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慢性咳嗽的最常见病因之一,需要长期吸入激素治疗,预防典型哮喘的发生,但中医治疗该病有其优势。俐教授为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在肺系疾病中医诊治有较深研究。俐教授认为本虚标实是CVA的基本病理特征,本虚多涉及肺、脾、肾等脏腑,而标实不仅与外邪入侵有关,还与饮食不当有关。在治疗上强调驱祛外出,扶助正气。

  • 标签: 咳嗽变异型哮喘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易水学派"的中坚人物东垣,在"人以水谷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等论述的基础上悟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创立脾胃内伤学说,位列"金元四大家"之一.

  • 标签: 李东垣学说 妇科临床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文杰教授使用平肝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级(肝阳上亢型)的临床有效性,以期这一临床成果能为中医药改善高血压病的血压水平及其相关临床症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实验方法:在 2021年9月~2023年3 月时间区间内选取 60例原发性高血压1级肝阳上亢型患者展开观察研究,将患者以自愿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 30 例。对照组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观察组予平肝降压汤为治疗方法。对两组治疗前后诊室血压水平及症候改善情况展开评价判定。结果:观察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罹患原发性高血压1级肝阳上亢型患者实施平肝降压汤治疗与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治疗相比,前者方式疗效更为明显,更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同时对于改善患者失眠、眩晕、头痛等一些列临床症状,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得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增加,有效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挖掘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平肝降压汤 高血压 血压水平
  • 简介: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为张仲景寒温并用之代表方剂,该方具有辛开苦降,寒温平调之效,用于治疗脾胃升降失序,寒热互结于心下之证,可见心下痞满、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微腻,为临床常用之有效方剂。本文从《伤寒论》原文论述半夏泻心汤证病因病机及其组方特点,重点介绍秋贵主任医师临证应用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呃逆、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的经验与体会,指出心下痞、呕逆、大便不成形是本方证候特点,临证只要抓住脾胃升降失序、寒热错杂的基本病机,投以本方化裁治之,均可获满意疗效。

  • 标签: 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 枳术丸 功能性消化不良 呃逆 慢性胃炎
  • 简介:素卿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教授从医近50年,退休后仍坚持出门诊,她临床经验丰富,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跟随教授出诊学习,现总结教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经验,供同道参考。

  • 标签: 小儿 肺系疾病 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丙球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400mg/kgIVIG,静脉滴注1次。两组均统计退热时间及手、足、口腔疱疹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及疱疹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未见副作用。结论静脉丙球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好,能缩短病程,安全有效。

  • 标签: 静脉免疫丙种球蛋白 手足口病
  • 简介: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中医在治疗上颇有治疗优势。俐教授为广州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长期致力于呼吸病临床研究,其治疗慢性咳嗽临证思路清晰,方药运用灵活,注重审证求因,重视调养脏腑,认为慢性咳嗽病机特点为余邪未尽、留滞肺脏,脏腑虚损、虚实夹杂,治疗上注意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 标签: 慢性咳嗽 中医经验 医案
  • 简介:目的研究金代名医东垣中药复方治疗脾胃病的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选药组方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方法将金代名医东垣《脾胃论》中治疗脾胃病的中医复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oftOfficeExcel2003软件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药对配伍规律。结果整理治疗脾胃病中药复方61首,涉及中药93种,筛选出甘草、陈皮、人参、白术、升麻、当归等前20味高频核心药物,统计得到药对1107对,而关联频度大于10次的33个。结论通过对高频药对的功效进行统计,得到治疗脾胃病的药对配伍特色: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热药配伍;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配伍;理气药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配伍;解表药与理气药、补虚药与清热药相须配伍;止咳化痰平喘药与理气药、补虚药配伍;化湿药与理气药、解表药、补虚药配伍。总结配伍的代表药对,为临床辨证脾胃病处方用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李东垣 脾胃病 数据分析 配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