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围手术期静脉栓塞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科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26例脊柱手术患者进行下肢静脉栓塞(DVT)风险评估,对于评估为DVT高风险的患者,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对发生DVT的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疗效。结果126例脊柱手术患者经DVT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中、低风险47例,高风险44例,极高风险35例。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3.97%;无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进行DVT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对已发生DVT的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脊柱 围手术期 深静脉栓塞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将对患者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出现静脉血栓的相关影响因素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静脉血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25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为转归情况、治疗方案、症状特点、预防措施、高危因素等。结果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16例患者出现了下肢静脉血栓,其中有5例患者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11例患者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患者,其诊断分布为1例血友病性关节炎,1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4例股骨颈骨骨折。所有患者均存在1—4种合并症,绝大部分患者的预后情况相对较好。结论导致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后出现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代谢性内科疾病、高龄、长期卧床、髋部骨折等。在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对于围术期的药物疗法以及物理疗法必须进行规范处理,以此来防止患者在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通过对患者给予早期预防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但不能杜绝此类情况的出现。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形成情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正>2008年3月,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发布了我国第一版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诊治指南,对提高我国DVT诊治水平、规范治疗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四年来由于DVT诊断和治疗出现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技术,为适应这些发展,血管外科学组委托第五届静脉论坛轮值主席李晓强教授执笔对第一版指南进行修订。新版指南的修订历经半年多的时间,经多位专家先后于2011年9月2日苏州会议,9月10日第五届中国静脉论坛(北京),12月10日三亚会议,对第二版的指南反复研究,认真修改,最终完成修订。参加本指南修订的我国血管外科著名专家有:(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常光其、陈翠菊、陈忠、董国祥、符伟国、戈小虎、谷涌泉、管珩、郭曙光、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低分子肝素 诊断 抗凝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静脉瓣膜反流程度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2012年6月896例原发性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PCVI)的患者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69例患者进行系统抽样调查,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及下肢静脉的反流程度对患者进行Kistener分级,探讨下肢静脉瓣膜反流程度与临床症状分级(C分级)、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VCSS)及功能障碍评分(VDS)的相关性。结果下肢静脉瓣膜反流程度与C分级、VCSS、VDS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37、0.505和0.449,P<0.001);穿通支病变对临床症状分级、临床症状严重度、劳动力丧失度有重要影响,并与下肢静脉反流程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5、0.709、0.845和0.902,P<0.01);伴发疾病、是否处理伴发病及是否穿弹力袜对临床症状分级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处理伴发疾病对临床症状严重度及劳动力丧失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PCVI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受下肢静脉瓣膜反流程度及穿通支静脉功能状态的影响,静脉瓣膜修复对本病的远期疗效及降低复发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Kistener分级 CEAP分级 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 功能障碍评分 系统抽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屈指肌腱止点处断裂是否经骨钻孔固定临床疗效对比屈指肌腱止点处断裂是否经骨皮质固定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屈指肌腱止点处断裂患者,采用钢丝固定,其中第一组25例钢丝经末节指骨钻孔钢丝经皮质固定从皮肤穿出固定于甲根部,第二组25例不经末节指骨钻孔,钢丝经末节指骨2侧绕过后,钢丝紧贴指骨2侧从皮肤穿出固定于甲根部,随访3~12个月,第一组病人发生2例固定钢丝难以拔出,其中一例拔出钢丝过程中肌腱再断裂,余23例病人远指间关节屈曲良好,关节活动度(TAM)评分优良率达100%。第2组钢丝均顺利拔出,远指间关节屈曲良好,关节活动度(TAM)评分优良率达100%。

  • 标签: (Tendons) 指(Fingers) 关节(Joints)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莫匹罗星软膏在护理静脉留置针中的临床疗效,探讨静脉置管后导管出口感染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导管出口感染病例160例患者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普通换药的方式外加莫匹罗星软膏对患者进行外用治疗,治疗应每日一次;对照组的80例患者只采用普通药物进行治疗,每周1次,观察患者换药及治疗胡的效果。结果常规换药外加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导管出口感染,该种方式的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常规换药治疗,χ2检验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检验比较两组治疗疗程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的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平均疗程分别是3.45±0.14和4.45±0.17。结论普通换药+莫匹罗星软膏在治疗中心静脉置管后导管出口感染的疗效较单纯换药处置有效,为CVC后导管出口感染的治疗护理工作提供了参考方法。

  • 标签: 莫匹罗星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出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预防骨科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的护理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预防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足底静脉泵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测患者在术后是否出现静脉血栓来评定足底静脉泵的预防疗效。结果对照组有9例患者出现静脉血栓,而观察组只有1例出现静脉血栓,有效预防率为97.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足底静脉泵能够有效预防骨科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足底静脉泵 骨科 下肢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观察酸性氧化电位水(EOW)对烧伤Ⅱ度创面和感染创面杀菌的作用。方法烧伤Ⅱ度创面(A组)和烧伤感染创面(B组)各20例,EOW用于2组换药时的创面冲洗,A、B组分别选取同~患者相对部位、相同类型创面以生理盐水冲洗作为对照1组和对照2组。在创面处理前(T0)及处理后的第1、4及7天(T1,T4,T,)对创面进行涂抹采样,棉拭采样端接种实验细菌进行培养(37℃培养48h),计算各组创面菌落数,并比较处理后菌落数下降的幅度。结果处理后,各组烧伤创面菌落计数均明显减少(P〈O.01),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菌落数的差值逐渐增大(P〈0.01),呈时间依赖性;A、B组创面菌落数减少的幅度分别大于对照l、2组(P〈O.01)。结论EOW对烧伤Ⅱ度创面和感染创面杀菌作用优于生理盐水。

