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系统植入山羊体内效果,为步改进和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12只实验山羊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摘除颈3/4间盘,行国产人工颈椎间盘植入术,对照组不手术。分不同时间点行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角、前凸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物实验中所有山羊均成活,无切口感染及瘫痪,统计学比较显示,不同时间点椎间隙高度、椎间角、前凸角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系统操作简便,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动物并发症少,恢复活动早,术后较好保持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

  • 标签: 颈椎 国产人工颈椎间盘 动物模型 动物实验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 简介:分析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患者与移植物功能稳定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基因表达差异,探索CAN免疫致病机制。从GEO数据库获取GSE12187和GSE22229两个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基因芯片表达谱数据集,选取其中13个CAN样本为实验组,15个移植物功能稳定样本为对照组。以SAM筛选两组样本差异表达基因。应用DAVID及GENECODIS网络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MiMI插件进行差异基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SAM筛选出上调基因168个,下调基因141个。基因富集结果显示,上调基因主要为调控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而下调基因参与广泛信号传导通路以及基因表达调控。Cytoscape软件PPI分析筛选出19个CAN相关核心基因。CAN患者与移植肾功能稳定受者免疫功能状态存在显著差异;CAN致病机制涉及免疫细胞复杂基因表达调控及细胞增值、凋亡、迁移等广泛信号传导通路变化;免疫细胞基因转录、RNA加工、翻译及蛋白质代谢等环节改变可能在CAN致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TAGAP、EIF3F、NUDT21、PAPOLA、RPL等CAN核心基因免疫调控机制需要深入探索。

  • 标签: 肾移植 慢性移植肾肾病 基因表达谱 基因富集 蛋白质相互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单针经单侧椎弓根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人新鲜胸腰椎骨折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9月治疗胸腰椎骨折100例110椎,分为两组,A组50例60椎行单针经单侧椎弓根PVP术,B组50例50椎行经双侧椎弓根PVP术。两组均行术前及术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活动能力评分(locomotoractivityscale,LAS)、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及两组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与术后2天VAS评分、LAS评分及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均有显著差异,症状改善明显(P〈0.01);两组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患者术后骨折椎体无疼痛,复查X线片显示术后6月与术后2天椎体前后缘高度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平均单椎体手术时间20.1min,注入骨水泥2.8ml(2-4.5m1);B组手术时间35.2min,注入骨水泥3.7ml(2.5~6ml)。两组间平均单椎体手术时间及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发生骨水泥渗漏情况为椎间盘渗漏A组5例、B组6例,椎旁渗漏A组7例、B组7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针骨水泥技术可即刻缓解疼痛,恢复伤椎高度,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X线暴露时间,是微创、安全、有效治疗老年人新鲜胸腰椎骨折技术。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
  • 简介:目前由严重创伤、感染、骨肿瘤等因素导致大块骨吸收、缺损日益成为临床外科医生面临大挑战。针对骨缺损治疗,自体骨移植是金标准,但是局限于供体来源,并且对供体自身造成残疾等,严重影响自体骨广泛应用。同种异体骨是现如今临床应用最广泛替代材料之,但是由于炎症反应、不能满足治疗大块骨缺损等缺点,定程度上限制应用前景。对理想人工骨材料需求促使临床医生进行不断实验研究,期望获得组织相容性良好、成骨活性、生物力学强度都能够和自体骨相近替代材料。

  • 标签: 大块骨缺损 人工骨材料 骨修复 硫酸钙 自体骨移植 生物力学强度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基质新型骨材料填充器研制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网孔状填充料袋,结合输送器械,获得可膨胀性骨材料扩张及填充系统。按照GB/T16886标准通过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和致敏试验系统评价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复合材料(PET/PMMA)生物相容性。结果PET/PMMA复合材料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小鼠活动、体重及呼吸均无明显差异;致敏豚鼠试验组无红斑及水肿;溶血率为1.24%,无溶血性。结论本课题组研制新型骨材料填充器,经检验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

