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妇产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其护理的安全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处理好护理安全管理的几个内容,如规章制度的执行、对患者权利的重视、法律意识的提高、护士自我形象的树立、护理文件的完整书写还有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等,完善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妇产科护理管理标准,规范护理行为,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做到安全管理。就能有效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保证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瘢痕子宫接受阴道分娩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的115例瘢痕子宫接受阴道分娩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15例非瘢痕子宫性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产妇手术指标、新生儿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出血Apgar评分与新生儿体质量的对比(P>0.05);两组产妇并发症的对比(P>0.05)。结论针对满足阴道分娩指征的瘢痕子宫产妇实施阴道分娩安全性较高,可使剖宫产率有效降低,对母婴结局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瘢痕子宫 阴道分娩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课程的设置及应用,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安全意识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以美国护理人员质量安全教育(QSEN)的护理安全培训内容为基本框架,查阅国内外文献,采用专家咨询等方法设置护理安全管理课程,并予以实施。结果应用安全管理课程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后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良事件上报、患者安全文化感知、护士安全态度3部分均较培训前有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安全管理课程设置及培训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为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课程 护理安全 安全管理课程
  • 简介:摘要目的使脑外科护理在尽职工作的同时,提高意识,减少或杜绝医患纠纷。方法对患者因素和医院因素等方面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使护理工作者和管理者在临床工作中有正确的指导方向,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避免医患关系纠纷,营造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 标签: 脑外科护理 安全隐患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输液护士安全用药的问题与对策。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5月未应用安全用药干预的2074例患者作为干预前组,将2016年6月~12月应用安全用药干预的2082例患者作为干预后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物配伍不合理、临床操作不规范、输液不良反应、安全巡视缺失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门诊输液中药物配伍不合理、临床操作不规范、输液不良反应、安全巡视缺失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干预后安全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输液中应当加强注重配伍用药,规范临床操作,注重输液反应管理,加强安全巡视,保障门神输液的安全用药。

  • 标签: 门诊输液 安全用药 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完善,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妇产科护理的工作任务较重,而且容易引起风险的因素比较多,对于医院妇产科护理的工作要求也在不断的发展。妇产科护理中隐藏着许多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并采取有效的对策,会减少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 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从2015年12~2016年12月的住院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例。在分析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对照组采用原有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90%,对照组为30.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防范对策的实施可以将不安全因素减少至最低限度,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结论对于神经内科患者要加强护理安全隐患管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 安全隐患
  • 简介:摘要随着近几年频出不穷的医疗事故以及患者家属医闹的事件被人们所熟知,医疗机构的护理安全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是确保医院护理工作安全的基础,但是除了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影响护理工作的安全程度。对护理工作的事故防范就成为了很多医院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上的重中之重。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一项非常复杂且艰巨的任务,由于患者自身以及患者家属对医疗护理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护理工作的进行也就必须更加的细心,这无疑为护理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本文通过对护理安全工作的分析,指出了其中的问题,为如何防范护理事故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护理 安全 事故 防范
  • 简介:摘要在医院众多科室中,神经外科因患者的特殊性,对护理人员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患者住院期间,除了进行不同级别的护理服务外,也要注意防范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加强对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本文从护理安全的角度出发,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提高护理质量,在帮助患者尽快康复的同时,保证患者的住院安全

  • 标签: 神经外科 住院 患者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为确保儿科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患儿218名,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结果在218名儿科患者中,共发现存在的可能导致或者已经导致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问题有78件次。变量“护理人员专业素质(OR=1.531)、护理人员配置(OR=1.116)、护理人员法律意识(OR=1.376)、医院管理水平(OR=1.455)、护患沟通(OR=0.606)、家属因素(OR=0.731)”为儿科护理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法律意识、沟通技能培养,提高医护比例和管理水平,加强患者家属基本医疗知识普及,从而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儿科 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检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基于其成因,提出解决对策。方法对体检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从而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结果引发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包含有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结论体检科需提升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加强护理人员质量管理,营造安全的体检环境,以对患者体检安全提供确保。

  • 标签: 体检科 护理 安全隐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静脉输液规范的效果。方法通过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干预,以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为牵引,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施静脉输液规范管理,降低了静脉输液中的不规范的行为,实施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干预能够降低静脉输液风险,提升静脉输液安全性,从而降低护理风险。

  • 标签: 静脉输液 护理安全管理 输液风险
  • 简介:生物安全意识和实验室室生物安全防护是检验人员应注意的问题,该文分析了医学检验专业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 标签: 医学检验 生物安全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在护理过程中,安全一直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同时安全状况也是用来衡量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评价依据。根据心内科住院患者自身的情况,其在护理、治疗以及诊断等多个环节都可能会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一情况,本文尝试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求能够提高心内科护理的安全系数,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且放心的治疗环境,更快的痊愈,回归健康。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 安全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管理中的风险因素,探讨儿科护理风险发生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通过实施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同时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等来降低儿科工作中的护理风险。结果儿科护理风险发生率高,患儿家长反应强烈。以院内意外伤害、用药错误为主提高了护士护理质量,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儿科护理纠纷。结论规范护理工作者工作制度,从服务流程改进、人员培训、设备维护等方面识别和评估护理服务中各个环节的不安全因素,研究和探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的程序和重点,制定出护理安全管理防范目标,加强风险防范管理及效果评价,从而为患儿提供安全、实用、及时、高效的护理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儿科护理 护理风险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安全护理中采用细节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明确其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患儿病理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以及护理的质量进行全面的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质量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实施细节管理,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护理的质量,能够降低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儿安全护理 细节管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小儿外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我院儿外科住院治疗的15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治疗;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措施。记录患儿家属的满意率及护理工作的出现的差错数。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发生率为4%,对照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3%,对照组护理差错率为6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患儿,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因护理差错引起的医疗纠纷,能够为患儿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

  • 标签: 小儿外科 护理安全 干预机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落实JCI评审标准在确保患者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6月前来门诊就诊的患者100例,其中2016年1月~3月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4月~6月作为观察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门诊常规接待标准,观察组在JCI患者安全评审标准下进行诊疗活动。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6.0%,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落实JCI评审标准并将其应用于医疗机构的护理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可确保患者安全,值得广为推行与应用。

  • 标签: JCI评审标准 患者 患者安全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精神病患者的手术安全管理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精神病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单双号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则实施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手术安全管理用于精神病患者中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值得在今后临床加以推广实施。

  • 标签: 手术安全管理 精神病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节管理在小儿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护理的小儿患者128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组小儿的安全护理中的细节管理实施前后的评分,采用的是对小儿患者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细节管理中的用药告知、病房巡查、沟通交流、环境卫生以及护理服务五个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评分,并对实施前后的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细节管理实施后的用药告知得分为(18.14±3.13)显著高于实施前的得分(16.23±3.18)分,实施后的病房巡查得分为(17.36±2.29)分显著高于实施后的(14.52±3.78)分,实施后的沟通交流、环境卫生以及护理服务的得分分别为(18.63±2.91)分、(17.14±2.93)分、(18.67±3.32)分显著高于细节管理实施前的评分(P<0.05)。结论实施细节管理后,对小儿护理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得到了增强,从而更全面的保证了对患儿的护理工作,保证了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护患之间的矛盾。

  • 标签: 细节管理 小儿安全护理 满意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