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早期胃癌(earlygastriccarcmoma,EGC)是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判断早期胃癌的依据不是其面积的大小或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而是其浸润深度。捕捉癌症信号尽早诊断治疗80%的早期胃癌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故早期胃癌有'隐形杀手'之称。其实,只要稍加留意,早期胃癌还是有征兆可寻的。症状一:上腹部疼痛多数胃癌患者发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的症状。开始仅仅是感到上腹部胀痛不适,有时伴心窝部隐痛,常被患者误当作是胃炎或溃疡,治疗后症状

  • 标签: 早期胃癌 胃癌诊断 隐形杀手 粘膜层 癌组织浸润 腹部疼痛
  • 简介:高血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是常见的慢性病。我国目前有高血压病人约2亿,由高血压造成的肾脏损害而进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人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国内外实验证明,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若及时治疗,肾功能是可以逆转的,故了解高血压肾损害机制以及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指标,以进一步指导高血压肾损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肾损害指标 防治
  • 简介:探讨在中医本科生实行早期长程诊断技能实训的价值。将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级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2个班120名学生随机分为早期长程诊断技能实训班即教改班与常规课程班即对照班进行诊断技能实训。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成绩评定等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教改班学生在早期长程诊断技能实训中获益。

  • 标签: 中医本科生 早期长程 诊断技能实训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干预组术后第3,5,7d膝关节静息状态及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术后第7,14d膝关节的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洗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良好。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中药熏洗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降糖三黄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1、Co1-Ⅳ的影响,探讨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1只、造模组69只。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进一步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给药量0.027g·kg-1·d-1)、降糖三黄片组(给药量0.675g·kg-1·d-1),给药8周后处死。于治疗前、模后4周、8周各组大鼠测血糖、称体重;造模成功后、实验结束前收集24h尿液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实验结束后摘取肾脏,去包膜称重;分别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及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smad1、Ⅳ型胶原(Col-Ⅳ);用双抗体夹心法(ELASA)检测肾组织TGF-β1。结果:造模后各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降糖三黄片、厄贝沙坦与模型组比较,肾重/体重指数下降(P<0.01)。降糖三黄片、厄贝沙坦与模型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下降(P<0.05)。降糖三黄片与模型组、厄贝沙坦组相比,能较好地降低血糖(P<0.01);降糖三黄片、厄贝沙坦均能明显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P<0.01)。免疫组化染色表明厄贝沙坦组和降糖三黄片组比模型组smad1、Col-Ⅳ阳性表达程度显著减弱。免疫组化图像染色指数及荧光定量RT-PCR法结果提示降糖三黄片能降低smad1、Col-Ⅳ水平(P<0.05),且与厄贝沙坦作用相近。结论:降糖三黄片可通过抑制肾组织TGF-β1/smad1通路的表达,降低Col-Ⅳ的沉积,使肾脏的异常结构得到改善,延缓肾小球硬化。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降糖三黄片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1通路 Col—Ⅳ
  • 简介:目的:探讨在雷公藤合剂配合手关节操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按疾病活动度分层随机对照将60例合格受试者以1:1的比例分配到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雷公藤合剂(雷公藤、白芍、甘草)+手关节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对照组: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观察12周。检测指标: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分别记录指关节压痛数(TJC)、指关节肿胀数(SJ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总体评分(GH)、疾病活动度评估(DAS28评分)。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比较,均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②治疗组在治疗后4周、8周、12周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ESR、CRP在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后8周、12周与治疗前分别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在改善炎性指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TJC、SJC、DAS28治疗后4周、8周、12周与治疗前分别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③炎性指标ESR、CRP分别在治疗后4周、8周、12周进行两组间比较,P〈0.05,两组间均有差异;DAS28、GH在治疗后12周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TJC、SJC在治疗后4周、8周、12周进行两组间比较,均P〉0.05,两组间无差异;④不良反应统计学无差异。结论:雷公藤合剂联合手关节操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在改善炎性指标方面起效快,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总体评分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DAS28亦提示在治疗后12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合剂 手关节操 甲氨蝶呤 来氟米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