  • 标签: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目的通过CT断层扫描数据三维重建模型对髋臼后柱形态特点进行解剖学测量,为术中钢板成型及髋臼后柱解剖型钢板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11位成人患者(男72例,女39例)骨盆CT数据,测量股骨头直径(D);并分别通过CT断层扫描三维反求技术重建人体骨盆解剖结构模型,测量髋臼后柱钢板放置路径中髋臼后壁、近端、远端3段近似圆弧曲率半径(R。、心和R,),以及反应三段圆弧相对位置关系髋臼后壁圆弧展角a;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人股骨头直径(D):47.4±3.7mm;其中女性为43.6±2.3mm,男性为49.5±2.5mm。Rl:48.0±7.8mm;&:67.7±13.4mm;R3:9.8±0.4mm。α:51.4°±6.8°。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反应髋臼后柱钢板路径中R1、R2、R3和a与股骨头直径D和性别均无相关性。R]体现出相对独立性,尺寸变化范围不大;而&总体上随着Rl增大而增大(线性相关系数R=0.388),而髋臼后壁圆弧展角Q随着R1增大而降低(线性相关系数R=0.735)。结论髋臼后柱解剖结构存在很大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与股骨头直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髋臼后壁形态决定髋臼近端以及远端骨盆形态。新型髋臼后柱解剖钢板应用,能够与髋臼后柱相匹配,缩短术中钢板塑形时间。

  • 标签: 骨盆后柱 CT扫描 三维重建 解剖学
  • 简介:为了消除电化学PCR系统检测中不同温度对检测电流信号影响,我们提出了对改进计时电流法电流峰值信号实时校正方法。该方法是改进计时电流法数值解方程基础上,建立了电流峰值与温度数值模型,并结合PCR温度控制规律,对不同浓度电活性物质峰值信号进行实时校正。结果表明,校正后电流峰值随浓度变化曲线可直观显示,且两者比例关系验证校正方法准确性。更多还原

  • 标签: 电化学检测 改进计时电流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 试剂温度 峰值电流
  • 简介:通过对方形、圆形和椭圆形三横截面支架筋附近血流动力学数值分析,对优化设计支架结构提供流体力学理论指导。利用边界元方法,计算了血液流场、血管壁切应力及支架筋所受压力。与方形和圆形截面支架筋比较,椭圆形截面支架筋对血流扰动较小,支架筋所受压力较对称,并且支架筋间没有形成低切应力区。椭圆形截面支架筋对增加支架置入后稳定性、防止再狭窄优越性。

  • 标签: 介入治疗 支架 血流动力学 再狭窄 稳定性 边界元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后处理能否诱导大鼠缺血脊髓对再灌注损伤耐受。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0)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他克莫司后处理(TP)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经股动脉置管球囊扩张制备脊髓缺血模型,SO组仅行置管,IR组脊髓缺血20分钟后行再灌注,TP组脊髓缺血20分钟后再灌注,即刻经左颈总动脉次性注射他克莫司0.5mg/kg。再灌注后7、14天采用Tarlov评分法检测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脊髓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SO组大鼠各时间点后肢Tarlov评分均为5分,形态学检测显示脊髓组织结构正常;IR组大鼠Tarlov评分明显降低,脊髓组织呈现出坏死、水肿、空腔形成等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TP组大鼠Tarlov评分结果显著优于IR组,脊髓组织病理变化较IR组为轻。结论建立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初步证实他克莫司后处理能诱导缺血脊髓对再灌注损伤耐受。

  • 标签: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 他克莫司后处理
  • 简介:引言硬组织材料作为生物材料,医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镁合金作为轻金属,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与自然骨相似的力学性能,同时具有可降解能力,发挥固定功能后可以自行降解,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和异物残留带给患者经济和心理负担,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问题之

  • 标签: 生物可降解 镁合金 骨科 心血管 生物材料 组织材料
  • 简介:目的制备用于组织工程水溶性O-羟乙基壳聚糖/聚乳酸共聚物纤维复合支架。方法首先采用壳聚糖与环氧乙烷反应制备水溶性O-羟乙基壳聚糖,然后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水溶性O-羟乙基壳聚糖为引发剂,采用本体封管聚合法,激发D,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水溶性O-羟乙基壳聚糖-g-聚乳酸共聚物。分别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溶解实验对产物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改性后水溶性O-羟乙基壳聚糖能明显提高溶解性能,降低结晶性能和氢键间相互作用。结论通过改性,为得到水溶性O-羟乙基壳聚糖/聚乳酸共聚物奠定有利条件,并且此共聚物具有较好孔隙率和网状结构,这对作为药物支架是个很好应用。此外,改性后共聚物易溶于些常用有机溶剂中,有利于以后组织工程中进步应用。

