竟与帝国主义和反动军官相勾结,于8月20日,在中央党部门前暗杀了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11月23日,以邹鲁、谢持、林森、张继、居正等为首的国民党老右派,又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召开了非法的一届四中全会(即西山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并宣布广州的国民党中央为非法,后又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中央党部,公开制造分裂,这就是西山会议派。在西山会议上,他们着重分析了广州的政治形势,研究了对待国民党领导人的态度,确定了一个“联蒋倒汪”的策略。要拉拢和利用蒋介石,集中力量打击汪精卫。12月4日,通过了“开除汪精卫党籍六

  • 标签: 蒋介石 西山会议派 国民党左派 汪精卫 共产党人 孙中山
  • 简介:<正>“山东问题”,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一个影响既深且巨的问题。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直至华盛顿会议期间,中日两国间围绕山东问题进行过多次交锋。其结果,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锋芒在华盛顿会议期间遭受到一次顿挫,山东的领土主权和绝大部分经济权益重新回到中国人民手里。中国外交在华盛顿会议期间取得的这一成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和成熟。但是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于华盛顿会议期间达成的山东问题解决办法,历来加以断然的贬抑;这是笔者难以同意的。本文拟就华盛顿会议期间的中日外交斗争及其结果,谈几点看法,以供商榷。

  • 标签: 华盛顿会议 山东问题 中国人民 日本帝国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外交斗争
  • 简介:<正>胡适出席善后会议,是他一生中的一件小事。然而,对于这样一件小事,胡适本人却讳莫如深,后世论者亦涉猎不多。本文试对胡适出席善后会议的动机及其在善后会议中的活动作一客观的论述。

  • 标签: 善后会议 胡适 代表会议 和平会议 国民 候选人
  • 简介:在上海局领导下,我们在武汉的工作有了较大的起色。1947年秋,上海局通知我去上海开会。到沪后,我被当成病人送进了一家私人医院——李伟光医院。医院的同志嘱咐我尽量不要出去,后来李亩田、李云程也住进来了。上级派王晓同志与我联系,他经常送来报纸文件,给我们讲外面的情况。并告诉我们说:“张执一同志有任务到香港等地去了,请你们耐心等候。”不几天,张执一同志回到上海,会议就开始了。这次会议由张执一同志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我们五师的同志,也有华东的同志。会议的任务本来是研究在上海、南京、武汉等沿江大城市建立几个联络站,负责把那些坚持原地斗争的同志有计划、有步骤地转移到几个解放区去。会议正在进行中,中央发来电报

  • 标签: 上海局 特委 李炳南 中原突围 刘邓大军 游击战争
  • 简介:<正>第五届国际藏学会议(V.InternationalSeminaronTibetanStudies)于1989年8月27日至9月2日在日本成田举行。会议由国际藏学会(InternationalAssocialionforTibetanStudies)主持召开。此次会议的执行主席是日本藏学家伊莲昭原(IharaShoren),会议得到了成田佛学院(TheNaritasanInstituteforBuddhistStudies)的资助。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约150余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东道主日本,达50多人;其次是美国,为16人;联邦德国10人;苏联7人,印度7人;英国、奥地利、不丹各5人;法国、瑞士、尼伯尔各4人;澳大利亚、意大利、荷

  • 标签: 会议论文 藏学研究 西藏 联邦德国 参加会议 藏学家
  • 简介:文化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探讨文化创造的可能性机制。在西方,萨义德东方学理论的提出,对于西方文化语境中东西方文化关系的反思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用以分析和反思以夏文化为主流的中原文化跟周边偏远地区的文化关系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东方学理论限于对抗性、批判性的局限,向中国的文化现实提出了创造性地创建新型文化关系理论的要求。本文从东方学理论入手,论证了“夷学”提出的理论必要性和现实性,并且论述了“夷学”与文化创造的思维模式与内在联系。

  • 标签: 东方学 夷学 文化关系 范型 二元对等创造
  • 简介:近代武汉因水陆交通之便和工商业之繁华,被称为"东方芝加哥"。1927~1949年,大量周边农村移民涌入武汉,他们或因金钱诱惑到武汉寻求黄金梦,或因天灾人祸、家乡凋敝而背井离乡,蛰居在武汉城市社会生活的底层。家乡是他们割不断的牵连,年节时分忆念祖先,财富和婚姻指向也是家乡。城乡双重边缘化给他们带来了身份认同的困惑,从最初因"乡巴佬"身份产生自卑,到后来渐生城里人的优越感。"东方芝加哥"中这群下里巴人,销蚀了近代武汉都市社会的浮华与高贵,最后归于平淡与庸常。

  • 标签: 近代武汉 农村移民 底层生活 城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