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性分析护理干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性。方法指导患者每次注射前一定要摄取食物,不能进行空腹治疗。对治疗存在抵触情绪的病人,要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解释内容其中包括治疗措施、目的以及副作用等。结果经此次调查显示98例患者药物使用的种类超过了33种,通过全科人员的培训,严把药液配置关。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回和观察。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过敏史,仔细向患者说明所用药物的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观察患者的静脉注射速度,讲解静脉注射时的注意事项,在2011年门诊护理工作中,由于对以上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加以防范,有效地减少了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预防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护理干预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熟悉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障碍不良反应,掌握其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本文通过我院198例(1136人次)患者治疗过程观察及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的表现,探讨护理经验。结果198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痊愈55例,显著进步93例,进步5例,无效5例。呼吸恢复时间延长(>6min)21例,循环虚脱8例,记忆力障碍153例,呼吸道分泌物85例,全身肌肉酸痛98例,头痛头晕93例,急性谵妄3例。结论目前MECT是当代最先进的治疗重性精神病的方法,被世界很多国家精神病医院采用,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早期识别和预防不良反应、加强心理护理和躯体护理,可降低MECT治疗的风险。

  • 标签: MECT 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自制制剂宫血合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使用宫血合剂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宫血合剂产生的不良反应可能由于药物本身或其它原因。结论应该重视和加强自制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宫血合剂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成药参麦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检索2009年-2014年国内医学周刊中关于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报道文献,并对其进行研读和数据统计,总结其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结果在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中老年人多于年轻人,不良反应的发病时间一般在用药后的半小时之内,主要表现为各种过敏反应。结论在临床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关注,进而促进用药的合理化的发展。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防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儿童的异常反应表现,并探讨接种异常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早期在我中心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给予一般护理的1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该组患儿设为一般组,同时将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中心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的18例患儿设为整体组,对整体组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结果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要包括全身异常反应、局部异常反应和其它异常反应三种。实施护理后,一般组患儿的异常反应消失时间为(7.1±1.2)d,与整体组患儿的(4.1±0.9)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出现异常反应的患儿的临床表现,并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可有效缩短患儿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型肝炎疫苗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表现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抗菌类西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旨在为临床用药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间我院收集的120例抗菌类药物引发的ADR病例报告进行总结和分析,观察ADR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20例药物ADR事件在60岁及60岁以上患者中最多,占37.5%;共涉及9类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最多,占(37.50%);ADR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反应最多,占38.33%;绝大多数ADR为静脉给药引发,占95.83%;ADR发生时间在输液过程中最多,占29.16%。结论抗菌类西药临床应用时ADR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故临床需要加强对ADR的监测,以有效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抗菌类西药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科室近期连续出现的6例输液反应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其发生率,将不良后果减少至最低。方法根据我科近期发生5例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观察输液反应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小儿输液反应近期异常增多,且在同一病房连续发生,如不及时控制,后果很严重。结论引起临床输液反应原因甚多,主要有液体的质量、环境污染、操作不当等因素,应加强对各环节质量的控制,减少发生率。

  • 标签: 小儿输液 临床原因分析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收集到的83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及其构成比、ADR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3例ADR报告中,10岁以下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构成比为27.2%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为97.6%,最易引起ADR的药品为抗微生物药,为60%,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6.69,结论临床应加强抗生表及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的监测,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种西药联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10月,我院门诊开具的西药处方1680张,分析其用药配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680张处方中,1192张为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处方,占总数的70.95%。其中,52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6%,主要表现为恶心、发热、头痛、胃肠道不适、体虚、眩晕、皮疹、水肿以及睡眠不佳等。结论多种西药联合应用不合理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严格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可能不良反应以及配伍禁忌,合理联用西药对于确保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 西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在肺隔离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例肺隔离症患者,全部采用螺旋CT进行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究疾病的表现、CT检查的结果等。结果肺隔离症主要见于双肺下叶侧的基底,其中位于左下肺叶3例,右下肺叶2例;患者的CT表现为实质性肿块(3例)、囊性肿块(1例)、囊实性肿块(1例),且全部患者均出现异常供血动脉。结论采用螺旋CT检查肺隔离症价值较高,其扫描时间短,且图像清晰,能对微小病变进行发现。

  • 标签: 肺段隔离症 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行脊柱融合术后患者出现的邻近节的加速退变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7月份到2013年7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脊柱融合术的107例患者,术后,对所选患者进行6个月到24个月的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出现临近阶段退变的情况。结果患者进行脊柱融合术后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对患者进行随访的时间越长,患者出现腰部疼痛以及邻近节的加速退变等神经症状。结论对患者进行局部脊柱融合术,术后随着时间推移,患者会出现临近节的加速退变。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邻近节段 加速退变 分析
  • 简介:摘要西药联用是临床常见的给药方式。随着临床中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情况的增多,因西药联用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逐渐增多。西药不良反应常见于用药当天,情况较轻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则会出现肝、肾功衰竭等情况。本文主要通过对西药联用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用药的研究进行简要回顾,以期可以降低西药联用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从而有效地提升临床治疗的效率。

  • 标签: 西药联用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再将研究组2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1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腔梗组,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和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脑梗死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高于腔梗组,差异显著,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与脑梗塞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能够作为脑梗塞评介的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脑梗塞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反应曲线分析在生化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使用空白试剂、标准样品、质控样品、临床检测标本进行反应曲线的制作,并分析部分曲线发生结果异常的原因。结果通过制作反应曲线,可以得到生化分析仪的正常工作与否、试剂的工作情况、待检患者标本的结果、标本所具有的性状等一系列的信息。结论通过分析反应曲线的形状,可以准确地反映出仪器检测的准确情况,并可提示导致曲线结果发生异常的因素;因此,临床生化检验人员需要熟悉并熟练运用反应曲线。

  • 标签: 反应曲线分析 生化检测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静脉输液反应的特点及原因,探讨其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7月到2012年11月出现的16例静脉输液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输液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经积极的抢救和精心的护理,16例患者全部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静脉输液反应大多数是可以控制的,只要严格掌握输液指征,加强临床输液全过程的监管,杜绝药物的不合理配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便可有效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静脉输液反应 原因分析 预防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报告的有关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照患者年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对我院2014年收集并全国监测网上直报的10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01例ADR中年龄在19岁到59岁之间占最多,为41例,占40.6%;抗菌药物居首位,为55例,占54.4%;静脉给药引起ADR最高,为82例,占81.1%。结论加强ADR监测、重视ADR报告、降低ADR发生率、提高ADR的预防,保证临床药物的安全、有效、合理使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报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门诊输液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输液患者80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水平。结果80例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输液不良反应,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100%。结论对门诊输液产生的不良反应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医患关系的维护。

  • 标签: 门诊输液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使手术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反应,从而获得治愈的自信心,提高手术的治疗成功率。方法分析手术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根据手术患者不同的心理需要,采取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在对手术患者做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率有一定的提高,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论护士护理患者时应重视心理护理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的作用,方可大大提高手术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 标签: 手术患者 心理反应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