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本院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本院2012年1~12月临床各科室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ADR61~80岁年龄段多发,静脉给药导致ADR占绝大多数,抗微生物药尤其头孢菌素类是引起ADR的高危药物,累及皮肤和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结论重视ADR工作,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的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微生物药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婴幼儿智能发育状况,探讨影响智能发育落后的因素,以早期干预和指导。方法对500例在我院儿保门诊体检的3--30月婴幼儿进行DST发育筛查,对其发育商(DQ)进行统计,并对可疑与异常婴幼儿进行单项能区评价,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500例婴幼儿检出可疑42例(8.4%),异常4例(0.8%);分析可疑与异常婴幼儿单项能区,检出运动落后34例(73.9%),社会适应落后26例(56.5%),智力落后12例(26.1%)。抚养方式对婴幼儿运动及社会适应有影响,分娩方式可能影响婴幼儿早期运动发育。结论DST筛查能早期发现智能发育偏离儿童,有利于指导家长合理抚养和进行早期教育。

  • 标签: 婴幼儿 智能发育 筛查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患者均行肿瘤切除与切除部分乳腺组织手术,同时清扫同侧腋窝淋巴结,选取同期行乳房全切术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2组患者均采用化疗、放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随访与术后乳房美观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均手术成功,12个月随访期内未出现全身转移、局部复发.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8.4%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美观度高,可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保乳手术 局部复发 全身转移 美观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晚孕患者(≥28周)的妊娠分娩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于安徽省立医院分娩的IVF-ET术后妊娠患者198例,其中单胎妊娠121例,双胎妊娠77例.比较两组的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结果IVF-ET双胎妊娠的早产率(72.7%)显著高于单胎妊娠(23.1%)(P<0.01),单、双胎妊娠重度子痫前期、前置胎盘、糖耐量(OGTT)异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ICP)重度、胎膜早破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198例中双胎77例(38.9%)、胎膜早破34例(17.2%),早产84例(42.4%)、产后出血17例(8.5%).结论IVF-ET晚孕患者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均较自然受孕者明显升高,应加强孕期保健、及早发现、治疗妊娠期并发症,以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围生期结局 产后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7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生长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子宫平滑肌瘤可同时与子宫内膜增生、腺肌症、卵巢各种囊肿及多种良恶性疾病并存。结论子宫肌瘤发生部位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可根据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对于特殊类型平滑肌瘤应加强认识和术后的随访。

  • 标签: 子宫肿瘤 平滑肌肉瘤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等肠外表现,病情严重程度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目前患病率正逐年升高[1,2]。现对2001~2012年收治的92例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的发病特征,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诊治 慢性非特异性 病情严重程度 黏膜下层 粘液脓血便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部队心理卫生服务需求现状,发现当前心理卫生工作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基层部队和部队医院心理卫生工作开展情况,认为确立心理卫生工作管理理念、调查现有心理卫生资源配备现状、关注心理卫生专业人员,才能不断提升部队心理卫生服务质量。

  • 标签: 军事人员 精神卫生 医院 军队
  • 简介:目的探讨我院门急诊退药原因,提出相应措施,以减少退药,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3门急诊西药房退药处方,对总体退药处方原因构成比、不合理用药处理退药科室构成比及数量变化趋势、不良反应处方变化趋势及各类药品所占比例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退药原因中不良反应比重最大;各科室合理处方中儿科与皮肤科最高;不合理处方数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不良反应处方数随时间变化平稳;不良反应药品分类中以抗生素和抗菌药数目最多。结论退药现象虽然难以避免,但只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减少和降低退药发生率是完全可行的。

  • 标签: 门急诊 退药 分析 措施
  • 简介:目的:研究并探讨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对2002年3月-2012年3月12例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HP)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2,发病年龄(22.5±8.6)岁;所有患者的血钙、尿钙、血镁以及尿磷比正常人低,甲状旁腺素(PTH)、血磷、骨碱性磷酸酶(BALP)比正常人高;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手足抽搐10例、癫痫样发作7例、肢端麻木5例;3例合并遗传性骨营养不良;2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其中10例发现颅内钙化;病症误诊5例,主要误诊为缺钙、原发性癫痫及脑膜炎后遗症。结论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病患者多为儿童,临床诊断易被误诊为原发性癫痫。为了降低临床误诊率,临床医生应该注意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主要采用钙剂联合维生素D或是其衍生物进行治疗。对于同时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应同时给予相应治疗。

  • 标签: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临床症状 误诊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对处方点评结果的分析,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12年12月的门急诊处方进行抽查并进行点评分析。结果合理处方的百分率为86%,处方不合理的情况主要为:处方书写不规范,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用药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以及超常处方。结论针对存在的问题,应该继续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等措施来解决不合理用药问题。

