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楔状、递变型、不同砂地比及反射系数相差较大等薄互层模型,通过正演模拟,结合复数道,详细分析了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等属性特征.研究发现,不同模型对应不同瞬时属性特征.楔状模型,当0〈t〈T/2时,瞬时振幅随时间厚度增大而增大,当T/2〈t〈T时,呈负相关;当0〈t〈3T/4时,瞬时频率与厚度负相关.不同砂地比模型,瞬时振幅值随砂地比增大而增大,但在同一砂地比下,不同内部组合,瞬时属性也会有差异.等厚递变型模型瞬时属性值偏向反射系数大一侧,且瞬时频率倾斜程度更大.当反射系数由少变多,且极性变化时,瞬时属性特征也会越来越复杂.通过正演模拟可以定性分析不同薄互层瞬时特征,为薄互层地质解释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薄互层 正演模拟 复数道分析 瞬时振幅 瞬时频率
  • 简介:一前言近年来,地球上很多地质流体中已经检测出了显然是无机成因甲烷和其他轻烃。这些化合物很多种地质环境中都有发现,包括海底热液系统、从陆壳到洋壳结晶岩裂缝网络以及蛇纹石化岩石中气渗区(例如,Abrajano等1990;Kelley1996;SherwoodLollar2002,2008;Fiebig等2007,2009;Proskurowski等2008;Taran等2010b)。认识这些化合物起源对于很多研究课题都有重大意义,例如全球碳循环、地下深处生物分布(Gold,1992)和生命起源(Martin等,2008)等。甚至有专家称,无机来源是全球油气戚主要贡献者(Gold1993;Glasby2006;Kutcherov和Krayushkin2010;Sephton和Hazen2013)。虽然大多数专家都对这种观点持怀疑态度,但似乎至少有部分油气藏可能含有无机成因烃类。

  • 标签: 无机成因 地球深部 实验室模拟 生烃 海底热液系统 全球碳循环
  • 简介:对储层条件下无定形和结晶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助稳超,临界二氧化碳泡沫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了应用二氧化碳泡沫驱提高采收率。采用三种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研究了颗粒结构及润湿性对生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泡沫作用,这三种颗粒具有晶体结构或无定形结构,润湿性各异。不同相比和总流量下,研究了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结构和及其疏水性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泡沫特性影响,如泡沫形态、泡沫阻力系数和流度等。研究结果表明,结晶二氧化硅和无定形二氧化硅助稳二氧化碳泡沫具有相似的流动特性。纳米二氧化硅疏水性对生成二氧化碳泡沫作用最大,二氧化碳气泡尺寸随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疏水性增强而大大减小。比较大相比及总流量分布范围内,疏水性最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所造成泡沫流度降低幅度都是最大

  • 标签: 二氧化碳泡沫 硅纳米颗粒 颗粒结构 流动特性 疏水性 多孔介质
  • 简介:目前低渗透致密油气藏开发主要采用体积压裂技术,形成大规模缝网中有相当部分次级裂缝未被填砂,地层受力不均情况下会发生闭合或者剪切滑移,对储层渗透率改善具有重大影响。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致密砂岩岩心人工闭合裂缝渗透率随覆压增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人工裂缝即使完全闭合情况下仍然可以比岩心基质渗透率平均增大950.4倍;裂缝错位后渗透率也比闭合时渗透率有所增加,其增大程度与错位程度和裂缝壁面的粗糙度有关,错位程度和粗糙度越大,渗透率增加幅度就越大。实验还表明,覆压增大对人工裂缝闭合和错开时岩心渗透率影响均不大,6%范围以内。

