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防治宫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到2022年4月,选取92例宫乏力性产妇为对象,经随机法分组,对照组应用宫素注射液,观察组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h、产后8h、产后24h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乏力性患者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减少,产后出血下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缩宫素注射液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治疗有效率 产后出血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探讨如何提高基层放射科的诊断准确,对基层放射科提升诊断准确性和专业知识能力进行研究。 方法 通过对医院内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基层放射科诊断准确和从业人员影像学诊断能力进行评分,通过 对影像学检验以及 症状的诊断情况进行测评,将基层放射科从业医技人员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培训组,常规组通过日常基层放射科影像学诊断知识进行训练,严格要求放射科影像学检查以及诊断的严密性以及精确度,每日进行总结。培训组通过专业团队对组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常规组训练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临床影像学知识教学和影像诊断学培训,从而提升基层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 诊断准确 。 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常规组在一年的训练后业务能力测评平均分为 8. 8 分,而培训组业务能力测评平均分为 9. 5 分,显著高于常规组。 结论 医院基层放射科业务水平以及 诊断准确 的提升,通过专业培训后提升效果明显,影像诊断学内容的学习对于基层放射科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定期对医院内基层放射科从业工作人员进行影像学基础知识培训以及影像诊断学培训,能够显著提升基层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诊断准确

  • 标签: 基层放射科 影像学 业务技术水平 诊断学分析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PDCA质量改进在提高责任护士病情知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 PDCA质量改进对漳州市某三甲医院甲状腺血管外科责任护士病情知晓情况进行整改,比较改进前后责任护士病情知晓情况。结果:运用 PDCA质量改进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达到 92.9%(39/42),明显高于应用 PDCA前的 76.2%(32/42) ,改进前后的各条目知晓对比, 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 PDCA质量改进能够有效提高责任护士病情知晓,提高分级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PDCA 责任护士 病情 知晓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对宫乏力性产后出血及对24h出血量影响。方法:整理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入院并自愿加入实验的96例宫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宫素+子宫按摩,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对比两组止血效果、产后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2h出血量、24出血量、止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恶露时间、术后月经量以及术后月经周期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宫乏力性产后出血实施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可以控制2h、24h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对产后恢复也起到积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对宫乏力性产后出血及对24h出血量影响。方法:整理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入院并自愿加入实验的96例宫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宫素+子宫按摩,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对比两组止血效果、产后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2h出血量、24出血量、止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恶露时间、术后月经量以及术后月经周期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宫乏力性产后出血实施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可以控制2h、24h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对产后恢复也起到积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不孕不育患者应用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中采用宫腔镜辅助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将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间前来我院就诊的 76例 不孕不育症患者作为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办法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对照组各有38例,患者均行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观察组采取宫腔镜辅助,对照组未用宫腔镜,对比两组输卵管再通、受孕。结果 观察组再通达到 94.74%,对照组为 78.95%,观察组显著更高( P< 0.05);且观察组受孕高于对照组( 73.68%> 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采取宫腔镜辅助输卵管插管通液能够有效提升不孕不育患者的输卵管再通,增强患者受孕几率。

  • 标签: 输卵管插管通液 宫腔镜 不孕不育 输卵管再通率 受孕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 7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2月 -2019年 4月间,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 2组,一组实施单一的宫素进行治疗,将其设为单一组,另一组实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宫素治疗,将其设为联合组,每组各 38例,分析 2组的治疗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术后 2h出血量以及术后 24h出血量。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组,术中出血量、术后 2h出血量以及术后 24h出血量均少于单一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宫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米索前列醇 缩宫素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当前产科中采用产科护理来降低剖宫产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于2018年9月,结束于2020年9月,研究对象为这一期间本院产科收治的产妇共88例,为了深入了解产科护理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将两组患者按照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将常规护理方式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将产科护理应用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比两组患者的产后指标以及剖宫产。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采用产科护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剖宫产,提高产妇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产科护理 自然分娩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提高患儿入院宣教接受的品管圈应用效果。方法:我科利用品管圈手法,对儿科患者家属的入院宣教进行了质量改进;并对比开展活动前后的接受、患者哭闹等情况,分析品管圈应用效果。结果:开展品管活动前( 2017年 1月)与开展品管活动后( 2017年 3月)比较,儿科患者家属对入院宣教的接受率由 6.25%上升至活动后 38%,经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护士宣教后,未掌握 52.5%降低至 27%,患者哭闹以 78.75%降至 57%,家属文化水平低接受差由 91.25%降至 61%,目标达成是 128.02%,进步为 98.08%。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儿科患者家属对入院宣教的完全接受,值得应用。

