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与下肢骨折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是否存在相关及临床监测意义。方法筛选我科老年人下肢骨折病人110例,其中确诊DVT阳性者45例,DVT阴性者65例,入院后抽血检查FIB与D—D,比较DVT阳性组(实验组)和DVT阴性组(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有无存在差异,把确诊DVT患者给予一致的治疗措施,分别于治疗后3、7、11、19天再次测定FIB与D—D。结果老年人下肢骨折后DVT阳性者与DVT阴性者血浆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数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与下肢骨折后发生DVT存在相关。联合监测对老年人下肢骨折并发DVT有较高的诊断率,对于DVT阳性组给予治疗后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效果,两者临床监测可以作为观察疗效的参考。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诊断 临床监测意义
  • 简介:目的观测在右侧卧位下,吸气峰压联合PETCO2的变化预判右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方法110例行胸科手术患者插入Mallinckrodt右DLT,在侧卧位后发生导管过深移位共25例。以纤维支气管镜(FOB)确认DLT管端位置和通气方式将观测过程分为正位双肺通气(s1)、右侧过深单肺通气(s2)及右侧正位单肺通气(s,)三个阶段,每阶段均机械通气15min。结果S2的Ppeak比s1增加75.5%,S,比s1仅增加44.1%;S2的PETC02比s1下降17.5%,S3比S1仅减少8%。以单肺通气时的Ppeak≥S1Ppeak的1.6倍,PETC02值比s1下降10%,结合OLV时的Ppeak达到24cmH2O作为判定管端错位的截止值,特异性和预测阳性率分别达到85.7%和90%。结论侧卧位下,用无隆突钩DLT行肺隔离,联合运用动态监测气道峰压和PETCO:的变化综合评估,可提高DLT管端的正确到位率。

  • 标签: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吸气峰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Ⅵ区淋巴结转移状态预测颈部淋巴结阴性(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接受同侧预防颈部淋巴结清扫(Ⅱ~Ⅴ区或Ⅱ~Ⅳ区)的73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Ⅵ区淋巴结转移与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结果73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6.4%(12n3),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2.5%(31/73),多因素分析显示Ⅵ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7.3,P=0.020).结论Ⅵ区淋巴结转移状态用于预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是可行的.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目的观察精氨酸加压素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对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患者低钠血症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方法选择确诊为SIADH患者6例,4例分配至托伐普坦组,口服托伐普坦15~60mg每日一次,根据监测的血钠水平调整给药剂量;2例分配至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限制入量1000ml/d,根据监测的血钠结果,予低于3%氯化钠静脉输注并配合分次口服盐胶囊10~15g/d,观察处理第4,7天的血钠水平与基线血钠水平的变化量、血钠水平首次达到正常的时间、治疗期间患者24h尿量、体质量变化.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安全评估,包括病史、体检、心电图、实验室检查、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托伐普坦组中各例患者血钠水平在治疗第1天开始上升,病例1,2,3,4治疗第4天的血钠水平较基线分别升高了22,16,14,11mmol/L;常规治疗组患者的血钠水平较基线无明显变化.托伐普坦组中病例1,2,3,4治疗第7天血钠水平较基线分别升高了14,13,14,13mmol/L;常规治疗组中仅病例2的血钠水平较基线升高了4mmol/L,且常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血钠水平均未达到正常低限.托伐普坦组的所有患者在治疗1d后尿量开始增加,第3天后趋于稳定,治疗期间24h尿量均大于1500ml.常规治疗组患者在观察期间24h尿量780~1400ml,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所下降,托伐普坦组患者体质量降低幅度略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均在正常范围.观察过程中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结论精氨酸加压素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较常规治疗方法更能有效纠正SIADH患者低钠血症、减轻水潴留且安全好.

  • 标签: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低钠血症 精氨酸加压素受体拮抗剂 托伐普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