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黏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之一,最常发生于腮腺(约占2/3),其次为腭部、小唾液腺(特别是磨牙后腺)及下颌下腺,而发生于由涎石导致的慢性炎性下颌下腺者极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慢性炎性下颌下腺的黏液表皮样癌病例,并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 标签: 涎石病 下颌下腺炎 黏液表皮样癌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高血循肌间血管瘤(IMH)的CT、MRI(包括磁共振动态增强)的表现特征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1-2013年间1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口腔颌面部IMH患者的术前影像资料.其中男3例,女15例,年龄5-57岁,平均年龄33.4岁.结果:CT、MR图像显示,6例患者累及多块肌肉,12例累及单块肌肉.好发于咬肌(6例)及舌体(6例).3例患者影像表现为高血循病变,磁共振动态增强的SI-time曲线为Ⅱ型:早期快速强化后出现平台期,病理分型为毛细血管型2例、混合型1例.15例患者影像表现为低血循病变,SI-time曲线为Ⅰ型,病理分型为海绵血管型.4例发现静脉石.结论:IMH的CT、MR影像表现及其SI-time曲线分型,能进一步帮助诊断其病理分型。

  • 标签: 肌间血管瘤 磁共振 高血循病变 低血循病变
  • 简介:2014年12月12日,中华口腔医学会与哈佛大学医学院糖尿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口腔健康与糖尿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朝阳金茂威斯汀酒店召开。会议旨在深入研讨口腔疾病与糖尿之间的内在联系,会议邀请哈佛大学医学院糖尿病中心多名国际知名教授做相关报告,涉及口腔医学、内分泌医学、营养以及医疗信息技术等多个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糖尿病中心 学术研讨会 口腔健康 国际 哈佛大学医学院 中华口腔医学会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混合型Rosai-Dorfman(RDD)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混合型RD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对其进行随访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光镜下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胞质苍白或呈嗜酸性淡染的特征性组织细胞,可见明显的淋巴吞噬现象(emperipolesis),免疫组化S-100和CD68染色阳性,CD1a阴性。本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伴有颌面骨破坏吸收,容易误诊。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等治疗后病情控制。结论头颈部混合型RDD具有一定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但临床表现多样,诊断较困难。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效果不确定,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密切随访。

  • 标签: ROSAI-DORFMAN病 组织细胞增多症 头颈部 诊断
  • 简介:目的应用比格犬制造年轻恒牙根尖周炎动物模型,并进行再生性牙髓治疗(regenerativeendodontictreatment,RET),组织观察治疗后牙根发育情况,为进一步探寻炎症与损伤修复的关系以及RET后组织修复的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3只6月龄的比格犬,每只犬双根前磨牙4颗,共12颗牙,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根尖周炎组、空根管组以及RET组,每组3颗牙。RET后3个月全麻下处死实验动物,颈静脉灌流固定,将上下颌骨取下后固定1周,pH7.2的10%乙二胺四乙酸脱钙3个月。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根尖周炎组根管内可见大量免疫细胞,无新组织修复;空根管组根管内仅有纤维性修复;RET组根管内、根管壁以及根尖部有新组织形成,使根管壁增厚,牙根增长,根尖孔闭合,牙根继续发育。结论在有效根管消毒、控制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的基础上,机体即能发挥一定限度的组织修复能力;RET过程刺破出血本身造成局部适度的损伤,可能进一步激发了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利于新组织的形成,使牙根继续发育。

  • 标签: 年轻恒牙 根尖周炎 再生性牙髓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umbilicalcord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hUCMSCs)体外长期传代扩增后形态表型、增殖及分化特性的变化。方法:分别以双酶消化及组织块法分离培养hUCMSCs;细胞传至18代(P18),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细胞周期、干细胞表型、多向分化能力的变化,全面评测连续传代对hUCMSCs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双酶消化结合组织块法可高效分离获得大量hUCMSCs,细胞稳定传代并保持间充质干细胞特性;早期细胞多呈长梭形或纺锤形,至P18时呈多角不定型且细胞体积变大,胞浆增加明显。传代至P18后,hUCMSCs的群体倍增时间增加至60h以上,绝大多数细胞处于G0/G1期,且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fibroblast,CFU-F)形成降低,克隆集落减小。hUCMSCs可表达且不因持续传代丢失间充质干细胞标记,但仅早期传代细胞表达多能干细胞标记Oct-4及SSEA-4。特异性染色及相关基因表达检测提示P18hUCMSCs的成脂肪、成软骨及成骨诱导分化能力较早期传代细胞减弱。结论:hUCMSCs是具备高增殖活性和多向分化特性的间充质干细胞群,体外长期传代扩增的hUCMSCs呈现一定的复制性衰老趋势,但不会丢失干性,可稳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并保持分化活性。

