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金铃延胡等分研,黄酒调服或水煎,心腹诸痛由热郁,疏肝泄热痛自蠲。”通过这首汤头歌诀,我们可以初步了解金铃子的方药组成及功效。那么,现代临床研究对金铃子又有哪些进一步的了解及应用呢?请看本期经典名方——

  • 标签: 金铃子散 名方 疏肝 泻热 现代临床研究 方药组成
  • 简介:五苓主要出自于汉朝张仲景的伤寒论中,药物组成以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药方中猪苓和茯苓具有良好的淡渗利水之功效,配合白术的补气健脾,能够使患者体内湿热得到控制,而桂枝具有化气行水之功效,诸药共奏兼解患者表邪。此药方顺应人体的津液生成和运输规律,对于患者体内水液运化过程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随着近年来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对这种病症的药理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进展,现做综述如下。

  • 标签: 五苓散 药理研究 药理分析 中药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复方山楂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分装车间的相对湿度要求.方法:采用TLC对山楂、决明子进行定性鉴别:中和法测定总有机酸含量[以枸橼酸(C6H8O7)计];并测定药粉的吸湿平衡曲线.结果: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平均回收率为100.34%,RSD为0.46%.药粉暴露于相对湿度大于54%的环境中吸湿率迅速增大.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有效地控制复方山楂的质量;分装车间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4%以下.

  • 标签: 复方山楂散 质量标准 质量控制 鉴别 含量测定 中和法
  • 简介:患者男,67岁,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9年,发热2天,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天,于1999年4月18日入院。查体:体温38.6℃,血压140/90mmHg(19/12kPa);神志清,失语,全身皮肤粘膜无异常,咽充血,双肺底闻及湿啰音,心脏听诊无异常,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Ⅱ级,头颅CT示脑梗塞(左)、陈旧性脑梗塞(右)。入院诊断:多发性脑梗塞、肺内感染。入院后给予环丙沙星、β-七皂苷钠15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治疗5天后病人体温降至正常。用药第7天全部液体输完后约半小时,病人出现呼吸急促,皮肤潮红、搔

  • 标签: Β-七叶皂苷钠 药疹 药物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 简介:目的对重楼属植物宽重楼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扩大重楼属植物的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及RP-C18等分离技术进行纯化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宽重楼根茎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2-苯乙基-β-D-葡萄糖苷(3)、没食子酸(4)、芦丁(5)、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6)、重楼皂苷Ⅶ(7)。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宽叶重楼 化学成分 偏诺皂苷元
  • 简介:目的研究薄卷柏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法对薄卷柏7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薄卷柏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4′,7-二羟基二氢黄酮(1)、4′,5,7-三羟基查尔酮(2)、1,2-二羟基丙醇棕榈酸酯(3)、甘草次酸(4)、木栓烷酮(5)、二氢芹菜素(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以及十七烷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卷柏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薄卷柏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薄叶卷柏 化学成分 二氢黄酮
  • 简介: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下腹疼痛、坠胀、带下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通过运用四逆加味治疗该病,深感其组方精妙,病机楔合.屡获良效.现浅论之。

  • 标签: 四逆散 药物治疗 妇科疾病 盆腔炎 中医药疗法
  • 简介:吴沛田观察了升降为主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用升降,药物组成:蝉蜕8~10g、僵蚕9~15g,姜黄9g,大黄6~15g。根据症状加减:湿热邪毒偏重加虎杖、茵陈、滑石、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脾虚肝郁加香附、郁金、茯苓、党参、莱菔子、贯众等;脾虚为主加党参、白术、山药、半边莲等;脾肾亏虚加黄芪、女贞子、太子参、茯苓、桑寄生、淫羊藿等;肝肾阴虚升去姜黄,加山茱萸、白花蛇舌草、女贞子、旱莲草、虎杖、大青叶、玄参等。用法为每日l剂水煎服。2个月为l疗程。结果显示:用升降为主治疗乙型肝炎,并同时配用祛湿、解毒、调血、扶正之品,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升降散 乙型肝炎 中医药疗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消风是临床治疗皮肤病的经典处方。笔者自1998-05~1999-10,用消风治疗慢性湿疹患者32例,并对其甲襞微循环情况作了治疗前、后的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 标签: 消风散 慢性湿疹 微循环
  • 简介:宫糜药膜由宫糜改制而成,两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6%和68.1%。经薄层层析对照试验,均含处方药物黄柏、青黛等相应活性成分。薄层扫描定量结果,小檗碱和靛玉红在膜剂中的含量分别为:0.798±0.024(mg/g)、0.271±0.011(mg/g);在散剂中分别为:0.791±0.023(mg/g)、0.273±0.008(mg/g),经t试验,两剂型中两活性成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膜剂因水溶成膜材料有利药物释放,故疗效显著提高,且剂量易于掌握,使用方便。本研究为该药物的两种剂型的质控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宫糜药膜 小檗碱 靛玉红 薄层扫描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柴胡疏肝 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价值。 方法 :选取医院诊治的 100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50 ),一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 柴胡疏肝 治疗(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 柴胡疏肝 在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治疗有效率,且后期复发率较低,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柴胡疏肝散 中医内科 临床运用
  • 简介:从丝瓜(Luffacylindrica(L.)M.Roem.)中分得一种新的五环三萜皂苷和芹菜素,用光谱学和化学方法确定该皂苷的结构为21β-羟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命名为丝瓜皂苷Q。

  • 标签: 丝瓜叶 三萜皂甙 丝瓜皂苷Q 芹菜素 分离
  • 简介:目的:以山楂黄酮提取物为对象,研究其抗氧化作用。方法:用超声波法辅助提取出山楂原料所含黄酮类化合物,对比合成抗氧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按GB/T5009.37-1996进行过氧化值(POV)测定。结果:山楂黄酮提取物对油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抗氧化效果随剂量增加而加强。结论:山楂黄酮可以作为一种植物抗氧化剂开发利用,尤其作为一种天然无毒的食品添加剂应用。

  • 标签: 山楂叶 黄酮 油脂 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