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快速疗法可增加牙弓的宽度,对于排列整齐牙齿提供足够的间隙;固定矫治器在三维上控制牙齿各个方向的移动,精确的控制牙位,促使牙列排成满意的牙弓形态。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优势互补,缩短矫治疗程,达到满意的矫治效果。随着临床上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的增加,关于快速联合固定矫治技术适用范围、对牙弓形态影响、长期稳定性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现回顾性总结目前临床上关于此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的现状。

  • 标签: 快速扩弓 固定矫治器 牙弓形态 牙列拥挤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快速配合Ⅲ类牵引治疗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分析相关软硬组织的改变情况。结果所有2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前牙反(牙合)均解除,反(牙合)解除平均时间为3.5±0.8个月,覆(牙合)覆盖关系达正常。治疗后SNA(°),ANB(°),UL-EPlane显著增大(P<0.05),上颌骨及上唇前移,骨性关系及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U1-NPo(mm),显著增大(P<0.05),上前牙出现一定的唇倾,下前牙无明显改变。结论上颌快速结合Ⅲ类牵引,能够改善患者的颌骨发育不调与凹陷型侧貌,可用于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矫治。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快速扩弓 Ⅲ类牵引 上颌发育不足
  • 简介:摘要上颌快速是正畸治疗中的常规操作之一,矫治力施加于牙齿及周围组织后,传递至牙槽骨,导致支抗牙牙槽骨的改建。研究表明,使用不同种类的上颌快速器,牙槽骨的变化也不尽相同。本文将对不同类型的上颌快速器对支抗牙牙槽骨的作用作一综述,为正畸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骨改建 快速扩弓 牙槽骨 腭中缝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上颌前方牵引结合快速治疗III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成2组,第一组采用前方牵引器加快速治疗III类错牙合畸形,第二组单纯采用前方牵引器治疗III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通过X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实验组矫治后上颌前移明显,下颔基本无明显后移,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方牵引加快速对上颌骨组织影响较大,对治疗青少年骨性反牙合效果显著。

  • 标签: 前方牵引 快速扩弓 安氏III类错牙合畸形
  • 简介:摘要上颌快速是矫治青少年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促进腭中缝骨改建、增加稳定性、缩短保持期、减少复发一直是正畸学者探究的问题。本文简述上颌快速后腭中缝生物学改变,并对上颌快速及促进腭中缝骨改建的辅助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上颌快速扩弓 腭中缝 骨改建
  • 简介:目的比较Hyrax快速与慢速矫治替牙晚期上颌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替牙晚期上颌基骨狭窄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Hyrax快速与Hyrax慢速进行矫治,前后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rizedtomography,CBCT),通过Invivo5牙科软件三维重建,分别测量前后上颌第一磨牙、第一前磨牙冠状位硬腭水平基骨宽度、颊侧牙弓宽度、双侧牙槽骨倾斜角度的交角、双侧牙齿倾斜角度的交角,轴位颊、舌侧骨质厚度。前后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冠状位:Hyrax快速与Hyrax慢速在骨性开展和牙弓总宽度变化上无差别,后牙弓总宽度增加,第一前磨牙平面的骨开展量大于第一磨牙平面,牙齿和牙槽嵴颊向倾斜,牙槽嵴倾斜的角度慢速组大于快速组,牙齿倾斜的角度快速组大于慢速组;轴位:颊侧骨质厚度减少,舌侧骨质厚度增加,但Hyrax慢速组颊侧的减少量小于Hyrax快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替牙晚期患者,与Hyrax快速相比,Hyrax慢速慢速轻力的特点更符合生理特性,并且对颊侧的骨质厚度影响小,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 标签: Hyrax扩弓器 慢速扩弓 快速扩弓 上颌狭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疼痛是上颌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预防或缓解患者在上颌治疗期间的疼痛十分必要,因此本文总结了现有研究中有关治疗引起疼痛的产生机制、特点、影响因素和干预方法的进展,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疼痛 上颌扩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快速(micro-implant assisted rapid palatal expansion,MARPE)前后患者上颌锥形束CT图像,探讨腭中缝融合程度对MARPE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0~34岁上颌横向发育不足患者28例[男性7例,女性21例,年龄(15.5±5.5)岁],分为未融合组[腭中缝未融合,男性4例,女性14例,年龄(13.0±2.4)岁]和融合组[腭中缝开始融合,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19.9±6.9)岁]。分别于器植入当天和治疗结束当天拍摄锥形束CT,将两时间点锥形束CT数据导入Dolphin Imaging软件,测量并比较两组腭中缝打开量、骨性百分比等测量项目。结果后未融合组腭中缝平均打开量和骨性百分比[分别为(4.97±1.47) mm和(71±20)%]均显著大于融合组[分别为(3.23±1.45) mm和(46±18)%](P<0.05)。结论腭中缝融合程度不同的患者MARPE效果差异显著,前评估腭中缝融合程度对MARPE疗效预估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腭扩张术 正畸支抗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腭中缝 微螺钉种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微螺钉辅助上颌快速治疗骨性上颌牙弓狭窄的有效性。方法样本包括骨性上颌牙弓狭窄病例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11~34岁(平均20.4±5.9岁)。使用个性化微螺钉辅助上颌快速器进行治疗,前和后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取研究模型,对资料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腭中缝开成功率为93.3%。上颌第一磨牙位置腭中缝宽度增加(3.06±1.27) mm (P<0.05),上颌第一磨牙牙间宽度增加(6.04±1.45) mm (P<0.05),上颌第一磨牙位置腭中缝宽度增量与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量的比值为0.509±0.196。螺旋扩大(6.76±1.31) mm,上颌第一磨牙位置腭中缝宽度增量与器扩大量的比值为0.473±0.205。结论个性化微螺钉辅助上颌快速器能有效地扩大青少年和88.9%年轻成人的腭中缝,治疗骨性上颌牙弓狭窄。

