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的是持续质量改进方式降低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的渗漏的影响。方法本院自2017年开始进行了持续质量改进,并建立了专门的设质量控制团队、设立了相应的质量控制目标、应用了质量控制方式,本次实验则对比了本院在2016年和2017年的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情况(检查例数、渗漏例数、平均渗漏量、渗漏程度),出现渗漏症状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2017年我院的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情况较2016年有大幅度改善,渗漏例数、平均渗漏量、渗漏程度都得到了有效的降低。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方式对于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情况而言,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增强CT检查的安全性和质量,有利于患者检查工作的进一步进行。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增强CT检查 碘对比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出血诊断时,应用CT检查(增强扫描)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间展开本次研究,将对应时间段内36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CT检查(增强扫描),并和手术所见进行对比,探讨CT检查的价值。结果本次影像学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22%,所得患者病灶长度和手术结果基本一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检查(增强扫描)对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出血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出血 CT 检查(增强扫描)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磁共振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 医院 2016 年 1 月 -2016年 6月收治的 2 00例磁共振增强扫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100 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SAS与 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 9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磁共振增强扫描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磁共振增强扫描 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CT增强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NP)标准的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抽签法平均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增强护理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CNP)标准,能够提高患配合度,提高图像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率,值得全方位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CT增强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期间确诊治疗的98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CT检查,研究组采用增强CT检查,依照手术病理学确诊结果核实两组CT检查肿瘤转移部位诊断准确率及患者病灶诊断结果,并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核实显示,研究组增强CT检查患者的肿瘤转移部位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诊断最小种植灶面积、长和宽度均比较符合,其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强CT检查可准确检查出腹部肿瘤腹腔转移部位及病灶情况,其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医生治疗提高准确诊断依据,使患者能够尽早得到有效治疗,该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检查 增强CT 腹部肿瘤腹腔转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CT增强扫描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标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CT增强护理水平、促进诊断效率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将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CT检查的6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观察范围,采用抽签的方法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将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应用于对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中,对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标准的观察组患者造影剂渗漏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增强扫描检查时间明显更短(P<0.05),由于注射故障而中断检查的患者例数显著更少(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应用于CT增强护理中可有效提高CT增强护理水平,促进诊断效率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CT增强 临床护理路径标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中体质指数(BMI)变化在调强放射治疗下鼻咽癌的预后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04年1月至2007年11月498例初诊经病理确诊并排除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治疗中BMI变化(ΔBMI)=治疗前BMI-治疗后BMI。应用ROC曲线寻找ΔBMI的最佳截点。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部病例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0.6%、83.7%、71.5%、79.3%。ΔBMI分别与5年无病生存率(p=0.001)、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0.002)、总生存率(p<0.001)显著相关。1.04kg/m2是ΔBMI的最佳截点(敏感度75.7%,特异度46.8%)。ΔBMI≤1kg/m2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90.9%vs.78.5%,p<0.001)、无远处转移生存率(80.4%vs.65.1%,p<0.001)、总生存率(88.0%vs.73.0%,P<0.001)显著高于ΔBMI>1kg/m2的患者。结论ΔBMI是在调强放射治疗下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体质指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实施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及评估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8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儿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及评估,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及头围增长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及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开展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及评估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及评估 护理
  • 简介:【 摘要】 目的: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疗效观察。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 2014 年 8 月 ~2016 年 8 月收治的 60例手足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过程,治疗组采用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过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痊愈时间等指标结果。结果: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0.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部骨折患者采用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方式后,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痊愈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治疗后安全、高效恢复健康。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自身增强 可吸收棒 手足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联合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110例胰腺疾病患者MRI及MSCT增强扫描资料,其中慢性胰腺炎55例,胰腺癌55例,分析联合使用诊断胰腺癌的效果。结果联合应用MRI及MSCT比较单独使用MRI、MSCT,其准确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RI及MSC联合诊断鉴别胰腺疾病,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MRI MSC 慢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对比CT与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普通CT扫描,观察组行增强CT扫描。之后,由2名以上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将所有阅片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内容包括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最小检出种植灶大小、平均长宽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确诊率为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同时,经观察组患者的最小种植灶及其长度与宽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诊断中,增强CT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普通CT诊断,定性更为准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增强CT 腹部肿瘤 腹腔转移 诊断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多排螺旋CT(MDCT)动态增强的表现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术前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临床和MDCT检查资料的17例PRCC。重点分析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肿瘤实质成分、MDCT平扫和多期增强肿瘤实质的密度变化、肿瘤强化方式等。结果17例PRCC均为单侧肾脏肿块,左肾10例,右肾7例;肿瘤呈类圆、椭圆形12例,巨大不规则形5例。肿块最大直径为1.7-13.0cm,平均长径为(6±4)cm。4例为实性结节,13例肿瘤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囊变,其中小囊变9例;5例肿瘤内见钙化、出血灶,6例有临近组织侵犯或淋巴结转移。PRCC非囊变、坏死区MDCT平扫、增强皮质期、髓质期及分泌期CT值分别为33-43Hu、40-97Hu、50-84Hu、51-72Hu。对应CT值均数分别为(38±3)Hu、(64±17)Hu、(67±11)Hu及(64±6)Hu。肿瘤实质多期增强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质呈轻-中度强化,呈"慢进缓出"改变。结论PRCC的动态增强MD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有助于提高该肿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肾肿瘤 肾细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对提高血气分析标本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我院住院的患者的200份血气标本为对照组,采集动脉血标本前相关医务人员未经专门培训。对同一批医务人员进行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培训后,选取2017年6-12月采集的200份的血气标本为试验组。在进行血气分析检测前,评估两组标本的合格率并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200份样本中10份有气泡、5份存在血标本凝集、10份血量不足0.5ml,139份血量不足1.5ml,而只有36份血量为1.5ml,合格率18%。培训后,试验组200份标本198份合格,合格率为99%,只有2份为不足1ml,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增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可有效提高血气分析标本的合格率,有助于保证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 标签: 医务人员培训,血气分析标本,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脏增强 CT技术与肝脏 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86例肝癌患者,分别采用肝脏增强 CT技术诊断与肝脏 MRI技术诊断,对两种不同诊断技术的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采用肝脏 MRI技术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采用肝脏 CT技术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癌患者中采用肝脏 MRI技术诊断,显著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率,为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脏增强 CT技术 肝脏 MRI技术 肝癌 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渗漏的有效预防管理措施,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0例需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发生渗漏的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随后选取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80例需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组。自2014年1月开始针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发生的渗漏的原因对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改进。比较改进前后两组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渗漏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对降低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率。

