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破裂动脉瘤中应用显微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76例动脉瘤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Hunt-Hess分级为Ⅰ~Ⅲ级的50例患者归为低分级动脉瘤组,将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的26例患者归为高分级动脉瘤组,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采用格拉斯哥评分(GOS)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在之后的6个月随访中有2例复发病例与1例行二期栓塞治疗术;同时低分级动脉瘤组患者的预后优良率显著高于高分级动脉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破裂动脉瘤患者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高压状况,Hunt-Hess高分级动脉瘤患者的预后不太理想,应对其临床治疗方法作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显微开颅夹闭术 颅内破裂动脉瘤 Hunt-Hess分级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用于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0例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再狭窄发生率、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300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治疗成功率为100.00%,再狭窄6例,再狭窄率为2.00%,出现脑血管不良事件3例,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术后6个月、1年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针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颈部血管彩超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于2020年03月-2021年03月纳入的43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4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均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于参照组;和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血管闭塞狭窄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增厚发生率相对较高,差异明显(P

  • 标签: 颈部血管彩超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管超声结合D-二聚体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ASO)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的100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接受外周血管超声诊断、D-二聚体诊断及外周血管超声结合D-二聚体诊断,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该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联合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血管超声、D-二聚体诊断(P<0.05),特异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管超声结合D-二聚体诊断,可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外周血管超声 D-二聚体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动脉瘤夹闭治疗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我院收支的 58例动脉瘤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研究组 28例,参照组 30例,参照组采用夹闭治疗,研究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与住院时间相比,研究组显著短于参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的总发生率为 17.85%,显著低于参照组 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时间较短 ,患者康复快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整体治疗效果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夹闭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动脉瘤栓塞术中瑞马唑仑的麻醉效果。方法 纳入74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接受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患者;经数字表法均分2组,1组为参照组(n=37,应用丙泊酚麻醉),1组为实验组(n=37,应用瑞马唑仑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气管插管时及手术结束时,在SBP、DBP方面,实验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在HR方面,实验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组间差异较大(P<0.05)。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Ramsay 镇静评分方面,实验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较少;在止痛时间方面,实验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较多,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 动脉瘤栓塞术中,瑞马唑仑麻醉效果较优,既可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还可促使患者术后尽快苏醒。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瑞马唑仑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动脉瘤栓塞术中瑞马唑仑的麻醉效果。方法 纳入74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接受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患者;经数字表法均分2组,1组为参照组(n=37,应用丙泊酚麻醉),1组为实验组(n=37,应用瑞马唑仑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气管插管时及手术结束时,在SBP、DBP方面,实验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在HR方面,实验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组间差异较大(P<0.05)。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Ramsay 镇静评分方面,实验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较少;在止痛时间方面,实验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较多,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 动脉瘤栓塞术中,瑞马唑仑麻醉效果较优,既可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还可促使患者术后尽快苏醒。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瑞马唑仑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来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围术期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其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 SAS、 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及介入治疗围术期采取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围术期护理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经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人数均为半数(37例)。其中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同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个体化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踝肱指数、心理状态及症状康复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后对照组踝肱指数与观察组无明显差异,经不同模式护理后对照组患者踝肱指数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抑郁与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康复率91.89%高于对照组患者72.97%(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个体化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模式有利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患者术后的症状改善,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取得显著的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个体化康复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支架置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脉瘤应用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方法对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收治于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的30例动脉瘤患者进行资料回顾,分别给予两种诊断方式,使用磁共振血管造影作为磁共振血管造影组,使用CT血管造影作为CT组,观察两组患者诊断效果。结果两组检测方式检测动脉瘤部位情况并无明显差别(P<0.05);两种检测方式检测瘤体直径以及瘤颈宽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磁共振血管造影以及CT血管造影对于动脉瘤的诊断率较高,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CT 磁共振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整体化护理在动脉瘤早期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6例动脉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和研究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整体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症状康复时间、术后恢复时间、ADL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症状康复时间、术后恢复时间、ADL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化护理在动脉瘤早期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模式中作用显著,可以加速患者症状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应引起临床重视并着力推广。

  • 标签: 整体化护理 颅内动脉瘤 早期介入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进行颅脑MRA及HRMRI检查,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的动脉狭窄检出率及病因检出情况。结果 HRMRI的动脉狭窄检出率显著高于MRA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采用HRMRI检测的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烟雾病、动脉夹层、血管炎例数均高于MRA。结论 HR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病变诊断准确率高于MRA。

  • 标签: MRA HRMRI 脑梗死 颅内动脉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架辅助下弹簧圈血管内治疗宽颈动脉瘤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接诊的宽颈动脉瘤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术后疾病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疾病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支架辅助下弹簧圈血管内治疗宽颈动脉瘤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术后疾病的复发概率,在临床值得借鉴。

  • 标签: 血管内支架 弹簧圈 颅内宽颈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糖尿病性 和非 糖尿病性动脉硬化 下肢血管造影特点比较 、 临床意义 及 思路 。 方法: 纳入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组和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组患者各 29 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两组画着 均采用数字式减影血管造影法检查。 结果: 糖尿病性动脉硬化组患者下肢(膝下动脉)血管阳性 16 例,下肢(膝下动脉)血管狭窄阳性率为 55.17 % ,明显高于 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组 ( P <0.05)。 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腓动脉血管狭窄阳性率 为 31.25% ,明显低于 胫动脉血管狭窄阳性率 ( P <0.05)。 结论: 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下肢血管造影特点存在明显不同,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呈现双下肢对称发展,且在腓动脉的血管狭窄发生概率较低,可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糖尿病 动脉硬化 下肢血管造影 特点 临床意义 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CT灌注成像评估症状性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2例症状性动脉狭窄脑卒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复发脑卒中将患者分为复发组(36例:复发脑卒中)与未复发组(36例:未复发脑卒中),比较两组患者脑CT灌注成像相关评估参数。结果:未复发组患者脑血流流量(CBF)、脑血容(CBV)均高于复发组,此外,未复发组患者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均低于复发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脑CT灌注成像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脑卒中 复发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多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80例疑似多发动脉瘤患者(2020.01-2021.12)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A及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计算MSCTA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80例疑似患者中,DSA检查确诊动脉瘤54例,MSCTA检查的诊断敏感性为90.74%、特异性为80.77%、准确性为87.50%。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多发动脉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多发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