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顾卓新同志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奉中央之命来到安徽工作了5年,先后任安徽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第二书记,为安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3月1日,他以92岁高龄辞世.在顾卓新同志辞世一周年之际,本刊谨以此文纪念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领导干部、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生活经历 安徽 政治工作 贡献 领导干部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有两支主要的文艺大军:一是在国民党统治区,一是在延安及其他抗日根据地。茅盾说:“这两支所处的土壤不同,所呼吸的空气也不同,所受的风日雨露霜雪也不同,这就决定了它们各自的发展也不同。更由于政治上的关系,这一本派生的两支,多少年来就连交换经验的机会也少得很。然而无论如何,它们总是同根生的。它们的立场是一致的。这就是从属于民族解放的最大目的(抗战),从属于当前最高的政治要求———争取民主。它们的方向也是一致的。这就是实现那多少年前就已经提出的口号———大众化。”(1)这两支文艺大军在抗战时期做出了辉煌的贡献。国统区抗战文艺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在中共中央

  • 标签: 周恩来 抗战文艺 国统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八路军办事处 金山
  • 简介:对于1921年11月17日以洛阳为起点爆发的陇海铁路大罢工,党史界和工运史界历来认为是工头领导的,或说是工人自发的,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关。理由是,罢工爆发时,陇海路上尚无党的组织和党员活动。罢工爆发后,北京和武汉党组织虽派人前往领导,但当他们赶到郑州、开封时,罢工已经结束了。虽然罗章龙在《陇海铁路大罢工》的回忆文章中说他受北京党组织和李大钊同志的派遣到了洛阳,参与了此次罢工的领导工作,但在李大钊同志的日记文章中未有文字记载,缺乏有力证据。

  • 标签: 党的领导 陇海铁路 罢工 回忆文章 党的组织 领导工作
  • 简介:打开过去的史书,大凡将陈独秀看作是一个反派人物,右倾机会主义的化身,大革命失败的罪魁祸首,不一而足.可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就是"这样"的一个陈独秀,从建党到大革命的6年间竟连任中共五届最高领导(一大是中央局书记,二大、三大是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四大、五大是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陈独秀处于早期党的核心地位,表面上似乎难以理解,原因谁都不去说.因为陈独秀毕竟后来脱离了共产党,成立"托陈派",只好用他"并不是好的马克思主义者","当总书记是历史的误会",等等,加以掩饰,并希图以此表白,陈独秀不该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他任总书记无非是中共的幼稚.其实,只要尊重历史而不带任何偏见,就不难发现,这种诠释,既缺乏说服力,也是对陈独秀和中共党史的不公正.

  • 标签: 中共最高 最高领导 连任中共
  • 简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指出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掌权、理政用权的根本要求。而要解决如何理政用权和执政为民的问题,其关键在于领导者必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领导方法,这是领导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必然要求。

  • 标签: 执政为民 领导干部 领导方法
  • 简介:岱山县地方志编纂工作始于1988年6月,先后完成了1部《岱山县志》和2部综合性年鉴。《岱山县志》和第一部《岱山年鉴》分别获得浙江省地方志书二等奖和浙江省首届年鉴二等奖。这些志书的出版对于扩大岱山在海内外的影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0年12月,《岱山县志》续编工作启动。在经历组建班子、拟订纲目、培训骨干、组织编写四个阶段之后,于今年6月底完成了”征求意见稿”。现已进入内部评审阶段,续志编纂工作初见成效。下面,就我县修志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 标签: 县志 修志工作 编纂工作 地方志书 续志 经历
  • 简介:1914年7月,中华革命党在日本东京成立,并由孙中山出任总理。9月,孙中山派遣数以百计的党员秘密回国,分赴山东等地点燃反袁革命烈火。先是1914年初,山东的吴大洲、薄子明、郑天一、刘大同、孙祥夫等革命党人,为了打击袁世凯的反动气焰,联络东北的朱霁青、刘纯一等人,秘密前往大连组织机关部,运动军队,计划进攻奉天(今沈阳),并推沈漫云为都督,刘大同为总司令,以为领导。他们心里盘算,于运动军队成熟后,则“关外一动,南京继之,而江北、山东同时

  • 标签: 孙中山 中华革命党 袁世凯 北军 反袁斗争 护国军
  • 简介:<正>抗日战争时期的领导权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在两大层次上展开:一个是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得以发动和坚持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何种力量实行领导;另一个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具体进程由何种力量领导、如何领导。以上两大层次的问题就构成了抗日战争时期领导权问题的基本内涵。

  • 标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 中国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党 领导权
  • 简介:桐柏山区是红军主力长征后在南方八省艰苦卓绝地坚持三年(1935-1937年)游击战争的十四个地区之一。桐柏山区的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火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气焰,牵制和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支援了主力红军的北上抗日”①,为抗日战争在鄂豫边区的迅猛展开...

  • 标签: 桐柏山区 游击战争 党的领导 鄂豫边区 党组织 抗日战争
  • 简介:1979年4月苏联在阿富汗策动军事政变,扶植人民民主党领导人塔拉基、阿明上台。不久,阿明排挤走塔拉基,同苏联的矛盾也日趋尖锐。当年12月27日,苏联派人杀死阿明,并调遣军队占领阿富汗。苏联的侵略行径遭到阿富汗人民和世界各国的坚决反对,最后以失败告终。这里译出的三个文件出自俄罗斯总统档案,反映了苏联领导对阿富汗问题的看法与对策。当前国内引用的大量前苏联档案多由英文转译。这三份文件均由俄文原文译出。三份档案文件戴于俄国《近现代史》杂志1996年第3期。

  • 标签: 阿富汗问题 塔拉基 阿富汗人 巴甫洛夫斯基 军事政变 侵略行径
  • 简介:<正>一、对回民领导者评价的变迁首先谈谈中国学者对这次起义的回民领导者的评价。建国初期,不用说这次陕甘回民起义,即是在新疆的“起义”,甚至对与此有联系的阿古柏政权,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所有的反对清朝的武力行动都作为起义而被肯定。马霄石在《西北回族革命简史》(上海·“东方书社”1951年)中虽然指责了陕西的孙玉宝,但强调了洪兴的作用。称白彦虎为“劳苦人民出身,革命意志最强”。而对马化龙友好地记述为“以宗教家的思想处理革命战争”。

  • 标签: 马化龙 白彦虎 西北回民起义 陕甘回民起义 同治年间 领导者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南国广州曾多次迎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既在广州筹划全局,对全国工作作出了重要的决策,又多次亲临视察指导,为广州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广州的成就和辉煌与他们的指导关怀息息相连。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国家领导人 广州市 罗荣桓 陶铸 周恩来
  • 简介:“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在整个治理国家的事务当中,处在决策层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对于全社会的道德规范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本文论述了重视和加强领导干部道德行为规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就如何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作了对策思考。

  • 标签: 以德治国 领导干部 道德 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