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亚健康是与疾病相关但并非疾病的身体功能现象。本文综述了焦虑、紧张、日晒、免疫力下降等亚健康状态对常见皮肤病如银屑病、斑秃、痤疮等的影响,为临床更好地通过调整亚健康状态,减少环境及心理社会因素对皮肤健康的影响,为亚健康相关皮肤病康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标签: 亚健康 皮肤病 影响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主因阴茎,包皮局部溃疡伴增生性红色斑块1年、分泌物增多1个月,于2012年12月就诊。1年前,患者发现阴茎、包皮内侧出现凹陷性溃疡,自觉龟头发红伴分泌物增多,曾按扁平苔藓予以外用消炎软膏治疗,治疗期间分泌物明显减少,但红斑未见好转,且红斑处逐渐出现增生样损害。1个月前,患者自觉分泌物增多。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头痛、头晕及口腔溃疡,无疲乏感及全身肌肉酸痛,二便正常。既往体健,20年前有非婚接触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包皮内侧3cm大小增生性斑块,表面湿润潮红,边界清楚,质中,无压痛感。尿道口、龟头及包皮内侧少许乳白色脓分泌物(图1),伴轻微腥臭味;肛周皮肤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培养、真菌镜检、真菌培养均阴性。组织病理检查:黏膜大部分缺失,真皮大量浆细胞浸润,少许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图2a,2b)。诊断:浆细胞龟头炎。治疗:0.1%他克莫司、夫西地酸局部外用。建议感染控制后行包皮环切术。治疗2周后随访,红斑减轻,分泌物消失。4个月后(2013年04月17日)随访,患者病情反复,未坚持使用他克莫司,自述龟头部位可见红斑,时有明显分泌物,伴痒感,局部温水清洗后症状可减轻,随访期间患者未行包皮环切术,后失访。

  • 标签: 龟头炎 浆细胞性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主因右乳房红色斑块2个月,于2013年11月就诊。2个月前患者右侧乳头部位出现一硬币大小红色斑块,皮损逐渐扩大,上附痂皮,无痛痒不适。既往患者于2012年诊断为乳腺浸润导管癌并发肺转移及多发骨转移,行曲妥珠+紫杉醇方案化疗6个周期,曲妥珠单药维持治疗,近1年来病情时有反复。系统检查:一般情况尚可,神清语利。

  • 标签: 乳腺癌 导管癌 浸润性 皮肤转移
  • 简介:报告1例儿童线状IgA大疱皮病。患儿,女,8岁。全身红斑、水疱伴痒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表皮下疱,疱内嗜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真皮乳头保持完整,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免疫荧光:基膜区IgA线状沉积。诊断:儿童线状IgA大疱皮病。

  • 标签: 儿童 线状 IGA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左手背起皮疹伴痒2年,于2012年10月就诊于我科。患者自诉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手背部起皮疹,初期痒不明显,未予注意,未做治疗,后来皮疹逐渐增多,瘙痒明显加重,在当地医院给予外用药物治疗,具体名称不详,效果欠佳。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发育良好,智力正常,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 标签: 表皮痣 炎症性 线状
  • 简介:获得性反应穿通性胶原病属于穿通性疾病中的穿通性胶原病,其临床表现为中心出现脐凹的丘疹,覆以不易剥脱的痂皮,组织病理学可见表皮局部缺损,痂皮内可见变性的胶原纤维,真皮乳头可见胶原束穿出。本文报道3例获得性反应穿通性胶原病并对其临床诊断、病理学改变及鉴别诊断进行归纳。

  • 标签: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穿通性疾病
  • 简介:介绍许铣主任诊治皮肤病患者时重视调理其心身状态,从而治愈一些顽固皮肤病的临床思路和体会.其中,注重调理心、肝两脏的气血阴阳,是治疗难治和顽固皮肤病的重要思路.