  • 标签: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传代 增殖 分化
  • 简介:固定义齿修复过程,为获得设计良好、制作精密的修复体,对牙体预备及印模制取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良好的排龈要求在获得清晰印模的同时保护龈沟底部的上皮附着,确保生物宽度不被侵犯。因此,优良的固定修复离不开正确合理的排龈,对于平龈或龈下边缘的修复体而言,排龈操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作者就近年来排龈技术在固定修复的发展及应用作一简要的综述。

  • 标签: 排龈技术 排龈 固定修复 临床应用
  • 简介:以钽为基础的金属生物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骨植入物材料,但目前这种材料在种植牙的应用并不常见。近年来,钽因耐腐蚀性强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被引入了种植牙并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本文将对钽及多孔钽的生物特性,以及钽基金属生物材料(多孔钽、钽合金和钽涂层)种植牙的生物特性和现阶段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多孔钽 涂层 种植牙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扩弓与包绕牙合垫式口内固位装置结合上颌前牵引矫治的效果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23例骨性Ⅲ类上颌后缩患者,分为快速扩弓结合上颌前牵引组(13例)和包绕牙合垫结合上颌前牵引(1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前牵引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配对t检验;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前牵引后的差值变化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矫治后均出现SNA增大、ANB减小、下颌骨长度增加、Y-axis、MP/FH、MP/SN、PP/MP、U1-SN增大、前下面高、前面高、后面高增加。这些指标的变化差异有统计意义。快速扩弓组患者前颅底长、上颌骨长度(Ptm-A)明显增加,下切牙明显舌倾。包绕牙合垫组患者后颅底长明显增加,面角明显减小,前面高明显增加。两组间对比:S?Ba、NPg-FH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其余测量值变化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使用快速扩弓与包绕牙合垫加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上颌后缩患者在临床上是确实可行的,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快速扩弓 前方牵引 上颌后缩
  • 简介:研究的目的是对负荷超过1年的Ankylos种植体周围组织反应和骨一钛界面进行组织和组织形态学分析。从Chieti-Pescara大学口腔医学院的种植中心检索Ankylos种植体负荷超过1年回收的人群档案。一共检索到4颗种植体:其中1颗是负荷3年后回收(Friadentplus种植体表面).2颖为35年后回收(Friadentplus种植体表面),还有1颗是10年后回收(DeepProfile种植体表面)。所有种植体都曾载荷,其中2颗为即刻负荷。种植体1颗因折裂而回收,1颗因上部结构折裂而回收,其余2颗因伴有或不伴有炎症的骨吸收而回收。负荷3年和35年后回收的种植体周围为含极少细小骨髓腔的致密骨;而负荷10年后回收的种植体周围为松质骨。3种有效螺纹状的骨一种植体接触百分比分别是:负荷10年后回收的为35%;负荷3年后回收的为99%.负荷35年后回收的为100%。在骨一种植体界面上未见不良反应,从微观结构层面上看,种植体周围骨一种植体接触率高。数据显示这些种植体在长期的功能状态下持续不问断进行骨改建有维持骨结合的潜能。