  • 标签: 渗透率 覆压 人工裂缝 闭合 错位
  • 简介:常规Hilbert-Huang变换法中固有模态函数分量包含太宽频率范围,且低频区域会产生错误频谱特征,不能分离出低能量信号成分,为克服常规方法存在问题,须将小波分解法与Hilbert-Huang变换法相结合.首先利用小波分解方法将地震数据分解成窄带信号,然后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基于小波分解Hilbert-Huang变换方法充分发挥两种时频分析方法优势,有利于提高时频分析和瞬时属性提取精度.将改进Hilbert-Huang变换方法应用到模拟信号和实际地震数据处理中,时频分析和地震属性提取结果表明,二维时频谱具有较好时频分辨率,瞬时地震属性具有明确物理意义,断层预测和储层精细描述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时频分析 小波分解 瞬时振幅 瞬时频率 时频谱
  • 简介:为了研究地震波地下传播规律,实验中,通过动态光弹物理模拟装置直接观察了超声脉冲纵波和横波光学玻璃样品模型中传播过程,模拟了地震波含背斜或断层均匀介质中传播过程,分析其波场特征,并与地震波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将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两者结合能更好地实现地震波传播特性可视研究,地震波场特征研究中具有重要性。

  • 标签: 动态光弹 地震波场 物理模拟
  • 简介:叠前深度偏移提取角度域共成像道集中可以对多次波进行衰减,对于给定一个准确偏移速度模型,多次波和一次波具有不同角度域时差,根据这一特征,实现一次波和多次波分离。本文提取角度域共成像道集中,应用改进频率域拉冬变换,分离一次波和多次波,由于每个角度域共成像道集皆包含复杂三维地震波场传播效应,所以该方法具有处理三维地震资料和复杂地下构造能力。相比于波动理论衰减多次波和传统拉冬变换衰减多次波方法,该方法提高效率同时,保证了衰减多次波准确性。

  • 标签: 成像空间 多次波衰减 角度域共成像道集 拉冬变换
  • 简介:根据水平井渗流基本规律,把水平井分解为直井井排,将水平井小渗流场转换到水平面上来。当油藏供给边缘为直线时,把水平井分解为直线井排;当油藏供给边缘为椭圆形时,把水平井渗流区域等效为拟圆形,将水平井分解为环形井排。通过等值渗流阻力法得到了新水平井产能公式,对比发现,新公式计算结果与徐景达所说长圆形模式下情况相符合,具有一定实用性。

  • 标签: 水平井 产能公式 等值渗流阻力法 井排 平面径向流
  • 简介:摘要作为非生物有机合成场所和最早微生物群落栖息地,以蛇纹岩为母岩热液系统(简称蛇纹岩热液系统)获得了相当大关注。本文要报道对一个斯蛇纹岩热液系统一系列同位素研究,它就是位于日本白马岳地区白马八方温采(北纬36°42′,东经137°48′)。我们从该温泉两口井中采集了水样,所有水样呈强碱性而且都富含H2(201-664μmol/L)和CH4(124-201μmol/L)。虽然温度较低(50-60℃),但热力学计算表明H2有可能通过蛇纹石化反应产生。已发现八方1号井和八方3号井具有以下氢同位素成分:δD-H2=-700‰和-710‰,δD-CH4=-210‰和-300‰,δD-H2O=-85‰和-84‰。八方1号井和八方3号井甲烷碳同位素成分分别是δ13C=-34.5‰和-33.9‰。这-CH2-H2-H2O氢同位素系列表明至少有两种不同机理与甲烷生成有关。八方1号井氢同位素组成与前人报道其他蛇纹岩热液系统相似。重δD-CH4(相对于同位素分馏平衡关系)说明八方1号井甲烷中氢不是来自分子态氢,而是直接来自水。这意味着这些甲烷不可能通过费-托式(FTT)合成而产生,而可能通过橄榄石水合反应生成。相反,八方3号井很轻δD-CH4(相对于同位素分馏平衡关系)表明有生物甲烷混入。根据氢同位素系列与其他蛇纹岩热液系统对比,直接由水生成无机CH4(不存在中间产物H2)可能在蛇纹岩热液系统更为常见。橄榄石水合反应对于无机甲烷产生可能有比以前想象更重要作用。

