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自十九世纪后半以来,在今中国新疆地区发现的各种语言文字写成的资料,已经成为明了中亚文化基础的贵重材料;它如实地反映着印度、波斯、中国诸文明以及在天山山脉以北向广阔草原东西展开的文化的影响。

  • 标签: 吐鲁番 历史博物馆 文书 古文献 图版 考古研究
  • 简介:甲骨卜辞的“雀”与传世文献和战国竹书中的“傅说”有诸多相似之处。第一,生活时代相同,均是武丁早期属臣;第二,其名皆与鸟有关,且从音韵上能通假;第三,主要事迹相仿,是武丁重臣,多次参与祭祀和征伐,特别是都曾征伐“失”国;第四,所居区域相近,都在晋南豫西一带。故“雀”当即“傅说”。

  • 标签: 传世文献 战国竹书 卜辞 傅说
  • 简介:一、概况狮子琉璃塔位于五台山的台南竹林岭,是明代狮子窟(又名大护国文殊寺)的附属建筑.狮子窟俗称狮子,西距山西省繁峙县岩头乡庄子村约3公里,北距清凉桥25公里,东邻竹林寺5公里,南距金阁寺5公里,为通向台、西台的必经之路.海拔2400米,视野广阔,气候凉爽.在此处可望西台、台、竹林寺、南山寺、九龙岗等五台胜境.

  • 标签: 琉璃塔 五台山 狮子 竹林寺 文殊寺 繁峙县
  • 简介:为配合同(黑龙江省同江)三(海南省三亚)高速公路长(长春)余(扶余)段的施工建设,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春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德惠市文物管理所三家单位,联合组成考古队,对长余公路沿线的古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德惠市边岗乡丹城子村榄头堡遗址的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

  • 标签: 遗址发掘 文物考古 古代遗址 考古发掘 文物保护 三亚
  • 简介:中国古代方孔圆钱,自战国秦兴“半两”钱以来,至北宋达于极盛。北宋钱币铸量之长、品类之多、工艺之精、书体之美,可谓洋洋大观,成为古代钱币收藏和研究的一个重点。

  • 标签: 北宋 铸币 钱币收藏 金属币
  • 简介:1995年夏,我区考古人员在敖汉旗羊山1辽墓壁画中,发现了目前我国已知时代最早的“西瓜”。羊山1辽墓壁画(图一),面积为132×135厘米,内容为墓主人的重要生活。图中,墓主人倚坐在木椅上,其左侧为一名发契丹男侍,手捧唾盂;右侧为两名汉装男侍,...

  • 标签: 西瓜籽 敖汉旗 李时珍《本草纲目》 契丹人 辽上京 《松漠纪闻》
  • 简介:<正>1986年6月,在兴和县团结乡叭村东南约300米的高岗上,曾发现一座古墓。此后这里建起了一座机制砖瓦厂。连年来,由于挖土有许多古墓被破坏.1988年7月,县文物普查组在这个砖瓦厂周围又发现五座古墓.这里是一处鲜卑墓地,墓群中心已被破坏.我们清理了三座墓葬,出土陶器13件,铁器4件,磨石1件,另征集陶器6件.现将清理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古墓葬 鲜卑 陶器 团结乡 情况报告 腹径
  • 简介:庙底二期文化研究罗新,田建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和不招寨发现的釜灶、鼎 ̄①;1931年北平师范大学及美国弗利尔艺术陈列馆等单位合作在山西万泉县(今万荣县)荆村发现一件陶(当时称陶鬲) ̄②。原认为是仰韶文化的...

  • 标签: 文化类型 大汶口文化 仰韶村 陶鬲 三里桥类型 东下冯
  • 简介:一1975年昭盟文物站在宁城县废品收购站拣选文物时,发现了一批青铜器。计有青铜短剑、礼器、铜盔、生活用具、生产工具、铜马具及铜饰品等,大小共四十余件。(一)青铜短剑四件:动物纹青铜短剑一件,通长28.5厘米,双刃平直,无脊,柄扁平。剑身两面纹饰相同:柄端有相背连接的双鸟头。柄部有八只呈

  • 标签: 动物纹 剑身 曲刃剑 石沟 废品收购站 生活用具
  • 简介:<正>公元七世纪初,在青藏高原上兴起了强盛的吐蕃王朝。吐蕃为了扩张势力,从公元六七○年前后至八世纪后叶与唐朝进行了长达一百二十多年的争夺西域四镇(龟兹、于阆,焉耆、疏勒)的战争,其结果导致了吐蕃对包括于阗在内的西域很多地区的达半个世纪(八世纪后叶至九世纪中叶)的占领。在吐蕃统治于阗的几十年,吐蕃与于阗在各方面关系十分密切。藏族的政治、文化、语言、经济等对于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于阗的佛教和佛教僧人对吐蕃本土的佛教传播起了推动作用,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藏文文献记载颇多,可以说是史不绝书。