  • 标签: 壳聚糖 水溶性O-羟乙基壳聚糖 聚乳酸 接枝共聚物 本体聚合
  • 简介:据BardyJ2012年12月7日(TissueEngPartCMethods,2012,Sep4)报道,新加坡A*STAR个干细胞研究小组开发出细胞分化方法,在三维生物反应器中增殖和扩大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Cs)从而高效地产生神经祖细胞。

  • 标签: 多能干细胞 三维 同类型 生物反应器 CELLS 神经祖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可注射硫酸钙植入对骨质疏松大鼠股骨近端骨小梁影响。方法复制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采用穿刺注射技术将可注射硫酸钙植入骨质疏松实验大鼠股骨近端,对侧做自身对照,于术后2、4、8、12周取材,对双侧股骨近端行影像学、组织学观察,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及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结果影像学显示:术后4、8、12周实验侧股骨近端密度明显高于对照侧。骨组织学检查显示:术后4周实验侧硫酸钙降解,出现成骨效应;8周股骨近端穿刺注射区域已为致密、分化不成熟骨小梁所填充;12周股骨近端骨小梁得到较好修复,为成熟骨小梁组织所填充;对照侧为典型骨质疏松病理改变。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显示:术后8和12周实验侧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宽度和骨小梁数量显著高于对照侧,实验侧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小于对照侧。术后2、4、8、12周实验侧股骨近端骨密度较对照侧明显增加。结论可注射硫酸钙能快速有效修复骨质疏松大鼠股骨近端骨小梁。

  • 标签: 骨小梁 可注射硫酸钙 骨质疏松症 股骨近端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抗生素载药体生物安全性。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通过葡萄球菌接种,经4周时间演变成为慢性股骨骨髓炎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实验组病灶植入万古霉素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照组植入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分别于术后24小时、1周、2周和4周测量静脉血尿素氮及转氨酶浓度,同时取病灶局部病理检查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动物术后各时间点血尿素氮及转氨酶浓度对比均有P〉0.05,两组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动物生物相容性观察,无炎症反应、异物反应。同时可见断端界面软骨内骨化形式成骨活跃。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抗生素载药体有着可靠生物安全性,值得进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 载药体 慢性骨髓炎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术前测量,应用简单、可靠术中方法恢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方法45例单侧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术前测量,术中参考股骨局部解剖标志及测量与股骨柄球头距离以恢复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结果术前患侧外展偏心距为健侧外展偏心距85%~100%,平均94%。术后患侧外展偏心距为健侧外展偏心距85%-110%,平均95%。双下肢长度差异〈5mm定义为双下肢等长。术前40例患者双下肢不等长,均为患肢缩短,距离差异为-5--30mm,平均-8mm。术后40例双下肢长度差异〈5mm,4例双下肢长度差异5~10mm,1例〉10mm,89%患者术后双下肢等长。结论在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这种简单、可靠方法,可以有效恢复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并不需要额外操作器械、切口暴露和术中X线片。

  • 标签: 全髋置换术 双下肢不等长 外展偏心距
  • 简介:目的比较采用掌侧锁定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疗效。方法43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5.16岁。分为2组,即内固定术组(采用掌侧锁定板)和外固定支架术组。回顾分析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板内固定术和采用闭合复位或者有限切开外固定支架术(其中11例结合克式针内固定)治疗情况。通过术后不同时期(术后2~3d、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X射线片测量、关节活动度、握持力量等进行比较;对患者主观功能评估使用上肢、肩、腕伤残(DASH)评分。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8~18个月)。结果放射学评价方面,内固定术组较外固定支架术组掌倾角恢复好,桡骨长度丢失情况内固定术组好于外固定支架术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内固定术组握力和关节屈伸活动度较外固定支架术组恢复更好,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DASH评分,内固定术组为7.9±6.1,外固定支架术组为14.1±5.4。内固定术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外固定支架术组再手术1例,第二掌骨骨折1例,术后钉道感染2例。结论相比较来说,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效果更好。

