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间于我院就诊的116例呼吸困难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实施防范安全隐患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对患者监控,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操作,有效解决护理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件。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科学合理地有效分析,研究了实施风险管理举措能够对肿瘤科安全管理达到实际有效的应用效果,能够制定出合理的风险预防的应急预案和相应的医疗护理操作流程,有效控制肿瘤科护士操作中的护理安全风险,建立起相应的应急风险监控体系,不断强化医院护士的安全风险意识,从最大程度上确保患者的身心安全,有效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减少肿瘤科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风险事件发生几率,从而不断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风险管理 肿瘤科 安全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妇产科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科室,不仅需要诊治妇产科病患,同时还要为孕产妇、新生儿提供医疗服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科室内的护理人员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但是国内基层医院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进一步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的难度,并且引发了护理安全隐患。基于这一情况,本文围绕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展开探究,认为应当要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法律意识以及服务意识,并制定科学管理制度,以规避安全隐患。

  • 标签: 基层医院 妇产科 护理安全隐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护理措施,减少意外事故、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并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将86例从急诊科转运到病房或检查室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0例)。比较两组的意外发生率和、转运死亡率。结果对照组的意外发生率和转运死亡率分别为28.22%、8.69%,观察组的意外发生率和转运死亡率分别为12.50%、2.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科学严谨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 标签: 急诊科 危重患者 院内安全转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对在我院治疗的患儿的护理情况,探讨与儿科护理安全隐患有关的因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为得出与儿科会理安全隐患有关的因素,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从2011年7月份到2016年7月份因护理工作的因素而导致的安全问题的具体原因,并根据具体原因探讨出防范安全隐患的具体措施。在此期间从2011年7月份到2014年12月份儿科采取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措施,标记此阶段为常规组;从2012年12月份到2016年7月份儿科采取的护理方法为优质护理措施,标记此阶段为优质组。结果常规组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有68例,此68例中占安全隐患问题的比例最大的为48.5%,有33例,是因为护理人员及医生的服务态度不太端正而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其次占安全隐患问题比例第二的为23.5%,有16例,是因为护理人员及医生缺乏责任心,对患者病情未给予一定的重视而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占安全隐患问题第三的为14.7%,有10例,是因为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不太熟练及护理人员素质方面的不足而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占安全隐患问题第三的为7.3%,有5例,是因为患者就诊的周围的环境比如卫生打扫不合格等方面的问题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最后有4例,占安全隐患问题的6%,是因为各种其他不太明确的原因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优质组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为21例,其中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及医生的服务态度不太端正、护理人员及医生缺乏责任心引起的。由护理人员及医生的服务态度不太端正引起的有15例,占比例为71.4%;由护理人员及医生缺乏责任心引起的有6例。占比例为28.6%。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两组的安全隐患问题引发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的安全隐患发生率远远小于常规组。结论儿科患者为小儿,更需要医护人员的更全面的护理。由两组间的对比,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由每组间各种因素的对比可以得出端正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加强责任心以及加强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素质能更好的防范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我们医护人员在对待儿童患者上应给予更优质的服务,加强端正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加强责任心以及加强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素质。

  • 标签: 儿科护理 安全隐患问题 医护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能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护士是医嘱的具体执行者,承担着疾病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重要职责,每天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最长,担负着重大的风险,因此,护理人员的素质对护理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 心理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的口腔种植材料进行应用,将不同材料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对比,为日后临床应用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需要进行口腔种植治疗的患者共100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种植材料,最终对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材料的性能差异进行研究。其中,材料的性能可包括与组织细胞的相容性、耐腐蚀性等。结果在采用的所有材料中,基质为纯钛的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性能,通过对患者进行调查,其满意度也更高。结论在现今的临床中应用基质为纯钛的种植体是口腔种植治疗时的首选,具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口腔种植材料 应用 安全性评价
  • 简介:摘要在医院规模逐渐扩大的形势下,其相关的信息数据也随之增多,使得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虽为医院的信息系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使其安全问题逐渐扩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议论。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的安全风险管理对策进行了研究,希望为促进其安全运行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医院 信息系统 安全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有关因素,为解决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以及网络平台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进行文献调研,分析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结果与结论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安全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其应对策略。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2000例中药应用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中药应用安全性效果。结果本研究中所选2000例研究对象中共出现不良反应104例,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未实施辨证论治(33.33%)、用量用法错误(27.03%)、中西药联用不当(17.12%)、中药炮制不当(16.22%)、其他原因(6.31%)。结论临床上加强合理用药对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 临床合理用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手术室护理当中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与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需行手术治疗的骨科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护理安全评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作为对比依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手术指标均优异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细节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确保护理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术室 常规护理 细节护理
  • 简介:摘要精神病患者由于受幻觉、妄想的支配,常出现异常的行为表现,具有严重的自杀、自伤、冲动、伤人、毁物等破坏性行为。所以,安全防范与护理管理尤为重要。

  • 标签: 精神科 不安全因素 管理与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收治的380例门诊病人进行分析,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法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显著强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门诊患者实施PDCA循环法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风险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等待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门诊安全管理 护理干预 PDCA循环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在安全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72例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静脉治疗患者的护理意愿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为两组静脉治疗患者提供常规安全护理和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安全护理,观察两组筋脉治疗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液体错注发生率(0)、查对失误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液体错注发生率(16.67%)、查对失误发生率(13.89%),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静脉治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58.33%),两组静脉治疗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差异、护理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预防预案用于患者的安全护理,能够有熊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静脉治疗 护理风险 防范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它涉及到医院的各个部门,医疗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名声,因此各医院应该重视对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从提高医学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入手,强化医生的风险防范意识,最终提高医生的业务能力。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网络信息系统、临床路径的实施、医院质量文化的建设临床安全用药、以及手术患者术后的护理干预等。

  • 标签: 医院质量 管理体系 构建 医疗安全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已经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是科技发展的同时信息被泄露的情况越来越多。医院的信息系统保障着整个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行。医院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决定网络安全问题的不可忽视。医院信息系统的运用,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措施。医院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对于计算机本身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推行维护网络安全的措施,保障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安全。此文就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的管理以及维护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 标签: 医院 信息系统 网络安全 管理 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74例肝胆胰外科患者分成两组,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组(观察组)130例,普通型静脉留置针组(对照组)144例,比较两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静脉炎、疼痛、渗漏、脱管、堵管、针刺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针刺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两组留置并发症疼痛、渗漏、脱管、堵管发生率无显著差别。结论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既可以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又可以保护患者血管、减少静脉炎,具有显著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10例骨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每组各55例患者,两组患者住院后,根据分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各自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方式展开常规检查、用药护理等等程序,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展开安全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汇集整个护理过程中的详细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对照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1.8%,远低于观察组的96.4%;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1.8%,远低于对照组的12.7%。结论安全护理对于骨科住院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后期临床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骨科 住院患者 安全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临床上护理安全管理在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对策。方法选取近期入院的220例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作为实验数据来源,本次试验的患者无其它影响治疗的的疾病。通过患者在不同的护理安全管理方式下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以及并发症,研究临床上护理安全管理在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对策。结果完成治疗后,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获得的临床效果,实验组非常明显地优于对照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妇产科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状况和患者的恢复情况有着很大的联系,在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中采取合理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安全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制定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精神科收治的100例老年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用药安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用药安全问题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精神科患者进行用药安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老年患者 用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