  • 标签: 藏文文献 吐蕃 于阗 佛教僧人 世纪初 藏族
  • 简介:本文结合传统与现代语言学的义素分析法、语义场理论、语境理论等新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敦煌文献奴婢称谓词之词义、词形、词变、词用等四个面向进行归纳、分析与诠释,俾能清楚呈现其词汇特色。

  • 标签: 敦煌文献 奴婢 称谓词 词义 词形 词变词用
  • 简介:复制是博物馆业务工作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字:窄、少、尖。窄,是指这项工作的社会面狭窄,只有博物馆需要这种技术。少,一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少,国内仅北京、上海等少数博物馆有这类人员。二指复制品数量少,少则一、二份,最多不会

  • 标签: 文献复制 博物馆事业 面狭窄 复制方法 铅笔硬度 打印件
  • 简介:新密李家遗址是一处距今10500年至8600年左右连续的史前文化堆积,它的发掘为学术界深入研究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间的历史文化提供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实物资料。李家遗址石器加工技术可能受非本地技术因素的影响,但遗址所见早期居民所用优质燧石很有可能为本地所有,不大可能为“远距离采集运输所得”。李家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中大型食草类动物数量“锐减”,似乎与以大型食草类动物骨骼制作成骨器有关,与生计方式变化似乎无必然关联。从李家遗址新石器时代到裴李岗文化,陶器制作技术似乎并没有继续向前发展,甚至出现一定的倒退,继承性远没有“变异”性明显。李家遗址早期新石器文化遗存中发现的石磨盘很有可能即为“研磨采集品的工具”,其与裴李岗遗址发现的石磨盘、石磨棒的功能显然是有区别的。仅仅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材料,就将李家遗址确定为联结两个时代的重要剖面,填补了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缺环与空白,甚至与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相联系,结论为时过早。

  • 标签: 李家沟遗址 优质燧石 骨器 陶器 石磨盘
  • 简介:敖汉旗在1982年秋冬的文物普查,首次在高家窝铺乡的赵宝村大北地发现了性质较单纯的赵宝文化遗址。其后又于1983年春的文物普查,相继发现敖音勿苏乡的烧锅地遗址和敖吉乡的南台地遗址。这是两处面积较大、地表散布遗物十分丰富的赵宝文化遗址。尤其是在南台地遗址上,第一次采集到鹿首神兽纹和神鸟纹的尊形陶器和器盖并得以复原。这是一处十分重要的遗

  • 标签: 文化遗址 南台 文物普查 神兽纹 红山文化 碧玉龙
  • 简介:怀安县乔子汉墓清理简报1992年5月,怀安县左卫镇乔子村村民在村东南取土场发现墓葬一座(编号M1),我所立即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结构墓葬位于乔子村东南约200米处,张家口至大同公路东侧约50米的台地上(图一)。墓葬西距洪...

  • 标签: 怀安县 西汉墓 河北省 文物工作 张家口地区 棺椁制
  • 简介:2016年3-7月,为配合山西其亚铝业有限公司工程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工作站、汾西县文物旅游局等单位,在山西临汾汾西县郝家村北发掘了3座金代砖雕壁画墓。其中,M153是一座仿木构圆形穹窿顶单室砖墓,虽彩绘层保存较差,但墓室结构完整且特殊,雕刻内容丰富,出土瓷器特色鲜明,在晋南地区同时期墓葬较为罕见。M2与M19是两座毗邻的家族墓,M19墓室大部被毁;M2是仿木构八边形叠涩顶单室砖墓,墓室虽经扰乱,但仿木构砖雕和建筑彩绘保存相对完好,妇人启门较为生动。从墓葬形制、砖雕样式、壁画内容及出土瓷器分析,这批墓葬年代为金代,为进一步探讨山西地区金墓区域面貌和葬制传统提供了新资料。

  • 标签: 汾西郝家沟 金代墓葬 砖雕壁画 瓷器
  • 简介:杨厂遗址位于凉城县城关北约7.5公里的杨厂村北山坡之上。该遗址是县文化馆发现的。1988年10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在此共同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小规模清理。共发现房址三座,灰坑两个。现简要报道如下。该处为一居住遗址。不见地层堆积,房址和灰坑即在很薄的表土之下。三间房址随

  • 标签: 凉城县 内蒙古文物 灰坑 考古系 地层堆积 夹砂陶
  • 简介:<正>山水寨汉画像砖墓,位于新郑县城西约10公里的辛店乡山水寨村东岗上。1989年1月,该村农民在建房时发现。我所即派人前往调查,发现墓口已被挖开,墓顶填土被起走,随时都有被盗掘的可能。我们一边将此情况向上级反映,一边派人进行保护。3月,我所对该墓进行了清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一、墓葬概况该墓为单室子母砖券墓,由于填土已被农民盖房时挖去,所以地层情况不太清楚。墓门南向,墓道残存1米多,斜坡式,前窄

  • 标签: 汉画像砖 斜坡式 填土 子母 墓葬 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