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时蛋白(APP)的测定在小儿感染性腹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对103例感染性腹泻患儿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CRP)、铜蓝蛋白(CER)、触珠蛋白(HPT)及α1酸性糖蛋白(AAG)的检测。结果:细菌性肠炎组和病毒性肠炎组血清CRP、HPT、AAG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细菌性肠炎组与病毒性肠炎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重型病毒性肠炎的血清CRP、HPT、AAG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病毒性肠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轻型病毒性肠炎组和正常对照组CRP、HPT、AAG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WTBXⅢP>0.05),CER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APP水平还不能完全作为细菌性肠炎与病毒性肠炎鉴别的指标,但对于鉴别病毒性肠炎病情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时相蛋白 测定方法 感染性腹泻 病毒性肠炎 细菌性肠炎
  • 简介:目的了解双特异抗体在固酶联免疫方法中对抗原或抗体的固化是否有优化作用。方法通过血型糖蛋白A(GPA),将抗GPA,抗HIVp24抗原的双特异抗体间接包被到固上,建立检测HIVp24抗原的“间接”双抗夹心ELISA方法,并把“间接”双抗夹心EISA方法对HIVp24抗原的检测结果与抗HIVP24抗原单克隆抗体直接包板的“直接”双抗夹心EISA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用双特异抗体建立的“间接”双抗夹心ELISA方法对HIVp24抗原的检测下限为3.2ng/ml,抗HIVp24单克隆抗体直接包板的“直接”双抗夹心EISA方法对HIVp24抗原的检测下限为6.3ng/ml。结论结果表明双特异抗体对ELISA方法的检测效果有改善作用。

  • 标签: 应用 双特异抗体 固相酶联免疫测定
  • 简介:目的建立石英谐振压电基因传感器检测系统液稳定平台并应用该检测系统实时检测链置换扩增(SDA)反应。方法①观察以金属夹具式和粘胶式两种检测池连接方式构成的传感器在液相中的频率稳定性;②以巨细胞病毒(HCMV)为检测对象,建立链置换扩增(SDA)反应系统;③传感器检测系统对HCMVSDA反应进行实时检测。结果①新型金属夹具式可调节及可换式传感器检测池可实现传感器在液相中的频率稳定性;②链置换扩增(SDA)反应可引起压电基因传感器的频率持续下降;③在一定范围内核酸杂交所引起的频率下降幅度与加入的靶序列浓度呈正相关;结论成功构建压电基因传感器液检测平台并实现对链置换扩增(SDA)反应的实时检测;该系统可直接检测基因组DNA并可广泛应用于病源微生物的临床检测。

  • 标签: 实验检测 压电基因传感器 液相稳定平台 HCMV 巨细胞病毒 链置换扩增
  • 简介:目的:用免疫色谱法抗-MPB64单克隆抗体快速检测和诊断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群的方法学评价。方法:共收集20株临床标本分离菌株、11株参考菌株和1株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应用免疫色谱法检测在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并和传统鉴定方法、实时荧光探针定量PCR法(FQ—PCR)作比较研究。结果:用免疫色谱法检测1株标准菌株为阳性,检测11株参考菌株发现用该法能完全区分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对20株临床分离的标本用免疫色谱检出11株结核菌菌群,检出率为55%;用传统鉴定方法检出10株,其中未能检出的一株为混合菌感染;用FQ-PCR法检出10株,其中未能检出的一株为牛结核菌。免疫色谱法能检测到的最低菌浓度为10^5CFU/ml。免疫色谱法、FQ—PCR法和传统鉴定方法的平均耗时分别为15分钟,1~2天和30天。结论:免疫色谱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敏感和特异性鉴别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免疫色谱法 抗-MPB64单克隆抗体 结核分枝杆菌 菌群 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