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药剂科是医院为患者提供药品、针对性的进行药物试验以及提供教育教学的关键职能部门,直接关系到病人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而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本文在总结近几年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全面概述,为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促进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临床上更加合理广泛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安全质量管理理念 药剂科 应用
  • 简介:摘要分析全肺切除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从而制定个体化的静脉输液护理对策,最大程度的发挥治疗方案的疗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分析我院2010-2014年来出现的22例全肺切除患者,其中男18例,女6例,平均年龄52岁(31~75岁)。原发性肺癌20例(90%),肺部良性疾病2例(10%)。本组左全肺切除16例(73%),右全肺切除6例(27%)。全肺切除原因分别为为达到肿瘤的根治性切除(13例),术中损伤肺门大血管被迫行全肺切除(1例),大咯血内科治疗无效且无法明确出血部位需急诊手术(1例)。术中探及胸膜腔广泛粘连3例,行扩大性切除者17例(17%),平均手术时间3h(1~6h)。术后平均输入总输液量1500ml(500~2500ml)。22例全肺切除患者中外周静脉通道19例,中心静脉通道3例,输液滴速均控制在20-40滴分钟。22例患者中发生急性肺水肿2例,发生静脉炎1例,经积极处理好转,全部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输液反应多数是可控制的,严格控制晶体液入量(约25ml·kg·d),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静脉输液 安全管理 全肺切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持续质量改进在ICU护士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持续质量改进具体方法,并随机抽取本院实行持续质量改进前3个月和后3个月ICU患者各100例,比较实行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用药安全情况。结果实行持续质量改进后的用药差错率明显低于持续质量改进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ICU护士用药安全性。

  • 标签: ICU 用药安全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室内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0月在本院进行的184例(206眼)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手术室安全管理措施与术后疗效、护理满意度等的关系。结果无护理安全事故发生,护理满意度为92.32±6.12分(满分100分)。206眼1个月预后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严谨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在保证手术疗效、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室 安全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安全隐患的因素。结果处方难以辨认、安全意识淡薄、不了解病情、巡视不到位及患者缺乏医学知识、遵医行为差、消毒隔离不到位等为安全隐患的因素。结论针对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对策,可提高患者的输液安全性,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 标签: 门诊输液 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方法科室成立脉输液管理小组,根据护理部修订的静脉输液质量标准,对人员进行培训,优化操作流程,改变排班模式,将人文关怀融入其中,加强护患交流与勾通,积极做好健康宣教,鼓励患者共同参与输液安全管理。对比分析实行安全管理前后输液差错发生率及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输液差错及纠纷明显减少,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均提高。结论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可提高优质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输液 安全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全县疫苗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管理,杜绝接种差错和接种事故。方法每年对全县预防接种上岗人员进行安全注射知识专项培训,加强全县安全注射督导和规范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果通过加强安全注射培训和管理,2008-2013年崇明县疫苗预防接种无接种差错和接种事故。结论加强全县预防接种人员安全注射知识培训,坚持疫苗主渠道进货,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督导管理,加强接种人员责任心教育,规范疫苗和注射器管理,确保安全接种。