  • 标签: 患儿 入院宣教 品管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2月至 2018 年 1 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验的 225例临床标本,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并选取 2016 年 11 月至 2017 年 11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验的 225例临床标本,将其定义为对照组;全部入选的临床标本均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对全部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均完成后显示,研究组 225例临床标本中,共检测出 48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为 21.33%,对照组 225例临床标本中,共检测出 79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为 35.11 %,组间对比,存有明显的差异( p<0.05);且对两组临床标本中不同种类标本的阳性检出观察对比,呼吸道标本及伤口分泌物的阳性检出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标本( p<0.05)。结论:在微生物检验中临床上应将检验科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及能力等提高,并对相关检验操作流程进行规范,以将标本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提高,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不同临床标本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下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对术后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手术室内控制管理的有效措施。通过加强手术物品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无菌理念,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的监管措施,减少感染途径。结果:我院自加强手术室内控制管理后,行手术治理的患者手术感染明显降低,手术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加强手术室的科学管理及严格、有效控制,对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等进行指导干预,加强心理辅导,多方面了解患者心理、生理需求,对降低术后感染的至关重要。

  • 标签: 护理干预 术后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为探求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对降低在院内的感染发生的有效性,这里抽取住院的就诊患者120名,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人的观察者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加强护理质量的管理方式,并对两组患者在院的感染发生进行对比研究。得到实验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院感染达到9.2%,而没有实行护理质量管理的对照组则达到了25.1%,根据此结果可以看出护理质量管理确实能够降低患者的感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被临床使用。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院感控制率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检出。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100例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间为2017年1月-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对这100例患者均采取超声诊断的方法,分析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效果以及检出。结果:数据显示,在超声诊断方法的应用下,水肿型、出血坏死型诊断符合依次为86.56%(58/67)、84.84%(28/33);诊断准确可达86.00%(86/100);误诊为9.00%(9/100)、漏诊为5.00%(5/100)。结论:在急性胰腺炎诊断过程当中,通过超声诊断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患者疾病发展情况进行反映,而且超声诊断方法简便、安全性较高,且不会对患者带来任何损伤,因此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诊断 急性胰腺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组内共选取了 7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为我院产科于 2019年 5月至 2020年 4月收治,符合入组标准,按照卡牌法将 74例患者随机分配为了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产科护理新模式,每组 37例患者,并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满意度。 结果:应用产科护理新模式的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33例, 4例剖宫产,自然分娩 89.18%;而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自然分娩、剖宫产例数分别为 23例、 14例,自然分娩 62.16%,对比来看观察组自然分娩明显更高,( P< 0.05)。其次,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 24例、 11例、 2例,满意度 94.59%;对照组显效 20例,有效 9例,无效 8例,满意度为 78.37%,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在产科护理新模式下,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提高自然分娩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自然分娩 剖宫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营养干预对肿瘤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0例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模型组使用营养干预,对照组使用一般干预,记录并分析不同干预条件下患者的压力性损伤情况。结果:模型组使用营养干预后,相对于对照组,模型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出现明显下降,P

  • 标签: 营养干预 肿瘤患者 压力性损伤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心静脉置管(CVC)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控制缺陷的干预价值进行研讨。方法:本实验共选取68例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的患者均是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按奇偶数法将其分成讨论组(n=34)行PDCA循环管理和参照组(n=34)行传统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程度均观察比较。结果:本实验讨论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分别5.88%和29.41%,指标差异显著(P

  • 标签: 护理缺陷 护理满意度 中心静脉置管 PDCA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的牙石残留对牙周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8月-2020年8月这一阶段为研究区间,随机选取30例牙周炎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利用牙周内窥镜检查并记录患者的牙石残留量,并在复诊时对比牙周临床指标,分析牙石残留与牙周治疗的关系。结果:通过对比和记录发现,龈下刮治后牙石残留在4.6%以内的,复诊时90%以上的患者PD指数在3mm;而牙石残留在4.6%到12.37%的,复诊时90%以上的患者PD指数在4~6mm,剩余牙石残留大于12.37%的患者,在复诊时90%的PD指数可以达到6mm以上。结论:牙石残留会对牙周治疗带来影响,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配合患者良好的菌斑控制,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牙石残留率 牙周 治疗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 体检报告是一份客观、规范、系统的健康状况评价报告,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宁夏第五人民医院体检科在降低体检报告错误中应用PDCA循环法持续改进,降低了体检报告生成过程中的数据录入错误、评估建议不准确及重要异常结果漏报现象,提高了受检者的满意度,保证了体检报告的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法 体检报告 错误率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