  • 标签: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掌侧锁定板 外固定支架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严重银屑病患者细胞因子变化及与临床疗效关系。方法选择5例银屑病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2.1岁。均伴有重型肝炎或药物性肝损伤。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浆灌流治疗,灌流前后分别取患者血浆,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其他相关生物化学、临床指标并观察记录临床表现情况。结果血液灌流前后比较,TNF-α、IL-1、IL-6和IL-8均显著下降(P〈0.05),血浆胆红素显著下降(P〈0.05),其他生物化学及临床指标变化不明显,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结论血液灌流能吸附严重银屑病患者血浆中TNF-α、IL-1、IL-6和IL-8,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可以成为严重银屑病治疗手段。

  • 标签: 血浆灌流 银屑病 细胞因子 HB-H-6树脂
  • 简介:目的载紫杉醇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F68纳米粒逆转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Taxol细胞多药耐药可行性研究。方法使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载紫杉醇PLGA和载紫杉醇PLGA/F68纳米粒(10%),并对载紫杉醇纳米粒进行表征。载紫杉醇纳米粒体外释放研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最后研究载紫杉醇纳米粒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Taxol细胞细胞摄取和细胞毒性(PLGA/F68组、PLGA组和泰素组)。结果纳米粒呈球形,表面粗糙多孔,平均粒径250nm左右,粒径分布比较窄,体外药物释放呈双相释放模型。载紫杉醇PLGA/F68纳米粒能够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Taxol细胞摄取。载紫杉醇PLGA/F68纳米粒比载紫杉醇PLGA纳米粒(P〈0.05)和泰素(TaxolR)(P〈0.05)更高细胞毒性。结论载紫杉醇PLGA/F68纳米粒能够逆转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Taxol细胞多药耐药,药用辅料PluronicF68乳腺癌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 标签: 紫杉醇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粒 多药耐药 乳腺癌 PLURONIC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超声造影心动图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左心室心肌消融心肌坏死范围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兔9只,兔龄8~12个月,体质量(3.0±0.2)kg(2.8~3.5kg)。HIFU治疗频率1.5MHz,强度9.64kW/cm2,脉冲照射方式,Ton=0.2s、0.3s,Toff=1.0s、1.5s,重复次数20次,靶区范围3mm×2mm。照射后行左心室心肌超声造影心动图,然后取下心脏,做2mm心肌切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测量造影剂充盈缺损面积及与之相对应心肌切片TTC染色心肌坏死面积,并计算占整个心肌面积百分比。结果造影剂充盈缺损面积百分比(13.7%±6.7%)与TTC染色心肌坏死面积百分比(15.5%±4.9%)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间呈显著相关(r=0.94,P〈0.05)。结论心肌超声造影心动图可用于评价HIFU左心室心肌消融心肌坏死范围。

  • 标签: 心肌超声造影心动图 高强度聚焦超声 消融
  • 简介:目的制备聚醚醚酮(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材料表面口腔微生物黏附与生物膜形成情况。方法分别制备PEEK基纳米羟磷灰石(n-HA/PEEK)和PEEK基纳米氟磷灰石(n-FA伊EEK)复合材料,以纯钛(CpTi)和PEEK作对照,应用微生物活性剂检测试剂盒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口腔微生物黏附和成膜情况。结果与CpTi相比,黏附初期2小时内PEEK及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口腔微生物黏附量显著减少;四组材料表面第14天形成生物膜形貌和厚度基本致,但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组表面生物膜内死菌/活菌比显著高于CpTi及PEEK组,而且n-FA/PEEK组显著高于n-HA/PEEK组。结论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表面细菌黏附量低于CpTi,生物膜死菌量显著高于CpTi,提示材料成分和表面粗糙度影响口腔微生物黏附和生物膜组成结构,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聚醚醚酮 纳米复合材料 细菌黏附 生物膜 口腔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