  • 标签: 处方点评 不合理处方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Warthin瘤的MRI表现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加以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及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共13例经病理证实的Warthin瘤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Warthin瘤患者中,男11例,女2例;7例单发,6例多发,共21个病灶;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14个,类椭圆4个,分叶状2个,哑铃状1个;21个病灶位于后下部16个,5个病灶位于腮腺其它部位;病灶边缘在FSET1WI上可见低信号环,在FSET2WI脂肪抑制序列上呈等或稍高信号;在FSET1WI上增强扫描病灶呈轻-中度强化。结论Warthin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及好发部位,术前MRI检查不但可以对肿瘤进行定位,而且还可以定性,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腮腺肿瘤 WARTHIN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了解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为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46例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类型主要包括胃肠管(30.43%)、各类引流管(30.43%)、气管插管(13.04%)。发生相关因素主要在普通病房(82.61%)、ICU(17.39),护士(80.43%)、护师及主管护师(19.57%),晚夜班(78.26%)、白班(21.74%),年龄≥60岁(69.57%)、年龄<60(30.43%),意识不清(63.04%)、意识清醒(36.96%)。发生拔管原因的前3位依次为患者依从性不好(23.91%)、护理人员的评估不足(28.26%)、管道固定不牢(26.09%)。结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有效的约束,加强导管的固定,正确的评估拔管的风险等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 标签: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术后感染是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常因病情变化迅速,导致病人发生生命危险。术后复杂感染病例,多有患病时间长、感染病原菌多(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感染部位多、或病人抵抗力差等诸多因素,导致病程长、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病情进展快速凶险,尤其对特殊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更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术后复杂感染病人的抗感染治疗,需要临床药师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使病人转危为安。

  • 标签: 术后感染 复杂感染 药学会诊 临床药师
  • 简介:大肠癌是国内外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是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大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于早期大肠癌(以下简称早癌)可采取内镜下微创治疗,不仅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也明显降低患者诊疗费用,减轻了经济负担。

  • 标签: 早期大肠癌 内镜 山西省 诊治 术后患者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因素,对母乳喂养方式进行正确指导,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产后复查的258例产妇进行回访,了解进行复查产妇的日常情况、生产方式、开奶时间、是否给婴儿使用奶瓶、产后的心理状况及产妇文化程度。结果受过母乳喂养教育的产妇母乳喂养率为79.0%,开奶时间早的比开奶时间晚的母乳喂养率高,母乳喂养率不使用奶瓶的高于使用者,阴道自然分娩母乳喂养率高于其他生产方式,产妇的心理状态对母乳喂养影响显著。结论母乳喂养教育、开奶时间、是否使用奶瓶、生产方式及产妇的心理状态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母乳喂养。

  • 标签: 新生儿 母乳喂养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为明确浙贝母药物吸收入血的有效物质,对浙贝母进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建立浙贝母相关生物碱成分的液相-离子肼质谱联用(LC-TRAP-MS)检测方法,通过比较浙贝母药材、含药血清的LC-MS指纹图,确定浙贝母给药后吸收入血的药物成分。结果检测到9个已知成分,其中6种药物成分被吸收入血,分别为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异贝母素甲、去氢鄂贝啶碱、puqiedinone。结论6个入血药物成分是浙贝母在体内的直接作用物质,为阐明中药浙贝母的体内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浙贝母 血清药物化学 质谱
  • 简介:目的:总结我院近3年4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共1692例抗癫痫药物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丙戊酸钠(valproate,VPA)、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和苯妥英钠(phenytoin,PHT)的监测频率(例/人)分别为2.46、1.74、1.30和1.41。VPA、CBZ、PB和PHT谷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分别是57.23%、69.02%、22.50%和11.46%,(P〈0.05),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毒率分别是8.04%、7.09%、17.50%和16.67%,VPA和CBZ(P=0.584),PB和PHT(P=0.872)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VPA和PB(P=0.001),VPA和PHT(P=0.004)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CBZ和PB(P=0.001),VPA和PHT(P=0.003)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VPA和CBZ监测频率高于PB和PHT,中毒率低于PB和PHT。

  • 标签: 血药浓度监测 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苯巴比妥 苯妥英钠
  • 简介:目的:了解基层医院临床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特点,促进医院ADR的监测及控制。方法:对收集到的2009年7月-2013年7月141例ADR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1例ADR中,男女比例相当;0—10岁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占35.47%);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80.14%);抗病原微生物药引发ADR的情况最为显著(占84.6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和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医院应该重视患者的年龄因素,加强静脉输液器质量控制,进一步监测抗病原微生物药的使用,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基层医院 静脉给药 抗病原微生物药
  • 简介:牙拔除术是口腔科门诊最常见,最基本的治疗性手术,而其中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因牙齿周围阻力及牙体本身的解剖变异,操作空间有限,拔除时难度大或常发生断根,易造成术后疼痛、肿胀、出血,或一定程度的全身反应,亦或造成某些并发症如下牙槽神经损伤等。传统拔除术常采用凿骨劈冠法和敲锤增隙法,局部创伤大,患牙易被推挤移位,可能进入舌下间隙或颌下间隙,甚至造成颌骨骨折等并发症;而且劈冠的方向不易确定,锤击时强烈的震动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损伤。我院自2010年起,引进了微创拔牙理念和技术,采用标准化器械、微创化技术、规范化操作,拔除下颌低位埋伏第三磨牙136例,现将治疗效果进行讨论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微创拔牙 低位阻生智齿 传统拔除术