  • 标签: 心身医学 皮肤病 名医经验 养心调肝 许铣 @@
  • 简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59岁。因躯干四肢皮肤溃烂8年,加重2年,于2012年8月22日入院。患者述8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足起红色丘疹,破溃,溃烂面积逐渐扩大至鸡蛋大小,检查血糖及结核杆菌均阴性,换药1个半月后愈合。之后无明显诱因患者躯干四肢陆续起红疹,初起黄豆大小,无明显痛痒,之后红疹逐渐扩大,中央渐发黑溃烂,并向四周蔓延,需经数月换药方可愈合。

  • 标签: 坏疽性脓皮病 中西医结合 治疗
  • 简介:梅毒血清学固定是梅毒治疗后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其机理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NK细胞数量的降低、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失衡、CD4+CD25+调节T细胞的升高、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紊乱均与梅毒血清学固定有关。

  • 标签: 梅毒 细胞免疫 血清学固定
  • 简介: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的霉菌等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主要表现为甲的外形损害和色泽改变。其治疗方案与非真菌甲病治疗方案迥异。如对非真菌甲病认识不足,则容易简单地将甲损害等同于甲真菌病从而导致误诊,因此鉴别两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两者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真菌病 非真菌性甲病 诊断
  • 简介:鲍恩病(Bowen'sdisease)是一种原位鳞状细胞癌,可发生于皮肤的任何部位。累及甲的鲍恩病少有报道。选择外科切除、低温冷冻以及激光等方式治疗甲床沟鲍恩病可能会导致永久甲损害。作者报道1例CO2激光成功治疗以甲床沟色素沉着为主要表现的鲍恩病。

  • 标签: CO2激光 色素沉着性 鲍恩病 治疗 鳞状细胞癌 外科切除
  • 简介:皮肤镜是一种无创的诊断工具,携带和使用方便。在毛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判断工作中意义重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理活检的概率。应用于斑秃与其他非瘢痕脱发如拔毛癖、头癣的鉴别诊断、瘢痕和非瘢痕脱发的鉴别、急性弥漫脱发如弥漫斑秃和急性休止期脱发的鉴别诊断等。总结和介绍了皮肤镜在非瘢痕脱发中应用的经验和意义。

  • 标签: 皮肤镜 脱发疾病 非瘢痕性脱发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主因四肢、躯干水疱伴微痒3d,于2012年3月1日就诊。患者3d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出现散在大小不等水疱,伴微痒,未予重视。此后皮损逐渐增多,门诊以大疱类天疱疮收入院。既往史:肾移植术后11年,长期服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早晨服750mg,晚上服500mg)、他克莫司胶囊(0.5mg每日2次)及泼尼松片(5mg每日1次)。高血压病病史20余年,规律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良好。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四肢、躯干数十个黄豆大小水疱,疱壁紧张,部分为出血性,尼氏征阴性(图1a-1c)。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WBC3.3×109/L[正常值(4~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1%(50%~70%),淋巴细胞百分比15.8%(20%~40%)。

  • 标签: 带状疱疹 类天疱疮
  • 简介:报告1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患者男,49岁。因反复四肢起水疱、丘疹、结节伴瘙痒23年。于右胫前外上侧皮损组织取病理示:表皮萎缩,表皮突消失,表皮下裂隙形成,皮浅层纤维化,少量圆形细胞浸润,有数个表皮囊肿。诊断: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

  • 标签: 表皮松解症 大疱性 营养不良型 痒疹样
  • 简介:目的:观察0.1%复方酮康唑洗剂治疗念珠菌间擦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方法:将18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治疗组给予我院自配0.1%复方酮康唑洗剂外洗,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2%酮康唑乳膏外涂,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7天,均治疗1疗程,在疗程结束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5.56%和70.00%,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50,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0.1%复方酮康唑洗剂治疗念珠菌间擦疹疗效好、安全高。

  • 标签: 酮康唑 呋喃西林液 念珠菌性间擦疹
  • 简介:目的研究羊肉、青椒、香菇、带鱼、竹笋5种“发物”对小鼠变应接触性皮炎(ACD)模型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建立小鼠ACD模型后,随机分成5个“发物”组和对照组,观察各种“发物”对小鼠模型耳厚度、炎症细胞浸润影响及外周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羊肉、青椒组激发后小鼠耳厚度差及炎症细胞计数明显增加,外周血IFN-γ、IL-17表达升高,48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竹笋组与对照组小鼠耳厚度差及炎症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IL-17表达下降(P<0.05);香菇、带鱼组各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肉、青椒有加重小鼠ACD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IFN-γ、IL-17表达有关.竹笋、带鱼、香菇对小鼠ACD无影响.