  • 标签: 同位素分馏 热液系统 甲烷生成 氢同位素 蛇纹岩 温泉
  • 简介:通过叙述不确定度理论油气勘探开发实验中具体应用,运用不确定度理论分析了实验结果精确度各个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实验流程、合理设计实验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不确定度理论不仅适用于实验方案、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优化选择,还能广泛地适用于诸如储量计算、产能评价等油气田勘探开发各个领域,不确定度理论不仅对于实验室资质认定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还对油气勘探开发实验深入研究具有深刻指导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

  • 标签: 油气 勘探 开发 实验 不确定度
  • 简介:成熟勘探工区工业程度高,高压线密集,地震记录中常常存在较强50Hz工业干扰,其能量极强,频带范围与地震资料优势频带范围重叠,严重影响地震资料品质.50Hz工业干扰压制方法基于正余弦加权逼近法,实现工业干扰自动识别与压制,即仅对存在工业干扰数据进行噪音压制,这样既能有效压制噪音,又不损伤有效信号,50Hz工业干扰得到较好压制,能够有效提高地震资料品质,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工业干扰压制 地震资料 自动识别 正余弦加权逼近法
  • 简介:准噶尔盆地凝析气藏储集层存在岩类多、物性差异大,敏感性强,地层压力系数分布范围广、变化大等问题。为降低修井作业中压井液对储集层伤害,提高修后复产效果,根据凝析气藏特征和不同开发阶段修井作业储集层保护需要,相继研制了无固相有机盐、防水锁树脂、暂堵型凝胶三种压井液体系。通过实验评价,性能均满足并优于《SY/T5834-2007低固相压井液性能评价指标及测量方法》要求。累积应用62井次,气井修后总体复产率高于85%。结合压井液技术特点与应用效果,确定了三种压井液体系适应范围。以地层压力系数及孔渗大小为横、纵坐标轴,建立了压井液技术界限模版,实现了压井液体系集成。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凝析气藏 压井液体系 研制应用 集成
  • 简介: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地表条件复杂,山前堆积巨厚戈壁砾石区表层调查及建模困难。通过设计浅层层析表层调查方法、层析反演解释、深井微测井标定方式,准确剖析了巨厚戈壁砾石区表层结构,提高了剖面的成像效果,为类似区域表层调查及建模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 标签: 巨厚戈壁砾石 表层调查 浅层层析 静校正 微测井
  • 简介:碳酸盐岩酸压施工中裂缝壁面产生按一定密度排列蚓孔,会对产能有一定影响,但是以往酸压直井产能预测模型很少考虑蚓孔影响,且忽略了酸压裂缝和蚓孔之间相互干扰,这和实际不相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考虑酸压主裂缝上蚓孔分布对于产能影响,将蚓孔与人工裂缝做同样离散化处理并根据复位势理论、势叠加原理以及数值分析理论,建立了考虑蚓孔直井产能预测模型。对比不考虑蚓孔和考虑蚓孔情况下产能,同时对油藏中酸压裂缝长度、蚓孔分布密度以及蚓孔平均长度等影响产能因素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其对产能影响规律,为合理预测酸压井产能提供更科学预测方法。

  • 标签: 酸压直井 产能模拟 酸蚀蚓孔 不稳定流动
  • 简介:注低矿化度盐水(LSWI)提高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优点已有文献述及,但其背后机理仍不清楚。文中基于最新公开相关试验结果,从地球化学/热力学角度解释注低矿化度盐水提高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机理。采用两个地球化学模拟器(UTCHEM和PHREEQC)开展了模拟。对于本文所讲碳酸盐岩案例而言,促使润湿性转换主要因素是岩石表面电荷变化而非溶解作用。从这些发现中并不能得出一般性结论,其原因是LSWI技术不同案例中表现各不相同。

