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现状进行横断面调研,为制订提高静脉治疗水平的护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省护理学会静疗专委会组织制订的静脉治疗横断面调研表,对我院34个临床科室46个病区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横断面调研。结果 当日调查663人,其中正在输液治疗498人,使用输液钢针输液94人、浅静脉留置针294人、CVC79人、PICC29人、输液港2人。前臂和手背是外周静脉穿刺的主要部位选择;颈内和锁骨下静脉是中心静脉置管穿刺的主要部位选择。404例静脉导管中,268例无导管固定与维护操作不当;293例无敷料固定与维护操作不当。结论 输液工具的合理选择还应继续加强,护士“钢针零容忍”的意识还有待提高;34个临床科室未全部开展PICC置管技术;CVC部分患者导管的选择与实际输液治疗需求不相符;避免或减少关节部位穿刺的情况;需继续加强静脉留置导管的日常维护。

  • 标签: 静脉治疗 横断面调查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探析临床检验结果互认来了解其产生的利弊问题。方法 结合我院从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总共一年的时间,结合这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患者,随机选取其中40位参与到研究当中,对40位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其中20人分为观察组,其余20人分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分析来了解最后的结论,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后的观察组的就诊焦虑度要远低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临床检验 结果互认 利弊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患者阴道分泌物检验的应用及其结果予以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入院接受阴道分泌物检验的患者临床资料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运用革兰氏染色法检测滴虫、真菌以及线索细胞等。结果 滴虫性阴道炎124例(25.56%),真菌性阴道炎168例(34.88%),淋菌性阴道炎43例(8.76%),细菌性阴道炎82例(16.84%),其他阴道炎73例(14.76%)。结论 阴道分泌物检测对于确诊阴道炎疾病及划分所述类型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临床应用价值丰富。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阴道炎 革兰氏染色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的66例患者,均为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血凝试验检验患者,借助全自动血凝仪器和相关试剂进行血凝试验检验。并对影响患者血凝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统计患者的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结果全部患者经检验,发现32例合格,34例不合格,其中不合格因素主要有标本采集13例,所占比例38.24%,试剂11例,所占比例32.35%,操作因素10例,所占比例29.41%;不合格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比合格组长(P

  • 标签: 血凝试验 检验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常见的药物在具体应用之后产生临床医学检验学结果影响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进一步提出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升检验学的工作质量和检验成效。方法 总结各类文献研究,并按照临床药学的相关研究结果及普通患者的检验情况,进一步了解服用不同药物及不同的生理病理状态下会对患者检验结果所带来的影响作用,围绕着这一影响和常见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检验学方面的应对方法及策略,促进总体的医学检验学方面的规范化发展。结果 通过相关研究和总结可以发现,患者服用抗菌药、解热镇痛药、利尿药、激素类药物、抗癌药等诸多药物都会对最终的检验学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因此在临床干预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对检验学方面进行优化,以此利用先进的手段、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等措施,保障检验学结果的准确性。结论 临床检验学不断发展时,要更加注重对患者病史、用药史方面的了解,保障检验学流程的科学性、严谨性,提升临床检验学检查的规范性,规避常见的结果方面不准确影响因素。

  • 标签: 临床检验学 药物影响 作用 分析 应对策略 方法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血液标本状态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本院接受血液检验的100例标本作为探究主体,其中50例为溶血标本(研究组),50为正常健康人群标本(对比组),对于血液检验结果实施分析,比较尿酸、直接胆红素、磷酸肌酸激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病例选取日期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结果:研究组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较对比组高,尿酸、磷酸肌酸激酶水平明显较对比组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血液标本状态可对检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医疗机构开展血液标本检验工作时,需严格加强标本采集、保存、送检时间等内容的控制,同时将其作为工作重担,充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免对患者诊疗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临床血液标本状态 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80例胃癌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中的1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8年7月-2021年12月临床门诊收治,在对180例胃癌患者进行病理检查的过程中,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型情况等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180例患者中,Ⅱ级患者的人数最多,占比最高,为46.11%,管状腺癌患者的人数最多,占比最高,为53.33%,肠型患者的人数最多,占比最高,为55.56%。结论:180例患者的不同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型以及Lauren分型结果分析,Ⅱ级、管状腺癌以及肠型患者的占比最高,因此临床在对患者治疗中,应采用个性化干预手段。

  • 标签: 胃癌 病理检查 不同组织学分级 组织学分型 Lauren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异常情况。方法:选择本院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之间经早孕期胎儿NT筛查+结构筛查及中孕期产前系统超声筛查的1521例孕妇,经超声筛查确诊胎儿存在结构畸形的孕妇,分析不同系统畸形发生率及常见畸形的平均检出孕周。结果:本组1521例孕妇(包括双胎妊娠22例,三胎妊娠1例,共计1545例胎儿),经本院初筛后发现异常,经转诊上级产前诊断中心确诊或引产的异常胎儿32例,总体畸形发生率约为2.1%。其中心血管系统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唇腭裂占据前三位,占畸形总数50%以上。严重畸形检出孕周较早,轻微畸形及后期进展性畸形,孕妇肥胖的检出孕周较晚。结论:胎儿畸形中以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颜面部畸形发生率最高。随着检查技术及仪器分辨率的提高,对于严重不宜出生的胎儿畸形,检出孕周有望进一步提前。