  • 标签: “发物”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耳厚度 炎症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主因右侧头皮多发红色丘疹、结节1年,于2013年2月就诊。患者于1年前(孕12周)发现右耳后出现一米粒大小无痛红色丘疹,逐渐增大;此后右侧头皮不断出现新发类似皮损,并迅速增大。部分皮损可自行缩小,有时触碰破溃后出血不止。现产后2个月,皮损无明显变化。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局部外伤史,无过敏性疾病及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其父有过敏鼻炎病史、姑母有哮喘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头皮及中线附近见多发性丘疹、结节,淡红至暗红色,直径0.5~2cm不等,未见融合,表面光滑,质地坚实,无明显压痛,周围皮肤正常。右侧颈部可触及黄豆大淋巴结1枚,无压痛,活动度好,表面皮肤无异常(图1a-1c)。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7.4%(正常值0.5%~5%),血清总IgE125IU/ml(0~100IU/ml)。右侧头皮部位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表皮突消失,真皮内见大量增生的大小不等的血管,管腔不规则,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并向腔内凸起;血管周围大量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图2a-2b)。诊断:嗜酸粒细胞增多血管淋巴样增生。治疗:皮损采用钬激光治疗仪,1.0J脉冲能量,15Hz频率予以切除治疗。考虑患者皮损数量较多以及有自发性皮损缩小病史,因此予切除部分较大皮损,较小皮损未予处理,并嘱患者随访。治疗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自诉无新发皮损,遗留的较小皮损无明显增大,部分皮损自行消退,目前仍在随访中。

  • 标签: 血管淋巴样增生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 妊娠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主因龟头红斑、肿块、溃疡、结痂伴轻微疼痛感4年余,于2014年5月就诊。患者4年前龟头出现直径约1cm的红斑,渐出现糜烂、结痂,伴轻微疼痛。曾于外院诊治,具体诊疗经过不详,病情未见好转。皮损渐扩大,且局部隆起形成肿块,2个月前皮损中央出现溃疡、结痂。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特殊疾病史及冶游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史,无包皮过长史。体格检查:系统体检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龟头见直径约2.5cm的红色斑块,中央溃疡,其上见棕黄色结痂及少许渗液(图1),中等程度压痛,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实验室检查:血、尿、粪、肝功能及肾功能正常,梅毒血清学试验及艾滋病病毒抗体均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增厚,皮突不规则延长,表皮局部细胞排列紊乱,有大小、形态异形,部分胞质淡染,较多核分裂相;真皮浅层血管增生、扩张、充血,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图2a-2b)。诊断:增殖红斑。治疗: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光动力治疗结束后口服胸腺肽肠溶片(30mg/d)维持治疗。5-氨基酮戊酸(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前用灭菌生理盐水配制成20%浓度。He-Ne激光器(武汉凌云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波长为635nm,输出功率为100mW。治疗前清除患者皮损表面鳞屑或痂皮,纱布浸取适量配制好的5-氨基酮戊酸溶液湿敷于皮损及其周围1cm处,外用塑料薄膜封包及厚纱布避光4h。4h后He-Ne激光照射20min,能量密度约100J/cm2。每周治疗1次,共进行5次。患者在激光照射过程中出现疼痛感,可耐受,无其他不适感。经5次治疗后,患者皮损基本消退(图3a-3e)。目前光动力治疗结束后2个月,患者皮损已完全消退,仍在随访中。

  • 标签: 红斑 增殖性 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灵敏且可定量的检测马尔尼菲青霉病的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马尔尼菲青霉ITS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常规PCR扩增目标序列后,将鉴定正确的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经PCR及测序鉴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模板建立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和溶解曲线,得出拷贝数与循环阈值之间的线性关系曲线表达式,并做灵敏、特异性试验。结果: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溶解曲线特异,相关系数为1.938,最低检测的拷贝数为8.5个/反应管。结论:建立了检测马尔尼菲青霉病的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及定量分析感染程度及对治疗的指示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马尔尼菲青霉病 SYBR Green 实时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