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使用某种特殊药物引起的非预期的临床反应。随着医疗用药种类的增加,药物引起皮肤反应的类型和表现也增多。抗生素等常用药物引起的药疹一般容易识别和处理。但是,不常见药物引起的皮肤反应则较难做出诊断,并且新药可能在首次应用时即出现药物反应。因此,内科医师要具备皮肤药物反应的初步知识,随时了解新药可能产生的皮疹。本文旨在向内科医师介绍皮肤药物反应的概要,指导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药物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皮肤反应 内科医师 诊断和治疗 临床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放射治疗患者照射区域皮肤涂抹皮肤防护剂对预防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数字表格中的奇偶序号规律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医护人员给予常规皮肤护理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照射区皮肤涂抹皮肤防护剂,观察围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皮肤状况,统计皮肤反应发生率、损伤程度以及发生皮肤损伤的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肤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皮肤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放射治疗 皮肤防护剂 皮肤反应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科护理中皮肤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并观察这些方法对患者症状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5月至10月收治的100例皮肤过敏反应患者,通过了解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并进行过敏原检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结果:大部分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皮肤过敏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整体较高。少数患者对治疗效果、护理质量和护士服务表示不满意,这可能与个体差异、过敏程度、护理方法是否得当等因素有关。对于瘙痒程度,92%的患者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对于红斑消退,85%的患者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对于水疱干涸结痂和糜烂面愈合,75%的患者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了解过敏源、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护肤品以及给予药物治疗等护理方法对皮肤科护理中皮肤过敏反应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皮肤科 皮肤过敏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科护理中皮肤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并观察这些方法对患者症状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5月至10月收治的100例皮肤过敏反应患者,通过了解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并进行过敏原检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结果:大部分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皮肤过敏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整体较高。少数患者对治疗效果、护理质量和护士服务表示不满意,这可能与个体差异、过敏程度、护理方法是否得当等因素有关。对于瘙痒程度,92%的患者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对于红斑消退,85%的患者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对于水疱干涸结痂和糜烂面愈合,75%的患者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了解过敏源、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护肤品以及给予药物治疗等护理方法对皮肤科护理中皮肤过敏反应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皮肤科 皮肤过敏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鼻咽癌患者在放疗中的皮肤反应。方法分析通过6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照射野皮肤预防和出现的皮肤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本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其中I度反应60例,II度反应8例。结论鼻咽癌放疗出现皮肤反应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及时处理,是会将并发症减轻到最少,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皮肤反应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肋间动脉灌注化疗起局部皮肤坏死性反应的原因与防治.方法:1997年2月~2002年12月,作者对胸膜转移性肿瘤采用肋间动脉灌注化疗或加栓塞,其中11例患者出现胸部皮肤局部坏死性反应.结果:给予静脉滴注激素、丹参、低右等药物治疗及表皮热敷的方法,均恢复正常.结论:局部皮肤坏死性反应是血管性介入治疗中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术者应高度重视,及时发现,有效治疗.

  • 标签: 皮肤坏死 肋间动脉 灌注化疗
  • 简介:摘要诸如索拉菲尼、舒尼替尼等多激酶抑制素属于新型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此类多靶点抗肿瘤药物效果明显,但同时会导致手足皮肤反应等毒性反应,影响患者生理及心理,并对药物临床应用造成一定限制。本文将分别从靶向药物的手足皮肤反应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分级、临床护理等方面对现有关于靶向药物的手足皮肤反应护理的研究情况予以综述。

  • 标签: 靶向药物 手足皮肤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报告了质子放射治疗213例肿瘤患者皮肤粘膜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本组发生1级皮肤粘膜放射反应123例,2级皮肤粘膜放射反应47例,3级皮肤粘膜放射反应3例,4级皮肤粘膜放射反应0例。对出现的放射反应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治疗。

  • 标签: 肿瘤 质子放射治疗 皮肤粘膜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化皮肤护理对动态心电图伪差及皮肤不适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08例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次2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知识宣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皮肤护理,两组分别在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之后观察皮肤异常情况和伪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异常情况发生率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率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皮肤护理能有效减少动态心电图伪差和降低皮肤异常情况的发生。

  • 标签: 皮肤护理 动态心电图 伪差 皮肤不适
  • 简介:<正>经常听到美容师这样问:为什么个别顾客在做完美容后,有时会出现发痒、局部泛红、出小丘疹、甚至脱皮、肿胀、局部渗液等现象?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美容师应该怎样处理?我们知道,皮肤是肌体的一道天然屏障。健康的皮肤拥有一层天然保护膜——皮脂膜和角化蛋白层。如果皮肤的天然保护膜因遗传因素先天缺欠,或因外界自然因素、药物因素等受到意外损伤及人为破坏,就会很容易产生过

  • 标签: 皮脂膜 天然屏障 药物因素 容后 意外损伤 角化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放射治疗护理。方法从放疗前精神护理、皮肤放射反应护理、放疗后皮肤反应及护理方面进行护理研究。结果效果良好。

  • 标签: 乳腺癌 放射治疗 皮肤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对肿瘤病人不同部位肿瘤进行放射治疗时,可导致该部位周围正常组织放射性损伤继而引起不良反应。方法现代放疗新技术提升了针对性,使得副作用大减,结果皮肤反应仍然会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结论临床上放疗科护士如何更好地观察与护理照射野的皮肤,以减轻患者痛苦,使治疗得以顺利完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肿瘤病人的放射治疗中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并给予护理干预,探析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42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行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且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42例患者经过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后,皮肤反应发生率是47.61%(20/42),痊愈率是100.00%(42/42)。结论在肿瘤病人的放射治疗中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并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皮肤反应发生率并促进皮肤反应痊愈,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肿瘤 放射治疗 皮肤反应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通过强化皮肤护理降低动态心电图伪差和皮肤不适反应的作用。方法 随机于2019年10月-2020年10间在我院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中选取11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来完成分组,即常规组(n=59)与皮肤护理组(n=59)。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知识宣教,皮肤护理组在常规组患者的基础上施予皮肤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率、皮肤不适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率相比,常规组为15.25%,显著高于皮肤护理组(3.39%)(P

  • 标签: 动态心电图伪差 皮肤护理 皮肤不适反应
  • 简介:摘要甲磺酸伊马替尼是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和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一线用药,其皮肤黏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作者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描述该药导致的各种皮肤黏膜症状,并总结其发病机制和治疗对策,旨在帮助皮肤科医生提高对该药皮肤黏膜不良反应的认识,给予及时诊治。

  • 标签: 药物毒性 皮肤 黏膜 伊马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