  • 标签: 产前超声筛查 胎儿结构畸形 发生率 结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80例胃癌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中的1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8年7月-2021年12月临床门诊收治,在对180例胃癌患者进行病理检查的过程中,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型情况等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180例患者中,Ⅱ级患者的人数最多,占比最高,为46.11%,管状腺癌患者的人数最多,占比最高,为53.33%,肠型患者的人数最多,占比最高,为55.56%。结论:180例患者的不同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型以及Lauren分型结果分析,Ⅱ级、管状腺癌以及肠型患者的占比最高,因此临床在对患者治疗中,应采用个性化干预手段。

  • 标签: 胃癌 病理检查 不同组织学分级 组织学分型 Lauren分型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骨折患者生化检验结果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到本院治疗骨折患者共98例,把溶血之后的标本纳入溶血组,将未溶血的标本纳入未溶血组,分析两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溶血组患者各项生化检验指标均高于未溶血组,p

  • 标签: 标本溶血 骨折 生化检验 溶血 未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检验科发生生化检验误差的100份血液标本,以明确导致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并通过院内会议、查找相关文献、函询相关专家的方式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然后在科室进行应用。结果 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包括39.00%的严重溶血、32.00%的样本未及时送达、15.00%的离心不完全 、10.00%的水溶时间过长、4.00%的输液侧采血。结论 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需要加强对检验科的管理干预措施,以确保检验流程合理性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为临床进一步干预指明方向,促进疾病预后质量的改善与提升。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 结果 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静置时间对血常规结果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共200例,于清晨对所有受检者抽取静脉血,分别于即刻、10min、1h、3h、7h、14h、21h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结果:随着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的延长,RBC、WBC和MCV、PLT、Hb五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即刻检测与静置10min后检测,WBC和PLT的检测结果均出现明显差异(P

  • 标签:   血液标本    血常规    静置时间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标本放置时间对患者血糖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我们主要选择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标本选择时间为2021年8月到2022年3月,以在我院进行血液样本检查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样10ml,后将血样分为5份,放置于不同的试管内,分别标注时间为1h、2h、3h、4h、5h,探究放置不同时间下患者的血糖检验结果,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结果:血液标本在放置1h以及2h时血糖值无明显变化,放置3h后的血糖值明显降低,其值与保存1h的血糖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糖 放置时间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了解某县某镇重点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疾病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某县疾控中心艾滋病实验室HIV 抗体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HIV抗体1200例,HIV抗体初筛阳性10人,确认阳性3人;其中男性占比47.25%,女性占比52.75%;以26~50岁年龄段为主,占比59.00%;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比52.42%;HIV抗体检测标本来源中体检门诊人数最多,检测构成比为30.58%;其次为孕产期检查,检测构成比为20.58%。结论:重点人群存在HIV感染及传播的风险,因此要加强该类人群健康知识及干预力度,通过HIV抗体检测更早发现感染者,便于遏制疾病的蔓延及制定适宜的预防措施。

  • 标签: 重点人群 艾滋病病毒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我站检验科献血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6月,对其抽取3份血液标本放置1h、4h以及8h,而后对比三份样本生化检验结果结果:对100例献血者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后可知1h、4h以及8h的TG水平经过统计比较并未产生统计学意义(P>0.05),1h、4h以及8h的GLU、TG、CHOL、K+、ALT、ALP、γ-GT水平经过统计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液样本放置时间越长会严重影响其检验结果,为此采集标本后需要及时进行检验,确保结果的正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所谓“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保障,其安全性决定了患者生理健康的调节状况,不仅是公众最为关注的部分,也是药品生产企业的重点。我国规定,所有药品出厂前必须经过检验,避免具备缺陷的药品流入市场。但现今仍存在一部分药品检验结果偏离,削弱药品安全性的状况,因此,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重视检验结果偏离的现象,提升药品质量。

  • 标签: 药品检测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在对药品进行检验时不仅要强化检验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还要将质量控制制度和内容落实到各个检验环节中,才能对药品内部各项成分进行精确的检验,并且保证最终的检验结果更加全面完整。在检验工作完成之后要保证药品的质量合格,才能进入到销售市场。因为药品检验工作在开展时,对专业性存在更高的要求且检验环节内容比较繁杂。要从各个方面对影响检验工作开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控制,确保检验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且提高检验工作的开展质量

  • 标签: 药品检验结果 偏离原因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