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胃、食管粘膜活瓣式三吻合治疗食管中上段癌的手术方法,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共对136例中上段食管癌行颈部胃、食管粘膜活瓣式三吻合术。结果术后全组无死亡病例,出现吻合口瘘1例(0.74%),吻合口狭窄2例(1.47%),轻度胃食管返流5例(3.7%)。结论粘膜活瓣式三吻合术具有优异抗返流功能,可有效防止食管癌术后胃食管返流的发生,并能减少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并发症。

  • 标签: 食管癌手术 粘膜活瓣 胃食管返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浆肌切开剥离阑尾粘膜腔切除阑尾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且确诊为阑尾炎并行阑尾切除的患者490例,男257例,女233例,男女比例为1.21;患者年龄8-83岁,平均年龄为(24.5+6.7)岁。其中传统方法切除阑尾215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6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6例,阑尾坏疽、穿孔53例,阑尾周围脓肿形成5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1例);浆肌切开剥离阑尾粘膜腔切除阑尾275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05例,阑尾坏疽、穿孔103例,阑尾周围脓肿形成31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1例)。结果传统方法切除阑尾18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6.9+5.9)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38.2+6.9)h,住院时间为(7.1+3.2)d。并发症中切口感染24例(12.97%),腹腔脓肿2例(1.08%),肠梗阻9例(4.86%)。浆肌切开剥离阑尾粘膜腔切除阑尾27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0.9+7.9)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34.2+7.9)h,住院时间为(6.5+2.6)d。并发症中切口感染32例(11.63%),腹腔脓肿1例(0.36%),肠梗阻11例(4.00%)。结论浆肌切开剥离阑尾粘膜腔切除阑尾作为阑尾切除的一种手术方法,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尤适用于阑尾炎症水肿严重、阑尾腔明显增大及阑尾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严重、不易分离的患者。

  • 标签: 浆肌层切开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全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层肿瘤的护理效果。方法:运用数字随机抽取的方式,从我院消化内科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收并行内镜全切除手术治疗的消化道黏膜下层肿瘤患者中,抽取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采取分析患者手术期间的护理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内镜下全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层肿瘤的围术期加强护理配合,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消化道黏膜 下层肿瘤 内镜全层切除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肛粘膜、环肌、纵肌逐梯度分离切除巨结肠根治术和单纯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疗效。方法经肛粘膜、环肌、纵肌逐梯度分离切除巨结肠根治术在齿状线上前2cm、后0.5cm处呈前高后低状环形切开直肠粘膜,于粘膜下向近端游离约2cm,切开直肠环肌,于环肌及纵肌间分离约2cm,切开纵肌至全,分离全直肠至腹膜反折处,切开腹膜进入盆腔,沿着直肠壁腹膜返折扩大游离,直至将直肠全游离,逐渐向上游离乙状结肠及降结肠系膜血管,逐渐拖出正常结肠,在齿状线上约0.5cm处,直肠后壁倒“V”切除一小块组织,将近端正常结肠与齿状线上的创面吻合。单纯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在齿状线上前1cm处环形切开直肠粘膜,于粘膜下向近端游离直肠,到达腹膜反折处水平,横断直肠肌鞘,进入盘腔,游离直肠结肠系膜,将正常结肠拖下经直肠肌鞘内拖出,在齿状线上1cm处与肛门吻合。结果本组82例全部经肛门一期吻合,其中逐梯度分离组43例,单纯经肛门(soave)组39例,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便秘、污粪以及结肠小肠炎的发生率情况进行了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和30.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部病例无伤口感染,无大出血,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肛门直肠采用粘膜、环肌、纵肌梯度级分离推进I期巨结肠根治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疗效优于单纯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

  • 标签: 经肛门 soave 梯度级分离 比较
  • 作者: 李文录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3期
  • 机构:阑尾切除术是外科最普遍的手术之一,一般外科医生都能掌握。但在某些情况下,手术时常常发生困难,如反复发炎而产生严重的粘连的阑尾;因手术时期选择不当,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成一浸润块,特别是和盲肠粘着分离困难的阑尾;以及盲肠后位的阑尾。我们遇见这类情况时,采用粘膜下阑尾切除,感到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胃是消化道最庞大的部分,上与食管相连为进口,下与十二指肠相连为出口。组织学上胃粘膜从内向外分为如下几层:粘膜粘膜固有粘膜粘膜下层、肌、浆膜下层以及浆膜等共7,简要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浆膜4。胃粘膜病变通过内镜活检,应该是准确的,但有时可发生错误,现将内镜检查中遇到的常见导致误诊的因素归纳如下:

  • 标签: 胃粘膜活检 内镜检查 胃疾病 误诊 癌症
  • 简介:摘要于扁平苔藓病因不明,所以尚缺乏特效疗法。目前对扁平苔藓所采用的治疗方法种类较多妻,包括建立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去除病灶、治疗患牙;去除或更换能引起电位差的不良修复体;使用激素,调节免疫功能药物;使用维生素等;镇静剂;心理治疗等。上述各种方法可以单一进行,也可综合应用,一般以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口腔粘膜 扁平苔藓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社会地不断发展,近些年来我国也在许多疾病的治疗用药方面进行了许多必要的改革,将以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必要的解决,这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并且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强,所以口腔黏膜病已经成为我国较为常见,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口腔黏膜的健康关系到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口腔粘膜病的用药的种类多种多样,所以现在空腔粘膜病的用药是比较重要的,而且口腔粘膜病的安全健康的用药可以让口腔粘膜病痊愈更快。所以我们现在应大力加强口腔粘膜病的用药的使用。

  • 标签: 口腔 粘膜 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在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先行超声内镜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层次,再采用ESD方法治疗的30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结果本组有30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食管病变10例,胃内病变20例,26例位于粘膜粘膜下层,平均直径11mm,平均手术时间35min,ESD完整切除率100%;起源于固有肌4例,平均直径13mm,平均手术时间50min。术中穿孔2例,都位于胃底部,术中予钛夹夹闭,术后出血2例,内科治疗后好转。结论ESD在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中安全、有效,可完整切除病变,但技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应由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开展。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粘膜下肿瘤 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贲门癌切除后模拟贲门的重建。方法:采用肿瘤切除后食管粘膜与胃粘膜吻合和胃浆肌对吻合口的斜形包套缝合重建贲门。结果:术后吻合口残端瘘的发生率为1.8%(3/168),无明显吻合口狭窄和胃食管返流发生;死亡率为0.6%(1/168)。结论:模拟贲门的重建可有效地预防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胃食管返流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粘膜 胃粘膜 胃斜形包套缝合 吻合术 贲门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致胃肠粘膜损伤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随访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320例,其中致胃肠粘膜损伤21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0例,发现大便潜血实验阳性21例,发生率6.56%,其中黑便9例,为2.81%,服药后烧心、腹痛、腹胀11例,为3.44%,消化性溃疡7例,为2.19%,上消化道出血2例,消化道穿孔1例。结论长期服用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会引起胃粘膜不同程度的损害,应合理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胃肠道粘膜 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