  • 标签: 骨组织反应 牙种植体 体负荷 组织形态 组织学 周围
  • 简介:目的:检测维甲酸(Retinoicacid,RA)诱导小鼠胚胎腭裂模型胎鼠舌体发育过程肌相关microRNAs(MyomiRs)、成肌调节因子(Myogenicregulatoryfactors,MRFs)以及Pax基因的表达变化,探究MyomiRs在舌肌分化过程的调控作用,推测RA致胎鼠腭裂伴发舌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RA诱导小鼠胚胎腭裂模型,分别在E13.5、E14.5、E15.5收集胎鼠舌体组织,用SYBRGreenⅠ实时定量PCR检测舌体MRFs和Pax基因的表达;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舌体MyomiRs的表达。结果:胎鼠舌体发育过程,正常组miR-1和miR-206相对表达量均持续上升,RA诱导组二者变化趋势与正常组相似,但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组,miR-1的结果在E14.5和E15.5具有统计意义(P<0.01),miR-206的结果在E13.5具有统计意义(P<0.05)。正常组和RA诱导组胎鼠舌体MyoD和Myf5相对表达量都在E14.5达到峰值,随后下降。RA诱导组MyoD的表达在E14.5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在E15.5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RA诱导组Myf5的表达在E15.5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和RA诱导组胎鼠舌体Pax3表达均在E14.5达到峰值,Pax7表达均在E15.5达到峰值。RA诱导组Pax3的表达在E14.5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Pax7的表达则在E13.5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在舌肌分化过程以及RA诱导腭裂胎鼠的舌发育异常,miR-1/miR-206与Pax3/Pax7及Myf5/MyoD的表达趋势具有相关性。RA可能通过下调miR-1/miR-206而靶向上调Pax3/Pax7,进而下调MyoD/Myf5表达,从而抑制舌肌分化,导致舌肌发育异常。

  • 标签: 维甲酸 舌异常 肌相关microRNA 成肌调节因子 Pax基因
  • 简介: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是一种复杂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多基因多因素遗传。现已发现很多与唇腭裂相关的基因,包括TGFα、F13A、BCL3、MSXl、RARA、TGF-β3、SHH等。本文综述了TGF-β信号通路2个与唇腭裂发病相关的热点基因TGF-β3和TGFBR1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TGF-β3和TGFBR1在腭部发育的作用,拟为唇腭裂的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 标签: TGF-Β3 TGFBR1 唇腭裂
  • 简介:目的探讨实验性急性脑缺血发生后牙周组织炎症因子环氧化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体重300g左右的纯种6月龄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实验性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3组大鼠分别于建模成功后即刻、3d、7d处死,并制作上颌第一磨牙沿牙体长轴近远向5μm厚的牙体牙周组织联合切片.HE染色进行牙周组织观察;免疫组化染色(SP法),光镜观察COX-2、MMP-9在牙周组织的表达.用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分别对各组标本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成功建立大鼠急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后,3d处死组较即刻处死组牙周组织COX-2、MMP-9的表达升高,7d处死组较3d处死组牙周组织COX-2、MMP-9的表达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缺血发生后,牙周组织的炎症细胞因子COX-2、MMP-9不断升高,牙周破坏已经开始.

  • 标签: 实验性脑缺血 COX-2 MMP-9
  • 简介:致龋菌对树脂粘接材料的黏附及其在牙体组织表面产酸可引起继发龋,最终导致牙体缺损修复的失败。乳酸链球菌素(nisin)作为乳酸链球菌产生的一种3.4kDa的抗菌肽,通过在细菌的细胞膜上产生孔道杀菌,对口腔致龋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应用于抗菌材料防止继发龋的潜能。本文就nisin的特性及其口腔抗菌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乳酸链球菌素 抗菌肽 抗菌材料
  • 简介:经中华口腔医学会批准,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承办的牙周病继续教育项目“牙周与多学科合作诊疗临床研讨会”将于2015年6月17(周三)-19日(周五)在重庆召开。会议内容如下:1.大会演讲:特邀国内外牙周、种植、正畸、修复等领域著名专家,重点就牙周与多学科合作的临床诊疗原则、细节进行大会授课;2.病例展示与讨论:应征临床病例筛选诊疗特征不同的8例病例.进行大会报告.并由与会多学科专家教授进行详细点评与分析(未入选大会报告的应征病例以壁报形式进行展示讨论);3.技术培训:由李成章、潘亚萍、欧阳翔英等教授就牙周诊疗新技术进行培训。