  • 标签: 碳酸盐岩油藏 地球化学 低矿化度 机理 盐水 油藏采收率
  • 简介:2008年以来,石油工业界致密/页岩气藏生产井产量预测研究中引入了多种新经验计算方法,其中业界专家最常提及方法包括Valko提出“产量扩展指数递减法”(SEPD法)和Duong提出“裂缝性气藏产量递减法”。据称,这两种方法都可准确计算致密气井和页岩气井产量与最终可采量(EUR)。然而,这两类储层岩石渗透率变化都很大,致密气储层岩石渗透率介于0.1—0.0001mD之间,而页岩气储层岩石渗透率范围从0.1mD到0.0001mD以下。这样大渗透率范围,上述两种经验方法都能适用吗?利用上述经验方法对渗透率变化范围较大致密气藏与页岩气藏生产井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中采用渗透率数据源于生产井实际生产数据和开采模拟合成数据。本文介绍了这次评价研究结果、获得主要发现与方法完善建议,包括:(1)SEPD法和Duong“产量递减法”都不适用于渗透率介于0.1~0.001mD致密气藏。Duong“产量递减法”会明显高估最终可采量,而SEPD法使用开采潜力曲线确定递减参数,估算结果很可能与开采历史不相符,预测最终可采量数值偏低。(2)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改进SEPD算法(YM—SEPD法),改进后YM—SEPD法更易于使用而且更具通用性,最重要是,它能更加可靠地进行产量预测与最终可采量估算。(3)针对岩石渗透率低于0.001mD(原文中为0.01,可能是印刷错误,译者注)储层,提出了一种更严格、循序渐进Doung“产量递减法”工作流程。此外,对于致密气藏而言,Doung“产量递减法”只可用于开发早期、进入拟稳态(PSS)流动状态之前产量预测。(4)使用上述3种不同方法分析了西加拿大盆地不同储层(Cadomin,Montnev,Notikewin,Cardium等)、不同水力压裂条件下数百口水平井,包括油井与气

  • 标签: 裂缝性气藏 产量预测 可采量 页岩气 估算 经验法
  • 简介: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基于弹性阻抗反演理论,根据地震资料与测井约束反演弹性阻抗数据体直接求得泊松比等弹性参数,其优势表现为没有中间转换过程,参加计算参数较少,物理意义清楚,气水识别能力较强.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某地区生物礁储层,经多种气水识别方法试验比较,由于传统AVO和叠后方面的属性分析等与井资料吻合度不高,最终优选出在本区识别含气生物礁最为有效叠前弹性参数泊松比反演法.后期新钻井结果与预测吻合,表明该方法在生物礁储层气水识别方面较为有效,对其他地区类似储层气水识别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叠前弹性参数反演 泊松比 生物礁储层 气水识别
  • 简介:微生物生态系统可以依赖地球深处和深海火山口水-岩相互作用产生氢气(H2)而得以生存。根据目前估算,全球海洋岩石圈通过水-岩反应(水合作用)所产生氢气量1011mol/yr量级。最近在对陆上地下前寒武纪岩石裂缝咸水勘探中,人们发现了氢气富集程度类似于热液喷口和海底扩张中心环境,并提出了溶解氢气量和水辐射离解作用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然而,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Witwatersrand)盆地一个深金矿中开展区域氢气流量外推结果显示”,前寒武纪岩石因对全强氢气生产贡献可以忽略不计(每年0.009×1011摩尔)。本文中我们对以往公开和新近获得前寒武纪岩石中氢气浓度数据进行了汇总,发现人们以往低估了前寒武纪大陆岩石圈生成氢气潜力。我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人们没有考虑其他生氢反应(例如蛇纹岩),而且缺乏有效手段对在这些环境中测量氢气生成速率进行换算,以便把前寒武纪地壳全球大陆地壳表面积中占比高达70%以上这一事实考虑在内。如果把通过辐射分解和水合反应生成氢气考虑在内,我们估计,来自前寒武纪大陆岩石圈氢气生成速率可以达到(0.36~2.27)×1011mol/yr,这个数值和海洋系统氢气生成速率相当。

  • 标签: 大陆岩石圈 前寒武纪 水-岩相互作用 生物生态系统 氢气流量 水-岩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