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20例于2012年间在我院进行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产生皮肤瘙痒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并就瘙痒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患者多伴随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磷代谢紊乱、铝浓度升高、皮肤干燥、以及皮下肥大细胞增生等,皮肤瘙痒原因考虑与过敏反应、氮质代谢产物潴留、电解质代谢障碍等相关。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有针对性的采取了相关治疗措施,取得了比较理想治疗的结果,5例患者病情改善,12例患者病情好转,3例患者病情没有发生变化,总有效率为85%。其中行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该消毒液的急性毒性及亚急性毒性、皮肤及眼刺激性和致突变性。方法按照国家规范,选用大小鼠和家兔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眼睛刺激试验、微核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实际无毒级;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对家兔眼睛有轻度刺激性;对小鼠胸骨髓细胞微核率未见明显的影响;对大鼠各阶段体重、肝肾脏体比和血液学指标均无显著影响;血生化指标仅可见雌鼠中剂量组的肌酐和总蛋白降低有显著性差异,受试物高剂量组动物未见中毒性损伤改变。结论该消毒液对眼睛有轻刺激性,未见皮肤刺激性和致突变性,属实际无毒类,未见明显的亚慢性毒性。

  • 标签: 急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 刺激性 微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灼法对多种皮肤病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皮肤性疾病7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电灼法治疗,在完成治疗后进行6-12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电灼法对雀斑、老年斑、毛细血管扩张、黑色素痣、红痣以及皮脂腺囊肿均有良好的疗效,其优良率分别为99.08%、100%、93.86%、91.47%、100%、97.58%,两两进行秩和检验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雀斑、老年斑、毛细血管扩张、黑色素痣、红痣以及皮脂腺囊肿分别与黄褐斑、文刺失败的眉、眼线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电灼法对于皮肤疾病有较好的疗效,治疗的预后关键在于电灼操作的准确以及患者对创面的良好保护。

  • 标签: 电灼法 皮肤疾病 疗效 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有机磷经皮肤中毒的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3例经皮肤接触有机磷农药中毒误诊分析。结果3例分别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糖尿病高渗昏迷及癫痫大发作,后确诊有机磷农药中毒,给予相应治疗痊愈。结论经皮肤接触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史较隐匿,特别是对于伴有其他常见基础病者易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等常见病。因此,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综合分析,并进行胆碱酯酶活性测定,缩短误诊时间。

  • 标签: 有机磷农药 中毒 皮肤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机磷农药经皮肤接触中毒的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并误诊的经皮肤接触致有机磷农药中毒的4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是因使用有机磷农药治疗皮肤病而中毒;14例因衣物被有机磷农药喷湿,经皮肤吸收中毒。44例误诊中有26例急性胃肠炎,4例急性心肌梗死,过敏性哮喘、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各4例,中暑3例、癫痫2例、肝昏迷1例。治愈40例,治愈率90.91%;死亡4例,病死率9.09%。结论经皮肤接触的有机磷农药中毒其中毒史有时不详,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综合分析,及时诊断,以免误诊。

  • 标签: 有机磷中毒 皮肤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岛状皮辩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手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局部转移修复手部中小范围皮肤缺损30例36个皮瓣。结果本组30例36个皮瓣中,全部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3年,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及外形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手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对于修复手指不同部位组织缺损,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手指皮肤缺损 逆行岛状皮辩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维酮碘软膏治疗急性皮肤软组织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门诊急性皮肤软组织擦伤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聚维酮碘软膏及凡士林纱布覆盖敷料包扎;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加0.1%碘伏纱布湿敷绷带包扎。结果聚维酮碘软膏加凡士林纱布包扎治疗能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加速创面修复,且在止血、止痛、不留瘢痕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聚维酮碘软膏不仅可以治疗烧伤,对治疗急性皮肤软组织擦伤也有良好疗效。

  • 标签: 聚维酮碘软膏 皮肤软组织擦伤 临床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药物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新降糖药物,其作用于患者脂肪、肝组织以及肌肉组织中的过氧化酶体增殖活化受体,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会刺激患者脂肪细胞的分化,并且能够有助于增强脂肪细胞以及肌肉的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从而促进皮肤角质层皮肤的分化逐渐正常,减少肿瘤坏死因子、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目前有许多的文献报道称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临床上的皮肤病如银屑病、黑素瘤、多毛症以及血管肉瘤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噻唑烷二酮类 皮肤病 临床效果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更好地治疗病人因外伤引起的皮肤擦伤的方法。方法将76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皮肤擦伤的病人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康复新与伤痛一喷灵护理患处,对照组用1%的医用碘伏处理患处。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与伤痛一喷灵合用能有效促进皮肤擦伤的愈合,从而减轻了病人痛苦,减少了护士工作量。

  • 标签: 皮肤擦伤 康复新 伤痛一喷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皮肤撕脱伤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3例严重皮肤撕脱伤患者应用VSD引流术并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换药。结论VSD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是理想方法之一,且密切观察引流,注意创面情况,早期指导锻炼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 标签: 皮肤撕脱伤 VSD引流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过敏性疾病是目前儿科最常见的一类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变应性皮炎及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紫癜等,患儿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着患儿的学习、生活质量、家庭经济和家长工作以及患儿的身心健康1。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主要是针对反复出现过敏症状的患儿进行检测是一种简便而又具有较高特易性的试验方法,目的在于发现和明确诱发病症的原因,以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与之接触2。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 儿科 应用
  • 简介:摘要咪喹莫特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核苷类异环咪唑喹啉胺类药物,为小分子免疫调节剂,5%咪喹莫特乳膏可刺激先天性免疫系统和诱导细胞因子,能增强获得性免疫。目前用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脂溢性角化、基底细胞癌、婴儿血管瘤等多种皮肤病及性病,显示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小。提示该药在皮肤科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小分子免疫调节剂 咪喹莫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VSD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的护理。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8月应用VSD治疗的26例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26例患者VSD引流通畅,感染都得到了有效控制,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无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结论密切观察和全方位的护理是VSD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大面积皮肤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治疗德路生肌肉注射致局部皮肤反应的疗效。方法将65例肌肉注射德路生后出现局部皮肤反应的病人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实验组(正面)34例和对照组(反面)31例,实验组采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外贴,对照组采用新鲜马铃薯薄片外敷。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3.9%,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治疗德路生肌肉注射致局部皮肤反应有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康惠尔水胶体敷料 德路生 肌肉注射 皮肤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