  • 标签: 中华口腔医学会 多学科合作 牙周病学 临床病例 诊疗原则 专业委员会
  • 简介:2014年11月15日,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高等学校5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十二五”规划国家级第1版数字教材《口腔种植》定稿会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召开,《口腔种植》教材全体编委及有关参编人员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华西口腔医学院院长周东教授,人民卫生出版社刘红霞主任出席了本次会议。

  • 标签: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口腔医学专业 口腔种植学 5年制本科 高等学校 定稿会
  • 简介:目的:探讨WWP2、第十染色体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TEN)和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的差异表达及相关性,以期为其早期防治及生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2例正常口腔黏膜、20例白斑及54例OSCC组织WWP2、PTEN和p70S6K蛋白的表达和相关性,并分析其与OSCC组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KruskalWallistest、χ2检验和Fisher′s精确检验,WWP2、PTEN和p70S6K的表达两两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WWP2、PTEN和p70S6K在正常对照组、口腔白斑组及OSCC组的强表达率分别为33.33%、40%和68.52%;91.67%、85%和48.15%以及25%、45%和75.93%,与其他组相比,以上三种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WWP2与PTEN之间呈负相关(r=-0.236,P=0.028)。PTEN与p70S6K之间呈负相关(r=-0.301,P=0.005)。WWP2与p70S6K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315,P=0.003)。OSCC组织WWP2与OSCC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70S6K与OSCC的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WWP2、PTEN和p70S6K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的各阶段的组织差异表达,提示可能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口腔白斑 WWP2 第十号染色体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 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
  • 简介:目的:制备辛伐他汀温敏性凝胶缓释系统,初步探索辛伐他汀促进牙髓修复的作用。方法:制备辛伐他汀壳聚糖温敏性缓释凝胶,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缓释效果并绘制释放曲线。大鼠磨牙行活髓切断术,分别以载有辛伐他汀的壳聚糖缓释凝胶(简称辛伐他汀缓释凝胶)、壳聚糖/甘油磷酸钠凝胶(简称空白凝胶)、氢氧化钙盖髓,并设对侧为空白对照组,术后1、3、7、14、28d处死,拍摄X线片,HE染色观察牙髓情况。结果:37℃下,空白凝胶15min内凝固,辛伐他汀缓释凝胶8min内凝固。48h辛伐他汀快速释放,60d后达到溶质梯度平衡,凝胶内的辛伐他汀持续平稳释放,累计释放率为61.5%。活髓切断术后,氢氧化钙组28d受试牙根管口见高密度钙化屏障,辛伐他汀缓释凝胶组术后7、14、28d的根管口见高密度钙化屏障,空白凝胶组未见高密度影像。HE染色结果显示,辛伐他汀组术后7d盖髓断面牙髓结构正常,成牙本质样细胞向断面聚集并形成早期钙化团块,28d形成早期钙化桥;氢氧化钙组术后7d表现为盖髓剂下方断面和髓腔内牙髓组织凝固性坏死现象,失去正常结构,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结论:辛伐他汀缓释凝胶缓释性能良好。作为盖髓剂,其组织相容性好,有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潜能。

  • 标签: 辛伐他汀 壳聚糖温敏性凝胶 活髓切断术 盖髓剂 修复性牙本质
  • 简介:全口义齿修复是口腔修复系统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标准化全口义齿制作繁琐,耗时长等缺陷也客观存在于临床应用。相较于现在已相当成熟的标准化全口义齿制作方法而言,各种各样简化的口腔义齿制作方法也常常被口腔临床医师应用。简化口腔义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医患双方的经济成本和时间。如何在简化制作步骤的同时,控制全口修复的治疗效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本文总结了相关简化全口义齿的制作方法,同时对标准法与简化法之间的优缺点进行讨论比较。

  • 标签: 简化全口义齿 SET 一步法简易全口义齿 满意度 咀嚼效率
  • 简介:本文介绍了JMJD2基因家族的成员组成,简述了其在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的作用及其机制,指出JMJD2D基因通过调控组蛋白甲基化及去甲基化过程参与多种基因重组过程。对JMJD2D基因在干细胞分子机制水平的研究将促进其在于细胞组织生物工程的发展和应用,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

  • 标签: JMJD2D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