  • 标签: 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预防管理措施,临床价值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结肠癌术前 T 分期进行过程中, MRI 联用多层螺旋 CT 增强扫描的 临床应用 价值。 方法: 对 任职医院 201 4 年 3 月 ~201 5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 104 例分别进行 MRI 、 MSCT 增强扫描以及两种方式联合扫描,以此对术前 T 分期进行记录,将影像 T 分期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MRI 对结肠癌 T1-2 、 T3 、 T4 分期准确率分别为 84.9% 、 73% 、 65% ; MSCT 增强扫描对结肠癌 T1-2 、 T3 、 T4 分期准确率分别为 55% 、 21.5% 、 75% 。 MRI 联合 MSCT 联合检查对 T1-2 、 T3 、 T4 分期准确率分别为 91% 、 86.3% 、 75% 。 结论: 通过 MRI 联合 MSCT 增强扫描能够对结肠癌手术前 T 分期的准确率予以提升,从而为患者制定临床治疗方式提供依据。

  • 标签: 结肠癌 术前 T 分期 MRI MSCT 增强扫描 联合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和MRI对乙肝肝硬化背景下肝癌增强效应的比较研究。方法将我院4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均行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与MRI两种检查。观察密度,大小,数量,位置,脂质和脂质的存在与否,并集中观察CT和MRI动脉期。将延迟期病变密度与背景肝实质进行比较。结果40个SHCC病灶中CT动脉期13个为5级,14个4级,7个3级,4个2级,2个1级;CT延迟期11个3级,15个2级,14个1级;MRI动脉期24个5级,10个4级,4个3级,1个2级,1个1级;MRI延迟期2个5级,3个4级,13个3级,11个2级,11个1级。MRI动脉期SHCC的等级评分显著高于CT动脉期(图1),CT延迟期SHCC的等级评分显著低于MRI延迟期。结论MRI动脉期对肝癌小病灶的检出优于CT,对乙肝患者使用MR检测,可帮助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及恢复。

  • 标签: 乙肝肝硬化 肝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女性的常见疑难疾病,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发病机制的研究至今还未达到十分明晰的地步,近年来国内学者提出“在位内膜决定论”表明不同患者(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未患子宫内膜异位症者)的在位子宫内膜存在差异,这一学说与中医的体质学说相吻合。文章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决定论与中医体质学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以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奥氮平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阿立哌唑、奥氮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体质量、血糖以及血脂水平。结果阿立哌唑组与奥氮平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之间比较(95.65%VS9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治疗后体质量、FBG、TG、TC等与治疗前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奥氮平组治疗后体质量、FBG、TG、TC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以及阿立哌唑组患者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相当;阿立哌唑对患者的体质量、血糖以及血脂水平影响较小。

  • 标签: 阿立哌唑 奥氮平 精神分裂症 体质量 血糖 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