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死亡人体胸肌组织中rRNA亚基的稳定。方法在我司法鉴定中心选取30例死亡案例,尸体存放时间不超过1天,无明显尸体腐败征象。派专人负责记录尸体死亡时间、年龄、性别。在标本胸大肌取组织块,PBS清洗,RNAlater处理后,放入冰箱统一测定RNA的两类亚基18srRNA、28srRNA。结果18srRNA亚基在24小时、48小时、96小时、168小时的Ct值分别为(23.4±5.6、21.4±7.5、20.3±5.6、18.9±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srRNA亚基在24小时、48小时、96小时、168小时的Ct值分别为(22.9±8.3、21.3±6.4、20.2±7.4、19.4±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胸肌组织中18srRNA和28srRNA亚基稳定好,适于作为晚期死亡的推断的内参基因。

  • 标签: 18srRNA 28srRNA 胸肌组织
  • 简介:目的:总结对中青年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康复治疗中核心稳定训练的方法,及该治疗在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对55例20-50岁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配合核心稳定康复治疗训练,康复训练包括拉伸训练及核心稳定训练,使患者逐步达到身体柔韧,肌肉有力的状态,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周、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估。结果:评分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两者具有相关性,患者功能和疼痛评分逐步下降,评分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核心稳定训练用于中青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治疗,其缓解疼痛及恢复功能效果显著,而且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疗效保持良好。本课题首先进行拉伸训练,增强机体的柔韧性,训练难度适中,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再增加核心稳定训练,增加肌肉力量,指导患者主动康复锻炼,提高机体内在稳定,起到缓解疼痛增强功能的作用。

  • 标签: 康复治疗 中青年 非特异性下背痛 核心稳定性训练
  • 简介:目的:明确运用BTEprimusRS系统行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稳定的影响。方法: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者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运动疗法训练;实验组运用BTEprimusRS系统行等速肌力训练。10次为一疗程,共行3个疗程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评定采用的评分系统分别为:疼痛严重程度评定:采用标准视觉类比量表(VAS),关节活动范围、峰力矩: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进行评定,功能障碍程度采用Lequesne指数评价。结果:运用BTEprimusRS系统治疗后所有患者各项测试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是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大,并且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关节活动度、VAS、肌力及Lequesne指数均较训练前有所改善。结论:运用BTEprimusRS系统行等速肌力训练可对OA患者膝关节稳定有明显改善。

  • 标签: BTEprimusRS 等速肌力训练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评价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120例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扫描结束后进行平扫横轴位重组图像/增强扫描横轴位重组图像(ARI/CE-ARI)后处理重建技术;计算出不同类型斑块的平均CT值,对不同类型斑块的强化程度、不同类型斑块血管壁的强化程度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20例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单侧38例,双侧82例,共计发现斑块316处,其中非钙化斑块85处,混合斑块103处,钙化斑块128处。统计学分析显示非钙化斑块处血管壁强化程度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1,P<0.01),非钙化斑块的强化程度与管壁强化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r=0.97,P<0.01)。结论MSCTA在评价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斑块稳定等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可以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血管壁的强化程度与斑块的稳定之间存在相关性。

  • 标签: 椎动脉 基底动脉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对卵巢恶性肿瘤术前定性误诊原因,提高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确诊超声误诊的卵巢恶性肿瘤的声像图表现,归纳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果16例经超声提示附件区良性占位的病例经手术均确诊为卵巢恶性肿瘤。其中,卵巢浆液性囊腺癌7例;粘液性囊腺癌2例;转移瘤2例;恶性畸胎瘤2例;卵巢恶性颗粒细胞瘤1例;卵巢恶性无性细胞瘤1例;卵巢小细胞癌1例。结论卵巢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复杂,其声像图表现多变,某些恶性肿瘤缺乏典型声像图特征,没有规律可寻;超声医师对某些恶性肿瘤超声表现认识不足,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卵巢 恶性肿瘤 超声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幼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例幼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1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3、16个月;致伤原因均为汽车碾压伤.损伤情况:1例女性患儿右髂骨骨折、右耻骨上下支骨折、左骶髂关节脱位,伴有失血性休克和右股骨转子间骨折;另1例男性患儿耻骨联合分离,左髂骨骨折,伴有左股骨干骨折.2例患儿骨盆骨折按Torode-Zieg分型均为Ⅳ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别为5、18d.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本组2例患儿手术时间分别为300、36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400mL.2例患儿术后分别获48、19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评定:2例均为优.2例患儿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0、12周.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分别为91、95分,疗效评定均为优.末次随访时2例患儿双下肢均等长,行走无疼痛,下肢无旋转,步态良好.结论儿童骨盆骨折临床并不多见,<2岁的幼儿更是极其罕见.对于移位明显且伴有耻骨联合分离及骶髂关节脱位的幼儿骨盆骨折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尤尼舒)、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疗效。方法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严格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疗程为1周,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长期服用。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3.3%,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率27.8%,总有效率72%。两组比较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三个月,对照组有3例发生心肌梗死,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心肌梗死,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可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辛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50-01
  • 简介: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与氢质子波谱(1H-MRS)成像在乳腺癌定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78例,共计82个肿瘤作为研究组,其中乳腺癌54个,良性肿瘤28个。全部病例均于术前行磁共振动态增强后1H-MRS检查,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的DCE-MRI及1H-MRS表现,并将MRI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等。结果DCE-MRI检查单独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71%,准确性为82%,阳性预测值为86%,阴性预测值为74%。1H-MRS检查单独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6%,准确性为89%,阳性预测值为92%,阴性预测值为83%。DCE-MRI联合1H-MRS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82%,准确性为93%。结论磁共振波谱与动态增强扫描单独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及准确率较低,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其敏感性和诊断准确率,对乳腺癌的术前定性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手段治疗;治疗组加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1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生化指标和CRP、TIB均得到显著改善,和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同期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采用。

  • 标签: 瑞舒伐他汀,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52-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夹板加石膏托治疗四肢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四肢不稳定骨折的病人36例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小夹板加石膏托治疗,观察并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为优所占比例为61.1%,良所占比例为16.7%,差所占比例22.2%,即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为优所占比例为83.3%,良所占比例为11.1%,差所占比例12.5%,即总有效率为94.4%。以上两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夹板加石膏托治疗四肢不稳定骨折,比保守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治疗四肢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小夹板加石膏托 临床治疗 效果 四肢不稳定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布氏杆菌脊柱炎的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布氏杆菌脊柱炎的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椎体受累,且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软组织肿胀,但未见明显脓肿形成;6例增强扫描可见病变椎体内骨髓水肿部分均匀强化,椎旁软组织肿胀影均匀强化,其内未见无强化的脓腔。结论低MRI对以腰背痛为首发症状的布氏杆菌脊柱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增强扫描对布氏杆菌脊柱炎的诊断有特殊的诊断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脊柱炎 腰背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孟鲁司特与噻托溴铵联合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08-2014.08期间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随机取样法将其按照11比例分成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与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孟鲁司特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每组各有20例患者。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6分钟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更加突出,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也有多改善,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孟鲁司特 噻托溴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52-01
  • 简介: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两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3年4月间对9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分为DHS组45例与PFNA组5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等数据。结果PFNA组和DHS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有显著差异,而在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DHS组。结论对于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系统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的优点。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