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其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安全且可长时间应用的静脉通路,在诸多类型患者中受到重视,其中以营养治疗、化疗中应用较多。虽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其可能伴随诸多并发症,其中以管后渗血比较常见,继而导致管道堵塞,机械静脉炎、血栓形成等,不利于患者健康及治疗效果,因此需注重PICC管后渗血的预防及处理。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PICC管后渗血的发生原因,阐述了PICC管后渗血判断标准,并针对PICC管后渗血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减少管后渗血的发生,保证管安全性。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 渗血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外科中心静脉管的护理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120例心脏外科患者, 予以所有心脏外科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管,通过交替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2个小组,参照组60例:实施常规护理操作;观察组60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对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与价值。结果:探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参照组13.33%,探析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参照组的83.33%,互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心脏外科开展中心静脉管优质护理效果确切,提高管安全性,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符合临床护理需求。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心脏外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管应用亲情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探讨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picc管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数据分组以随机原则为依据,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亲情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管痉挛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心理与抑郁心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管中亲情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以降低血管痉挛发生率,提高一次管成功率,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可推广。

  • 标签: 亲情护理 picc置管 血管痉挛 一次置管成功 心理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ECG在超声引导下 PICC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7月 -2020年 6月期间在我院行 PICC管的患者 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 n=50)和观察组( n=50)。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方式下进行 PICC管,观察组患者在 ECG及超声引导下进行 PICC管,对比两组患者的 PICC管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 86.00%,而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 100.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利用 ECG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进行 PICC管,能够显著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导管异位现象,从而大量减轻患者反复拍 X片经济负担和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该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ECG 超声引导 PICC置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低胎盘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选取120例低胎盘产妇,均行阴道分娩,根据产后是否出血分为对照组(不出血)与观察组(出血),并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影响低胎盘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120例低胎盘产妇经阴道分娩,共68例出现产后出血,单因素分析显示产后出血影响因子为胎盘距宫颈内口距离及产前有出血现象、胎盘粘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胎盘粘连是导致低胎盘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低胎盘产妇在产前要科学进行阴道检查,分析评估高危因素,尽可能为产妇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避免产后出血风险,维护产妇及腹中胎儿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低置胎盘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高危因素
  • 简介:【 摘要 】在目前国内的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采用颈内静脉管是最为常用的一种临时性血管通路方式,本次研究基于在颈内静脉管的导管固定与防脱、感染预防与处理、控制血栓形成与导管堵塞、健康思想教育几个方面对于目前国内血液透析的颈内静脉管护理情况进行一系列的阐述,希望能够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管的感染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血液透析治疗 颈内静脉置管 感染预防 导管护理 思想教育 控制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管术在肿瘤患者中应用及护理。方法笔者根据自己所在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静脉输液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210例,依据穿刺方法不同将210例患者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105例,其中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头皮针和普通静脉留置针,改良组采用外周中心静脉管术(PICC)。结果传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并顺利完成输液治疗59例;二次及以上穿刺46例,平均管时间为3天。改良组均一次性穿刺成功且顺利完成长时间治疗,平均管时间4月。结论外周中心静脉管术为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的途径,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用药过程中患者的恐惧,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PICC置管术 肿瘤患者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减少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后穿刺点出血的方法。方法按患者接受PICC管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采取病人管后在穿刺点上方用小方纱覆盖,透明敷贴覆盖后,用弹力绷带包扎等措施。观察两组出血量。结果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出血量明显减少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护理干预方法,可有效减少PICC管后的出血。

  • 标签: PICC置管 出血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鼻肠管盲插管方法是向重症病人肠内给予营养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在临床上,使用该种方式能将营养送到重症病人的肠管内,予以营养支持。传统的医疗手法为盲插法。但在使用这种方式时,很容易对病人产生一定的机械损伤,而这些损伤会对病人的医疗效率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需对这种方式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以此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就改进鼻肠管盲插管方法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并进行综述。

  • 标签: 鼻肠管 盲插置管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深静脉管换药方法经改进后的临床实际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所有行深静脉管换药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此次探究标准的患者80例,将患者的入院序号完全打乱,采取随机摇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A组(n=40)和B组(n=40),A组采取常规方法,B组采取改良方法,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感染率、管所用时间、管道脱落等各项数据。结果:B组感染程度为Ⅰ级的有13例(32.50%),Ⅱ级的有4例(10.00%),Ⅲ级0例,A组感染程度为Ⅰ级的有15例(37.50%),Ⅱ级的有6例(15.00%),Ⅲ级的有2例(5.00%),差异较大,P<0.05。B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为7.50%(3/40)明显小于A组30.00%(12/40),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行深静脉管换药的患者采取经过改良后的管方法,能够明显的降低患者在管后发生感染的几率,大幅度提升管的稳定性,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规模的推行。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改良方法 临床效果 感染情况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静时间对血常规结果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共200例,于清晨对所有受检者抽取静脉血,分别于即刻、10min、1h、3h、7h、14h、21h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结果:随着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的延长,RBC、WBC和MCV、PLT、Hb五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即刻检测与静10min后检测,WBC和PLT的检测结果均出现明显差异(P

  • 标签:   血液标本    血常规    静置时间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颈内静脉管不同换药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期间,96例在我院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48),对照组给予单纯3L透气贴敷料换药,试验组则给予内衬无菌纱布透明贴,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炎症发生率为6.25%与对照组炎症发生率25%相比较低,且炎症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减轻,P

  • 标签: 颈内静脉置管 不同换药敷贴 方法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