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于严重创伤患者采取的前急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由接诊的医生、护士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并记录成为电子档案;此外,创伤现场的医护人员应当对伤者的伤情进行准确评估,然后根据伤者不同的情况采取对应的措施实施现场急救处理。结果64例严重创伤患者经及时救治后,存活59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7.81%。死亡的5例患者中,有2例均死于重度颅脑损伤,另外3例患者死于多发伤。结论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创伤患者在伤后1h内是抢救的黄金时期。我院通过加强前院信息的预警和联动,缩短各个环节的急救时间,避免伤者出现生理潜能的进行性耗竭,为严重创伤患者成功救治争取宝贵时间,以求最大限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创伤 院前急救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罩在前急救严重呼吸衰竭或呼吸骤停患者紧急气道开放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喉罩紧急开放气道40例,与气管插管开放气道38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平均插管成功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复苏成功率。结果平均插管成功时间喉罩组0.64±0.17分钟;气管插管组1.43±0.15分钟,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喉罩组成功39例,成功率97.50%;气管插管组成功23例,成功率为60.5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抢救复苏成功率喉罩组优于气管插管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前急救严重呼吸衰竭或呼吸骤停患者紧急气道开放时,喉罩具有插管便捷、高效、通气可靠、成功率高的优点。

  • 标签: 喉罩 院前急救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脑卒中患者前急救中运用前急救护理路径对其致残率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前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急救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前急救中,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可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护理 致残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室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以及针对该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于我院并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共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8例,该组患者全部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18例,该组患者根据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做出强化后的优质护理,最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发生院内感染的感染概率,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收治于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应该根据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做出强化后的优质护理,有利于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常见原因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校合作,整合资源,让学校教师参与临床实践,让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开发、教学大纲制定、学校教学及提升职业素养,注重培养护生法律意识,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能力,提升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 标签: 校院合作 提高 临床护理 带教能力
  • 简介:摘要简述前急救护理目前所存在的护理风险情况,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找出高效、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对策,以期降低前急救风险的发生率,使急救中心前急救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最终使急诊患者的救治率得以大幅度提高,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风险 防范对策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护理工作环境对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ICU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ICU护理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护理工作环境,并对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对护理环境的管理和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在院内发生感染的概率,使患者家属提高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护理 护理工作环境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溶栓与急诊溶栓治疗的效果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30例行院内溶栓治疗,观察组30例行急诊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其CK-MB、EF值等心功能指标脑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经过积极的溶栓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K-MB水平(12.1±5.4)、EF值(51.3±5.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CK-MB水平(16.3±5.1)、EF值(60.3±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积极溶栓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预后,其中急诊溶栓治疗较院内溶栓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内溶栓 急诊溶栓 疗效差异
  • 简介:摘要通过对恢复室中小儿全麻患者的恢复观察与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探讨小儿全麻手术后麻醉恢复室的护理方法。麻醉恢复室急救物品、设备及人员配备,使患儿在恢复室内均能安全地度过麻醉恢复期,平安返回病房。预见性评估和护理对策,降低了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及转运途中躁动、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保证了小儿患者的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急诊高危孕产妇院内转运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2例需院内转运的急诊高危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在转运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应用预见性护理的则为观察组。统计并对比两组孕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在院内转运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在急诊高危孕产妇的院内转运过程中,可将其转运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充分促进孕产妇满意度的提高,值得重视。

  • 标签: 急诊高危孕产妇 院内转运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急诊患者采用前急救护理措施的效果与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0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5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急救与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前急救与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住院相关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长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高血压急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参照组(54.28%),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急诊患者采用前急救与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恢复患者衰竭器官与系统,提升临床治愈率,应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急诊 院前急救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吉市北山社区3周岁儿童龋病患病状况及龋病活跃性检测研究。方法选取延吉市北山社区3周岁的儿童共749名,对其实施Cariostat龋易感性检测,记录整理所有儿童的患病状况与龋病活跃性。结果延吉市北山社区3周岁儿童龋病的患病率为68.36%,龋病活跃性表现为龋态值平均分值2.3±0.2分。结论延吉市北山社区3周岁儿童龋病患病率较高,龋病活跃性也较高,需要加以重视与预防治疗。

