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病理学改变以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醒脑开窍”针法并通过电镜与光镜来观察缺血侧大脑皮层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可引发大鼠脑神经元、胶质细胞、毛细血管等结构损伤,针剌可改善脑缺血周围区超微结构损伤。并且发现在3h时间点给予针刺干预较其他时间点理想。结论: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3h内给予针刺干预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 形态学 针刺
  • 简介:目的将为服的梗塞续发症观察温暖挖出的刺破方法的临床的效果。有在有包括标准的一致的服的梗塞续发症的六十个病人随机被划分成一个治疗组和控制的方法组织,在每个组的30个盒子。控制组被给西方的药的基本治疗。治疗组被增加,针灸治疗在西方的药的治疗之上基于。在由健康的国家研究所的治疗摸规模(NIHSS)前后,病人的神经病学的缺点被估计。结果显著药品率是83.3%,全部的有效的率在治疗组是93.3%,对56.7%和70.0%处于在二个组之间的显著药品率和全部的有效的率与统计差别在控制组织(P<0.05)。在治疗以后,NIHSS分数在两个组减少了(P<0.01或P<0.05),并且差别是统计的在二个组之间重要(P<0.01)。结论温暖挖出的刺破方法比在服的梗塞续发症的治疗的西方的药的单个治疗好。

  • 标签: 针灸治疗 服的梗塞 复杂并发症 半身麻痹 R246.1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法对脑卒中患者腕手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A组给予伸肌运动点针刺,B组给予仲-屈肌交替运动点针刺,C组针刺肩髑、臂膈、手三里、外关,D组针刺肩髑、臂膈、手三里、外关、尺泽、内关。以上肢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特征值、Fugl—Meyer功能评定表及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指数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伸-屈肌交替运动点针刺可以使上肢SEMG的峰值(MAX)、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Electromyogram,IEMG)、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BarthelADL指数明显提高。结论:不同针刺部位治疗脑卒中后腕手运动功能疗效的影响不同。仲.屈肌交替运动点针刺在临床治疗中疗效确切。

  • 标签: 针刺疗法 中风 并发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目的:回顾1954~2007年针灸文献,探索针灸治疗脑性瘫痪用穴和治疗方法的规律。方法:根据《中国现代针灸信息数据库》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足三里、曲池、合谷应用频次为最,百会、四神聪等头部穴位的应用也较频繁,治疗方法以针刺、头针、水针为主。结论:针刺疗法的介入可以提高脑性瘫痪的疗效。建议取百会、四神聪、足三里、曲池、合谷为针灸治疗脑性瘫痪的基础方。

  • 标签: 针灸疗法 脑性瘫痪 文献计量学 评价研究
  • 简介:综合应用耳针,针刺合或灌疗法治疗21例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呃逆患者,经3~10次治疗后,全部治愈.

  • 标签: 针灸疗法 耳针 拔罐 呃逆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悬钟透三阴交为主的针刺法,经治疗1个疗程后,比效2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脑梗死灶大小变化。结果:经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痊愈率88.5%,对照组57.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梗死病灶变化好转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该疗法是降低中风致残率。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悬钟穴 三阴交穴 针刺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针灸在脑瘫康复中的脑功能代偿作用。方法:1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通督补肾组穴:督脉穴13针配伍涌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和醒神头针(神庭透百会,百会透脑户和四神聪1。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用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头颅CT、SPECT病变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52%。治疗后发育商(DQ)治疗显著组高于对照组(P〈0.01)。头颅CT脑发育不良,脑萎缩的好转率和头颅SPECT脑神经元代谢功能恢复正常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能促进脑功能的代偿作用。

  • 标签: 针刺疗法 脑性瘫痪 儿童 脑功能代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