  • 标签: 酸性氧化电位水 烧伤深Ⅱ度 感染创面 菌落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造成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440例,对术后发生静脉血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导致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文440例患者中共25例发生静脉血栓,将其作为观察组,患者均存在1个以上的合并症,包括糖尿病、肾功能障碍、高血压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另选取440例患者中未发生静脉血栓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可得,观察组的卧床时间更长、年龄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与高龄、合并疾病、长期卧床有关。

  • 标签: 人工髋关节 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在神经内科应用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2例,A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B组患者采用股静脉置管,C组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A、B、C三组患者静脉置管的穿刺一次成功率、留置管留置的时间、患者的舒适度,留置管引发的并发症等。结果三组患者的穿刺一次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的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低于A、C两组,p<0.05;A组患者的留置管引发的并发症低于B、C两组,p<0.05;C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高于A、B两组,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在神经内科应用过程中具有安全、方便、快捷等优点,但临床使用中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方法。

  • 标签: 神经内科 三种深静脉置管 效果比较
  • 简介:目的总结手术取栓与导管直接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股静脉切开取栓+下肢挤压驱栓、CDT治疗及单纯抗凝治疗。通过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其早、中期疗效。结果7例中央型血栓(股青肿)患者行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及19例混合型血栓患者行CDT治疗,术后1周患者静脉通畅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分别为(76.46±11.42)%及(69.17±8.79)%;其术前、术后1周膝上、膝下10cm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4例周围型血栓患者行保守治疗,静脉通畅率为(56.09±4.23)%。治疗前、后1周静脉通畅评分及治疗前、后1周膝上、膝下10cm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个月。24例股静脉切开取栓及CDT治疗患者在随访期间,肢体肿胀完全消退,下肢静脉主干通畅,无溃疡形成。9例保守治疗患者在随访期间,有6例肢体轻微肿胀伴浅表静脉扩张,轻度色素沉着;3例肢体肿胀稍消退,出现小腿溃疡及色素沉着。结论手术取栓或CDT治疗急性下肢DVT能迅速改善静脉回流障碍,早、中期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治疗 取栓术 导管直接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42位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即康复锻炼组与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21人。对照组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康复锻炼组的患者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康复锻炼,评价与分析对照组和康复锻炼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手术以后的伤口引流量、平均速度以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结果在将两组的患者在手术以后的伤口引流量进行比较以后,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取了经围术期护理以后对照组与康复锻炼组患者的平均速度与一周峰速都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同手术以前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锻炼组的患者更为明显(P<0.05)。手术以后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明显要高于康复锻炼组,将两组进行比较以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的静脉血栓发生率有直接的影响,同时进行手术以后的康复训练,使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能够降到最低,这种方法,安全有效。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在骨创伤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的应用和提高滤器取出率的途径。方法对2007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6例骨创伤合并下肢DVT(均经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于骨科手术前均置入可回收滤器,以预防围手术期发生致命性肺梗塞(PE)。采用圈套器联合导丝牵拉法处理倾斜滤器;对滤器内大块血栓置管溶栓治疗。结果486例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均置入成功。围手术期无症状性PE发生。滤器在体内的留置时间为(18.4±4.3)d,其中152例捕获到血栓。447例患者进行了滤器取出操作,共取出滤器441个,技术成功率为98.7%,6例取出失败。总的滤器取出率为90.7%。结论可回收滤器用于骨创伤合并下肢DVT患者可有效预防PE。完善的患者信息登记和随访、妥善处理滤器内血栓和滤器倾斜,有助于提高滤器取出率,更好地发挥可回收滤器的优势。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腔静脉滤器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在筋膜下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对切口脂肪液化裂开再缝合后愈合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涿州市医院收治的切口脂肪液化裂开患者1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单纯行二期清创缝合75例(对照组)。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二期缝合的基础上,在筋膜下行VSD术63例(观察组),用中央吸引器对切口持续负压吸引5~7d,观察二组患者的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切口继发感染和再次裂开二种症状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13.07,P=0.0054、0.0002)。结论在筋膜下使用VSD技术,负压吸引对于切口脂肪液化裂开的术后处理有积极意义,而且方法简便易行,缩短愈合时间。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引流术 筋膜
  • 简介:目的总结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经验与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对23例Cockett综合征并发急性下肢DVT患者进行经股静脉切开取栓联合同侧髂静脉腔内介入治疗。男8例,女15例;年龄36~76岁,平均59.3岁。血栓累及左侧髂股静脉者21例,累及右侧髂股静脉者2例。患肢表现为明显肿胀、疼痛,术前经血管超声诊断明确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取栓前均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取栓后经同侧股动脉顺行造影确诊Cockett综合征,对髂静脉重度狭窄段介入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共植入28枚自膨式血管支架。1例术后伤口出现血肿,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时间为3~26个月,平均11.7个月,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复发。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形式对患者进行评价,21例患者符合治愈标准;2例患者符合治疗好转标准。结论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DVT的方法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结果满意,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腔内介入 取栓术 COCKETT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