  • 标签: 疫苗 预防接种 安全注射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部位标识在手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8例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改革前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实验组采用改革后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对比手术部位标识在两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标识完成程度、标志图案规范程度和患者手术部位标识参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建立并完善合理的手术部位标识制度,提高患者参与度,对于提高手术部位标识的正确率和执行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错误的发生率。关键词手术安全手术部位标识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385-01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场所,相关调查显示,手术部位错误是对患者造成危害最大的因素1。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手术患者实施不同的手术部位标识制度,旨在探讨手术部位标识在手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8例手术患者,354例男性,304例女性,年龄分布为19~76岁,平均年龄为51.5±0.7岁,入选患者包括脑外科、胸外科、眼科、泌尿外科等多个科室,以及肺部、四肢、等多种对称性部位或器官手术,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1.2方法1.2.1对照组手术部位标识方法①手术当天,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由主管医生根据个人习惯使用记号笔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标识。②由手术室外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在病房对患者的个人资料进行核对后,将患者转运。③手术室巡回护士根据患者的病历和手术通知单,同外巡回护士进行患者交接。④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实施麻醉之前,由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对患者的信息进行再次核对,然后进行麻醉操作。上述操作流程,各环节并未有相应的操作规范,均按照相关人员的个人习惯进行。1.2.2实验组手术部位标识方法①术前1天,由主管医生使用油性记号笔按照规范图案在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标识。②外巡回护士根据患者手术通知单及评估转运交接单在病房接运患者,在进行病历核对后,在家属陪伴下和病房护士进行患者的性别、姓名、诊断及手术内容等信息的核对。③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和评估转运交接单同外巡回护士交接患者,并对手术部位标识进行核查。④进入手术室后,实施麻醉前,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和巡回护士对手术信息进行再次核查,并对手术部位标识进行核查。⑤切皮前,由手术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对手术信息和手术部位标识进行再次查对,核查无误后进行手术。⑥对于任一环节未按照要求进行标识或核对标识者,给予其一定经济处罚和院内通报;对于因手术部位未正确标识引起手术事故者,由相关责任人承担责任。1.3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手术部位标识的完成情况、患者对手术部位标识的参与程度和标识是否规范进行调查分析。1.4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组间数据的比较进行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标识的情况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标识完成度(96.6%)、标识参与情况(91.5%)及标志图案的规范性(95.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1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标识情况组别标识完成情况标识参与情况标志图案完成未完成参与未参与规范不规范实验组317122993031316对照组13819164265502793讨论手术部位标识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手术错误的发生率。在进行手术部位标识制度改革前,经常发生由于未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正确标识而引起手术错误,导致严重后果2。通过术前对手术部位标识进行反复核对,手术开始时进行最后查对,有效的提高了手术部位的安全性和重要性,本次研究中,实验组329例手术患者在标识完成情况、患者在手术部位标识的参与度及标志图案的规范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手术部位标识不仅能够有效的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而且严格实施手术部位标识制度,有助于医疗工作者提高工作责任心,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规范,对于提高手术室管理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建立并完善合理的手术部位标识制度,提高患者参与度,对于提高手术部位标识的正确率和执行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错误的发生率。参考文献1蔡春琴,王丹红,狄红叶.手术部位标识在预防手术差错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64.2金永红.手术标识在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0,9(1)47-48.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前馈控制在眼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对眼科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和前馈控制护理管理,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其临床护理效果。两组患者在感染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投诉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眼科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进行前馈控制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差错事故,降低患者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家庭病床护理工作安全质控的事实前后的比较,并进行相应现状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186例家庭病床患者实施家庭病床家庭护理工作安全质控管理,比较实施前后6个月患者的满意度、投诉率、护理规范操作合格率、医疗废弃物规范处置率和护患有效沟通率。结果实施家庭病床护理工作安全质控管理后,患者的满意度、投诉率、护士专业技术规范操作及医疗废弃物规范处置及护患有效沟通等方面较前比较大幅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现有的社区家庭病床护理发展条件下,实施安全质控管理,能有效地减少护患的矛盾冲突,增强护士的慎独精神和自我保护意识,主动规范社区家庭护理工作中的各项操作,提高了患者对家庭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社区家庭病床护理工作 实施护理安全质控管理 现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含对乙酰氨基酚中药复方制剂使用安全性提高。方法根据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揭示含对乙酰氨基酚中药复方制剂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并结合对乙酰氨基酚毒性机制等进行分析论述。结果对乙酰氨基酚体内代谢中间产物NOPQI可致严重不良反应,使其生成增加的因素,将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关注维C银翘片的安全性问题》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揭示了含对乙酰氨基酚中药复方制剂使用安全性问题,受传统中药习俗影响下,使该类抗感冒药潜藏着较大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结论应加强对含对乙酰氨基酚中药复方制剂使用安全性的管理和患者的用药教育。

  • 标签: 抗感冒药 对乙酰氨基酚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输血是把双刃剑,它是现代医疗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能拯救生命、治疗疾病,同时又可能给患者带来风险,引起一系列传染病和免疫性疾病。为保障输血安全,各国均建立多项法律、法规,并研发新的检测系统和方法等,旨在提高输血安全,有效实现其临床意义。

  • 标签: 输血 输血安全 采供血新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药物的种类及数量在急剧增长,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同时也存在着药物滥用的情况,这是用药不安全的隐患。小儿体格和器官功能等方面都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因此用药安全更受关注。

  • 标签: 小儿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全县新生儿卡介苗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管理,为预防接种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方法每年在全县开展2次卡介苗安全接种知识培训,加强全县卡介苗安全接种管理,深化全县卡介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和管理,杜绝卡介苗接种差错或接种事故。结果2009年-2013年崇明县新生儿未发生与卡介苗预防接种有关接种差错和接种事故。结论加强全县卡介苗预防接种知识培训,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加强三查七对,加强接种人员责任心教育,规范安全接种管理,确保儿童身心健康。

  • 标签: 卡介苗 预防接种 安全注射
  • 简介:摘要以创建“实施患者安全目标合格医院”为契机,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围绕“患者安全目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通过信息系统监测及质控员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医疗质量管理、找出存在问题、落实改进措施,实现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患者安全目标 医疗质量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对麻醉科麻醉和一类精神药品进行管理模式改进,使实际工作中规范并且安全的使用麻醉、一类精神药品。方法建立麻醉药品专人专职管理、登记制度,规范麻、精一药品使用流程,保障麻醉科药品安全使用,针对本院麻醉科麻醉、一类精神药品的现行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规范改进适合的方案。结果麻醉科麻醉药品管理更加符合规范,使用流程清晰,药品可溯源和追踪,更主动的提高管理效果。结论麻醉科麻醉药品的规范化管理,使之使用流程趋于规范、合理,提高麻醉科的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保障麻醉药品使用安全

  • 标签: 麻醉药品 一类精神药品 麻醉科 流程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物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减轻症状,治愈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但也能损害患者的身体,造成疾病甚至死亡。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老年人所占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大,已有统计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国内总人口的10%以上,而且在41-50岁的病人中,ADR的发生率是12%,80岁以上的病人上升到25%。在人口日益老龄化的今天,积极探讨老年人用药安全,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老年人 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