  • 标签: 微螺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 骨性上牙弓狭窄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反复快速回缩结合上颌前方牵引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到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60名上颌后缩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上颌单次快速加前方牵引,观察组患者采用上颌反复快速回缩加前方牵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前方牵引后半年的头颅侧位片的头影测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前牵引半年后SNA、SNB、ANB、SN/PP、MP/SN、L1/MP、A-NP、Wits结果相比均有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反复快速回缩结合上颌前方牵引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可行性,反复快速回缩的效果明显的优于单次快速前方牵引。

  • 标签: 快速扩弓 前方牵引 上颌后缩
  • 简介: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黯的骨性及牙性疗效。方法选取10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殆患者,观察6个月作为观察对照期,随后应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矫治6个月为治疗期.应用Pitchfork分析法比较对照期和治疗期在平均功能性殆平面上骨骼及牙齿的位置变化。结果磨牙关系改变了7.2mm(t=6.85.P〈0.05),包括骨性改变4.4mm、牙性改变2.8mm;骨性改变中上下颌骨贡献率约为1:3,牙性改变中上下磨牙贡献率约为2:3。结论前方牵引联合快速可有效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胎,可取得较大的牙殆关系改善。

  • 标签: 恒牙早期 安氏Ⅲ类错殆 快速扩缩弓 前方牵引 Pitchfork分析法
  • 简介:目的评价快速对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替牙期以上颌发育不足为特征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前牵引组(A组,26例)和前牵引联合快速组(B组,28例)进行矫治.分别在治疗开始(T0)和结束(T1)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定点测量,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A组治疗时间(11.0±3.4)个月,B组(10.4±2.3)个月,(P<0.05).矫治后,两组患者上下颌骨及牙齿的变化趋势相似,颅颌关系改善:ANB角增加,SNB角减小;颌骨变化明显:Ptm-A增加,Co-Gn增加,Wit's值增加,以上项目治疗前后变化均显著(P<0.05)但组间差异并不显著.另外,A组SN-PP减小1.24°,B组减小0.6l°,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垂直向上下面高、下面高/全面高的变化B组较A组增加显著.U1-NA角增大,L1-MB角减小,在B组中的改变均较A组明显,Ms6-PP距增加在B组中较显著.治疗后面型角的变化在B组中较明显,而颏唇角、上、下唇-E线距的变化两组间无差异.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无论是否联合快速,上颌前方牵引均可产生显著治疗效果.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可以减轻腭平面的逆时针向旋转,减小前牙代偿,缩短矫治时间.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 快速扩弓 安氏Ⅲ类错(牙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替牙期骨性III类错牙合使用上颌快速对于前方牵引治疗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本院正畸科收治的60例替牙期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为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30例。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上颌快速与前方牵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前方牵引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除了个别不配合治疗患者,所有完成治疗的患者牙列都恢复整齐,并具有正常咬牙合关系,面部组织侧貌有凹陷变直。