  • 标签: 龋病 龋病患病率 龋病活跃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高危胸痛患者采用前急救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106例进行研究,依据前急救措施划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前急救,50例,观察组增加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舌下含服,56例,观察两组疗效、诊断时间、并发症率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性左心衰(12.50%)、心源性休克(21.43%)、恶性心律失常(23.21%)及7d猝死率(10.7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8.00%、50.00%、62.00%、46.00%,P<0.05;观察组发病至治疗、至诊断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更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开展前急救措施,增加增加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舌下含服,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和控制病死情况的发生,缩短诊断时间,确保患者尽早接受有效治疗,加快康复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高危胸痛 院前急救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恶性心律失常的前急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治疗,观察其急救治疗结果,及抢救成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据统计,在选取的80例患者中有75例患者在3分钟之内抢救成功,占比93.75%,其中通过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等常规急救措施复苏成功的有35例,心肺复苏失败后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治疗复苏成功的有30例,有10例患者在接受电除颤抢救治疗后复苏成功;在抢救成功的75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7例,分别为2例伴有低血压、3例伴有心动过缓、2例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在常规急救治疗的基础上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药物联用电除颤,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院前急救 恶性心律失常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并针对其护理要点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新生儿,采集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研究,分析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本次65例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42例(64.52%),菌血症10例(15.38%),其他感染4例(6.15%),口腔感染5例(7.69%),胃肠道感染3例(4.62%),皮肤感染1例(1.54%)。分析感染因素,与新生儿体重、胎龄、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情况、侵入性操作等有关,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体重、胎龄、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情况、侵入性操作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护理中应严格控制危险因素,规范操作,改进护理措施,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某2015年至2016年(1-9月)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收集的36例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不过较集中在18~65岁;药物注射剂型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剂型;在药物种类方面,神经系统用药其ADR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抗微生物药;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或系统方面,皮肤和附件损失最为多见。结论应重视合理用药,加强ADR监测,及时上报ADR数据,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用药误区。方法随机从2017年1月—2017年7月我院儿科开具的呼吸系统疾病相关临床处方中抽取500例存在用药问题的处方,归纳总结处方存在的问题,分析用药误区。结果儿童药物使用剂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无指征用药、风寒风热类中成药使用不合理、儿童使用成人药物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用药的主要误区。结论加强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用药监管,提高处方规范性与药品使用合理性,避免用药误区,有利于保证患儿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

  • 标签: 小儿 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处方 用药误区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清洁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6月出的清洁手术病例共739例,自行设计“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发现,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百分率为38%,不符合规定要求,存在预防用药无指征现象;我院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为84.7%,其余在术后预防用药;281例预防用药的清洁手术中,预防用药疗程≤24h仅26例。结论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仍然突出,存在多种预防用药错误,应继续加强培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标签: 清洁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集中管理后,观察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效果。方法当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选取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实施传统管理模式下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列为对照组。然后就该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在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实施的集中管理模式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列为实验组。将两组的医疗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以及患者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结果经有关资料显示,实验组在实施集中管理模式之后,发现器械的清洗合格率高达100%。相较于对照组的95%来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实验组的患者仅有1例(1%)出现了感染情况,而对照组患者有10例(10%)发生了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管理方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也显示实验组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集中管理模式以后,不仅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感染率,而且还提高了医院器械的清洗合格率,较传统管理模式而言,具有很大的优势,满意度也高,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集中管理 院感控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理论和方法,就主动性筛查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医院内传播与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从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有无失访几方面,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数据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检索,获得相关文献共2428篇,经质量评估筛选后,其中1个随机对照试验(包含348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对其进行了系统评价。经分析,纳入的1个研究介绍了随机分配方法,描述了失访、丢失、退出病例,未具体描述分配隐藏及实施盲法,质量等级为C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ICU医院内MRSA携带或感染率分别为25.7/1000病人日数、25.1/1000病人日数(P=0.7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的1个研究未报道重症患者与主动性筛查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现有高质量研究尚缺乏有力证据支持主动性筛查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MRSA传播及感染的有效性,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做好手卫生措施可能更为重要。

  • 标签: 主动性筛查 重症监护病房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