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2年珠海市某二甲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及特征,为医院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医院His系统获取2022年珠海市某二甲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传染病发病概时间、空间、人群特征分析。结果:2022年珠海市某二甲医院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486例,报告发生率451.41/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报告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淋病、肺结核。乙、丙类传染病分别报告299和1187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90.83/10万、360.58/10万;丙类传染病月发病数呈单峰分布,6月为发病最高峰:辖区内全部镇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男女比例分别为1.26: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病例分别以工人(33.28%)和幼托儿童(31.68%)为主。结论:2022年珠海市某二甲医院流行性感冒发病率304.38/10万及淋病发病率18.23/10万均高于2021年全国水平。应结合重点传染病和重点人群,制定针对的防治措施,进一步降低法定传染病发病率。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发病率 流行特征 疫情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2年珠海市某二甲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及特征,为医院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医院His系统获取2022年珠海市某二甲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传染病发病概时间、空间、人群特征分析。结果:2022年珠海市某二甲医院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486例,报告发生率451.41/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报告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淋病、肺结核。乙、丙类传染病分别报告299和1187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90.83/10万、360.58/10万;丙类传染病月发病数呈单峰分布,6月为发病最高峰:辖区内全部镇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男女比例分别为1.26: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病例分别以工人(33.28%)和幼托儿童(31.68%)为主。结论:2022年珠海市某二甲医院流行性感冒发病率304.38/10万及淋病发病率18.23/10万均高于2021年全国水平。应结合重点传染病和重点人群,制定针对的防治措施,进一步降低法定传染病发病率。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发病率 流行特征 疫情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伤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制定伤害预防控制、干预策略。方法 2013-2018年青岛市市北区全国伤害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2018年青岛市市北区共监测98823例,男性57336例,女性41487例,易发年龄25~44岁,32814例,占33.20%。伤害发生原因主要为跌倒或坠落42607例(43.11%)、钝器伤22598例(22.88%)、刀/锐器伤12888例(13.04%)。伤害发生时活动为休闲活动32466例(32.53%)、家务22228例(22.49%)和工作11509例(11.65%)。通过对伤害发生原因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青岛市市北区2013-2018年伤害发生原因为跌倒或坠落、钝器伤、刀/锐器伤,25~44岁组发生率最高。

  • 标签: 伤害 监测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期间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对不良反应监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例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患者,收集其常规凝血检验数据,并分析其与输血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23例患者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共3例(13.04%)。这3例患者均有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血小板计数降低等凝血功能异常。而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只有1例(4.17%)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统计分析显示,输血不良反应与PT、APTT、血小板计数存在显著相关性(P

  • 标签: 异位妊娠 大出血 输血 凝血功能 不良反应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颅内压监测联合脑室外引流术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持续颅内压监测联合脑室外引流管的患者为实验组,未行颅内压监测及脑室外引流、行腰椎穿刺或腰大池引流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差异。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入院Hunt-Hess分级、动脉瘤直径、动脉瘤部位、合并症、手术时机等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压监测联合脑室外引流术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破裂动脉瘤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死、致残率,可进一步推广普及。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脑室外引流术 颅内破裂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