结论 针对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联合使用快速与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可对上颌骨发挥刺激前移作用,并让下颌骨向下后方旋转,从而发挥反牙合的矫正作用,收获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上颌快速扩弓 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 前方牵引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前方牵引器联合Hass快速器矫治骨性前牙反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丹东市玉乾口腔诊所收治的乳牙期或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拾患儿56例,应用前方牵引器联合Hass快速器矫治前牙反矜,比较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结果矫治后56例骨性前牙反牙争患儿上齿槽座点一鼻根点一下齿槽座点角、Wits值明显增加,上颌骨矢状向有明显的骨性生长,上颌牙槽骨也有明显增长。面中长度、下颌骨长度、下颌骨体长度以及下颌平面与鼻底平面的交角均增加(P〈0.05)。结论前方牵引器联合Hass快速器治疗骨性前牙反耠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侧貌,促进上颌骨的唇向生长。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 骨性前牙反 Hass快速扩弓器 矢状向生长 上颌
  • 简介:1860年Angle首先使用快速(Rapidpalatalexpansion,RPE)利用螺旋器产生的力克服腭中缝组织的生物性强度使上颌骨骨缝分离,矫治上颌牙弓狭窄,该方法直到今天仍在临床广泛应用。RPE治疗的理想时间为骨发育成熟的早期(即骨成熟指数1—4)。

  • 标签: 上颌扩弓 治疗 外科 上颌牙弓狭窄 成熟指数 ANGLE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式微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器(maxillaryskeletalexpander,MSE)治疗成人上颌骨宽度不足时,腭中缝扩展情况和对磨牙颊舌向倾斜角度改变的影响。方法对18~29岁(平均21.58±3.12岁)上颌骨性宽度不足患者12例(男2例,女10例),应用改良式MSE治疗,分别于前、结束后1周内拍摄CBCT,用DolphinImaging11.8Premium软件测量患者上颌尖牙水平腭中缝宽度、磨牙水平腭中缝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间夹角以及螺旋扩大器的螺旋开宽度。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后,腭中缝尖牙水平宽度增加量为(3.08±1.48)mm,磨牙水平宽度增加量为(2.62±1.06)mm;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4.28±1.56)mm,统计学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间倾斜夹角平均增加量为0.69°,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量与螺旋扩大器螺旋打开宽度相比,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磨牙水平腭中缝宽度增加量与螺旋扩大器螺旋打开宽度相比,统计学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式MSE可开成人腭中缝,后,上颌第一磨牙仍维持原有生理性颊舌向倾斜角度。

  • 标签: 微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 上颌骨宽度不足 成人
  • 简介:摘要:上颌适用于上颌发育不全、牙列拥挤等错颌畸形。根据所施加的力和扩张的次数分为上颌骨的快速扩张、半快速上颌扩张和慢速上颌扩张。针对不同年龄层患者及错牙合畸形的类型,正畸医生可选择合适的方式。本文通过对颌面部骨性及软组织结构、气道结构分析,探讨上颌对儿童颌面部的影响。

  • 标签: 生长发育 上颌扩弓 上颌发育不全 颌面部组织 颞下颌关节 气道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其患病率高,有潜在的致死性并发症。目前,上颌横向缺陷被认为是OSAHS的重要致病因素,对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依从性不佳的患者,上颌快速可增加上呼吸道容积及通气量,是一种替代治疗方法。本文就外科辅助上颌快速、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快速、牵张成骨辅助上颌治疗成人OSAHS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通过对比3种术式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疗效及其长期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成年人(19-44) 正畸学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上颌快速扩弓 上颌横向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